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蒿子人工育苗方法

文档序号:204876阅读:3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海蒿子人工育苗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蒿子育苗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海蒿子人工育苗方法。
背景技术
海蒿子(Sargassum confusum C. Agardh)藻体褐色,藻体主干圆柱形,直立,直径2 7mm,小枝互生,凋落后于主干上残留圆 柱形迹。单叶,互生,叶形变化甚大,初生叶倒卵形、披针形,长2 7cm,直径3 12mm,全缘,具中肋;次生叶较狭小 ,线形至披针形,中肋不明显。小枝末端常有气囊,圆球形,直径2 5_。生殖托单生或成总状排列于生殖小枝上。海蒿子是多年生褐藻,褐色。固着器盘状。一般30 60厘米,也有的可达数米。暖温带性海藻,为北太平洋西部特有种,我国黄海、渤海习见种,具有较高的海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较高的经济价值,可作为提取褐藻胶、甘露醇和碘的原料,是海参育苗和养殖中最好的天然饵料之一,目前仅通过采集野生资源取得。目前国内海参年产量达10万吨,产值约200多亿元,海参养殖业得到蓬勃发展,也使得海蒿子资源供不应求,沿海人们大量采集而导致自然资源量日渐枯竭。2011年市场上海蒿子干菜价格在I. 5万元/吨左右,且价格还在不断攀升,这也更加肯定地显示出开发海蒿子巨大的市场需求以及开发人工育苗技术具有广阔的产业发展前景。开发海蒿子人工育苗技术可以对海蒿子自然资源进行合理保护,也可满足海参养殖中对海蒿子的巨大需求,因此开发海蒿子人工育苗技术势在必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本发明提供一种经济而有效的海蒿子人工育苗方法。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海蒿子人工育苗方法,其步骤是(I)种藻的选择在海蒿子生长的海区,跟踪观察海蒿子成熟状况,待位于生殖托上的生殖窝内的卵子清晰看见轮廓的时候,选择生殖托数量大、发育完全、藻体健壮的海蒿子作为种藻进行采收;(2)海蒿子种藻的刺激放散需要把采集回来的带有生殖托的海蒿子作为种藻进行暂养并人为刺激,促使海蒿子卵子和精子的排放和受精,以产生受精卵并发育成幼孢子体;(3)幼孢子体的收集确定幼孢子体大量沉降之后,捞出幼孢子体水中较大的杂质,然后过滤掉细小的微粒杂质;(4)清洗幼孢子体对幼孢子体进行清洗;(5)幼孢子体的附着将苗帘布置在育苗池内,向苗帘泼洒含有幼孢子体的海水;(6)育苗管理育苗期间水温控制在20°C,水温上下浮动不超过2°C,光照强度采取逐步提高形式进行,光周期按照自然光照周期,育苗海水添加营养盐,采苗48小时后开始洗涮;
(7)育苗之后进入下海暂养。
在上述步骤(2)中,暂养时控制水温在21 22°C,所述人为刺激是通过阴干或水流方式进行。在上述步骤(5)中,育苗池内苗帘距离水面的距离至少保持在20厘米。在上述步骤(6)中,采苗初期I 5天的光照强度控制在1000 20001x,在5 14天时间内光照强度逐步提高至50001x,在14 21天时间内光照强度逐步提高至80001x,21 24天时间内光照强度再次逐步提升至I. 5万 2万Ix ;所述营养盐为硝酸氮Ν03__Ν和磷酸磷PO广-P,硝酸氮NOf-N的浓度控制在3 4mg/L,磷酸磷PO广-P的浓度控制在O. 3 O. 4mg/L。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本发明通过海蒿子人工育苗方法提供可供养殖的海蒿子幼苗,以解决当前海蒿子自然资源供应不足以及对自然资源的破坏,通过人工养殖海蒿子可为海参优质饵料加工提供重要原材料,促进海参养殖产业的发展,同时可以减少对海蒿子自然资源的破坏,对于保护近岸海洋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为实现海蒿子野生资源的保护和提高海蒿子产量,进而缓和海蒿子作为高质量饵料原料供不应求的局面。


