一种可调行距水稻高速插秧机移箱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491阅读:5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可调行距水稻高速插秧机移箱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插秧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调行距水稻高速插秧机移箱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插秧机领域,横向移箱的机构主要有“7”字形齿条式移箱机构、链条式移箱机构、钵苗摆栽机移箱机构、转盘齿条式移箱机构、三轴移箱机构、四轴式移箱机构、以及现在高速机所使用的减冲击移箱机构等几种,但是一般都只能实现横向移箱量是30 cm,这种横向移箱量固定的移箱机构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农艺和不同地区的种植需要了。在我国,面积广阔,各个地区的气候环境、地形等的不同,各个地区的土壤肥沃状况差异也比较大,根据各个地区的不同条件要求,种植的密度和生长周期不同等也有所不同,就需要在插秧的时候对插植的行距进行调节,来适应各地农艺的要求,因此,可调行距插秧机移箱机构是可调行距插秧机技术上的必不可少的机构,可调行距已经成为未来插秧机发展的必然趋势。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目的就是为了弥补已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巧妙的可调行距水稻高速插秧机移箱机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可调行距水稻高速插秧机移箱机构,包括有箱体,箱体内转动安装有相互平行的主传动轴、螺旋轴和移箱轴;主传动轴上固定套装有链轮和双联齿轮;所述螺旋轴上固定套装有与双联齿轮对应啮合的从动大齿轮和从动小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轴的环壁上开有半圆形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内滑动配合有截面为半圆形的移动压片和凸轮垫片,所述移动压片的半圆形环壁以及螺旋轴的半圆形环壁组成圆柱形的螺旋槽环壁,螺旋槽环壁上开有两组螺旋方向相反、螺距相等、连续的且宽度相同的螺旋槽,两组螺旋槽的相位角相差180° ;包括有滑套,滑套纵跨在螺旋轴和移箱轴上,滑套内固定有插入螺旋槽内的导向销,所述移箱轴上位于滑套两侧的部位分别套装有左、右拨叉;滑套在螺旋轴的转动下,导向销在导向槽里平滑移动,带动滑套左右移动,使移箱轴实现横向送秧;所述螺旋轴上两端分别固定套装有与左、右拨叉对应的左、右主动凸轮。一种可调行距水稻高速插秧机移箱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箱轴两端伸出箱体外,移箱轴的伸出端安装有纵向送秧摇臂。一种可调行距水稻高速插秧机移箱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右主动凸轮套装在凸轮垫片部位。一种可调行距水稻高速插秧机移箱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轴上的导向槽槽底以及移动压片和凸轮垫片部位分别开有相互对应的定位孔,所述移动压片与螺旋轴之间以及凸轮垫片与螺旋轴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一种可调行距水稻高速插秧机移箱机构,其特征在于左、右主动凸轮相位相差 180°。移箱机构是插秧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根据农艺要求把秧苗连续不断地按一定速度、定量进行横向送秧和纵向送秧,并传递动力,驱动栽植臂工作。横向送秧时,保证栽植臂每插一次使得秧苗横向移动一定距离;纵向送秧时,秧箱移动到左、右两端位置时, 对秧苗进行整体的纵向送秧。对于插秧机的移箱机构,不仅要精确的完成纵向和横向送秧,而且要求整个移箱机构要能够平稳并且不间断的运动,每次的送秧量要相等,同时还要传递动力。在工作中,通过链条把动力传递给主传动轴上的链轮,链轮带动主传动轴转动, 通过双联齿轮与从动小齿轮或从动大齿轮啮合,使螺旋轴转动,导向销在导向槽中运动,带动滑套在螺旋轴上做左右往复运动,滑套的另一端被左拨叉和右拨叉卡在中间,而左拨叉和右拨叉分别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在移箱轴上,从而带动移箱轴左右往复运动,完成横向移秧过程。当滑套分别运动到左右极限位置时,左主动凸轮或右主动凸轮对应拨动左拨叉或右拨叉摆动一定角度,完成纵向送秧。换挡时,先松开六角头螺母和锁紧螺栓,摇动拨档扭柄,从而拨动双联齿轮与从动大齿轮或从动小齿轮啮合,实现换挡。换好后,拧紧六角头螺母和锁紧螺栓。在换用另一行距时,调整移动压片这样就完成不同行距的转换,换后工作原理同上。当需要改变行距时,将螺旋轴上的移动压片按照需要改变其在轴体上的位置,使其在导向槽中移动到所需行距后用螺栓固定,再调整凸轮垫片在导向槽中的位置,并将右主动凸轮沿轴向移动到凸轮垫片的相应位置后用螺栓固定。从而实现不同行距下的移箱和送秧。整个移箱机构有两个拨叉和两个相位相差180°的主动凸轮,拨叉在回位双扭弹簧的作用下可以平稳的摆动一定角度,实现纵向送秧并对秧箱装置的冲击起到缓冲作用,最终实现平稳、连续、等量的送秧。