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精简高效水稻新品种的选育方法

文档序号:287682阅读:3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精简高效水稻新品种的选育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作物新品种选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精简高效水稻新品种的选育方法。
背景技术
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我国有65%以上人口以稻米为主食,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产国和消费国。水稻年播种面积3000万公顷,占世界的20% ;产量1.85亿吨,占世界的近1/3 ;单位面积产量6.35吨/公顷,比全球平均产量3.85吨/公顷高65%。而这一成就的取得依赖于水稻育种技术的支撑。近年来我国水稻育种研究进展较快,杂交水稻育种研究继续保持世界领先水平,常规稻育种研究已形成与杂交水稻相互赶超的新格局。就我国的常规水稻育种而言,目前参与其中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种子企业等单位众多,每年育成的水稻新品种数以千计,为品种更新提供了物质和技术保障,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粮食生产的持续稳定增长。从理论和技术角度来看,当前水稻常规育种已达到较高水平,但无论是分子育种、诱变育种还是常规杂交育种,从分离世代中筛选优良单株是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这一选育环节对品种育成起着关键作用。在水稻育种实践中,长期以来育种家们都习惯于水稻生长中后期在田间筛选优良单株,因为此时对产量构成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和粒重等性状已逐步趋于稳定,便于观察、比较和鉴定,可为单株选择提供科学依据。因此,要实现选种目标必须按照播种、育秧、移栽和栽培管理等步骤实施,再经过几个月的大田生长发育期直至上述性状完全稳定。由于水稻分离世代群体中各个体(单株)受不同基因型的控制而在综合性状表现上千差万别,良莠不齐,这就为人们按照育种目标进行单株选择创造了条件。然而,育种实践表明:水稻生长发育后期,在分离世代特别是低世代分离群体中符合育种目标的个体出现比例一般都很低,仅为千分之几甚至万分`之几,换言之,严格按照育种目标可择优录取的单株只占极少数。因此,这种犹如大海捞针的筛选方法带有很大的被动性和滞后性,不仅选育新品种的成效低下,而且从种到收的整个过程伴随着大量劳动力、土地资源和生产资料的浪费,最终事倍功半。针对水稻常规育种行业长期以来存在的上述问题,经过行业调查与相关资料检索发现,目前尚无有效的解决方案或改进之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精简高效水稻新品种的选育方法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精简高效水稻新品种的选育方法,将分离世代稻种依次进行药剂浸种、催芽处理、播种育秧、拔秧、单苗插秧、筛选优良单株、脱粒,将脱粒后得到的稻种再逐代重复上述选育流程直至育成性状稳定的新品种,在拔秧后,挑选带蘖壮秧进行单苗插秧。
具体地,育种者采用分子育种、诱变育种或者常规杂交育种等手段获得水稻分离世代(杂合群体)种子作为第一代稻种。优选地,在稻种进行药剂浸种前,将粒型较小的稻种筛除。这样可以缩小粒重差异,从而在较大程度上消除粒重差异对分蘖性、抗逆性和生长势的影响,并为获得较高粒重的后代材料奠定基础。采用防病治虫药剂进行浸种,比如17%杀螟丹.乙蒜素(菌虫清)可湿性粉剂、10%吡虫啉等常用药剂,具体按照不同药剂的使用说明进行使用。优选地,播种时,按干稻种的质量计,播种量不超过30克/平方米。在育种实践中我们发现:若提供给水稻分离群体各个体的生长发育条件完全一致,并基本满足其幼苗期对土壤、水分、肥料、温度、光照等的正常需求,那么,各个体受制于遗传基因的某些特性将在幼苗期得到充分的表达并体现出个体特异性,如分蘖性、抗逆性等。因此,采用低密度且均匀播种,可以培育出壮秧。并且,由于水稻基部节间的大维管束数量与穗型大小呈正相关,而苗期分蘖性强的个体(壮苗)其主茎基部节间的大维管束一般明显多于弱苗。据此,达到适宜秧龄后选留带蘖壮秧(剔除弱苗)将为最终获得多穗大穗型后代材料提供保障。优选地,所述的选育流程至少重复进行5次。