I、图I为海蒿子种藻采集之后在水槽中暂养的照片。2、图2为收集、浓缩并清洗之后的海蒿子幼孢子体水混合液照片。3、图3为100倍显微镜下观察收集到的海蒿子幼孢子体照片。4、图4为海蒿子幼孢子体水喷洒到布置好的苗帘上的照片。5、图5为幼孢子体喷洒到苗帘上一周之后附着在苗帘上的海蒿子幼苗的照片。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图I至图5,以及实施例详细说明I、种藻的选择在海蒿子生长的海区,通过连续的观测,跟踪观察海蒿子成熟状况,在海蒿子性成熟季节(海蒿子性成熟季节在不同地区会有差异,山东烟台地区一般在每年的6 7月份),要每I 2天进行一次观测,通过肉眼观察和显微镜下显微观察相结合的方式,查看海蒿子生殖托的成熟发育状况,通过显微镜可清晰看见生殖窝内卵的轮廓,待显微镜观察到生殖托内上生殖窝内的卵清晰看见轮廓的时候,选择单株藻体的生殖托数量大、发育完全、藻体健壮的海蒿子进行采收,生殖托数量大说明卵的数量多,生殖托量的多少一般通过肉眼观察判断,发育是否完全和健壮一般通过外表观察生殖托是否完整且饱满,这里的采收是指收集带有生殖托且符合上述标准的海蒿子作为种藻,装入泡沫箱内,泡沫箱内的温度不宜超过25°C,一般在泡沫箱内加入适量冰块降温即可满足温度要求,装车运回育苗基地暂养,准备采苗,这里的采苗是指对海蒿子的受精卵收集并均匀泼洒在苗帘上使其附着的过程。海蒿子为雌雄同体,因此种藻的采集过程中不需要考虑选择雌雄种藻的比例,采集种藻的过程中注意不要带入其它杂藻,并随时清除附着在海蒿子种藻上的其它附生生物即可。2、海蒿子种藻的刺激放散由于海蒿子种藻的生殖窝生长在生殖托上,在海蒿子的精子和卵子排放的时候,生殖窝开口在生殖托的表面,海蒿子成熟之后,有性繁殖的时候卵子从生殖窝中排放出来并粘附在生殖托的表面,精子从生殖窝排放之后直接与卵子相遇并产生受精卵,精子和卵子是从不同的生殖窝排出,同批成熟度的雌雄生殖托,精子和卵子一般会同时排放。海蒿子受精卵经过大约12小时左右的时间发育之后才脱离生殖托,海蒿子卵子或者受精卵粘附在生殖托上进行受精或发育的现象称之为“挂托”,这也是海蒿子采苗的“机会窗”(opportunity window)。如果作为种藻采集(这里的种藻是指性成熟的可以排放精子和卵子的成体海蒿子)的过程中能幸运地抓住海蒿子有性繁殖的“机会窗”,采集到“挂托”的种藻,将会为海蒿子采苗带来巨大的便利。但是由于海区条件的限制,“机会窗”往往不容易碰到,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把采集回来的带有生殖托的海蒿子作为种藻在海水中进行暂养并人为刺激,暂养时控制水温在21 22°C,人为刺激促能使海蒿子卵子和精子的排放、受精,以产生受精卵,来满足人工采苗的需要。刺激方法主要是通过阴干,即在通风良好,没有阳光直射的阴凉处晾干处理;或者水流,水流一般可采取充气或者人工搅动水体带动水流,达到流水刺激的目的,水流大小一般没有负面影响。在静止的水体内,水流通过不断地被人工搅拌(一般用棍棒直接搅动装有种藻的水体即可)或充空气(充气压力O. 04MPa)的方式得以实现。种藻暂养时每立方米水体内种藻在30kg左右较为合适。3、受精卵的收集不论是在抓住海蒿子有性繁殖的“机会窗”采集回来的种藻,还是经过暂养之后,经人工刺激再进行受精,受精卵经过一段时间的“挂托”发育之后,就会沉降下来,沉降下来的“受精卵”已经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受精卵,严格说是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发育之后的海蒿子的幼孢子体,搅动水体,因为幼孢子体悬浮在水中,使水体呈现出“褐色”或者“棕色”,颜色越深,表明水体中的幼孢子体密度越大。经过显微镜下检查,当确定每平方厘米受精卵或幼孢子体数量达到30个以上,将种藻转移至另外一个水槽,转移种藻至另外水槽是为了方便收集水体当中的受精卵或者幼孢子体,直接用手转移即可。