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针菇专用栽培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994阅读:9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金针菇专用栽培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食用菌栽培容器,更确切的说是涉及一种金针菇专用栽培瓶。
背景技术
塑料栽培瓶是工厂化栽培食用菌广泛使用的栽培容器,其优点在于固定栽培料的形状,整个生产过程可以进行机械化操作、不易污染、方便管理和产品的采收等。金针菇工厂化瓶式栽培中,栽培瓶的瓶口大小、瓶身高度、瓶内容积和瓶子形状直接关系到金针菇的出菇面积、营养运输距离、装料量和散热性等因素,并最终反映到生物学转化率上,体现为产量的高低和品质的好坏。目前金针菇工厂化瓶式栽培中,不同的厂家采用的栽培瓶容积与形状各不相同,多数规格为I lOOmL,瓶身与瓶腰内径大小相同,使用这种栽培瓶装料紧密 度不适宜,不利于空气流通,催蕾后形成大量的幼小菇蕾相互竞争营养,装料量与瓶口大小比例不合适,生物学转化率偏低,同时瓶与瓶间隙较小,散热性较差。因此,现有的金针菇栽培瓶使用效果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瓶内容积更大、瓶身和瓶腰内径不同的金针菇专用栽培瓶,这种栽培瓶便于培养料填装,培养料孔隙度合适、空气流通性好,瓶口大小与瓶子容积适宜,生物学转化率高,而且瓶与瓶之间具有良好的散热性。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金针菇专用栽培瓶,由瓶盖、瓶口、瓶颈、瓶身、瓶腰和瓶底构成,其中,所述瓶口内径为80 85mm,瓶口外侧有环形突起;所述瓶腰比瓶身的内径小3 8mm ;所述瓶底中部设有向瓶口方向凹起2mm的内凹结构。这样的设计瓶口大小、瓶身高度、瓶内容积和瓶子形状比例适宜,瓶腰内径比瓶身小,装料时可以做到培养料“上紧下松”,培养料间的孔隙度较大,增加培养料间隙的容氧量。同时因瓶腰收缩产生间隙,便于空气流通,使热量容易散发,防止菌丝生长阶段因呼吸作用产热过多而导致“烧菌”。进一步的,上述的金针菇专用栽培瓶,其中,所述瓶盖为蓝色材料制成的圆形结构,瓶身为半透明材料制成的结构。瓶盖为蓝色,可以防止菇蕾早现,瓶身半透明,便于观察菌丝生长情况。更进一步的,上述的金针菇专用栽培瓶,其中,所述瓶腰比瓶身内径小5mm,这个尺寸是最佳尺寸。更进一步的,上述的金针菇专用栽培瓶,其中,所述栽培瓶高180mm,瓶内容积为1200mL。这个高度和容积设计是适宜培养料的生长的尺寸,是根据实际经验得出的。更进一步的,上述的金针菇专用栽培瓶,其中,所述栽培瓶所用材料为食品级聚丙烯塑料。采用聚丙烯作为制作材料,使栽培瓶能够耐受灭菌锅内的高温、高压和出菇房内的低温、高湿条件,并保持形状不变。由于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栽培瓶的容积更大,瓶口大小、瓶身高度、瓶内容积和瓶子形状比例适宜,瓶腰收紧和底部设置内凹的结构,有利于调整瓶内装料紧密度,同时便于空气流通, 使热量容易散发,防止“烧菌”,因栽培瓶各部分比例达到最佳,可以提高金针菇栽培的生物学转化率。根据实际使用效果证明,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栽培瓶后,单瓶金针菇平均产量超过四百五十克,与普通栽培瓶相比增产10%以上。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易于规模化生产,值得推广。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栽培瓶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瓶盖,2-瓶口,3-瓶颈,4-瓶身,5-瓶腰,6-瓶底,7-环形突起,8-内凹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栽培瓶结构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到,本实用新型的栽培瓶与常见的瓶的结构相差不大,瓶体为圆柱体,主要由瓶盖I、瓶口 2、瓶颈3、瓶身4、瓶腰5和瓶底6构成,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栽培瓶的瓶口 2内径为80 85mm,瓶口 2外侧有环形突起7,这样的设计主要利于与栽培瓶的瓶盖I嵌合,并方便培养料的填装和金针菇的出菇。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栽培瓶的瓶腰5比瓶身4的内径小3 8mm,以5mm为最佳尺寸;瓶底6中部设有向瓶口 2方向凹起2mm的内凹结构8。