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麦片压片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30461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一种麦片压片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麦片压片装置,其特征包括支架、反应釜、入料口、出料口、出渣口、传动装置、传动轴、轴承、轴承甲、转动轮、麦片孔、过滤板,所述的传动轴一端连接于转动装置、另一端连接于轴承和转动轮,所述的反应釜一端通过轴承固定于支架上,另一端直接固定于支架上,所述的转动轮一端连接于轴承和传动轴,另一端通过轴承甲连接于反应釜的内侧表面,所述的转动轮的外表面设有若干个麦片孔并与所对应的反应釜的内侧表面的间隔小于1毫米,所述的过滤网放置于反应釜的内部并与反应釜的内侧表面形成30°角,出料口位于反应釜的侧表面即过滤网与反应釜的内侧表面的连接点的最底端处,出渣口位于反应釜的底端。
【专利说明】一种麦片压片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麦片压片装置,属于农产品生产设备改造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农业经济也再飞速地发展,农产品加工的机械化也随着不断发展,特别是麦片的深加工设备,但是,作为最基本的麦片的压片设备还都不是很成熟。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出了一种麦片压片装置,其特征包括支架、反应釜、入料口、出料口、出渣口、传动装置、传动轴、轴承、轴承甲、转动轮、麦片孔、过滤板,所述的传动轴一端连接于转动装置、另一端连接于轴承和转动轮,所述的反应釜一端通过轴承固定于支架上,另一端直接固定于支架上,所述的转动轮一端连接于轴承和传动轴,另一端通过轴承甲连接于反应釜的内侧表面,所述的转动轮的外表面设有若干个麦片孔并与所对应的反应釜的内侧表面的间隔小于I毫米,所述的过滤网放置于反应釜的内部并与反应釜的内侧表面形成30°角,出料口位于反应釜的侧表面即过滤网与反应釜的内侧表面的连接点的最底端处,出渣口位于反应釜的底端。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05]附图标识说明:`[0006]1、支架
[0007]2、反应釜
[0008]3、入料口
[0009]4、出料口
[0010]5、出渣口
[0011]6、传动装置
[0012]7、传动轴
[0013]8、轴承
[0014]9、轴承甲
[0015]10、转动轮
[0016]11、麦片孔
[0017]12、过滤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实现上述目的,依据图1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描述:一种麦片压片装置,其特征包括支架1、反应釜2、入料口 3、出料口 4、出渣口 5、传动装置6、传动轴7、轴承8、轴承甲9、转动轮10、麦片孔11、过滤板12,所述的传动轴7 —端连接于转动装置6、另一端连接于轴承8和转动轮10,所述的反应釜2—端通过轴承8固定于支架上I,另一端直接固定于支架上I,所述的转动轮10 —端连接于轴承8和传动轴7,另一端通过轴承甲9连接于反应釜2的内侧表面,所述的转动轮10的外表面设有若干个麦片孔11并与所对应的反应釜2的内侧表面的间隔小于I毫米,所述的过滤网12放置于反应釜2的内部并与反应釜2的内侧表面形成30°角,出料口 4位于反应釜2的侧表面即过滤网12与反应釜2的内侧表面的连接点的最底端处,出渣口 5位于反应釜2的底端。
【权利要求】
1.一种麦片压片装置,其特征包括支架、反应釜、入料口、出料口、出渣口、传动装置、传动轴、轴承、轴承甲、转动轮、麦片孔、过滤板,所述的传动轴一端连接于转动装置、另一端连接于轴承和转动轮,所述的反应釜一端通过轴承固定于支架上,另一端直接固定于支架上,所述的转动轮一端连接于轴承和传动轴,另一端通过轴承甲连接于反应釜的内侧表面,所述的转动轮的外表面设有若干个麦片孔并与所对应的反应釜的内侧表面的间隔小于I毫米,所述的过滤网放置于反应釜的内部并与反应釜的内侧表面形成30°角,出料口位于反应釜的侧表面即过滤网与反应釜的内侧表面的连接点的最底端处,出渣口位于反应釜的底端。
【文档编号】A23P1/02GK203399668SQ201320123557
【公开日】2014年1月22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19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19日
【发明者】刘宗强 申请人:金维他(福建)食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