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纳他霉素的复配杀菌剂及其用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978阅读:8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含纳他霉素的复配杀菌剂及其用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杀菌剂,特别是一种用于防治水果、粮食作物病害的绿色储藏保鲜剂--含纳他霉素的复配杀菌剂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大家传统认识中的植物病害基本都是指植物在生长期间发生的病害,简称为产中病害,对这类病害给予了很多的关注。绝大多数研究也是针对这些病害,市场上的病害控制产品也基本是针对它们。而对于植物收获后在储藏运输期间发生的病害(简称为采后病害)的关注很少,有效的防治产品就更少。以柑橘青霉病、柑橘绿霉病为例,它们分别是由意大利青霉(Penicillium italicum)和指状青霉(Penicillium digitatum)引起,是危害柑橘的主要病害,是主要的植物采后植物病害之一。目前,防治柑橘青(绿)霉等采后真菌病害的主要药剂有多菌灵、抑霉唑和咪鲜胺。这3种采后杀真菌剂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病 原菌的抗药性。其中多菌灵由于使用时间已经长达近30年,在很多产中、采后病害上都连续大面积应用,已经有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早疫病(Alternaria sonali)、赤霉病(Gibberella zeae)和柑橘青霉病、柑橘绿霉病等几十种真菌病害对其产生了严重的抗药性。抑霉唑和咪鲜胺使用的时间短于多菌灵,防病谱也没有多菌灵广,但近年来的大量使用也开始出现了抗药性,如柑橘青霉病、柑橘绿霉病对抑霉唑的抗药性。病原菌一旦对药剂出现比较严重的抗药性,一方面会带来生产上防治效果的显著下降甚至某些病害无药可用;另一方面必然会带来使用者加大药剂的使用量从而带来严重的残留毒性问题,严重威胁消费者的健康。目前,延缓和治理杀菌剂抗药性发展的主要策略有减少药剂的使用、与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复配或轮换使用。对于采后处理药剂,还必须要考虑减少人工合成化学药物的使用,尽可能采用天然的绿色药物或无公害产品。纳他霉素(Natamycin,亦名那他霉素)是由链霉菌(Streptomyces spp.)产生的一种天然环状四烯化合物,含3个以上的结晶水,其外观白色(或奶油色),为无色、无味的结晶粉末,分子式C33H47NO13,分子量为665. 73。是一种多烯烃大环内酯类抗真菌剂,对几乎所有的酵母菌和霉菌都有一定的抗菌活性。更为重要的是,纳他霉素不仅能够抑制真菌,还能防止真菌霉素的产生。纳他霉素对人体无害,很难被人体消化道吸收,而且微生物很难对其产生抗药性,同时因为其溶解度很低等特点,通常用于食品等的表面防腐。纳他霉素是目前国际上唯一的抗真菌微生物防腐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用于防治水果、粮食作物病害的含纳他霉素的复配杀菌剂,该复配杀菌剂特别能用于防治抗药性病害(例如为采后病害)。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含纳他霉素的复配杀菌剂(以下简称复配杀菌剂),该复配杀菌剂的组分及重量含量为10°/Γ90%的组分A和90°/Γ 0%的组分B,组分A为纳他霉素,组分B为多菌灵、抑霉唑或咪鲜胺。
