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太阳能驱动的节能环保复合型蜂毒采集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40965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伏太阳能驱动的节能环保复合型蜂毒采集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伏太阳能驱动的节能环保复合型蜂毒采集装置。该装置由光伏太阳能板(A)、蓄电池(2)以及带有LED灯的取毒器(B)构成。光伏太阳能板与蓄电池组成光电转换系统,白天置于阳光下充分充电;LED灯连接在蜂毒取毒器的玻璃板下方,夜间采毒时将蓄电池开关打开,LED灯亮并闪烁,形成对于蜂群的光刺激,便于采毒。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利用自然能源,避免一般采毒器使用干电池等造成污染的直流电源,LED灯又有节能效果,能耗小、单次充电使用时间长,使用安全、环保、效率提高、无二次污染。可用于蜜蜂蜂毒和胡蜂总科蜂毒等生物毒素夜间采集的需要。
【专利说明】一种光伏太阳能驱动的节能环保复合型蜂毒采集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伏太阳能驱动的节能环保复合型蜂毒采集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夜间采集蜂毒的复合型装置,其既能提高采毒的效率,又避免一般干电池等造成的二次污染。该装置由与蓄电池连接的光伏太阳能板及带有LED灯的釆毒器构成。
【背景技术】
[0002]蜂毒一般指膜翅目蜜蜂总科(Apoidea)或胡蜂总科(Vespoidea)应激反应所排出的生物毒素,其是一种具有高度生物学活性和药理学活性的复杂混合物。蜂毒还显示对心血管活性、降压、抗菌、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等许多有前景的生理活性,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采集蜂毒是山区欠发达地区农民脱贫的途径之一。我国南部分布着大量的胡蜂种群,胡蜂是膜翅目(Hymenoptera)、细腰亚目(Apocrita)、针尾部(Aculeata)、胡蜂总科的总称,世界上已知有5000多种,中国记载的有200余种,在中国分布甚广。胡蜂毒现在在国际市场上的售价居高不下,国外基本垄断了其研究和关键技术。开发蜂毒系列产品,对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以及增进山区养殖户的经济收入、脱贫都具有重要意义。广阔的医药前景也给蜂毒采集工作者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如何采取得到大量的、质量可控的胡蜂蜂毒是摆在我国科研工作者面前的关键技术瓶颈。
[0003]我国目前常见的采取蜂毒的模式是:用电脉冲法刺激职蜂用尾针蛰刺取毒器上的玻璃板,待职蜂攻击一段时间后,收集职蜂攻击取毒器后留在取毒器玻璃板上的蜂毒。
[0004]李光宏和黄世梅在1986年申请了实用新型专利《封闭式蜜蜂蜂毒采集器》(CN85203663U); 1989年李铁生和郭凡修共同申请了实用新型专利《电动闪光型胡蜂蜂毒自动采集器》(CN2037925U),其中描述了使用红白光束诱使胡蜂排毒的一种仪器。1994年徐文龙等申报的实用新型专利《继箱型蜂毒采集器》(CN2168397Y),其原理也是基于通过电流使蜜蜂进入尺寸形状与蜂箱之继箱一致的采毒箱进行毒液收集。2000年张金华设计的实用新型《速冻式蜂毒原液采集器》(CN2391418Y),其特色是采用液氮冷冻室避免了采集过程中蜂毒的挥发。2006年,杨雷等公开了一种《自动采集蜂毒的方法及装置》(CN1714631A),描述了由电源、自动控制器、收集器组成的采集蜂毒的装置;2007年,张文礼等设计并申请了实用新型专利《副盖式蜜蜂电子取毒器》(CN2927685Y),主要是将取毒板面向下朝向蜂箱,避免了空气中尘埃和杂质落在采毒的面板上,保证了蜂毒的纯度。
[0005]但是,上述方法都无法解决夜间蜂毒采毒过程中遭遇到的无法控制胡蜂群攻击的强烈程度、取毒量小、浪费大等技术问题,因而造成毒素采集成本居高不下。再者,已公开的许多方法都是仅适用于蜜蜂(尤其是中华蜜蜂、意大利蜂)毒素的采集,而不适用于攻击性较强的胡蜂总科的昆虫采毒。受到惊吓或者意识到危险的胡蜂群对人体的攻击几乎是快速而致命、难以逃脱的。因此,白天于野外取毒时,工作人员需要在全身穿戴严密的专业防护服的情况下完成采毒任务,在炎热的地带采毒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十分容易发生脱水、虚脱、流汗遮掩视线造成操作失误等危险。并且,采集蜂毒时由于蜂群大量攻击穿戴防护服的工作人员,造成宝贵的蜂毒大量浪费在无法回收收集蜂毒的防护服上。