用30目(孔径600微米)的手抄网捞出幼孢子体水中较大的杂质。准备收集受精卵,受精卵的直径大小在100 110微米左右,从生殖托上脱离下来的幼孢子体一般在120微米以上。具体的收集方式是将幼孢子体水通过200目(孔径76微米)的筛絹网,过滤掉细小的杂质微粒。然后将收集到的幼孢子体转移至水桶内。4、洗卵(洗幼孢子体)洗卵过程是指将幼孢子体进行收集之后进一步排出微粒、碎屑和微藻等杂质的过程。主要按照下列操作进行(I)用80目筛絹(孔径200微米)对幼孢子体过滤2次,以进一步除去较大颗粒杂质;(2)在200目(孔径76微米)的筛絹网内,反复多次对幼孢子体进行清洗,直到冲洗下来的水体清澈,显微镜检查没有杂质或者微藻即可停止清洗,方式是向200目装有幼孢子体的筛絹网袋内重复注入海水,直接用手缓慢搅拌,使直径在76微米以下的碎屑、微藻等杂质除去,此过程可反复数十次,以达到对幼孢子体的清洗目的。幼孢子体清洗的越干净,采苗之后杂质越少,育苗过程中产生杂藻和污染的机会越少,越有利于海蒿子幼孢子体的生长和发育。5、幼孢子体的附着海蒿子幼孢子体经过多次清洗干净之后,即可进行幼孢子体的附着。事先准备好幼孢子体附着用的苗帘,布置在育苗池内。苗帘采用维尼纶布条、维尼纶绳、红棕绳材料制作,相邻绳子之间通过细维尼纶绳捆绑固定,相邻绳子之间的距离越靠近越好,最好相邻绳子之间接触为最佳,这样可以减少泼洒幼孢子体时的浪费。育苗池内苗帘距离水面的距离至少保持在20厘米,因为海蒿子幼孢子体没有主动附着的能力,全部为 被动沉降附着,苗帘表面距离水面的距离太小则海蒿子幼孢子体就会出现分散不均匀的现象,这样可能导致采苗的密度不均匀,从而影响后期幼苗的正常生长发育。本实施例采用现有的海带育苗用的苗帘,附着之前要对幼孢子体的数量进行计数统计,具体为幼孢子体水总体积为Vtl,取少量体积(V1)的幼孢子体水在显微镜下进行计数统计(X1),则全部幼孢子体数量可通过下面公式计算Xtl = X1 · V0A10假设育苗池的面积为S,则采苗密度=x0/s,単位为每平方単位具有的孢子体的数量,育苗池内海水温度保持在20°c,以上下浮动不超过2°C为宜,水温是通过育苗用的水控制系统实现,水控制系统包括水制冷系统、进水水渠系统和排水系统。采苗准备工作完毕后,接着是幼孢子体的附着工作——泼洒含有幼孢子体的海水。将幼孢子体水分装在体积为10升的撒水桶内,将幼孢子体水均匀泼洒在育苗池水面,使幼孢子体自动沉降附着在苗帘上。为使海蒿子幼孢子体附着牢固,幼孢子体附着48小时之内不可搅动水体。48小时之后,开始微流水,微流水的流速为2. 5 5cm/s,以后可根据幼孢子体附着牢固程度逐步加大水的流量,本实施例的微流水时间为3天。6、育苗管理育苗期间水温控制在20°C,水温上下浮动不超过2°C为宜,采苗初期(I 5天)的光照强度控制在1000 20001x,在5 14天时间内光照强度逐步提高至50001x,在14 21天时间内光照强度逐步提高至80001x,21 24天时间内光照强度再次逐步提升至I. 5万 2万lx,以后育苗时间光照強度都保持I. 5万 2万lx,光周期按照自然光照周期,即根据自然光周期,12小时有光,12小时黑暗交替进行。整个育苗周期为I 2个月时间。育苗海水营养盐浓度硝酸氮NO3--N控制在3 4mg/L,这里的浓度3 4mg/L是指有效氮N的浓度,磷酸磷Ρ043_-Ρ控制在O. 3 O. 4mg/L,这里的浓度3 4mg/L是指有效磷P的浓度,本实施例硝酸氮NO3--N可通过添加硝酸钠(分子式NaNO3)来实现;磷酸磷Ρ0/—-Ρ可通过添加磷酸ニ氢钾(分子式KH2PO43)来实现。本实施例1000升海水加入硝酸钠60. 71克,磷酸ニ氢钾4. 39克。为了去除育苗期间的杂质以及水体当中的杂质附着,也为了刺激幼苗附着更加牢固,采苗48小时后即可开始洗涮,I 2天洗刷一次,本实施例采用水泵末端连通打孔的塑料PVC管,打孔的孔径I 2毫米,然后通过打孔的塑料PVC管进行喷水洗刷,第I次喷水洗刷压カ为O. 3kg/cm2,压カ不能太大,因为压カ太大会导致未附着牢固的幼孢子体大量脱落,以后随着育苗时间的延长,逐步増大洗刷压力,最终喷水洗刷压カ为I. Okg/cm2。从压カO. 3kg/cm2逐步升到I. Okg/cm2 一般需要半个月的时间。育苗之后即可直接进入下海暂养,具体下海时间一般是等到幼苗生长至I厘米以上,当然也可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规格的幼苗进行下海暂养。以2011年海蒿子人工育苗为例完全应用上述实施例方法,采集幼苗达到800万株,最终出库幼苗达到50万株。
