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式栽培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41845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折叠式栽培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栽培用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折叠式栽培装置,包括:间隔平行设置的第一前支撑杆和第二前支撑杆,该第一前支撑杆、第二前支撑杆与地面之间设有锐角夹角;与第一前支撑杆、第二前支撑杆铰接连接的后支撑架;用于限制后支撑架转动角度的连接件;若干层水平方向设置的承载托架,该若干层承载托架沿第一前支撑杆、第二前支撑杆的高度方向间隔排列,每层承载托架均与第一前支撑杆、第二前支撑杆铰接连接;以及用于爬秧的挂架,该挂架位于第一前支撑杆和第二前支撑杆上方并分别与第一前支撑杆和第二前支撑杆插接连接;解决了现有的栽培支架不宜栽培带秧的植物以及闲置时占用空间的问题。
【专利说明】折叠式栽培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栽培用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折叠式栽培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为节约空间,目前栽培苗木、花卉、蔬菜等都采用立体式栽培支架,通过多层次的空间摆放来增加空间利用率。这种立体式栽培支架主要存在以下缺点:闲置时占用空间,无法栽培带秧的植物。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式栽培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栽培支架不宜栽培带秧的植物以及闲置时占用空间的问题。
[0004]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述折叠式栽培装置,所述折叠式栽培装置包括:
[0005]间隔平行设置的第一前支撑杆和第二前支撑杆,所述第一前支撑杆、第二前支撑杆与地面之间设有锐角夹角;
[0006]与所述第一前支撑杆、第二前支撑杆铰接连接的后支撑架;
[0007]用于限制所述后支撑架转动角度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连接在所述第一前支撑杆、第二前支撑杆与所述后支撑架之间;
[0008]若干层水平方向设置的承载托架,若干层所述承载托架沿所述第一前支撑杆、第二前支撑杆的高度方向间隔排列,每层所述承载托架与所述第一前支撑杆、第二前支撑杆铰接连接;
[0009]以及用于爬秧的挂架,所述挂架位于所述第一前支撑杆和第二前支撑杆上方并分别与所述第一前支撑杆和第二前支撑杆插接连接。
[0010]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挂架包括竖向设置的第一立杆,所述第一立杆与所述第一前支撑杆的上端插接连接;竖向设置的第二立杆,所述第二立杆与所述第二前支撑杆的上端插接连接;在所述第一立杆与第二立杆之间连接有挂架加固杆;水平方向设置呈L形的第一挂架臂,所述第一挂架臂的短臂端与所述第一立杆的上端铰接连接,所述第一挂架臂位于所述第一立杆远离所述第二立杆的一侧;水平方向设置呈L形的第二挂架臂,所述第二挂架臂的短臂端与所述第二立杆的上端铰接连接,所述第二挂架臂位于所述第二立杆远离所述第一立杆的一侧;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挂架臂的长臂与所述第二挂架臂的长臂之间的若干根挂架连杆,最靠近所述第一立杆、第二立杆的所述挂架连杆与所述第一立杆、第二立杆接触。
[0011]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承载托架包括呈L形的第一托架臂,所述第一托架臂的短臂端与所述第一前支撑杆铰接连接,所述第一托架臂位于所述第一前支撑杆远离所述第二前支撑杆的一侧;呈L形的第二托架臂,所述第二托架臂的短臂端与所述第二前支撑杆铰接连接,所述第二托架臂位于第二前支撑杆远离所述第一前支撑杆的一侧;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托架臂的长臂与所述第二托架臂的长臂之间的若干根托架连杆,最靠近所述第一前支撑杆、第二前支撑杆的所述托架连杆与所述第一前支撑杆、第二前支撑杆接触。
[0012]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后支撑架包括第一后支撑杆,所述第一后支撑杆的上端部与所述第一前支撑杆铰接连接;第二后支撑杆,所述第二后支撑杆的上端部与所述第二前支撑杆铰接连接;支撑架连杆,所述支撑架连杆的两端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后支撑杆的铰接端、第二后支撑杆的铰接端固定连接;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后支撑杆与第二后支撑杆之间的支撑架加固杆。
[0013]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连接件为两个四连杆机构,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前支撑杆与所述第一后支撑杆之间、所述第二前支撑杆与所述第二后支撑杆之间。
[0014]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前支撑杆、所述第二前支撑杆、所述第一后支撑杆、所述第二后支撑杆的底部分别设有一个万向轮。