如何避免白天釆毒的困难,并提高蜂群攻击采毒板,使蜜蜂和胡蜂能够准确、多批次排毒,提高蜂毒采集量,同时将蜂群攻击方向限定于采毒器上,而最大程度地避免对周边采毒人员的攻击,是需要巧妙地结合应用昆虫生理学特性与现代视觉刺激技术和常规的电脉冲取毒手段实施的。《电动闪光型胡蜂蜂毒自动采集器》(CN2037925U)公开了利用红白光束诱使胡蜂排毒的一种仪器。但是,其采用的为有机玻璃片,容易被碱性蜂毒所腐蚀,变得不透光而达不到设计的目的;二是使用了多个灯泡,容易使有机玻璃烧毁而发生危险;三是该实用新型使用高压发生器,增加了危险性。一般的取毒器是以干电池为电源提供直流电,使采集网带电诱发职蜂排毒。干电池虽然便于携带,便于在深山老林中无电源处进行蜂毒采集工作;但是其缺点为耗电快,每次取毒均需要换上新的干电池。所需的大量干电池不仅提高了采毒成本,而且也容易产生用过的电力不足的干电池被随意丢弃,造成环境污染。况且,目前供应的取毒器因设计局限,干电池对于夜间同时带动光源和取毒器之电力略显不足,因而并不适用于夜间取毒。
[0006]因此,如何解决既能使用自然光能源、减少化学能源的耗损,又能提供足够的采毒器所需要的电力,还能提供蜂群合适的刺激性光源,又不会在采毒过程中造成过热而形成森林火险;这样的综合性高效、安全、节能、环保、又经济适用的采集蜂毒之先进装置国内外尚未见有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已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基于此,本发明人经过长期、多批次的艰苦而危险的实验,利用现有科技发展找出了关键技术的组合方式,最终找出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途径,提供一种可用于夜间采集蜂毒的高效、安全、节能、环保的关键技术装置。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提高蜂群的攻击性、提高采毒效率,减少夜间采毒时蜂群对采毒人的攻击几率;有效地提高采毒农民的安全系数和收入、节能环保、减少二次污染,降低山林大火的危险;又便于携带,不需要解决电源问题,可以在无电源的山林中连续作业;解决了采集蜂毒过程中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000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光伏太阳能驱动的节能环保复合型蜂毒采集装置,其是由连接蓄电池(2)、光伏太阳能板(A)以及与LED灯结合的采毒器(B)所构成。光伏太阳能板(A)与蓄电池(2)组成光电转换系统,白天置于阳光下充分充电;LED灯连接在蜂毒采毒器的玻璃板(4)下方,夜间采毒时将蓄电池开关(3)打开,LED灯亮并闪烁,形成对于蜂群的光刺激,便于采毒。其中:
[0009]所述光伏太阳能板(A)是由多块太阳能电池板(I)串联组成的,其中太阳能电池板(I)是指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板或非晶硅太阳能电池板,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板具体是指多晶硅电池板或单晶硅电池板;光伏太阳能板(A)两侧装有与取毒器(B)连接的可拆卸组装接口(11);
[0010]所述与LED灯结合的釆毒器(B)是指在本发明人所在的大理学院药用特种昆虫开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团队改良的副盖式蜂毒采集器中再加装LED灯:其外框为长80厘米、宽50厘米的木框,内嵌4片长20厘米、宽33厘米的取毒玻璃板(4),玻璃板(4)上方连接有通电导线(6)在通电情况下产生电脉冲刺激,玻璃板(4)下方安装有LED灯,外框的下方连接有变压器(5)、上方则为LED灯闪烁电源控制器(7),取毒器外框两侧装有与光伏太阳能板(A)连接的可拆卸组装接口(11);
[0011 ] 所述LED灯是指3种颜色光源的发光二极管LED灯:红色LED灯(8)、橙色LED灯
(9)、白色LED灯(10)成排交替排列,作为吸引蜂群中职蜂攻击有效的载体;
[0012]所述复合型蜂毒采集装置,是指作为电源提供者的光伏太阳能板(A),采毒时可以整块折叠到釆毒器(B)的背面;也可以在采毒前方便的卸下来,釆毒器(B)连通蓄电池(2)即可实施野外釆毒,直至再次充电时装上光伏太阳能板(A)、联通蓄电池(2),即可;如此即可形成可拆卸或拼合的复合型蜂毒采集装置。
[0013]本实用新型有以下特点:
[0014]1.本发明人首次创造性地将先进的太阳能电池板无污染光能转化技术与先进的LED灯光照明技术结合到对蜂群的光电刺激生物技术上,将生物技术与新能源技术、节能环保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作为采集蜜蜂及胡蜂蜂毒的关键技术,形成了创新性的“复合创新”技术装置。
