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金针菇栽培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食用菌类,具体涉及一种金针菇栽培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食用菌产业迅猛发展,已成为世界食用菌生产大国,据统计,在2008年,我国食用菌总产量达1800万吨,并且每年都以30%-40%的速度继续增长,金针菇工厂化每日生产量,2003年产量为40吨/天,到2010年为722吨/天,2011年841吨/天,8年来翻了 20倍,呈现爆发性增长趋势(覃宝山和覃勇荣,2010)。如此巨大的食用菌生产规模,必然需要大量的食用菌生产基质,传统的栽培基质以棉籽壳、锯木屑等为主要原料,一方面由于棉花种植过程中农药使用量较大,棉籽壳、废棉农药残留较高,以此为原料生产的食用菌农残就可能超标,因此金针菇的品质大受影响。另一方面由于食用菌生产量大,有限原料导致生产原料价格不断提高,生产成本不断加大(谭显东等,2010)。我国是中药业大国,我国每年中药渣的排放量达3000多万吨(周达彪和唐懋华,2006),这些废弃物中仅有部分被合理利用,绝大部分还是通过传统方法如焚烧填埋,不仅要耗去大量的资金,浪费资源,而且严重污染了环境。中药大多是由植物的根、茎、叶、花、实、皮,以及禽兽的肢体、脏器、外壳组成,还有部分属于矿物质,它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和无机物质。提取有效成分后的药渣,一般含大量的粗纤维、粗脂肪、淀粉、粗多糖、粗蛋白、氨基酸、生物碱及微量元素等(马逊风等,2004 ;吴育萍等,2006)。由于中药渣中富含氮磷钾等成分,而且不含致病菌,重金属含量远低于作为肥料和基质的上限(马逊风等,2004),因而是一种制作生物有机肥和育苗、栽培基质的良好原料。近几年,随着中药渣利用技术的开发,利用中药渣用于改良土壤,制作生物有机肥,制作育苗基质、栽培基质等报道比较多(吴涛等,2007 ;唐懋华和成维东,2005 ;唐懋华等,2005),也见到少量关于中药渣栽培食用菌的报道(赵群友和蒋德俊,2007 ;佘红等,2006),但都仅限于配方筛选方面,而关于利用中药渣生产食用菌栽培基质的工艺 研究尚未见报道。因此课题组开发以中药渣为主的金针菇栽培基料,确定中药渣生产金针菇栽培基质的生产工艺,提供一种利用中药渣为主要原料,制作金针菇栽培基质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金针燕栽培基质。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金针菇栽培基质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石斛、玄参、金银花混合浸提有效成分后的残渣(以下简称中药渣)为主要原料配制的金针菇栽培基质及其生产方法,拓宽金针菇栽培的原料来源,降低金针菇生产成本,实现废弃资源的再利用。一种金针菇栽培基质,按质量百分含量计,包含以下组分:中药渣309Γ54%,棉籽壳10% 25%,麸皮15% 25%,玉米芯20% 30%,轻质碳酸钙0.5% 1.5%。
优选为:中药渣32% 50%,棉籽壳10% 20%,麸皮15% 25%,玉米芯20% 25%,轻质碳酸钙0.5% 1.5%ο 更进一步优选为:中药渣49%,棉籽壳10%,麸皮20%,玉米芯20%,轻质碳酸钙1%。上述的中药渣为石斛、玄参和金银花混合浸提有效成分后的残渣。上述的金针菇栽培基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新鲜中药渣先粉碎后;
(2)按基础配方加入棉籽壳、麸皮、玉米芯和轻质碳酸钙,混匀;(3)条垛式堆置36 48小时,每8 14小时翻堆一次,各辅料吸水均匀,调节含水量为60%飞5%,(4)再次粉碎,(5)经搅拌装置搅拌,使基料中各组分混合均匀后袋装并灭菌。所述新鲜中药渣的含水量为80% 85%。所述灭菌的条件为在175 185°C下保持5 7h。具体技术方案:1、中药渣的适度粉碎中药渣为金陵制药厂生产脉络宁的新鲜废弃中药渣,含水量高(80% 85%),内含有石斛、玄参、金银花,粗细不均匀,其中石斛含量占50%以上,比较粗且韧性极强,不易粉碎和晒干,从经济、最科学角度出发,对粉碎机械,粉碎次数、粉碎的程序等方面进行了摸索,经过反复试验首先成功地设计并制造出能够直接粉碎含水量80% 85%、石斛含量占50%的鲜湿中药渣的粉碎机,同时确定了粉碎机刀片的形状、大小、开口的方向以及转速、电机功率等性能指标。粉碎机 性能指标:I)电机功率:11.5Kff/h ;2)从动轮转速:2930r/min ;3)生产能力:3m3/h,成品率> 90%,粉碎成本彡20元/m3 ;4)机体:园筒状,直径0.8m ;高度1.2m。2、基质的配置方法根据前期基质配方试验,对中药渣栽培基质的配制方法进行优化,根据各种物料的含水量和前期试验的配方,选择中药渣30°/Γ54% (配方中的中药渣以干物质计算,将鲜湿中药渣换算为干物质重,配方中干物质的用量为30% 54%)、棉籽壳10% 25%,麸皮15% 25%,玉米芯209Γ30%,轻质碳酸钙0.59Γ1.5%的配方为基础配方进行金针菇栽培基质工艺优化实验。