由于以上技术方案的实施,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水稻产量构成要素的相关性状及抗逆性的筛选窗口前移,变后期被动筛选为前期主动筛选,显著提高育种成效;· 2、大幅度缩减选种圃的种植规模,节省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降低选育成本,可获得事半功倍的显著效果。3、既适用于常规水稻新品种的选育,又适用于杂交水稻父本、母本的选育,从而全面加快水稻育种进程。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实施例。实施例:常规杂交育种 按以下步骤分季节实施:
1、将两个分别具有不同优良基因的水稻材料杂交,获得FI杂种;将秧田进行高标准筑畦和平整秧板,将经过药剂浸种与催芽处理的F I杂种播种于秧田进行育秧,播种量为22克干种子/平方米,然后移栽入大田进行栽培,成熟期混收F2种子;
2、利用选种器具将F2种子群体中粒型较小的正常种子清除,再将留用的稻种进行药剂浸种与催芽处理,然后低密度播种于秧田进行育秧,播种量为22克干种子/平方米。达到适宜秧龄(30天左右)后拔秧并挑选带有分蘖(一般要求不少于2个分蘖)的壮苗,单苗栽插入大田进行栽培。成熟期筛选符合育种目标的优异单株,然后混合脱粒获得F3种子;
3、采用与上述F2的方法对F3种子选育获得F4种子;
4、F4种子从精选、浸种、催芽直至大田收获之前的操作规程与上述F3完全一致,所不同的是后期收获方法的改变,即成熟期筛选优异单株分别脱粒,从而获得F5种子;
5、经过精选、药剂浸种与催芽处理的F5种子按单株分别播种于秧田进行育秧,播种量为22克干种子/平方米,达到适宜秧龄后拔秧,随即挑选带蘖壮秧单苗移栽入大田,形成多个株行进行栽培。成熟期筛选优异单株分别脱粒,获得F6种子;
6、沿用F5种子从播种至收获的步骤与方法对F6种子加代、筛选,直至后代综合性状稳定一致不再分离为止,即育成聚合了优良基因的水稻新品系,可供各级种子主管部门主持的试验鉴定,一旦通过新品种试验并予审定即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以上对本发明做了详尽的描述,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领域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的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 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精简高效水稻新品种的选育方法,将分离世代稻种依次进行药剂浸种、催芽处理、播种育秧、拔秧、单苗插秧、筛选优良单株、脱粒,将脱粒后得到的稻种再逐代重复上述选育流程直至育成性状稳定的新品种,其特征在于:在拔秧后,挑选带蘖壮秧进行单苗插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简高效水稻新品种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稻种进行药剂浸种前,将粒型较小的稻种筛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简高效水稻新品种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播种时,按干稻种的质量计,播种量不 超过30克/平方米。
全文摘要
一种精简高效水稻新品种的选育方法,将分离世代稻种依次进行药剂浸种、催芽处理、播种育秧、拔秧、单苗插秧、筛选优良单株、脱粒,将脱粒后得到的稻种再逐代重复上述选育流程直至育成性状稳定的新品种,在拔秧后,挑选带蘖壮秧进行单苗插秧。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水稻产量构成要素的相关性状及抗逆性的筛选窗口前移,变后期被动筛选为前期主动筛选,显著提高育种成效;大幅度缩减选种圃的种植规模,节省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降低选育成本,可获得事半功倍的显著效果。既适用于常规水稻新品种的选育,又适用于杂交水稻父本、母本的选育,从而全面加快水稻育种进程。
文档编号A01H1/04GK103238515SQ201310161739
公开日2013年8月14日 申请日期2013年5月6日 优先权日2013年5月6日
发明者施建达, 徐江, 蒋利春, 陆建龙, 钱雪芬, 朱慧, 孙莉 申请人:张家港市农业试验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