在本发明中,较佳的复配杀菌剂为I)、纳他霉素抑霉唑=3 1的重量比,即该复配杀菌剂的组分及重量含量为75%的纳他霉素和25%的抑霉唑。该复配杀菌剂特别适用于防治柑橘青霉病。2)、纳他霉素多菌灵=3 1的重量比,即该复配杀菌剂的组分及重量含量为75%的纳他霉素和25%的多菌灵。该复配杀菌剂特别适用于防治麦类赤霉病。3)、纳他霉素咪鲜胺=1 9的重量比,即 该复配杀菌剂的组分及重量含量为10%的纳他霉素和90%的咪鲜胺。该复配杀菌剂特别适用于防治水稻恶苗病菌。本发明还同时提供了使用上述复配杀菌剂制成的乳剂型杀菌剂,每L乳剂型杀菌剂中含有50 900g的复配杀菌剂。本发明还同时提供了使用上述复配杀菌剂制成的粉/粒型杀菌剂,该粉/粒型杀菌剂中复配杀菌剂的重量含量为10% 90%。本发明还同时提供了上述复配杀菌剂的用途用于采后处理中的防治水果储藏期病害或用于防治作物(例如为粮食作物)生长期病害。作为本发明的复配杀菌剂的用途的改进水果储藏期病害为柑橘青霉病或柑橘绿霉病,作物生长期病害为麦类赤霉病或水稻恶苗病。本发明的复配杀菌剂在实际使用中,根据防治对象的不同,可加工成不同含量和剂型的各种农药制剂,例如乳剂型杀菌剂和粉/粒型杀菌剂。每L乳剂型杀菌剂中含有50 900g的复配杀菌剂,其余组分为1°/Γ45%的溶剂(含乳化剂)、1°/Γ20%的助剂和作为余量的水(约为19Γ40%),上述百分比指的是该组分在乳剂型杀菌剂中的体积含量。粉/粒型杀菌剂的组分及重量含量为5% 80 %的复配杀菌剂、10°/Γ75%吸附剂或填料和1% 20%的助剂。由于组分含量的不同,乳剂型杀菌剂可分为悬浮剂(SC)、水乳剂(EW)和微乳型(ΜΕ),粉/粒型杀菌剂可分为可湿性粉剂(WP)和水分散粒剂(WG)。上述复配杀菌剂的各种剂型,均是采用常规生产工艺由本发明的复配杀菌剂配置而成,组分中所涉及的乳化剂、溶齐U、助剂、吸附剂/填料均为配置农药时所产用的常规品种。例如乳化剂可选用农乳33#、农乳700#或农乳602#等,溶剂可选用二甲苯、DMF或乙醇,吸附剂/填料可选用硅藻土、白炭黑或珍珠岩等,助剂可选用有机硅、聚乙二醇等。本发明针对现有生产中使用的骨干化学合成药剂——多菌灵、抑霉唑和咪鲜胺具有价格低廉但已经出现抗药性的情况;以及配伍药剂中纳他霉素具有极难产生抗药性、且与多菌灵、抑霉唑和咪鲜胺无交互抗药性,抗菌谱广尤其是对青霉、曲霉(Aspergillus)、镰孢霉(Fusarium)高效,属于低毒、安全、环境相容性好的天然无公害药剂的特点,提供了一组防治水果和粮食病害的(特别是抗药性储藏期病害)的复配杀菌剂。通过将上述不同作用机制的化合物——纳他霉素(组分A)和组分B (组分B为菌灵或抑霉唑或咪鲜胺中的一种)进行复配,扬长补短,发挥增效作用、降低化学药剂的用量、延缓和治理抗药性的目的。本发明的复配杀菌剂,能用于防治柑橘青霉病、柑橘绿霉病、水稻恶苗病、麦类赤霉病等,属于新颖、闻效、低毒杀菌剂。本发明主要防治抗药性的柑橘青霉病、柑橘绿霉病、水稻恶苗病、麦类赤霉病等。本发明符合当前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需要。本发明通过用纳他霉素和(组分B)(组分B为菌灵或抑霉唑或咪鲜胺中的一种)中的一种进行复配,其目标是治理抗药性、降低化学合成药剂使用量,提高效果,保证农产品安全性。复配制剂中的多菌灵、抑霉唑和咪鲜胺对柑橘青霉病、水稻恶苗病等有较高的活性、成本很低但已经产生较严重的抗药性;纳他霉素具有极难产生抗药性、且与多菌灵、抑霉唑和咪鲜胺无交互抗药性,抗菌谱广尤其是对青霉、曲霉(Aspergillus)、镰孢霉(Fusarium)高效,属于低毒、安全、环境相容性好的天然无公害药剂的特点。将纳他霉素和多菌灵或抑霉唑或咪鲜胺二药复配后,药效显著增加,对柑橘青霉病等的防治效果能稳定在70%以上,安全性明显提高。