[0015]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该折叠式栽培装置时,将苗木、花卉、蔬菜等分层放置在承载托架上,由于第一前支撑杆和第二前支撑杆上方设置有用于爬秧的挂架,这样植物秧就可以搭接在挂架的挂架连杆上,解决了现有的栽培支架不宜栽培带秧的植物的问题;该折叠式栽培装置闲置时,由于挂架与第一前支撑杆和第二前支撑杆插接连接,可将挂架拆卸下来,由于第一托架臂、第二托架臂呈L形且短臂端与第一前支撑杆、第二前支撑杆铰接连接,可将最顶层的承载托架翻转至折叠式栽培装置的后侧,将下层的承载托架依次转动至与第一前支撑杆、第二前支撑杆同向位置,这样折叠后就呈一框架状,节省了放置空间,解决了闲置时占用空间的问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实用 新型的折叠式栽培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式栽培装置主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折叠后的折叠式栽培装置主体沿图2中A向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式栽培装置的挂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5是折叠后的挂架沿图4中B向的结构示意图;
[0021]其中,10a、第一前支撑杆,10b、第二前支撑杆,11、后支撑架,111a、第一后支撑杆,111b、第二后支撑杆,112、支撑架连杆,113、支撑架加固杆,12、连接件,13、承载托架,131a,第一托架臂,131b,第二托架臂,132、托架连杆,14、挂架,141a、第一立杆,141b、第二立杆,142a、第一挂架臂,142b、第二挂架臂,143、挂架连杆,144、挂架加固杆,15、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3]由图1至图5可知,该折叠式栽培装置包括:
[0024]间隔平行设置的第一前支撑杆IOa和第二前支撑杆10b,该第一前支撑杆10a、第二前支撑杆IOb与地面之间设有锐角夹角α,在本实施例中,锐角夹角α的大小为
30。≤ α ≤ 60° ;
[0025]与第一前支撑杆10a、第二前支撑杆IOb铰接连接的后支撑架11,该后支撑架11包括第一后支撑杆Illa,该第一后支撑杆Illa的上端部与第一前支撑杆IOa铰接连接,第二后支撑杆Illb,该第二后支撑杆Illb的上端部与第二前支撑杆IOb铰接连接,支撑架连杆112,该支撑架连杆112的两端部分别与第一后支撑杆Illa的铰接端、第二后支撑杆Illb的铰接端固定连接,以及设置在第一后支撑杆Illa与第二后支撑杆Illb之间的支撑架加固杆113 ;
[0026]用于限制后支撑架11转动角度的连接件12,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12为两个四连杆机构,分别连接在第一前支撑杆IOa与该第一后支撑杆Illa之间、第二前支撑杆IOb与第二后支撑杆Illb之间;
[0027]若干层水平方向设置的承载托架13,该若干层承载托架13沿第一前支撑杆10a、第二前支撑杆IOb的高度方向间隔排列,每层承载托架13均与第一前支撑杆10a、第二前支撑杆IOb铰接连接,每层承载托架13包括呈L形的第一托架臂131a,该第一托架臂131a的短臂端与第一前支撑杆IOa铰接连接,该第一托架臂131a位于第一前支撑杆IOa远离第二前支撑杆IOb的一侧,呈L形的第二托架臂131b,该第二托架臂131b的短臂端与第二前支撑杆IOb铰接连接,该第二托架臂131b位于第二前支撑杆IOb远离第一前支撑杆IOa的一侧,以及连接在第一托架臂131a的长臂与第二托架臂131b的长臂之间的若干根托架连杆132,最靠近第一前支撑杆10a、第二前支撑杆IOb的托架连杆132与第一前支撑杆10a、第二前支撑杆IOb接触;在本实施例中,承载托架13设置为三层,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为四层、五层或者更多层。
[0028]以及用于爬秧的挂架14,该挂架14位于第一前支撑杆IOa和第二前支撑杆IOb上方并分别与第一前支撑杆IOa和第二前支撑杆IOb插接连接,该挂架14包括竖向设置的第一立杆141a,该第一立杆141a与第一前支撑杆IOa的上端插接连接,竖向设置的第二立杆141b,该第二立杆141b与第二前支撑杆IOb的上端插接连接,在第一立杆141a与第二立杆141b之间连接有挂架加固杆144,在本实施例中,挂架加固杆144设置为两根,水平方向设置呈L形的第一挂架臂142a,该第一挂架臂142a的短臂端与第一立杆141a的上端铰接连接,该第一挂架臂142a位于第一立杆141a远离第二立杆141b的一侧;水平方向设置呈L形的第二挂架臂142b,该第二挂架臂142b的短臂端与第二立杆141b的上端铰接连接,该第二挂架臂142b位于第二立杆141b远离第一立杆141a的一侧;以及连接在第一挂架臂142a的长臂与第二挂架臂142b的长臂之间的若干根挂架连杆143,最靠近第一立杆141a、第二立杆141b的挂架连杆143与第一立杆141a、第二立杆141b接触。
[0029]使用该折叠式栽培装置时,将苗木、花卉、蔬菜等分层放置在承载托架13上,由于第一前支撑杆IOa和第二前支撑杆IOb上方设置有用于爬秧的挂架14,这样植物秧就可以搭接在挂架14的挂架连杆143上,解决了现有的栽培支架不宜栽培带秧的植物的问题;该折叠式栽培装置闲置时,由于挂架14与第一前支撑杆IOa和第二前支撑杆IOb插接连接,可将挂架14拆卸下来,由于第一托架臂131a、第二托架臂131b呈L形且短臂端与第一前支撑杆10a、第二前支撑杆IOb铰接连接,可将最顶层的承载托架13翻转至折叠式栽培装置的后侧,将下层的承载托架13依次转动至与第一前支撑杆10a、第二前支撑杆IOb同向位置,这样折叠后就呈一框架状,节省了放置空间,解决了闲置时占用空间的问题。
[003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前支撑杆10a、第二前支撑杆10b、第一后支撑杆11 la、第二后支撑杆Illb的底部分别设有一个万向轮15。这样可以方便的移动整个折叠式栽培装置,使用非常的方便。