具体操作步骤:(I)新鲜中药渣先粉碎I遍,(2)按基础配方加入棉籽壳、麸皮、玉米芯和轻质碳酸钙,掺混;(3)条垛式堆置(堆宽2m,堆高1.2m)36^48小时,每8 14小时翻堆一次,各辅料吸水均匀,含水量为60%飞5%,(4)再次粉碎,(5)经食用菌二级搅拌装置搅拌后,使基料中各组分混合均匀,达到金针菇的装袋要求,袋装并灭菌。本发明金针菇栽培基质使用的中药渣原料容重为0.18g/cm3,总孔隙71.2%,大孔隙为24%,通气性、持水性好,有机质含量高(700 750 g/kg),氮、磷、钾含量丰富,总量达40 50 g/kg, pH 5.5 6.5,C/N 为 18 22,重金属含量经检测 Ag(Pb)为 9.91mg/kg,铬(Cr)为 14.61 mg/kg,隔(Cd)为 0.097 mg/kg,砷(As)为 0.429 mg/kg,萊(Hg)为 0.12mg/kg,均不超标,对环境和金针菇不会造成污染,该残渣内还富含三萜皂苷类和黄酮类物质,是用于栽培金针菇的优质原料。经上述方案处理和复配后(理化性状见下表)表I配置好的金针菇基质理化性状
权利要求
1.一种金针菇栽培基质,其特征在于按质量百分含量计,包含以下组分:中药渣30% 54%,棉籽壳10% 25%,麸皮15% 25%,玉米芯20% 30%,轻质碳酸钙0.5% 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针菇栽培基质,其特征在于按质量百分含量计包含以下组分:中药渣32% 50%,棉籽壳10% 20%,麸皮15% 25%,玉米芯20% 25%,轻质碳酸钙0.5% 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针菇栽培基质,其特征在于按质量百分含量计包含以下组分:中药渣49%,棉籽壳10%,麸皮20%,玉米芯20%,轻质碳酸钙1%。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金针菇栽培基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药渣为石斛、玄参和金银花混合浸提有效成分后的残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针菇栽培基质,其特征在于采用以下方法制备:(I)将新鲜中药渣先粉碎后;(2)按基础配方加入棉籽壳、麸皮、玉米芯和轻质碳酸钙,混匀;(3)条垛式堆置36 48小时,每8 14小时翻堆一次,各辅料吸水均匀,调节含水量为609Γ65%,(4)再次粉碎,(5)经搅拌装置搅拌,使基料中各组分混合均匀后袋装并灭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金针菇栽培基质,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鲜中药渣的含水量为809^85%。
7.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针菇栽培基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新鲜中药渣先粉碎后;(2)按基础配方加入棉籽壳、麸皮、玉米芯和轻质碳酸钙,混匀;(3)条垛式堆置36 48小时,每8 14小时翻堆一次,各辅料吸水均匀,调节含水量为60%飞5%, (4)再次粉碎,(5)经搅拌装置搅拌,使基料中各组分混合均匀后袋装并灭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金针菇栽培基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鲜中药渣的含水量为80% 85%。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金针菇栽培基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灭菌的条件为在175 185°C下保持5 7h。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金针菇栽培基质及其制备方法,按质量百分含量计,包含以下组分中药渣30%~54%,棉籽壳10%~25%,麸皮15%~25%,玉米芯20%~30%,轻质碳酸钙0.5%~1.5%。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增加了金针菇栽培基质的原料来源,对于日益上涨的棉籽壳价格的平抑具有积极的作用;金针菇栽培基质生产中,中药渣直接粉碎、直接复配,无需烘干或晾晒,节省了能源,从而使得金针菇的生产成本大大降低;用该基质栽培金针菇,与棉籽壳基质相比降低了生产成本,菇质大大改善。
文档编号C05F17/00GK103183559SQ20131009235
公开日2013年7月3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21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21日
发明者王东升, 毛久庚, 徐明喜, 常义军, 陈传翔, 刁春武, 蔡潞莎, 张燕燕, 王蓓 申请人:南京市蔬菜科学研究所, 南京良华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