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有机肥生产的窑式发酵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699阅读:8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生物有机肥生产的窑式发酵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用肥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物有机肥生产的窑式发酵工艺。
背景技术
生物有机肥是指特定功能微生物与主要以动植物残体(如畜禽粪便、农作物秸杆等)为来源经无害化处理、腐熟的有机物料复合而成的一类兼具微生物肥料和有机肥效应的肥料。生物有机肥具有营养元素齐全、能够改良土壤、提高产品品质、改善作物根际微生物群、提高植物的抗病虫能力、促进化肥的利用、提高化肥利用率等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 重视。目前传统生物有机肥发酵工艺主要采用堆码式和开放式发酵工艺,发酵过程中,散热快,温度受外界的影响大,无法控制在一个适合的范围,导致生物有机肥的有机质腐熟度低,发酵温度过低无法杀死肥料原料中的大肠杆菌、蛔虫卵等有害物质,出厂的生物有机肥的有机质腐熟度约为70%左右,而且发酵时间也长,最少也需要20天以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生物有机肥生产的窑式发酵工艺”针对传统生物有机肥生产工艺有机质腐熟度低,产量低,发酵时间长的弊端,采用全封闭式‘窑式’厌氧发酵工艺,提升肥料本身的肥力的同时降低时间成本和原料损耗。为生物有机肥的规模化生产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生产操作工艺,促进生物有机肥生产向质的飞跃发展。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将畜禽粪便、有机废弃物、褐煤、复合生物菌种按比例混合均匀投进发酵池中,发酵物料装满后进行全封闭厌氧发酵,经过8-13天厌氧发酵,物料温度上升至60°C -70°C,让发酵池通风,当物料温度超过70°C时,将物料移出发酵池,然后进行为期2天的耗氧发酵,经风干后就成为可使用的生物有机肥料。进一步的,所述的发酵池是一种窑式可全封闭厌氧发酵池。更进一步的,所述的窑式发酵池结构包括发酵池三面固定墙体和一面活动墙面、发酵池拱顶,设置在发酵池拱顶上的发酵池进料通风口和发酵池活动强体上的出料口。进一步的,所述的原料重量百分比为畜禽粪便30%_35%、有机废弃物27%_35%、褐煤30%-40%、复合生物菌种1%-2%。更进一步的,所述的原料重量百分比为畜禽粪便30%、有机废弃物30%、褐煤38. 5%、复合生物菌种I. 5%。进一步的,所述有机废弃物是粉碎后的谷壳、秸杆、玉米杆的一种或任意组合。进一步的,所述的复合生物菌种是由枯草芽孢杆菌、黑曲霉、黄孢原毛平革菌、酿酒酵母、拟康氏木霉、白浅灰链霉菌和生物酶等量混合而成。进一步的,所述的发酵物料通过加水使水分占重量百分比的40%_45%。进一步的,所述的发酵温度上升至64°C -68°C时,让发酵池通风。本发明的技术效果“生物有机肥的窑式发酵工艺”解决传统生物有机肥工艺有机质腐熟度低、发酵时间长的弊端,不但提升肥料本身肥力,同时降低时间成本和原料损耗,为生物有机肥的规模化生产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生产操作工艺,促进生物有机肥生产向质的飞跃发展。(I)、新工艺使生物有机肥的有机质腐熟度从原来的70%提高20个百分点,达到90%以上。(2)、新工艺发酵温度即可以升到70°C以上,杀死大肠杆菌、蛔虫卵等有害病原体,同时又不超过80 0C,保证生物有益菌的存活。(3)、新工艺发酵时间从原来的20天以上减少到10-15天,对产量的提高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4)、新工艺采用顶部进料,无踩踏、碾压现象,确保发酵质酥松、有机肥、生物有机 肥有效膨化。(5)、新工艺发酵池拱顶的进料通风口,可以根据发酵所需温度进行封闭和开启。(6)、新工艺可以根据需求大量进行生物有机肥料生产,满足农业生产中供应不足的问题。


图I是本发明所用的窑式发酵池结构图。附图所示1、发酵池三面固定墙面,2、发酵池进料通风口,3、发酵池出料口,4、发酵池拱顶。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更好的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实施实例I(I)、将畜禽粪便、粉碎后有机废弃物、褐煤、复合生物菌种按300kg、300kg、385kg、15kg的重量混合均匀,混合均匀后加水,使物料水分含量达到40%,然后从图I所示的进料通风口 3将物料投进发酵池中。有机废弃物是秸杆90kg、谷壳90kg和玉米杆120kg的混合物;复合生物菌种中包括的枯草芽孢杆菌、黑曲霉、黄孢原毛平革菌、酿酒酵母、拟康氏木霉、白浅灰链霉菌和生物酶每一种都是2. 14kg。(2)、物料填满发酵池后封闭进料通风口开始进行厌氧发酵,物料经过8天发酵,发酵过程中的所需温度通过发酵池进料通风口调节,物料内部温度上升至60°C时,揭开进料通风口 3,让发酵池通风,当温度超过70°C时打开出料口闸门4开始出料。(3)、从发酵池移出的物料进行为期2天的耗养发酵可制得熟化率90%以上的生物发酵肥料。( 4 )、经风干后就制成成品生物有机肥。实施实例2(I)、将畜禽粪便、粉碎后有机废弃物、褐煤、复合生物菌种按330kg、330kg、330kg、IOkg的重量混合均匀,混合均匀后加水,使物料水分含量达到43%,从图I所示的进料通风口 3将物料投进发酵池中。
有机废弃物是165kg的谷壳和165kg的玉米杆的混合物;复合生物菌种中包括的枯草芽孢杆菌、黑曲霉、黄孢原毛平革菌、酿酒酵母、拟康氏木霉、白浅灰链霉菌和生物酶每一种都是I. 42kg。(2)、物料填满发酵池后封闭进料通风口开始进行厌氧发酵,物料经过10天发酵,发酵过程中的所需温度通过发酵池进料通风口调节,物料内部温度上升至65°C时,揭开进料通风口 3,让发酵池通风,当物料内部温度超过70°C时打开出料口闸门4开始出料。(3)、从发酵池移出的物料进行为期2天的耗养发酵可制得熟化率90%以上的生物发酵料。( 4 )、经风干后就制成成品生物有机肥。实施实例3