[003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折叠式栽培装置包括:间隔平行设置的第一前支撑杆和第二前支撑杆,该第一前支撑杆、第二前支撑杆与地面之间设有锐角夹角;与第一前支撑杆、第二前支撑杆铰接连接的后支撑架;用于限制后支撑架转动角度的连接件;若干层水平方向设置的承载托架,该若干层承载托架沿第一前支撑杆、第二前支撑杆的高度方向间隔排列,每层承载托架均与第一前支撑杆、第二前支撑杆铰接连接;以及用于爬秧的挂架,该挂架位于第一前支撑杆和第二前支撑杆上方并分别与第一前支撑杆和第二前支撑杆插接连接;使用该折叠式栽培装置时,由于第一前支撑杆和第二前支撑杆上方设置有用于爬秧的挂架,这样植物秧就可以搭接在挂架的挂架连杆上,解决了现有的栽培支架不宜栽培带秧的植物的问题;该折叠式栽培装置闲置时,由于挂架与第一前支撑杆和第二前支撑杆插接连接,可将挂架拆卸下来,由于第一托架臂、第二托架臂呈L形且短臂端与第一前支撑杆、第二前支撑杆铰接连接,可将最顶层的承载托架翻转至折叠式栽培装置的后侧,将下层的承载托架依次转动至与第一前支撑杆、第二前支撑杆同向位置,这样折叠后就呈一框架状,节省了放置空间,解决了闲置时占用空间的问题。
[003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折叠式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式栽培装置包括: 间隔平行设置的第一前支撑杆和第二前支撑杆,所述第一前支撑杆、第二前支撑杆与地面之间设有锐角夹角; 与所述第一前支撑杆、第二前支撑杆铰接连接的后支撑架; 用于限制所述后支撑架转动角度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连接在所述第一前支撑杆、第二前支撑杆与所述后支撑架之间; 若干层水平方向设置的承载托架,若干层所述承载托架沿所述第一前支撑杆、第二前支撑杆的高度方向间隔排列,每层所述承载托架与所述第一前支撑杆、第二前支撑杆铰接连接; 以及用于爬秧的挂架,所述挂架位于所述第一前支撑杆和第二前支撑杆上方并分别与所述第一前支撑杆和第二前支撑杆插接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挂架包括竖向设置的第一立杆,所述第一立杆与所述第一前支撑杆的上端插接连接;竖向设置的第二立杆,所述第二立杆与所述第二前支撑杆的上端插接连接;在所述第一立杆与第二立杆之间连接有挂架加固杆;水平方向设置呈L形的第一挂架臂,所述第一挂架臂的短臂端与所述第一立杆的上端铰接连接,所述第一挂架臂位于所述第一立杆远离所述第二立杆的一侧;水平方向设置呈L形的第二挂架臂,所述第二挂架臂的短臂端与所述第二立杆的上端铰接连接,所述第二挂架臂位于所述第二立杆远离所述第一立杆的一侧;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挂架臂的长臂与所述第二挂架臂的长臂之间的若干根挂架连杆,最靠近所述第一立杆、第二立杆的所述挂架连杆与所述第一立杆、第二立杆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折叠式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托架包括呈L形的第一托架臂,所述第一托架臂的短臂端与所述第一前支撑杆铰接连接,所述第一托架臂位于所述第一前支撑杆远离所述第二前支撑杆的一侧;呈L形的第二托架臂,所述第二托架臂的短臂端与所述第二前支撑杆铰接连接,所述第二托架臂位于第二前支撑杆远离所述第一前支撑杆的一侧,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托架臂的长臂与所述第二托架臂的长臂之间的若干根托架连杆,最靠近所述第一前支撑杆、第二前支撑杆的所述托架连杆与所述第一前支撑杆、第二前支撑杆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式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支撑架包括第一后支撑杆,所述第一后支撑杆的上端部与所述第一前支撑杆铰接连接;第二后支撑杆,所述第二后支撑杆的上端部与所述第二前支撑杆铰接连接;支撑架连杆,所述支撑架连杆的两端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后支撑杆的铰接端、第二后支撑杆的铰接端固定连接;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后支撑杆与第二后支撑杆之间的支撑架加固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式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两个四连杆机构,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前支撑杆与所述第一后支撑杆之间、所述第二前支撑杆与所述第二后支撑杆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叠式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支撑杆、所述第二前支撑杆、所述第一后支撑杆、所述第二后支撑杆的底部分别设有一个万向轮。
【文档编号】A01G9/12GK203597161SQ201320799753
【公开日】2014年5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4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4日
【发明者】刘钊, 陈永波, 夏东明, 刘银炜, 刘树森 申请人:刘树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