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秧机的升降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41873阅读:394来源:国知局
插秧机的升降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插秧机的升降装置,包括:一对第一连杆,所述一对第一连杆沿所述插秧机的行进车体的宽度方向相对地排列,且一端部分别轴支承于所述行进车体的主框架上;一对过量防止部件,所述一对过量防止部件分别架设在所述主框架和所述一对第一连杆的所述一端部与另一端部之间的部位之间,限制所述一对第一连杆绕轴支承于主框架上的支点摆动到规定的位置以下。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插秧机的升降装置有效限制了秧苗载台的活动范围,避免了秧苗载台与插秧机的其他部件发生干涉,延长了插秧机的使用寿命,更好地进行插秧作业。
【专利说明】插秧机的升降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插秧机的升降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的插秧机包括行进车体以及设置于行进车体后部的插秧装置。插秧装置包括:用于放置秧苗的秧苗载台;插秧机构,该插秧机构从秧苗载台的下端取出规定量的秧苗,在整地部件已经整地后的泥土部上进行插秧。插秧装置由安装在行进车体后部的升降装置进行上下升降。
[0003]在现有技术中,秧苗载台受到秧苗或者其他物品的重量时,如秧苗载台装载了较多数量的秧苗后,会从最下限位置进一步下降,此时施肥软管可能会产生脱离,并且可能会与车轮发生干涉,对插秧机造成磨损。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插秧机的升降装置,可解决现有技术中秧苗载台载荷过重或受外力作用时,会超过下限位置进一步下降,使插秧机的部件发生干涉等问题。
[0005]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插秧机的升降装置,包括:
[0006]一对第一连杆,所述一对第一连杆沿所述插秧机的行进车体的宽度方向相对地排列,且一端部分别轴支承于所述行进车体的主框架上;
[0007]—对过量防止部件,所述一对过量防止部件分别架设在所述主框架和所述一对第一连杆的所述一端部与另一端部之间的部位之间,限制所述一对第一连杆绕轴支承于主框架上的支点摆动到规定的位置以下。
[0008]进一步地,所述一对第一连杆中的一个上设置有沿着所述一对第一连杆中的一个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电线配管,
[0009]在所述行进车体的宽度方向上,所述一对过量防止部件中的一个位于所述一对第一连杆中的一个的内侧,所述电线配管的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杆的部分位于所述一对过量防止部件中的一个的外侧。
[0010]进一步地,在所述一对过量防止部件分别形成有沿着其长度方向延伸的长孔,在所述一对第一连杆的与所述长孔对应位置分别固定设置有销,所述销与所述长孔嵌合成能够沿着所述长孔滑动自如,在所述一对第一连杆摆动到所述规定的位置时,所述销与所述长孔的一端缘抵接。
[0011]进一步地,插秧机的升降装置还包括:
[0012]一对第二连杆,所述一对第二连杆沿所述插秧机的行进车体的宽度方向相对地排列,且一端部轴支承于所述行进车体的主框架上,所述一对第二连杆的轴支承于主框架上的位置高于所述一对第一连杆的轴支承于主框架上的位置;
[0013]一对连杆架,所述一对第一连杆的另一端部和所述一对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部分别支承于所述一对连杆架上,所述一对第二连杆的轴支承于一对连杆架上的位置高于所述一对第一连杆的轴支承于一对连杆架上的位置。
[0014]如上,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插秧机的升降装置有效限制了秧苗载台的活动范围,避免了秧苗载台与插秧机的其他部件发生干涉,延长了插秧机的使用寿命,更好地进行插秧作业。
[0015]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内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优选实施例,并结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下面将结合附图介绍本实用新型。
[0017]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插秧机的升降装置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在该图中省略显示了电线配管。
[0018]图2显示为图1中的插秧机的升降装置处于下限位置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显示为本实用新型插秧机的升降装置的局部平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显示为本实用新型插秧机的另一种实施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在该图中省略显示了电线配管。
[0021]图5显示为图4中的插秧机的升降装置处于下限位置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22]元件标号说明
[0023]
【权利要求】
1.一种插秧机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对第一连杆,所述一对第一连杆沿所述插秧机的行进车体的宽度方向相对地排列,且一端部分别轴支承于所述行进车体的主框架上; 一对过量防止部件,所述一对过量防止部件分别架设在所述主框架和所述一对第一连杆的所述一端部与另一端部之间的部位之间,限制所述一对第一连杆绕轴支承于主框架上的支点摆动到规定的位置以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秧机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第一连杆中的一个上设置有沿着所述一对第一连杆中的一个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电线配管, 在所述行进车体的宽度方向上,所述一对过量防止部件中的一个位于所述一对第一连杆中的一个的内侧,所述电线配管的设置在第一连杆的部分位于所述一对过量防止部件中的一个的外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秧机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一对过量防止部件分别形成有沿着其长度方向延伸的长孔,在所述一对第一连杆的与所述长孔对应位置分别固定设置有销,所述销与所述长孔嵌合成能够沿着所述长孔滑动自如,在所述一对第一连杆摆动到所述规定的位置时,所述销与所述长孔的一端缘抵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秧机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对第二连杆,所述一对第二连杆沿所述插秧机的行进车体的宽度方向相对地排列,且一端部轴支承于所述行进车体的主框架上,所述一对第二连杆的轴支承于主框架上的位置高于所述一对第一连杆的轴支承于主框架上的位置; 一对连杆架,所述一对第一连杆的另一端部和所述一对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部分别支承于所述一对连杆架上,所述一对第二连杆的轴支承于一对连杆架上的位置高于所述一对第一连杆的轴支承于一对连杆架上的位置。
【文档编号】A01C11/02GK203691923SQ201320800809
【公开日】2014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6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6日
【发明者】中村奈, 小林鉴明, 清水孝式, 中川善清, 桥爪达弥 申请人:株式会社久保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