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组合式幼鱼避难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鱼礁,尤其涉及一种组合式幼鱼避难器。
背景技术:
在海洋中投放人工鱼礁,可改善海域的生态环境,为海洋生物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人工鱼礁有隐蔽场的作用,海洋中小型动物将人工鱼礁作为隐蔽的场所,有利于成活率的提高;岛礁性鱼类将人工鱼礁作为休息场所,对环境变化起到回避的作用;人工鱼礁及其周围海域繁生了多种海洋生物,可以作为鱼类的索饵场;人工鱼礁还能为一些鱼类提供产卵、孵化、育苗育肥的良好的生态环境。因为人工鱼礁有诸多好处,现在全球各国都在大力制造、推广和投放人工鱼礁,常见的人工鱼礁包括混凝土人工鱼礁、废旧船改造型人工鱼礁、钢结构人工鱼礁等,然而上述的各种鱼礁,混凝土人工鱼礁、钢结构人工鱼礁制造成本高,废旧船改造型人工鱼礁数量十分有限,不能广泛的推广使用,同时混凝土人工鱼礁其内部的空间都是人工加工出来的,如果空间结构过于简单则空间利用率低,空间结构复杂时,制造成本高,因此如何提高人工鱼礁的内部空间利用率以及降低人工鱼礁的制造成本是很多国家致力于研发的难题。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102599081A,授权公告日2012年7月25日,公开了一种一种人工鱼礁,包括人工鱼礁本体,人工鱼礁本体呈倒“Y”形状,呈倒“Y”形状的人工鱼礁本体由钢筋混凝土浇铸而成一体的上部单元、左下部单元及右下部单元所形成,上部单元呈垂直向下的“箭头”形状,其由上左斜柱、上中柱及上右斜柱所形成,左下部单元呈向上且偏右倾斜的“箭头”形状,其由左下左斜柱、左下中柱及左下右斜柱所形成,右下部单元呈向上且偏左倾斜的“箭头”形状,其由右下左斜柱、右下中柱及右下右斜柱所形成。通过组合堆叠构建鱼类产卵与栖息的场所,在多个组合的情况下还能大大提高人工鱼礁的稳定性与水动力性,该种人工鱼礁可用于水深6-10米浅水区域的为浅水型的岩礁性鱼类、贝类及藻类增殖。其不足之处是该种人工鱼礁制造成本高,由混凝土制成投入海里后直接沉到海底,混凝土整体结构较大然而对于鱼类有用的空间十分有限,空间利用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人工鱼礁制造成本高,结构庞大而内部空间利用率却很低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由废弃的可乐瓶组合制成,组装简单、成本低,内部空间利用率高,空间复杂非常有利于幼鱼避难的组合式幼鱼避难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组合式幼鱼避难器,包括十字连接体和底部开口的塑料饮料瓶,所述的十字连接体包括两块相互垂直卡接的矩形卡板,所述的矩形卡板的表面设有若干排贯通的螺纹孔,所述的塑料饮料瓶的头部拧入螺纹孔内与矩形卡板螺纹连接,位于不同矩形卡板上的塑料饮料瓶垂直交错分布。整个人工鱼礁都是用废弃的塑料饮料瓶通过其本身瓶口处的螺纹与矩形卡板连接,塑料饮料瓶,在自然环境中不容易被分解,回收后也不容易处理,把它组合成幼鱼避难器,放入海底供幼鱼避难、栖息,该种幼鱼避难器的成本非常低,在海水中不会腐蚀使用寿命长,同时解决了塑料饮料瓶难分解、难处理的问题,一举多得,两个矩形卡板上的塑料饮料瓶垂直交错分布,幼鱼可以从塑料饮料瓶底部的开口处躲入塑料饮料瓶内,从而逃避天敌的追捕,同时塑料饮料瓶与塑料饮料瓶之间、塑料饮料瓶与矩形卡板之间的空间都可以利用,供幼鱼的栖息和避难,整个幼鱼避难器的空间利用率极高,几乎不存在浪费。作为优选,位于同一块矩形卡板上同一排的塑料饮料瓶之间设有间隙。两个塑料饮料瓶之间的间隙也可以作为幼鱼避难和栖息的场所,每个塑料饮料瓶内部的空间作为每个独立的由于避难空间,外周的空间连成一片构成一个复杂的空间结构,也可以供幼鱼栖息和避难,空间利用率极高。作为优选,所述的每个塑料饮料瓶的瓶壁上设有若干个通孔。因为每个塑料饮料瓶只有底部开口,海底的各种养料不容易进入塑料饮料瓶内,因此瓶壁上设置多个通孔,一方面便于海水的流通,保持塑料饮料瓶内不与外部的海水的交换,同时还有利于海底的养料进入塑料饮料瓶内供幼鱼食用。作为优选,所述的十字连接体把周围的空间分隔成四个区域,其中的两个区域的两端分别设有遮光板,所述的遮光板的相邻两边分别于两个矩形卡板垂直固定连接。有的鱼喜欢栖息在阴暗处,有的鱼喜欢栖息在亮出,因此在两个区域的两端设置遮光板,喜阴的幼鱼可以栖息在这两个区域内,而喜光的幼鱼栖息在另外两个区域内,该种设置有利于幼鱼的成长,增强聚鱼效果。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组装简单、制造成本低,内部空间利用率高,空间复杂非常有利于幼鱼避难的有益效果。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藻类孢子培育器结构示意图。