(I)、将畜禽粪便、粉碎后有机废弃物、褐煤、复合生物菌种按320kg、300kg、360kg、20kg的重量混合均匀,混合均匀后加水,使物料水分含量达到45%,从图I所示的进料通风口 3投进发酵池中。有机废弃物是150kg的秸杆和150kg的玉米杆的混合物,复合生物菌种中包括的枯草芽孢杆菌、黑曲霉、黄孢原毛平革菌、酿酒酵母、拟康氏木霉、白浅灰链霉菌和生物酶每一种都是2. 86kg。(2)、物料填满发酵池后封闭进料通风口开始进行厌氧发酵,物料经过13天发酵,发酵过程中的所需温度通过发酵池进料通风口调节,物料内部温度上升至68°C时,揭开进料通风口 3,让发酵池通风,当物料内部温度超过70°C时打开出料口闸门4开始出料。(3)、从发酵池移出的物料进行为期2天的耗养发酵可制得熟化率90%以上的生物发酵料。 ( 4 )、经风干后就制成成品生物有机肥。上述3个实施实例中所使用的枯草芽孢杆菌、黑曲霉、黄孢原毛平革菌、酿酒酵母、拟康氏木霉、白浅灰链霉菌和生物酶,是目前在农业部登记的腐熟剂产品中,菌种数量最多的腐熟剂。其中枯早牙抱杆囷为细囷;酿酒酵母为酵母囷;黑曲霉、拟康氏木霉为霉菌;同时还含有白浅灰链霉菌和黄孢原毛平革菌,黄孢原毛平革菌为真菌,白浅灰链霉菌为放线菌;黑曲霉、拟康氏木霉、黄孢原毛平革菌能够高效地产生纤维素酶,分解发酵物中纤维素;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白浅灰链霉菌、黑曲霉能够高效地产生半纤维素酶,分解发酵物中的半纤维素;黄孢原毛平革菌能够产生木质素酶,分解发酵物中的木质素,有利于生物有机肥料的熟化。
权利要求
1.一种生物有机肥生产的窑式发酵工艺,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将畜禽粪便、粉碎后有机废弃物、褐煤、复合生物菌种按比例混合均匀后投进发酵池中,发酵物料装满后进行全封闭厌氧发酵,经过8-13天厌氧发酵,物料温度上升至60°C -70°c时,让发酵池通风,当物料温度超过70°C时,将物料移出发酵池,然后进行为期2天的耗氧发酵,经风干后成为可使用的生物有机肥料。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生物有机肥生产的窑式发酵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酵池是一种窑式可全封闭厌氧发酵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有机肥生产的窑式发酵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窑式发酵池结构包括发酵池三面固定墙体和一面活动墙面、发酵池拱顶,设置在发酵池拱顶上 的发酵池进料通风口和发酵池活动强体上的出料口。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生物有机肥生产的窑式发酵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原料重量百分比为畜禽粪便30%-35%、有机废弃物27%-35%、褐煤30%_40%、复合生物菌种1%_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物有机肥生产的窑式发酵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原料重量百分比为畜禽粪便30%、有机废弃物30%、褐煤38. 5%、复合生物菌种I. 5%。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生物有机肥生产的窑式发酵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废弃物是粉碎后的谷壳、秸杆、玉米杆的一种或任意组合。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生物有机肥生产的窑式发酵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合生物菌种是由枯草芽孢杆菌、黑曲霉、黄孢原毛平革菌、酿酒酵母、拟康氏木霉、白浅灰链霉菌和生物酶等量混合而成。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生物有机肥生产的窑式发酵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酵物料通过加水使水分占总比重的40%-45%。
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生物有机肥生产的窑式发酵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酵温度上升至64°C -68 °C时,让发酵池通风。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生物有机肥生产的窑式发酵工艺,工艺流程包括将畜禽粪便、粉碎后的有机废弃物、褐煤和复合生物菌种按比例混合均匀投进发酵池中,发酵物料装满后进行全封闭厌氧发酵,经过8-13天发酵,物料温度上升至60℃-70℃时,让发酵池通风,当物料温度超过70℃时,打开出料闸门将物料移出发酵池进行为期2天的耗氧发酵,经风干后成为可使用的生物有机肥料。本发明针对目前堆码式和开放式发酵腐熟度低、发酵时间长弊端,采用全封闭窑式厌氧发酵工艺,使有机质的腐熟度达到90%以上,发酵时间缩短为10-15天,不但提升了肥料本身的肥力,同时降低时间成本和原料损耗,为生物有机肥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利用提供了重要保障。
文档编号C05F17/00GK102976806SQ20121048497
公开日2013年3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6日
发明者窦晓黎, 戴正洪 申请人:昆明润亨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