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叶轮式增氧机的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152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叶轮式增氧机的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ー种增氧机,特别是一种叶轮式增氧机的支
撑装置。
背景技术
鱼塘中的鱼类等生物的排泄物大量沉积在鱼塘底部会产生大量的氨气、沼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并溶于鱼塘的水中使之成为这种有害气体的饱和溶液。增氧机是水产养殖中对鱼虾有救生和助长作用的设备,其具有改善净水质量,増加水中溶氧量的功能。现有的机械式增氧机主要有水车式、叶轮式和喷水式三大类型,其中叶轮式增氧机的使用相对较广,其通过沉设在水中的叶轮转动,带动鱼塘中的水流动并扬出水面实现增氧的效果,由于其自身结构的缘故,电机必须设置在水面之上,因而就需要一套支撑装置将其托起,中国专利(专利号200620008985. 3)公开了一中叶轮式增氧机的支撑装置,其主要由支撑杆、 浮球固定环、连接孔组成,其特征在于减速箱有与支撑杆匹配的连接孔,支撑杆装在连接孔内。但是由于其支撑杆为圆柱状结构,在使用过程中,电机的转动及浮球的浮力容易使得支撑杆与浮球固定环容易产生松动而导致整个装置损坏,上述的专利虽然通过在支撑杆与浮球固定环的连接处设置凹槽,但是其只能限制支撑杆沿其轴向的位移,不能实现完全的避免由干支撑杆与浮球固定环之间发生转动而导致的扭曲变形。同时该专利中支撑杆与減速箱通过插接进行连接,再辅以螺钉进行固定,支撑杆对減速箱的作用カ较大,容易对减速箱造成损伤。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ー种结构简单、连接牢固,使用过程中不会移位的叶轮式增氧机的支撑装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叶轮式增氧机的支撑装置, 包括支撑杆、浮球固定环和连接板,所述的浮球固定环与浮球相连接,所述的连接板固设在減速箱的侧壁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杆的横截面制为多边形,所述的浮球固定环具有与支撑杆相匹配的连接孔一,所述的连接板具有与支撑杆相匹配的连接孔ニ,所述的支撑杆的两端分别插设在连接孔一和连接孔ニ内。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接板与減速箱相连接,可以减少減速箱承受的作用力,延长其使用寿命,将支撑杆由原有的圆管结构更改为多边形的结构,可以增强支撑杆与浮球固定环及连接板的配合度,避免转动而导致整个装置损坏。在上述的叶轮式增氧机的支撑装置中,所述的支撑杆插设在连接孔ニ内的一端的端面与连接板朝向減速箱一侧的侧面相平,通过焊接与连接板固定在一起。该支撑杆与连接板的两侧分别通过焊接进行固接,连接更加牢固,不易发生弯曲。在上述的叶轮式增氧机的支撑装置中,所述的连接板朝向支撑杆的一侧固设有至少ー个连接片,所述的连接片与支撑杆的侧壁通过焊接固定在一起。该连接片用于增强连接板与支撑杆的连接强度,避免脱落及旋转。在上述的叶轮式增氧机的支撑装置中,所述的连接片至少有ー个与支撑杆的下侧壁相固接。在使用过程中,支撑杆由于受到电机向下的压カ以及支撑杆由浮球所传递过来的浮力,在其与连接板的连接部附近容易发生弯折,特别是容易发生向上的弯折,将连接片设置在支撑杆的下侧壁,有利于避免上述的情况发生。在上述的叶轮式增氧机的支撑装置中,所述的连接片为连接板由连接孔ニ上弯折而成。连接片与连接板为一体结构,是由连接板通过冲压或者拉伸エ艺从连接孔ニ上弯折制得。在上述的叶轮式增氧机的支撑装置中,所述的支撑杆通过紧固件连接固定在连接孔ー内。紧固件可以增强支撑杆与连接孔一的连接强度,同时可以进ー步避免两者之间的轴向移动和转动。在上述的叶轮式增氧机的支撑装置中,所述的支撑杆与连接孔一之间具有相配合的定位孔ー和定位孔ニ,所述的紧固件为依次插设在定位孔ニ及定位孔ー上的的螺栓或螺钉。在上述的叶轮式增氧机的支撑装置中,所述的支撑杆的横截面为矩形。在上述的叶轮式增氧机的支撑装置中,所述的连接板上设置有用于与减速箱通过紧固件固连的定位孔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关系更加牢固,支撑杆与连接板通过多点焊接,实现固接,两者之间不易发生形变,能够有效地避免支撑杆与连接板及浮球固定环转动而导致的设备损坏;整个支撑装置更加稳定,将现有的圆形支撑杆改为矩形支撑杆,使用过程中不会由干支撑杆转动而产生破损现象。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强支撑装置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可以有效地減少使用中出现的损伤,提高了设备性能,降低了使用成本。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浮球固定环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截面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另ー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图中,I、浮球固定环;la、定位孔ー ;lb、连接孔一 ;lc、浮球连接孔;2、支撑杆;2a、 定位孔ニ ;3、连接板;3a、连接孔ニ ;3b、连接片;3c、定位孔三;4、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ー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參照图I和图2,本实施例为ー种用于叶轮式增氧机的支撑装置,包括浮球固定环 I、矩形的支撑杆2和连接板3,浮球固定环I上具有浮球连接孔lc,该连接孔Ic用干与浮球相连接,浮球固定环I上还具有ー个连接孔ー lb,支撑杆2的一端可以插接在该连接孔一 Ib内。支撑杆2与连接孔一 Ib相插接的一端的侧面上开设有两个定位孔ニ 2a,定位孔 ニ 2a与开设置在连接孔一 Ib侧壁上的定位孔ー Ia相适配。