这样瓶内形成了凹凸有致的内部结构,避免因为内部结构过于整齐导致装料过于紧密,还有利于瓶内的通气和散热,可以提高生物学转化率。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的瓶盖I为蓝色材料制成的圆形结构,可以防止菇蕾早现,瓶身4为半透明材料制成的结构,便于从瓶外观察菌丝生长情况。本实用新型的栽培瓶所用材料为食品级聚丙烯塑料,这种材料能够耐受灭菌锅内的高温、高压和出菇房内的低温、高湿条件,并使栽培瓶保持形状不变。而且这种材料的成本不高,可以规模化生产。本实用新型的栽培瓶高180mm,瓶内容积为1200mL,这样的尺寸设计是从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比较适宜金针菇生产的尺寸,实际实施时也可以采用其他尺寸。本实用新型在用于金针菇培养实施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栽培瓶的规格尺寸,制备模具,选用能够耐受灭菌锅内的高温、高压和出菇房内的低温、高湿条件的聚丙烯材料,吹塑出合格的栽培瓶,作为金针菇工厂化瓶式栽培的容器,填装约一千克的湿培养料,在培养料面均匀打五个孔洞直达瓶底6,盖好瓶盖1,经高压蒸汽灭菌并冷却到室温后,接入金针菇菌种,再根据金针菇工厂化生产工艺控制环境条件进行发菌培养。二十三天左右即发菌满瓶,然后将发菌后的栽培瓶进行搔菌处理,移入出菇房进行出菇培养,待二十六天至二十八天后即可采收,平均每瓶采收金针菇四百五十克以上。不同的金针菇品种、不同厂家的生产工艺条件下培养时间和出菇时间略有不同。当然,以上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应用范例,本实用新型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的保护范围之 内。
权利要求1.一种金针菇专用栽培瓶,由瓶盖(I)、瓶口(2)、瓶颈(3)、瓶身(4)、瓶腰(5)和瓶底(6)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瓶口(2)内径为80 85mm,瓶口(2)外侧有环形突起(7);所述瓶腰(5)比瓶身(4)的内径小3 8mm ;所述瓶底(6)中部设有向瓶口(2)方向凹起2mm的内凹结构(8)。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金针菇专用栽培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瓶盖(I)为蓝色材料制成的圆形结构,瓶身(4)为半透明材料制成的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金针菇专用栽培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瓶腰(5)比瓶身(4)内径小5mm。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金针菇专用栽培瓶,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瓶高180mm,瓶内容积为1200mL。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金针菇专用栽培瓶,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瓶所用材料为食品级聚丙烯塑料。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金针菇专用栽培瓶,这种金针菇栽培瓶由瓶盖、瓶口、瓶颈、瓶身、瓶腰和瓶底构成,其中瓶口内径为80~85mm,瓶口外侧有环形突起;所述瓶腰比瓶身的内径小3~8mm;所述瓶底中部设有向瓶口方向凹起2mm的结构。由于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栽培瓶的容积更大,瓶口大小、瓶身高度、瓶内容积和瓶子形状比例适宜,瓶腰收紧和底部设置内凹的结构,有利于调整瓶内装料紧密度,同时便于空气流通,使热量容易散发,防止“烧菌”,因栽培瓶各部分比例达到最佳,可以提高金针菇栽培的生物学转化率。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易于规模化生产,值得推广。
文档编号A01G1/04GK202773502SQ20122044658
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4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4日
发明者余养朝, 张光忠, 邱昌里, 林瑞虾, 蔡小龙, 杨仁智, 范伯圣 申请人:江苏华绿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