权利要求
1.一种海蒿子人工育苗方法,其步骤是 (1)种藻的选择在海蒿子生长的海区,跟踪观察海蒿子成熟状况,待位于生殖托上的生殖窝内的卵子清晰看见轮廓的时候,选择生殖托数量大、发育完全、藻体健壮的海蒿子作为种藻进行采收; (2)海蒿子种藻的刺激放散需要把采集回来的带有生殖托的海蒿子作为种藻进行暂养并人为刺激,促使海蒿子卵子和精子的排放和受精,以产生受精卵并发育成幼孢子体; (3)幼孢子体的收集确定幼孢子体大量沉降之后,捞出幼孢子体水中较大的杂质,然后过滤掉细小的微粒杂质; (4)清洗幼孢子体对幼孢子体进行清洗; (5)幼孢子体的附着将苗帘布置在育苗池内,向苗帘泼洒含有幼孢子体的海水; (6)育苗管理育苗期间水温控制在20°C,水温上下浮动不超过2°C,光照强度采取逐步提高形式进行,光周期按照自然光照周期,育苗海水添加营养盐,采苗48小时后开始洗涮; (7)育苗之后进入下海暂养。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一种海蒿子人工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暂养时控制水温在21 22°C,所述人为刺激是通过阴干或水流方式进行。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一种海蒿子人工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5)中,育苗池内苗帘距离水面的距离至少保持在20厘米。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一种海蒿子人工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6)中,采苗初期I 5天的光照强度控制在1000 20001x,在5 14天时间内光照强度逐步提高至50001x,在14 21天时间内光照强度逐步提高至80001x,21 24天时间内光照强度再次逐步提升至I. 5万 2万Ix ;所述营养盐为硝酸氮NO3--N和磷酸磷Ρ0/—-Ρ,硝酸氮Ν03__Ν的浓度控制在3 4mg/L,磷酸磷PO广-P的浓度控制在O. 3 O. 4mg/L。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蒿子人工育苗方法,其步骤是选择生殖托数量大、发育完全、藻体健壮的海蒿子作为种藻进行采收;对海蒿子种藻进行刺激放散并对幼孢子体进行收集确定幼孢子体大量沉降之后,捞出幼孢子体水中较大的杂质,然后过滤掉细小的微粒杂质;对幼孢子体进行清洗;将苗帘布置在育苗池内,向苗帘泼洒含有幼孢子体的海水;对幼孢子体进行育苗管理;育苗之后进入下海暂养。本发明海蒿子人工育苗方法提供养殖用的海蒿子幼苗,以解决当前海蒿子自然资源供应不足以及对自然资源的破坏,通过人工养殖海蒿子可为海参优质饵料加工提供重要原材料,促进海参养殖产业的发展,对于保护近岸海洋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文档编号A01G33/00GK102640698SQ201210146048
公开日2012年8月22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1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1日
发明者吴家奇, 张壮志, 张文枫, 曲善村, 李晓捷, 武瑞娜, 江鑫, 潘金华, 王青岩, 韩厚伟 申请人:山东东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