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实现了插秧机可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土壤状况下秧苗的种植密度的目的,同时结合农艺上的需要,提高同一插秧机的适应范围;本实用新型可以对秧箱装置的冲击起到缓冲作用,最终实现平稳、连续、等量的纵向和横向的送秧,能满足高速插秧和首付式插秧机的取秧、送秧、传递动力的性能要求。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螺旋轴主视图。图3为螺旋轴俯视图。图4为A-A剖视图。图5为B-B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一种可调行距水稻高速插秧机移箱机构,包括有箱体1,箱体1内转动安装有相互平行的主传动轴2、螺旋轴3和移箱轴4 ;主传动轴2上固定套装有链轮5和双联齿轮6 ;所述螺旋轴3上固定套装有与双联齿轮6对应啮合的从动大齿轮7和从动小齿轮8。螺旋轴3的环壁上开有半圆形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内滑动配合有截面为半圆形的移动压片9和凸轮垫片10,所述移动压片9的半圆形环壁以及螺旋轴3的半圆形环壁组成圆柱形的螺旋槽环壁,螺旋槽环壁上开有两组螺旋方向相反、螺距相等、连续的且宽度相同的螺旋槽11,两组螺旋槽11的相位角相差180°。包括有滑套12,滑套12纵跨在螺旋轴3和移箱轴4上,滑套12内固定有插入螺旋槽11内的导向销13,所述移箱轴4上位于滑套12两侧的部位分别套装有左、右拨叉14、 15 ;滑套12在螺旋轴3的转动下,导向销13在导向槽11里平滑移动,带动滑套12左右移动,使移箱轴4实现横向送秧。所述螺旋轴3上两端分别固定套装有与左、右拨叉14、15对应的左、右主动凸轮 16、17。左、右主动凸轮16、17相位相差180°。移箱轴4两端伸出箱体1外,移箱轴4的伸出端安装有纵向送秧摇臂18。右主动凸轮17套装在凸轮垫片10部位。螺旋轴3上的导向槽槽底以及移动压片9和凸轮垫片10部位分别开有相互对应的定位孔19,所述移动压片9与螺旋轴3之间以及凸轮垫片10与螺旋轴3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权利要求1.一种可调行距水稻高速插秧机移箱机构,包括有箱体,箱体内转动安装有相互平行的主传动轴、螺旋轴和移箱轴;主传动轴上固定套装有链轮和双联齿轮;所述螺旋轴上固定套装有与双联齿轮对应啮合的从动大齿轮和从动小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轴的环壁上开有半圆形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内滑动配合有截面为半圆形的移动压片和凸轮垫片,所述移动压片的半圆形环壁以及螺旋轴的半圆形环壁组成圆柱形的螺旋槽环壁,螺旋槽环壁上开有两组螺旋方向相反、螺距相等、连续的且宽度相同的螺旋槽,两组螺旋槽的相位角相差180° ;包括有滑套,滑套纵跨在螺旋轴和移箱轴上,滑套内固定有插入螺旋槽内的导向销,所述移箱轴上位于滑套两侧的部位分别套装有左、右拨叉;滑套在螺旋轴的转动下,导向销在导向槽里平滑移动,带动滑套左右移动,使移箱轴实现横向送秧;所述螺旋轴上两端分别固定套装有与左、右拨叉对应的左、右主动凸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行距水稻高速插秧机移箱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箱轴两端伸出箱体外,移箱轴的伸出端安装有纵向送秧摇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行距水稻高速插秧机移箱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右主动凸轮套装在凸轮垫片部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行距水稻高速插秧机移箱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轴上的导向槽槽底以及移动压片和凸轮垫片部位分别开有相互对应的定位孔,所述移动压片与螺旋轴之间以及凸轮垫片与螺旋轴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行距水稻高速插秧机移箱机构,其特征在于左、右主动凸轮相位相差18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调行距水稻高速插秧机移箱机构,包括有箱体,箱体内转动安装有相互平行的主传动轴、螺旋轴和移箱轴;主传动轴上固定套装有链轮和双联齿轮;所述螺旋轴上固定套装有与双联齿轮对应啮合的从动大齿轮和从动小齿轮,螺旋轴的环壁上开有半圆形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内滑动配合有截面为半圆形的移动压片和凸轮垫片,所述移动压片的半圆形环壁以及螺旋轴的半圆形环壁组成圆柱形的螺旋槽环壁,螺旋槽环壁上开有两组螺旋方向相反、螺距相等、连续的且宽度相同的螺旋槽,两组螺旋槽的相位角相差180°。本实用新型实现了插秧机可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土壤状况下秧苗的种植密度的目的,同时结合农艺上的需要,提高同一插秧机的适应范围。
文档编号A01C11/02GK202112021SQ20112018754
公开日2012年1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7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7日
发明者张健美, 张华标, 曹成茂, 朱德泉, 朱梅, 杨申, 葛俊, 郭陈栋, 陈启围, 陈迎春 申请人:安徽农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