图中:十字连接体I矩形卡板2塑料饮料瓶3通孔4遮光板5藻类孢子培育器6培育瓶7铁片8孢子培育腔9塑料网格挡板1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组合式幼鱼避难器,包括十字连接体I和底部开口的塑料饮料瓶3,十字连接体I包括两块相互垂直卡接的矩形卡板2,十字连接体I把周围的空间分隔成四个区域,其中的对角的两个区域的两端分别设有遮光板5,遮光板5的相邻两边分别于两个矩形卡板垂直固定连接,矩形卡板2的表面设有若干排贯通的螺纹孔,塑料饮料瓶3的头部拧入螺纹孔内与矩形卡板2螺纹连接,每个塑料饮料瓶都与矩形卡板垂直固定,两个矩形卡板每排上螺纹孔的高度不同,因此塑料饮料瓶垂直拧入螺纹孔后,两个矩形卡板上的塑料饮料瓶就会垂直交错分布,位于同一块矩形卡板2上同一排的塑料饮料瓶3之间设有间隙,每个塑料饮料瓶3的瓶壁上设有若干个通孔4,利用塑料饮料瓶的瓶口处自带的螺纹与矩形卡板连接,每个塑料饮料瓶内部的空间构成单独的幼鱼避难空间,同时每个塑料饮料瓶外侧的空间连成一片,构成一个非常复杂的空间结构,也能用于幼鱼避难、栖息和生活,塑料饮料瓶取材十分方便,成本非常低,既解决了塑料饮料瓶难分解、难处理的问题,组装成幼鱼避难器之后又生成了新的价值,尤其是该种幼鱼避难器的空间结构复杂,空间利用率非常高,非常适合各类幼鱼的避难、栖息,聚鱼效果较好。实施例2:如图3所示的一种组合式幼鱼避难器,包括十字连接体I和底部开口的塑料饮料瓶3,十字连接体I包括两块相互垂直卡接的矩形卡板2,十字连接体I把周围的空间分隔成四个区域,其中的两个区域的两端分别设有遮光板5,遮光板5的相邻两边分别于两个矩形卡板垂直固定连接,矩形卡板2的表面设有若干排贯通的螺纹孔,塑料饮料瓶3的头部拧入螺纹孔内与矩形卡板2螺纹连接,每个塑料饮料瓶都与矩形卡板垂直固定,两个矩形卡板每排上螺纹孔的高度不同,因此塑料饮料瓶垂直拧入螺纹孔后,两个矩形卡板上的塑料饮料瓶就会垂直交错分布,位于同一块矩形卡板2上同一排的塑料饮料瓶3之间设有间隙,每个塑料饮料瓶3的瓶壁上设有若干个通孔4,遮光板5的外侧连接有藻类孢子培育器6,如图4所示,藻类孢子培育器6包括一个底部开口的培育瓶7,培育瓶7内从头部到底部之间横向分布有若干层铁片8,铁片8把培育瓶7内的空间分隔成若干个密封的孢子培育腔9,孢子培育腔9内设有藻类孢子,藻类孢子用棉絮包裹后放入培育瓶内,然后盖上铁片,铁片周围与培育瓶的内壁之间通过玻璃胶密封,然后再装入棉絮和孢子,再盖上铁片并用玻璃胶密封,培育瓶7底部的开口处设有塑料网格挡板10,当铁片为Ni3CrRe铸铁时,其厚度采用0.35mm,若铁片为CuCr球墨铸铁时,厚度采用0.70mm,本实施例中铁片采用HT200灰铁,厚度采用0.45mm,海水一年的时间对HT200灰铁的腐蚀深度为0.45mm,因此每隔一年的时间海水会腐蚀掉一层铁片,这样孢子培育腔内的藻类孢子就会从棉絮中生长出来,长成藻类植物供幼鱼栖息和觅食,几年之后幼鱼避难器的周围都会布满藻类,从而改善海底生态环境,增强聚鱼效果。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组装简单、制造成本低,内部空间利用率高,空间复杂非常有利于幼鱼避难的有益效果。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具有每隔一定的时间周期,藻类孢子培育器能生长出藻类,从而改善周边环境,提高聚鱼量的有益效果。
权利要求1.一种组合式幼鱼避难器,其特征是,包括十字连接体(I)和底部开口的塑料饮料瓶(3),所述的十字连接体(I)包括两块相互垂直卡接的矩形卡板(2),所述的矩形卡板(2)的表面设有若干排贯通的螺纹孔,所述的塑料饮料瓶(3)的头部拧入螺纹孔内与矩形卡板(2)螺纹连接,位于不同矩形卡板(2)上的塑料饮料瓶(3)相互垂直交错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幼鱼避难器,其特征是,位于同一块矩形卡板(2)上同一排的塑料饮料瓶(3)之间设有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组合式幼鱼避难器,其特征是,所述的每个塑料饮料瓶(3)的瓶壁上设有若干个通孔(4)。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组合式幼鱼避难器,其特征是,所述的十字连接体(I)把周围的空间分隔成四个区域,其中的两个区域的两端分别设有遮光板(5),所述的遮光板(5 )的相邻两边分别于两个矩形卡板垂直固定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组合式幼鱼避难器,包括十字连接体和底部开口的塑料饮料瓶,十字连接体包括两块相互垂直卡接的矩形卡板,矩形卡板的表面设有若干排贯通的螺纹孔,塑料饮料瓶的头部拧入螺纹孔内与矩形卡板螺纹连接,位于不同矩形卡板上的塑料饮料瓶垂直交错分布。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组装简单、制造成本低,内部空间利用率高,空间复杂非常有利于幼鱼避难的有益效果。
文档编号A01K61/00GK203058093SQ2012206877
公开日2013年7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3日
发明者俞存根 申请人:浙江海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