本发明经室内生物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其结果表明,2种成分(即组分A和组分B)亲和互容、使用安全、效果显著、能有效地防治柑橘青霉病等病害。本发明与其它农药相t匕,具有以下优点I、本发明的配方产品属高效低毒、低残留、环境相容的药剂,兼具保护和治疗作 用,符合绿色农产品生产和环境保护的要求。2、本发明除了能解决柑橘采后病害的抗药性问题外,还可以有效地解决化学药剂投入过多的问题。3、本发明产品使用方法简单、效果佳、绿色安全,农户均能接受。4、本发明对作物安全,防治柑橘青霉病的效果好,效果能稳定在70%以上,不容易产生抗药性。本发明的各类剂型的杀菌剂实际使用时,每公斤水加各类剂型的杀菌剂有效成分O. I 1.5克(此数据为各类剂型杀菌剂的有效量,即本发明的复配杀菌剂的用量)。防治柑橘青霉病和柑橘绿霉病的使用方法为浸果处理,防治水稻恶苗病的方法为浸种处理,防治麦类赤霉病的方法为喷雾处理。浸果处理要求果实被完全浸没,浸泡时间为30秒,取出后自然风干至果实表面无水滴;然后进行常规的包装。浸种处理要求种子被完全浸没1(Γ15厘米(即,种子处于液面下1(Γ15厘米),浸泡时间为3-5天;然后进行常规的播种。喷雾处理为常规的至农作物叶面湿润为止。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I、室内配方筛选毒力和增效系数测定是将纳他霉素和抑霉唑原药按不同的重量比例分别溶解于甲醇,采用菌丝生长法测定对柑橘青霉病菌(表I)的抑制作用,然后计算EC5tl值和增效系数。根据主要防治对象,选用增效系数(SR)彡I. 5的配比,并进行适当剂型加工。表I、防治柑橘青霉病菌的配方筛选
权利要求
1.含纳他霉素的复配杀菌剂,其特征是该复配杀菌剂的组分及重量含量为109T90%的组分A和909^10%的组分B,所述组分A为纳他霉素,组分B为多菌灵、抑霉唑或咪鲜胺。
2.使用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含纳他霉素的复配杀菌剂制成的乳剂型杀菌剂,其特征是每L乳剂型杀菌剂中含有50 900g的复配杀菌剂。
3.使用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含纳他霉素的复配杀菌剂制成的粉/粒型杀菌剂,其特征是该粉/粒型杀菌剂中复配杀菌剂的重量含量为10% 90%。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含纳他霉素的复配杀菌剂的用途,其特征是用于采后处理中的防治水果储藏期病害或用于防治作物生长期病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含纳他霉素的复配杀菌剂的用途,其特征是所述水果储藏期病害为柑橘青霉病或柑橘绿霉病,作物生长期病害为麦类赤霉病或水稻恶苗病。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纳他霉素的复配杀菌剂,其组分及重量含量为10%~90%的组分A和90%~10%的组分B,组分A为纳他霉素,组分B为多菌灵、抑霉唑或咪鲜胺;该复配杀菌剂可配制成乳剂型杀菌剂、粉/粒型杀菌剂。该复配杀菌剂用于采后处理中的防治水果储藏期病害或用于防治作物生长期病害;水果储藏期病害主要指柑橘青霉病或柑橘绿霉病,作物生长期病害主要指麦类赤霉病或水稻恶苗病。
文档编号A01N43/90GK102805095SQ20121028740
公开日2012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13日
发明者张传清, 朱祝军, 吴慧明 申请人:浙江农林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