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害虫诱捕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966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地下害虫诱捕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诱捕器,特别是涉及地下害虫的诱捕器
背景技术
地下害虫是国内外公认的一类重要的农林害虫,种类多、分布广、危害重,防治难度大,对我国及世界的农林业造成巨大损失。目前国内外主要采用化学药剂处理土壤的方法防治地下害虫,农药残留及环境污染等问题也日益突出,对人类健康及生态系统形成严重威胁。因此,有必要建立有效的环境友好型防控地下害虫技术体系。多数土栖昆虫成虫一般晚上出来活动、交配、产卵,利用这个习性,很多农户用挖土坑设陷阱的方法对地下害虫进行防治,但该方法存在害虫爬出逃逸、落入土坑后仍产卵入土、清除虫体困难等方面的不足,使诱集工作操作困难、诱集效率低、防治效果差。目前市场上有些诱捕器仅为一个圆桶结构,无挡雨的装置;有些在诱捕器上开几个进虫孔,但诱捕器和土坑间有一定的间隙,使昆虫不能顺利爬入诱捕器内。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提供一种诱集效果好、操作简单、易于推广应用的地下害虫诱捕器,而且生产成本低、拆卸方便,易于运输。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如下:一种地下害虫诱捕器,主要由桶体、爬行板、支撑板、顶罩、诱芯柄组成。I)各部件的结构:所述桶体为上宽下窄的四方体,四壁为内凹的弧面,在左右相对应的两弧面中间上部分别设有开口,其形状大小与支撑板横截面相当,桶体四壁上部分别延伸出一片爬行板,其形状为长方形板块;桶体底部设置漏水孔。所述顶罩为拱形板,长宽分别大于桶体上端的长宽,顶罩中心设有孔,顶罩两端设有分别设有开口,其形状大小与桶体两弧面中间上部开口相同。所述支撑板为两块相同两端有折痕的直形板。所述诱芯柄是顶端为扁平帽状、下端有孔的圆柱体;诱芯柄下端圆柱体的直径比顶罩中心孔的直径略小,诱芯柄顶端的扁平帽状的直径比顶罩中心孔的直径略大。2)各部件的连接关系:两支撑板分别依次插入顶罩开口与桶体开口中,支撑板折痕折下、将桶体与顶罩扣接。将诱芯柄插入顶罩中心的孔中;诱芯柄下端的孔放置诱芯。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比较的优点有:1.本实用新型爬行板的设计可使诱捕器与地表很好地衔接。拱形的顶罩设计可为下方收集装置遮挡雨水,使该诱捕器同样适用于雨水天气。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诱捕器,既可作为陷阱装置诱捕昆虫,又可根据放置信息素的不同而诱捕不同种类的地下害虫,结构简单、合理,拆卸方便,操作简便,诱捕效果好,生产成本低,易于推广应用,对地下害虫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桶体及其四边延伸出的爬行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拱形顶罩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诱芯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顶罩I,诱芯柄2,爬行板3,桶体4,漏水孔5,支撑板6,桶体弧面中间上部的开口 7-1和7-2,顶罩两端开口 8-1和8-2,顶罩中心的孔9,支撑板折痕10-1和10_2,诱芯柄顶端扁平帽状11,诱芯柄下端孔12。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佳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如图1 5所示,1.一种地下害虫诱捕器,由桶体4、爬行板3、支撑板6、顶罩1、诱芯柄2组成。I)各部件的结构:所述桶体4为上宽下窄的四方体,四壁为内凹的弧面,在左右相对应的两弧面中间上部分别设有开口 7-1和7-2,其形状大小与支撑板6横截面相当,桶体4四壁上部分别延伸出一片爬行板3-1、3-2、3-3和3-4,形状为长方形板块。桶体4底部设置漏水孔5。所述顶罩I为拱形板,长宽分别大于桶体4上端的长宽,顶罩I中心设有孔9,顶罩I两端分别设有开口 8-1和8-2,其形状大小与桶体4弧面中间上部的开口 7-1和7-2相同。所述支撑板6为两块相同两端有折痕10-1、10-2的直形板6_1和6_2。所述诱芯柄2是顶端为扁平帽状11、下端有孔12的圆柱体。诱芯柄2下端圆柱体的直径比顶罩I中心孔9的直径略小,诱芯柄2顶端的扁平帽状11的直径比顶罩I中心孔9的直径略大。2)各部件的连接关系:支撑板6-1和6-2分别依次插入顶罩I的开口 8_1和8_2与桶体4的开口 7_1和
7-2中,支撑板6折痕10-1、10-2折下、将桶体4与顶罩I扣接。将诱芯柄2插入顶罩I中心的孔9中;诱芯柄2下端的孔12放置诱芯。上述桶体4为上宽下窄的四方体,四壁为内凹的弧面。
应用本实用新型时:将安装好的诱捕器埋入土层,爬行板3-1、3-2、3_3和3_4与地面齐平,害虫在地面爬行或受到信息素的引诱,通过爬行板3落入桶体4内,由于桶壁内凹且光滑,害虫无法从桶体4内逃出,待桶体4内诱满一定数量后倒出虫尸即可继续使用,诱芯药效减弱时更换后
可重复使用。[0038]本诱捕器不使用有毒化学农药或粘胶材料,对人体及环保都有益,且结构简单、合理,拆卸使用方便,易于运输,生产成本低,并可长期重复使用,对地下害虫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可大量推广应用。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地下害虫诱捕器并不局限于实施例,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落入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地下害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由桶体、爬行板、支撑板、顶罩、诱芯柄组成; 1)各部件的结构: 所述桶体为上宽下窄的四方体,四壁为内凹的弧面,在左右相对应的两弧面中间上部分别设有开口,其形状大小与支撑板横截面相当;桶体四壁上部分别延伸出一片爬行板,其形状为长方形板块;桶体底部设置漏水孔; 所述顶罩为拱形板,长宽分别大于桶体上端的长宽,顶罩中心设有孔,顶罩两端分别设有开口,其形状大小与桶体两弧面中间上部开口相同; 所述支撑板为两块相同两端有折痕的直形板; 所述诱芯柄是顶端为扁平帽状、下端有孔的圆柱体;诱芯柄下端圆柱体的直径比顶罩中心孔的直径略小,诱芯柄顶端的扁平帽状的直径比顶罩中心孔的直径略大; 2)各部件的连接关系: 两支撑板分别依次插入顶罩开口与桶体开口中,支撑板折痕折下、将桶体与顶罩扣接; 将诱芯柄插入顶 罩中心的孔中;诱芯柄下端的孔放置诱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下害虫诱捕器,它由桶体、爬行板、支撑板、顶罩、诱芯柄组成,桶体为上宽下窄的四方体,四壁为内凹的弧面,桶体与顶罩通过两块支撑板扣接,桶底开有数个漏水孔,诱芯柄通过顶罩中心的孔插入,悬挂于顶罩下方,拱形的顶罩设计可为下方收集装置遮挡雨水。使用时将诱芯放置于诱芯柄下端的孔内,将桶体埋入土层,桶体边缘延伸出的爬行板与地面齐平,地下害虫受到信息素的吸引,爬行进入桶底无法逃出。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作简便,不需专人看管,定期清理即可长期重复使用且运输方便。
文档编号A01M1/02GK203087334SQ2013201218
公开日2013年7月31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18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18日
发明者于永浩, 韦德卫, 曾宪儒, 龙秀珍, 曾涛, 王助引, 陈润忠, 陈星富 申请人: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