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盘切割捡拾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35422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圆盘切割捡拾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收获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适用于番茄等带秸秆的果实收获,可与其它收获机械配套使用的圆盘切割捡拾装置。一种圆盘切割捡拾装置,包括机架,其特征在于在机架上设有两组传动机构、两组圆盘割刀、两组输送带、两组“T”型输送带架,两组圆盘割刀由传动机构驱动向内相向转动,每组圆盘割刀内侧设有输送带、“T”型输送带架,所述输送带竖向绕输送带架一周设置,也由传动机构驱动,且与同侧的圆盘割刀同向转动。在工作过程做回转运动,圆盘割刀的切割速度高,惯性力容易平衡,震动较小,其整体结构比较简单,是一种经济实用的圆盘切割捡拾装置。
【专利说明】圆盘切割检拾装直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收获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适用于番茄等带秸杆的果实收获,可与其它收获机械配套使用的切割捡拾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新疆是我国最大的加工番茄生产基地,其具有发展加工番茄生产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干燥炎热、病虫害少、独特的自然条件为大规模发展加工番茄产业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新疆的“红色产业”发展迅猛,产量逐年递增。
[0003]然而目前,番茄收获过程主要依靠人工采摘。人工采摘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力,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当劳动力不够用的时候,要收获一车西红柿,当后半车收好了之后前半车因为长期放置已经腐烂,不仅造成了极大的浪费,而且延缓了将新鲜原料及时运送到加工厂的时间,影响到番茄加工制品的质量。人工采收番茄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之间存在的诸多矛盾凸现,已不能适应现代加工番茄产业的发展需要。实现番茄机械化收获,不但可以促进加工番茄种植面积的进一步扩大,保证番茄制品加工厂有充足的优质原料供应,而且可以降低原料生产成本,从而提高新疆番茄加工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0004]切割捡拾装置作为番茄收获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作用是将番茄果实从地面挑起,并将果实茎杆切断,然后输送到后续处理设备,是实现番茄机械化收获的第一关,它的设计合理不合理、切割捡拾效果好坏、工作效率的高低、工作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番茄的损失率和后续果秧分离、色选作业。对番茄收获机械切割捡拾装置的研究,是番茄机械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番茄的快速高效采收和番茄收获机的普及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作为番茄收获机整个收获的起始部位,对番茄收获机整体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状态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发明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惯性力容易平衡、震动较小、能够较好的与后续的输送设备进行连接,结构简单、经济实用的圆盘切割捡拾装置。
[0006]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圆盘切割捡拾装置,包括机架5,其特征在于在机架5上设有两组传动机构、两组圆盘割刀11、两组输送带7、两组“T”型输送带架13,两组圆盘割刀11由传动机构驱动向内相向转动,每组圆盘割刀11内侧设有输送带7、“T”型输送带架13,所述输送带7竖向绕输送带架13 —周设置,也由传动机构驱动,且与同侧的圆盘割刀11同向转动。
[0007]所述的圆盘割刀11边缘最好设有豁口 14,且可以三角形的豁口。
[0008]所述的两组圆盘割刀11最好上、下部分重叠且间隙设置。
[0009]所述的传动机构最好是包括液压马达1、传动链条2、链轮15、驱动轴I 4、驱动轴II 8,所述输送带7通过驱动轴I 4带动,所述圆盘割刀11通过驱动轴II 8带动。[0010]所述的输送带I为栅条式输送带,所述输送带架13上设有支撑滚轮I 12、支撑滚轮II 16及传动齿轮17,所述输送带7的栅条18与传动齿轮17相啮合,所述驱动轴I 4与传动齿轮17固定连接。
[0011]工作过程如下:动力源液压马达通过链条带动圆盘割刀高速旋转,在两个对称的圆盘割刀上设有若干呈三角形的豁口,当圆盘割刀高速旋转时,这此豁口会钳住果秧,然后将其剪断。左右两侧的圆盘割刀及输送带向内相向转动,剪短后的带果实的果秧在圆盘割刀的旋转和有液压马达带动的输送带的共同作用下,向后输送给输送机构进行进一步处理。输送带的作用是辅助输送果秧和防止果秧靠近传动轴,以免影响圆盘割刀正常工作。
[0012]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番茄等作物果秧类作物的收获,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作物秸杆的高低,可对输送带高度进行调整,选用不同高度的输送带进行工作。
