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叶栽培姬松茸的方法

文档序号:227304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甘蔗叶栽培姬松茸的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甘蔗叶栽培姬松茸的方法,属于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包括先用甘蔗叶作为主要原料进行两次发酵,制得姬松茸栽培基质,然后再将姬松茸菌种播种在该栽培基质上,最后送入菇房进行栽培,得到本姬松茸。本发明将甘蔗叶作为菌类培养基的主要原料,既扩大了菌类培养基原料的种类,又拉长了糖料蔗产业链,同时减少了空气污染,还可以使甘蔗叶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将甘蔗叶用于栽培姬松茸,具有栽培成本低、出菇稳定、高产的优点,而且栽培得到的姬松茸品质好。
【专利说明】甘蔗叶栽培姬松茸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甘蔗叶栽培姬松茸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广西是我国甘蔗主要产区,每年都产有大量的甘蔗叶,经测定甘蔗叶中含有粗蛋白、糖分等营养物质。目前,这些甘蔗叶传统的处理方法是将其当作燃料进行燃烧,或是直接当作地肥利用。这样的处理方法不仅污染了空气,也浪费了甘蔗叶含有的营养成分。
[0003]现有的姬松茸栽培基质主要是由稻草、麦秸、玉米杆、棉籽皮等农作物秸杆跟牲畜粪便构成,目前还未发现有人将甘蔗叶用于栽培姬松茸。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提供一种甘蔗叶栽培姬松茸的方法,该方法是将甘蔗叶作为主料用以栽培姬松茸,不仅减少了空气污染,还可以使甘蔗叶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甘蔗叶栽培姬松茸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先将甘蔗叶浇水预湿,使甘蔗叶充分湿润;然后按重量份数将75份甘蔗叶、22份滤泥、0.5份过磷酸钙、I份花生麸和I份石膏充分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料;其中,所述滤泥是指糖厂压榨过滤后得到的沉淀物;
B.将步骤A得到的混合物料送入一期发酵隧道内进行建堆发酵,发酵期间进行两次倒仓翻堆,得到发酵物料I ;其中,所述倒仓翻堆过程是指发酵期间,料堆内温度逐渐上升,当料堆内温度不再上升并开始下降时,进行倒仓翻堆;
C.将步骤B得到的发酵料物I送入二期发酵隧道内进行二次发酵,待该二次发酵结束后,得到发酵物料II ;其中,所述二次发酵过程是先将二期发酵隧道内料温升至58°c?60°C进行巴氏灭菌,然后再降温至42°C?52°C,并在该温度下进行保温发酵6天;
D.待步骤C得到发酵料物II的温度降至30°C以下时,将所述发酵料物II通过传送带送入菇房内;其中,在所述发酵料物II通过传送带送入菇房内的过程中进行姬松茸菌种的播种;
E.待所述姬松茸菌种播种结束并将所述发酵物料II送入菇房后,在温度为23°C?26°C、相对湿度为78%?85%下,进行姬松茸的栽培,栽培25?40天后即得到本姬松茸;其中,当所述姬松茸菌种的菌丝长到所述发酵物料II底部时,用经过灭菌处理的土壤进行覆盖,覆盖的厚度为2.5cm?3.5cm。
[0006]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将甘蔗叶作为姬松茸栽培基质的主要原料,既扩大了姬松茸栽培基质原料的种类,又拉长了糖料蔗产业链。
[0007]2.由于本发明姬松茸栽培基质的主要原料——甘蔗叶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可大幅度的降低食用菌的栽培成本。
[0008]3.本发明栽培基质的发酵过程容易掌控,其制备过程不易成团板结,而且制成的栽培基质中含有较多的放线菌,该放线菌可以分解许多有机物,包括芳香化合物、石蜡、橡胶、纤维素、木质等复合物和一些氰等毒性强的化合物,所以将本发明具有出菇稳定、高产的优点。
[0009]4.本发明栽培得到的姬松茸水溶性多糖含量高,品质好,经过检测发现,现有市场上的姬松茸平均每10g子实体干粉中可提取出0.Sg水溶性多糖;而本发明栽培得到的姬松茸用同种方法进行提取,平均每10g子实体干粉中可提取出0.9g水溶性多糖。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述:
实施例1
一种甘蔗叶栽培姬松茸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先将甘蔗叶浇水预湿,使甘蔗叶充分湿润;然后将75Kg甘蔗叶、22Kg滤泥、0.5Kg过磷酸钙、IKg花生麸和IKg石膏充分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料;
B.将步骤A得到的混合物料送入一期发酵隧道内进行建堆发酵,发酵期间进行两次倒仓翻堆,得到发酵物料I ;其中,所述倒仓翻堆过程是指发酵期间,料堆内温度逐渐上升,当料堆内温度不再上升并开始下降时,进行倒仓翻堆;
C.将步骤B得到的发酵料物I送入二期发酵隧道内进行二次发酵,待该二次发酵结束后,得到发酵物料II ;其中,所述二次发酵过程是先将二期发酵隧道内料温升至58°c进行巴氏灭菌,然后再降温至42°C,并在该温度下进行保温发酵6天;
D.待步骤C得到发酵料物II的温度降至30°C时,将所述发酵料物II通过传送带送入菇房内;其中,在所述发酵料物II通过传送带送入菇房内的过程中进行姬松茸菌种的播种;
