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养殖泥鳅的方法

文档序号:201111阅读:3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稻田养殖泥鳅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生态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稻田养殖泥鳅的方法。
背景技术
针对当前出现的种粮收益较差,影响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土地抛荒现象日趋严重。进行产业调整是刻不容缓的。社会的发展,城市化建设的步伐越来越快,土地资源也是日趋紧张,提高土地的使用率也是当前社会的面临的问题。泥鳅是营养价值很高的一种鱼,它和其它的鱼不相同,无论外表,体形,生活习性也不同,是一种特殊的鱼类,且可入药。一般采用的养殖方式为池塘养殖。单一的池塘养殖泥鳅,人工劳动强度较大。要经常对池塘水进行更换,全部采用人工配合的饲料进行喂食, 增加了成本,降低了经济效益。人们在稻田养殖的研究中发掘一条稻田与其它生物混合养殖的道路,但是现于今稻田养殖的技术任不成熟,还需不断的去改进、完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养殖方便、增产、增效的稻田养殖泥鳅的方法。为实现本发明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通过如下方式实现稻田养殖泥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稻田的选择选择土质柔软,腐殖质丰富,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质清新无污染的稻田块;b、开挖泥鳅沟在选好的稻田中开挖数条泥鳅沟,泥鳅沟的面积占稻田面积的10-15%,稻田周边的外环沟宽3-5m、深50-80cm,稻田中间的环沟宽lm、深30_50cm,外环沟与中间的环沟相通;C、进、排水口的设置进、排水口分布在稻田两头,进水口设在稻田埂上,排水口设于稻田另一头泥鳅沟的底部,排水口采用PVC管,管口用网袋包住;d、稻田消毒、放苗每亩稻田用生石灰75-100kg或含氯量30%以上的渔药进行全稻田泼洒消毒,消毒三天后进水,一星期后放苗,每亩投放5-7cm的泥鳅苗种50-100kg ;e、日常管理及捕捞在泥鳅生长的过程中,饵料是以稻田中的浮游生物为主,人工配合饲料为辅,在养殖期间,要注意水质、水温的检测,同时为防止泥鳅中毒,在养殖泥鳅的稻田内一般不采用农药灭虫,在水稻成熟排水收割时,泥鳅退到沟内,可使用地笼进行捕捞。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是促进粮食增产、渔业增效的生态渔业方式,同时也是节粮、节地、节水、减少农药使用的生态型渔业。稻田中的泥鳅起到除草灭虫的作用,减少杂草争肥和水稻病虫害,泥鳅的粪便又是水稻的优质肥料,节约了化肥,经细菌分解又培育了丰富的浮游生物,反过来又为泥鳅提供了饵料。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a、稻田的选择 选择土质柔软,腐殖质丰富,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质清新无污染的稻田块;b、开挖泥鳅沟在选好的稻田中开挖数条泥鳅沟,泥鳅沟的面积占稻田面积的10-15%,稻田周边的外环沟宽3-5m、深50-80cm,稻田中间的环沟宽lm、深30_50cm,外环沟与中间的环沟相通; C、进、排水口的设置进、排水口分布在稻田两头,进水口设在稻田埂上,排水口设于稻田另一头泥鳅沟的底部,排水口采用PVC管,管口用网袋包住;d、稻田消毒、放苗每亩稻田用生石灰75-100kg或含氯量30%以上的渔药进行全稻田泼洒消毒,消毒三天后进水,一星期后放苗,每亩投放5-7cm的泥鳅苗种50-100kg ;e、日常管理及捕捞在泥鳅生长的过程中,饵料是以稻田中的浮游生物为主,人工配合饲料为辅,在养殖期间,要注意水质、水温的检测,同时为防止泥鳅中毒,在养殖泥鳅的稻田内一般不采用农药灭虫,在水稻成熟排水收割时,泥鳅退到沟内,可使用地笼进行捕捞。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发明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发明,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权利要求
1.稻田养殖泥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稻田的选择 选择土质柔软,腐殖质丰富,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质清新无污染的稻田块; b、开挖泥鳅沟 在选好的稻田中开挖数条泥鳅沟,泥鳅沟的面积占稻田面积的10-15%,稻田周边的外环沟宽3-5m、深50-80cm,稻田中间的环沟宽lm、深30_50cm,外环沟与中间的环沟相通; C、迸、排水ロ的设置 进、排水ロ分布在稻田两头,进水口设在稻田埂上,排水ロ设于稻田另ー头泥鳅沟的底部,排水ロ采用PVC管,管ロ用网袋包住; d、稻田消毒、放苗 每亩稻田用生石灰75-100kg或含氯量30%以上的渔药进行全稻田泼洒消毒,消毒三天后进水,一星期后放苗,每亩投放5-7cm的泥鳅苗种50-100kg ; e、日常管理及捕捞 在泥鳅生长的过程中,饵料是以稻田中的浮游生物为主,人工配合饲料为辅,在养殖期间,要注意水质、水温的检测,同时为防止泥鳅中毒,在养殖泥鳅的稻田内一般不采用农药灭虫,在水稻成熟排水收割时,泥鳅退到沟内,可使用地笼进行捕捞。
全文摘要
稻田养殖泥鳅的方法,涉及生态养殖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选择适合泥鳅生长的稻田、开挖泥鳅沟、进排水口的设置、稻田消毒、放苗、日常管理及捕捞。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是促进粮食增产、渔业增效的生态渔业方式,同时也是节粮、节地、节水、减少农药使用的生态型渔业。稻田中的泥鳅起到除草灭虫的作用,减少杂草争肥和水稻病虫害,泥鳅的粪便又是水稻的优质肥料,节约了化肥,经细菌分解又培育了丰富的浮游生物,反过来又为泥鳅提供了饵料。
文档编号A01K61/00GK102763613SQ201210224688
公开日2012年11月7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2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2日
发明者董在好 申请人:董在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