[0013]本实用新型圆盘切割捡拾装置的特点:圆盘切割捡拾装置在工作过程做回转运动,圆盘割刀的切割速度高,惯性力容易平衡,震动较小,其整体结构比较简单。能够较好的与后续的输送设备进行连接,具有连续性好,整机工作较为流畅,并且在结构上易于设计,是一种经济实用的圆盘切割捡拾装置。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图1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机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图4中机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6为图4中机架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输送带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8为图7中输送带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9为图7中输送带架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所示:1为液压马达,2为传动链条,3为轴承座,4为驱动轴I ,5为机架,6为端盖,7为输送带,8为驱动轴II,9为套筒,10为带座轴承,11为圆盘割刀,12为支撑滚轮I,13为输送带架,14为豁口,15为链轮,16为支撑滚轮II,17为传动齿轮,18为栅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24]实施例1:
[0025]参照图1一图9,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圆盘切割捡拾装置,包括机架5,在机架5上设有两组传动机构、两组圆盘割刀11、两组输送带7、两组“T”型输送带架13,两组圆盘割刀7由传动机构驱动向内相向转动,每组圆盘割刀11内侧设有输送带7、“T”型输送带架13,所述输送带7竖向绕输送带架13 —周设置,也由传动机构驱动,且与同侧的圆盘割刀11同向转动。
[0026]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液压马达1、传动链条2、链轮15、驱动轴I 4、驱动轴II 8,所述输送带7通过驱动轴I 4带动,所述圆盘割刀11通过驱动轴II 8带动。
[0027]所述的输送带7为栅条式输送带,所述输送带架13上设有支撑滚轮I 12、支撑滚轮II 16及传动齿轮17,所述输送带7的栅条18与传动齿轮17相啮合,所述驱动轴I 4与传动齿轮17固定连接。
[0028]本实用新型用于对番茄的收获,与番茄收获机配套使用时,对功力装置选择的相关考虑如下:
[0029]液压传动相对于机械传动来说是一门新技术,在机床、工程机械、农业机械、汽车等行业中逐步推广。液压传动在某些领域内甚至已占有绝对优势。例如,国外目前生产的95%的工程机械、90%的数控加工中心、95%以上的自动线都采用了液压传动。因此采用液压传动的程度现在己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0030]当前,液压技术正向高压、高速、大功率、高效率、低噪声、经久耐用、高速集成化等方向发展。
[0031 ] 液压传动具有一下特点。
[0032]( I)在同体积下,液压装置能产生出更大的动力,也就是说,在同等体积下,液压装置的体积小、质量小、结构紧凑,即它具有大的功率密度或力密度。
[0033](2)液压装置容易做到对执行原件速度的无极调节,而且调速范围大,并且对速度的调节还可以在工作过程中进行。
[0034](3)液压装置工作平稳,换向冲击小,便于实现频繁换向。
[0035](4)液压装置易于实现过载保护,能实现自润滑,使用寿命长。
[0036](5)液压装置易于实现自动化,可以很方便对液体的流动方向、压力和流量进行调节和控制,并能很容易地与电气、电子控制或气动空控制结合起来,实现复杂的运动和操作。
[0037](6)液压原件易于实现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液压装置便于设计、制造和推广使用。
[0038]由于以上液压传动的特点并结合番茄收获机的结构特点,在本实施例中,均采用液压传动。
[0039]实施例2:
[0040]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圆盘割刀11边缘设有豁口 14。
[0041]实施例3:
[0042]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两组圆盘割刀11上、下部分重叠且间隙设置。
【权利要求】
1.一种圆盘切割捡拾装置,包括机架(5),其特征在于在机架(5)上设有两组传动机构、两组圆盘割刀(11)、两组输送带(7)、两组“T”型输送带架(13),两组圆盘割刀(11)由传动机构驱动向内相向转动,每组圆盘割刀(11)内侧设有输送带(7 )、“ T ”型输送带架(13 ),所述输送带(7)竖向绕输送带架(13) —周设置,也由传动机构驱动,且与同侧的圆盘割刀(11)同向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盘切割捡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圆盘割刀(11)边缘设有豁口(14)。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圆盘切割捡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组圆盘割刀(11)上、下部分重叠且间隙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圆盘切割捡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液压马达(I)、传动链条(2)、链轮(15)、驱动轴I (4)、驱动轴II (8),所述输送带(7)通过驱动轴I (4)带动,所述圆盘割刀(11)通过驱动轴II (8)带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圆盘切割捡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送带(7)为栅条式输送带,所述输送带架(13)上设有支撑滚轮I (12)、支撑滚轮II (16)及传动齿轮(17),所述输送带(7)的栅条(18)与传动齿轮(17)相啮合,所述驱动轴I (4)与传动齿轮(17)固定连接。
【文档编号】A01D34/73GK203435366SQ201320564228
【公开日】2014年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12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12日
【发明者】毕新胜, 李文春, 刘晓丽, 查新宇, 王斌 申请人:阿拉尔润农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