E.待所述姬松茸菌种播种结束并将所述发酵物料II送入菇房后,在温度为23°C、相对湿度为78%下,进行姬松茸的栽培,栽培25天后即得到本姬松茸;其中,当所述姬松茸菌种的菌丝长到所述发酵物料II底部时,用经过灭菌处理的土壤进行覆盖,覆盖的厚度为
2.5cm。
[0011]经检测发现,将本实施例栽培得到的姬松茸制成子实体干粉后,每10g子实体干粉中可提取出0.9g水溶性多糖。
[0012]实施例2
一种甘蔗叶栽培姬松茸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先将甘蔗叶浇水预湿,使甘蔗叶充分湿润;然后将75Kg甘蔗叶、22Kg滤泥、0.5Kg过磷酸钙、IKg花生麸和IKg石膏充分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料;
B.将步骤A得到的混合物料送入一期发酵隧道内进行建堆发酵,发酵期间进行两次倒仓翻堆,得到发酵物料I ;其中,所述倒仓翻堆过程是指发酵期间,料堆内温度逐渐上升,当料堆内温度不再上升并开始下降时,进行倒仓翻堆;
C.将步骤B得到的发酵料物I送入二期发酵隧道内进行二次发酵,待该二次发酵结束后,得到发酵物料II ;其中,所述二次发酵过程是先将二期发酵隧道内料温升至59°c进行巴氏灭菌,然后再降温至46°C,并在该温度下进行保温发酵6天;
D.待步骤C得到发酵料物II的温度降至28°C时,将所述发酵料物II通过传送带送入菇房内;其中,在所述发酵料物II通过传送带送入菇房内的过程中进行姬松茸菌种的播种;
E.待所述姬松茸菌种播种结束并将所述发酵物料II送入菇房后,在温度为25°C、相对湿度为80%下,进行姬松茸的栽培,栽培30天后即得到本姬松茸;其中,当所述姬松茸菌种的菌丝长到所述发酵物料II底部时,用经过灭菌处理的土壤进行覆盖,覆盖的厚度为3.0cm0
[0013]经检测发现,将本实施例栽培得到的姬松茸制成子实体干粉后,每10g子实体干粉中可提取出0.9g水溶性多糖。
[0014]实施例3
一种甘蔗叶栽培姬松茸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先将甘蔗叶浇水预湿,使甘蔗叶充分湿润;然后将75Kg甘蔗叶、22Kg滤泥、0.5Kg过磷酸钙、IKg花生麸和IKg石膏充分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料;
B.将步骤A得到的混合物料送入一期发酵隧道内进行建堆发酵,发酵期间进行两次倒仓翻堆,得到发酵物料I ;其中,所述倒仓翻堆过程是指发酵期间,料堆内温度逐渐上升,当料堆内温度不再上升并开始下降时,进行倒仓翻堆;
C.将步骤B得到的发酵料物I送入二期发酵隧道内进行二次发酵,待该二次发酵结束后,得到发酵物料II ;其中,所述二次发酵过程是先将二期发酵隧道内料温升至60°c进行巴氏灭菌,然后再降温至52°C,并在该温度下进行保温发酵6天;
D.待步骤C得到发酵料物II的温度降至20°C时,将所述发酵料物II通过传送带送入菇房内;其中,在所述发酵料物II通过传送带送入菇房内的过程中进行姬松茸菌种的播种;
E.待所述姬松茸菌种播种结束并将所述发酵物料II送入菇房后,在温度为26°C、相对湿度为85%下,进行姬松茸的栽培,栽培40天后即得到本姬松茸;其中,当所述姬松茸菌种的菌丝长到所述发酵物料II底部时,用经过灭菌处理的土壤进行覆盖,覆盖的厚度为3.5cm0
[0015]经检测发现,将本实施例栽培得到的姬松茸制成子实体干粉后,每10g子实体干粉中可提取出0.9g水溶性多糖。
【权利要求】
1.一种甘蔗叶栽培姬松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先将甘蔗叶浇水预湿,使甘蔗叶充分湿润;然后按重量份数将75份甘蔗叶、22份滤泥、0.5份过磷酸钙、I份花生麸和I份石膏充分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料; B.将步骤A得到的混合物料送入一期发酵隧道内进行建堆发酵,发酵期间进行两次倒仓翻堆,得到发酵物料I ;其中,所述倒仓翻堆过程是指发酵期间,料堆内温度逐渐上升,当料堆内温度不再上升并开始下降时,进行倒仓翻堆; C.将步骤B得到的发酵料物I送入二期发酵隧道内进行二次发酵,待该二次发酵结束后,得到发酵物料II ;其中,所述二次发酵过程是先将二期发酵隧道内料温升至58°c?60°C进行巴氏灭菌,然后再降温至42°C?52°C,并在该温度下进行保温发酵6天; D.待步骤C得到发酵料物II的温度降至30°C以下时,将所述发酵料物II通过传送带送入菇房内;其中,在所述发酵料物II通过传送带送入菇房内的过程中进行姬松茸菌种的播种; E.待所述姬松茸菌种播种结束并将所述发酵物料II送入菇房后,在温度为23°C?26°C、相对湿度为78%?85%下,进行姬松茸的栽培,栽培25?40天后即得到本姬松茸;其中,当所述姬松茸菌种的菌丝长到所述发酵物料II底部时,用经过灭菌处理的土壤进行覆盖,覆盖的厚度为2.5cm?3.5c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甘蔗叶栽培姬松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泥是指糖厂压榨过滤后得到的沉淀物。
【文档编号】C05F17/00GK104509371SQ201310678510
【公开日】2015年4月15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4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14日
【发明者】黄华, 黄健, 谢毅栋, 黄忞晟, 谭勇波, 李光红, 黄熹宇 申请人:广西柳州市鹿寨县春天农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