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式充气增氧装置及复合主动式充气增氧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30454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主动式充气增氧装置及复合主动式充气增氧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主动式充气增氧装置及复合主动式充气增氧装置,该主动式充气增氧装置包括管道和气泵,所述管道由进水管道和出水管道通过弯道连接,所述进水管道的进水口附近连接有气泵。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主动式充气增氧装置,其产生的有益效果是效果好、节能高效、安装简便且便于管理。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复合主动式充气增氧装置,该装置包括有支架,该支架内设有若干顺序排列的容纳空间,每个容纳空间内放置有主动式充气增氧装置,其产生的有益效果是增氧快速且效果较好。
【专利说明】主动式充气增氧装置及复合主动式充气增氧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对虾蟹水下生长环境进行增
氧的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水产养殖的过程中,为提高单位水体溶解氧的密度,通常需要在养殖水
[0003]域中安装增氧设备,使水产品得到充足的溶解氧气。目前,国内主要使用的增
[0004]氧设备有叶轮式增氧机、水车式、射流式增氧机等,利用这些设备搅拌水体,
[0005]使水与空气充分接触,将氧气带入水中,但是这些增氧方式效率较低,而且结构复杂,造价成本较高,且这些增氧设备的使用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具有局限性,不能适应存在各种状况的养殖水域。
[0006]现有技术中的微孔增氧设备能够达到增氧效果,但是安装繁琐,费用较高,结构复杂,不便于生产管理。
[0007]在中国专利文献CN201101055Y中公开了一种鱼池增氧设备,该设备主要由定位装置、主机、压水轮、浮球组成,在定位装置上端电源接触器外滑转套上设置权式活动支架,通过延接管连接增氧机上活动支架,定位装置立杆上部为套管式结构;拨水轮为分体结构;增氧机主机下部拦截板为圆角箕状结构,在主机上设置水冷器,水冷器下部设进水仓,上部横向设置连接进水仓的出水管,出水管口垂悬于变速箱体之上。
[0008]上述公开的技术方案中的鱼池增氧设备,存在的不足还是结构复杂、成本高。因此,有必要研究出一种新的增氧效果与微孔增氧效果相当,且更加节能高效,安装简便,便于管理的增氧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0009]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效果好、节能高效、安装简便且便于管理的主动式充气增氧装置。
[0010]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主动式充气增氧装置,包括管道和气泵,所述管道由进水管道和出水管道通过弯道连接,所述进水管道的进水口附近连接有气泵。
[001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由于管道由进水管道和出水管道通过弯道连接,使得进水管道和出水管道不在同一轴线上,延长了水在管道内的行走的时间;在进水管道的进水口附近连接有气泵,这样,由于气泵连接在进水管道的进水口附近,使得气泵可以带动处于进水口附近的水进入管道,其产生的有益效果是,在气泵内的含氧空气进入管道时,即可与水充分接触,水就能溶解空气内的氧气,达到增氧的目的。
[00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弯道是直角的,其产生的有益效果是,方便安装;此外,采用直角,使得水对该直角的冲击力比较大,能够在该处形成较大的漩涡,缓冲时间更长,水与空气接触时间更长也更充分。[001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弯道是圆弧形的,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主要是考虑到减缓水对该弯道的冲击力,延长弯道的使用寿命,同时,采用圆弧形设置也能形成漩涡,使得空气与水充分且较长时间的接触。
[001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管道采用PVC材质,PVC材料来源广泛,用于制作管道也比较经济合理,当然,该管道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材质。
[001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快速且增氧效果较好的复合主动式充气增氧装置。
[001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复合主动式充气增氧装置包括有支架,该支架内设有若干顺序排列的容纳空间,每个容纳空间内放置有如前所述的主动式充气增氧装置。
[001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支架所采用的材料是木质的,支架采用木质的,主要是从经济上考虑的,且采用木质材料完全能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足以支撑容纳主动式充气增氧装置。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9]图1是现有的增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动式充气增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复合主动式充气增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本实用新型弯道的结构示意图;
[0023]其中:1-管道,1-1-进水管道,1-2-出水管道,1-3-弯道,1-4-进水口,2-气泵,3-支架,3-1-容纳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对现有技术作出的改进,先对现有技术进行描述,同时为了叙述方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称的“左”、“右”与附图本身的左右方向一致,但并不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起限定作用。
[0025]如图1所示,在中国专利文献CN201219432Y中的增氧设备,它包括电机101,输出轴102和圆柱形的增氧头103,所述输出轴102分别与电机101,增氧头103固定;所述输出轴102内设有通气孔104,所述输出轴102表面设有进气口 105,所述进气口 105与通气孔104连通;所述增氧头103表面设有出气孔106,所述气孔106也与通气孔104连通。
[0026]所述出气孔106主要分布圆柱形的增氧头103周面上,而且出气孔106的数
[0027]量也尽可能设计的多。另外,还可以将一些出气孔106分布圆柱形的增氧头103端面上。
[0028]由上述可知,现有技术中,将出气孔106的数量也尽可能设计的多,形成微孔,但是这种微孔设施安装繁琐,费用较高,结构复杂,不便于生产管理。
[0029]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主动式充气增氧装置,包括管道I和气泵2,管道I采用PVC材质,管道I由进水管道1-1和出水管道1-2通过弯道1-3连接,进水管道1-1的进水口 1-4附近连接有气泵2,弯道1-3是直角的,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种方式,也可以将弯道1-3设置成圆弧形的,如图4所示。
[0030]如图3所示,多个主动式充气增氧装置构成一种复合主动式充气增氧装置,该装置包括有支架3,该支架3内设有若干顺序排列的容纳空间3-1,每个容纳空间3-1内放置有主动式充气增氧装置,所述支架3所采用的材料是木质的。作为本实施例一种变形,各个主动式充气增氧装置的气泵与管道相连的接口串联连接在一起,使用一个气泵即可实现给多个主动式充气增氧装置补充氧气。
[0031]使用时,将整个装置放入水中,装置置于水面以下,将气泵接通电源即可使用。
[0032]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例如,管道I还可以是一体注塑生成的,不需要另外采用弯道1-3。
【权利要求】
1.一种主动式充气增氧装置,包括管道(I)和气泵(2),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I)由进水管道(1-1)和出水管道(1-2)通过弯道(1-3)连接,所述进水管道(1-1)的进水口(1-4)附近连接有气泵(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式充气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弯道(1-3)是直角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式充气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弯道(1-3)是圆弧形的。
4.如权利要求f3任一项所述的主动式充气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I)采用PVC材质。
5.一种复合主动式充气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有支架(3),该支架(3)内设有若干顺序排列的容纳空间(3-1),每个容纳空间(3-1)内放置有如权利要求广4任一项所述的主动式充气增氧装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主动式充气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3)所采用的材料是木质的。
【文档编号】A01K63/04GK203424171SQ201320111943
【公开日】2014年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13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13日
【发明者】杨国新, 姜菊梅 申请人:丹阳市庄湖龙虾专业合作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