连接板3上具有定位孔3c,该定位孔3c用于与减速箱通过紧固件固连。连接板3的中心位置开设有连接孔二 3a,该连接孔二 3a的形状和尺寸与支撑杆2的截面基本相同,支撑杆2的端部可以插设在连接孔二 3a上,并通过焊接进行固接。连接板3还具有一连接片北,该连接片北在支撑杆2与连接板3相插接后,可与支撑杆2的侧面通过焊接固连,以增强连接效果。本实施例中,该连接片北为通过冲压或拉伸工艺由连接板3从连接孔二 3a上制得。参照图3,本实施例中,支撑杆2与连接板3相插接并通过焊接进行固连,其端部的端面与连接板3的侧面相平,可以实现与连接板3的两侧都进行焊接,以增强整体的连接强度。连接片北焊接在支撑杆2的下侧壁上。支撑杆2与浮球固定环1相插接后通过螺栓 4固连。参照图4,本实施例中增加了连接片北的个数,变更为2个,同样由连接板3从连接孔二 3a制得。上述的2个连接片北分别与支撑杆2的上侧壁和下侧壁相固连。如上所述,连接片北的数量不限,只要能达到将支撑杆2与连接板3固连不发生旋转和脱落即可。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浮球固定环1、定位孔一 la、连接孔一 lb、浮球连接孔lc、 支撑杆2、定位孔二加、连接板3、连接孔二 3a、连接片北、定位孔三3c、螺栓4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权利要求1.一种叶轮式增氧机的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杆(2)、浮球固定环(I)和连接板(3),所述的浮球固定环(I)与浮球相连接,所述的连接板(3)固设在减速箱的侧壁上,其特征在干, 所述的支撑杆⑵的横截面制为多边形,所述的浮球固定环⑴具有与支撑杆⑵相匹配的连接孔一(Ib),所述的连接板(3)具有与支撑杆(2)相匹配的连接孔ニ(3a),所述的支撑杆(2)的两端分别插设在连接孔一(Ib)和连接孔ニ(3a)内。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叶轮式增氧机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杆(2)插设在连接孔ニ(3a)内的一端的端面与连接板(3)朝向減速箱一侧的侧面相平,通过焊接与连接板(3)固定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叶轮式增氧机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板(3)朝向支撑杆(2)的一侧固设有至少ー个连接片(3b),所述的连接片(3b)与支撑杆(2) 的侧壁通过焊接固定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叶轮式增氧机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片(3b) 至少有ー个与支撑杆(2)的下侧壁相固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叶轮式增氧机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片(3b) 为连接板(3)由连接孔ニ(3a)上弯折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叶轮式增氧机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杆(2)通过紧固件连接固定在连接孔一(Ib)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叶轮式增氧机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杆(2)与连接孔一(Ib)之间具有相配合的定位孔ー(Ia)和定位孔ニ(2a),所述的紧固件为依次插设在定位孔ニ(2a)及定位孔ー(Ia)上的的螺栓(4)或螺钉。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叶轮式增氧机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杆(2)的横截面为矩形。
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叶轮式增氧机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板(3)上设置有用于与减速箱通过紧固件固连的定位孔三(3c)。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叶轮式增氧机的支撑装置,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叶轮式增氧机的支撑装置由于连接强度不够容易发生转动而导致损坏的问题。本叶轮式增氧机的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杆、浮球固定环和连接板,所述的浮球固定环与浮球相连接,所述的连接板固设在减速箱的侧壁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杆的横截面制为多边形,所述的浮球固定环具有与支撑杆相匹配的连接孔一,所述的连接板具有与支撑杆相匹配的连接孔二,所述的支撑杆的两端分别插设在连接孔一和连接孔二内。它将支撑杆由原有的圆管结构更改为多边形的结构,可以增强支撑杆与浮球固定环及连接板的配合度,避免损坏。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连接牢固,使用过程中不会移位。
文档编号A01K61/00GK202335291SQ201120442580

公开日2012年7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10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10日
发明者张文永 申请人:张文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