[0015]2.本实用新型方便拆装和携带、不消耗化学能源、不用背化学蓄电池。
[0016]3.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利用自然能源,避免一般采毒器使用干电池等造成的污染,LED灯又有节能效果,能耗小、单次充电使用时间长、使用安全、环保、效率提高、无二次污染。
[0017]4.本实用新型可满足蜜蜂蜂毒和胡蜂蜂毒等生物毒素夜间采集的需要。使用该“复合创新”技术装置采毒不仅节能环保,而且能使蜂群集中攻击采毒器,避免了蜂群攻击周边采毒人员的被蛰危险,又能减少蜂群由于攻击采毒人员而造成的蜂毒无谓之损失,可以提高单位次数蜂毒采集量20%-35%。属于意想不到的发现,且对蜂群可持续采毒无影响。该关键技术对于贫困山区胡蜂养殖农民有着显著的经济效益和推广应用前景。
[0018]5.查新结果显示,以往国内外专利及文章专著中均无同时将先进的太阳能电池板无污染光能转化技术与先进的LED灯光照明技术结合到对蜂群的光电刺激生物技术上的相关报道或专利。
[001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复合装置可以有效地吸引蜂群定向排毒,基本不攻击采毒人员,且光源和采毒器电源充足,白天2个小时的光电转化时间便可保证晚上连续使用3个小时,有效地提高了采毒农民的安全系数和收入、节能环保、减少二次污染,降低山林大火的危险,又便于携带,不需要解决交流电电源问题,可以在无电源的山林中连续作业,解决采集蜂毒过程中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可用于蜜蜂、胡蜂等昆虫采集毒素等生物医药供应原料药物的巨大技术需求。该实用新型产品符合我国公共卫生管理政策和生物安全政策,符合林业安全管理条例,符合十二五期间节能环保的大方向,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专利做进一步说明。
[00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采集蜜蜂蜂毒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实用新型用于采集胡蜂蜂毒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釆毒器(B)的剖面示意图。
[0024]图中(I)是太阳能电池板、(2)是蓄电池、(3)是蓄电池开关、(4)是玻璃板、(5)是变压器、(6)是通电导线、(7)是LED灯闪烁电源控制器、(8)是红色LED灯(以.表示)、
(9)是橙色LED灯(以O表示)、(10)是白色LED灯(以θ表示)、(11)是可拆卸组装接口、(A)是光伏太阳能板、(B)是釆毒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实施例1:采集蜜蜂蜂毒的一种光伏太阳能驱动的节能环保复合型蜂毒采集装置
[0026]如图1、图3所示:
[0027]1.1将长80厘米,宽50厘米的由多块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板(I)串联组成的光伏太阳能板(A)连接蓄电池(2),并正面置于太阳光下晒5个小时;将蓄电池开关(3)拨至接通进行蓄电。充电结束后关闭蓄电池开关(3)。
[0028]1.2晚上采集蜂毒前,将光伏太阳能板(A)置于釆毒器(B)背面,并将蓄电池导线接通采毒器(B )上的变压器(5 ),输入电压6V输出自动间歇脉动电压,输出至玻璃板(4 )上为间隔为0.5厘米X0.5厘米的通电导线(6)。
[0029]1.3打开LED灯闪烁电源控制器(7),使安装在采毒器玻璃板(4)下方的整排的红色LED灯(的8)、整排的白色LED灯(9)以及整排的橙色LED灯(10)依次闪亮,并反复循环闪烁。之后打开蜂巢口,吸引蜜蜂出来攻击采毒器(B)。30分钟后,顺次关闭LED灯闪烁电源控制器(7)和变压器(5),再关掉蓄电池开关(3);取出取毒玻璃板(4)并收集其上的蜂毒,装入特制冷冻瓶中。
[0030]1.4采毒结束后,从连接光伏太阳能板(A)和釆毒器(B)枢纽部分的可拆卸组装接口(11)处将光伏太阳能板(A)拆卸下来,将其中的太阳能电池板(I)和从釆毒器(B)中取下的玻璃板(4)分别拭净,置阴凉干燥处保存。
[0031]太阳能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储存在蓄电池中,晚上既可以带动取毒器的电线充电诱使蜜蜂职蜂进行排毒,又可以带动LED灯闪烁,刺激蜂群排毒量,耗电量低,无污染,获得蜂毒毒素的量稳定增加。
[0032]实施例2:采集胡蜂蜂毒的一种光伏太阳能驱动的节能环保复合型蜂毒采集装置
[0033]如图2、图3所示:
[0034]2.1将6块可折叠的长80厘米,宽50厘米的由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板(I)串联组成的光伏太阳能板(A)分两部分,并分别安装于采毒器(B)的两侧;使用前将光伏太阳能板(A)伸直并连接蓄电池(2),正面置于太阳光下晒5个小时;将蓄电池开关(3)拨至接通进行蓄电。充电结束后关闭蓄电池开关(3)。
[0035]2.2晚上采集蜂毒前,将釆毒器(B)两侧的光伏太阳能板(A)从连接枢纽处的可拆卸组装接口(11) 一一拆卸,并将蓄电池导线接通采毒器(B)上的变压器(5),输入电压12V输出自动间歇脉动电压,输出至玻璃板(4)上为间隔为0.5厘米X0.5厘米的通电导线
(6)。
[0036]2.3打开LED灯闪烁电源控制器(7),使安装在采毒器玻璃板(4)下方的整排的红色LED灯(8)、整排的白色LED灯(9)以及整排的橙色LED灯(10)依次闪亮,并反复循环闪烁。之后打开蜂巢口,吸引胡蜂出来攻击蜂毒采集器。30分钟后,顺次关闭LED灯闪烁电源控制器(7)和变压器(5),再关掉蓄电池开关(3);取下其上有胡蜂蜂毒的玻璃板(4)并收集胡蜂毒,装入特制冷冻瓶中。[0037]2.4采毒结束后,自将作为枢纽的可拆卸组装接口(11)处将连接在一起的光伏太阳能板(A)和釆毒器(B)分别拆卸下来,将太阳能电池板(I)和玻璃板(4)分别拭净,置阴凉干燥处保存。
[0038]胡蜂个体较蜜蜂为大,采毒需用的电量和电压均较大;使用多块太阳能光板能将更多的光能转化为电能,储存在蓄电池中,晚上既可以带动取毒器的电线充电诱使胡蜂职蜂进行排毒,又可以带动LED灯闪烁,刺激大量胡蜂蜂群排毒量,耗电量低,无污染,获得胡蜂蜂毒毒素的量稳定增加。
[0039]本实用新型使用上述实施例的技术,可以有效采集中蜂、意蜂等蜜蜂群的蜂毒,以及胡蜂总科中的长腹胡蜂科、铃腹胡蜂科、异腹胡蜂科、狭腹胡蜂科、马蜂科、胡蜂科的膜翅目昆虫中各类蜂群的各类蜂毒。
[0040]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光伏太阳能驱动的节能环保复合型蜂毒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光伏太阳能板(A)、釆毒器(B)、蓄电池(2)构成的复合型蜂毒采集装置,该光伏太阳能板(A)由多块太阳能电池板(I)串联组成的,釆毒器(B)是在改良的副盖式蜂毒采集器中再加装LED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太阳能驱动的节能环保复合型蜂毒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作为电源的太阳能电池板(I)是指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板、非晶硅太阳能电池板,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板是指多晶硅电池板、单晶硅电池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太阳能驱动的节能环保复合型蜂毒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釆毒器(B)的外框为长80厘米、宽50厘米的木框,内嵌4片长20厘米、宽33厘米的取毒玻璃板(4),玻璃板(4)上方连接有通电导线(6),玻璃板(4)下方安装有LED灯,外框的下方连接有变压器(5)、上方则为LED灯闪烁电源控制器(J)。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太阳能驱动的节能环保复合型蜂毒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作为吸引蜂群中职蜂攻击的釆毒器(B)中的LED灯由3种颜色光源组成,其是红色、白色、橙色。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太阳能驱动的节能环保复合型蜂毒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光伏太阳能板(A)和釆毒器(B)是以安装在它们两侧的可拆卸组装接口(11)为枢纽组合拼装成一个复合型蜂毒采集装置;其中,作为电源提供者的光伏太阳能板(A)在采毒时可以整块折叠到釆毒器(B)的背面,也可以在采毒前卸下来,再次充电时再组装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太阳能驱动的节能环保复合型蜂毒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的蓄电池(2)为便携式的,并通过导线分别与光伏太阳能板(A)、釆毒器(B)连接。
【文档编号】A01K59/00GK203692179SQ201320772451
【公开日】2014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30日
【发明者】张成桂, 李成功, 何苗, 曹学信, 赵昱 申请人:大理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