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铲头抖动型挖茬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47982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一种铲头抖动型挖茬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铲头抖动型挖茬装置,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包括抖动发生器、机架、连杆、挖茬铲柄、铰链连接销Ⅰ、Ⅱ、Ⅲ和Ⅳ、铲柄固定座、栅条式挖茬铲、偏心轴、动力输入链轮、摆杆、挖茬铲头、铲柄安装槽、铰接长槽、摆杆连接孔、栅条等,一次性同时进行挖茬、分离、清理、收集、抛送、茎秆粉碎和还田作业。一是解决了根茬处理问题;二是解决了根茬带土造成的抛土、空气污染等问题;三是解决了因轮胎压茎秆所造成的茎秆粉碎合格率下降问题;四是只有栅条抖动,减少了动力消耗;五是解决了为提高还田效果,还田刀高速旋转打土引起的动力消耗严重以及刀具严重磨损寿命极短等问题。具有粉碎率高、动力消耗小并有效处理根茬等特点。
【专利说明】一种铲头抖动型挖茬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铲头抖动型挖茬装置,能配合清理切碎装置同时完成茎杆的起挖茬、碎杆(倒伏茎杆)的收集和清理及粉碎和还田功能等功能,采用抖动挖茬可以大大减少挖出的根茬带土量,减少对土壤的破坏和抛扬损失以及由此造成的环境污染等,而且铲柄固定,只有铲头抖动,减少了动力消耗,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倒伏的茎杆切碎和根茬的处理是农田作业当中,难以解决的难题,尤其以倒伏的玉米茎杆的切碎和根茬的灭除更加突出,是秋季玉米收获作业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尤其是使用玉米联合收割机收获或者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时,会出现严重堵塞而影响作业,还会引起小麦出苗困难等问题,更需尽快解决。当前玉米收获过程中,采用茎杆还田和灭茬联合作业的方式很少,倒伏的玉米茎杆无法切碎还田,这主要是机械装备自身设计的问题。现有的灭茬方式是还田后灭茬,即由还田机和旋耕机组成秸杆还田灭茬机,在进行秸杆还田之后马上进行灭茬作业,或是还田机和灭茬机单独作业,分别完成还田和灭茬作业。这类机器基本是将茎杆还田机和旋耕机后置于机器(悬挂式在拖拉机后部,也有自走式的将还田机放置于机器中部),都存在拖拉机或者联合收获机轮胎压杆严重的问题,造成秸杆无法被切碎装置捡拾起来,如果切碎装置距离地表过高,会出现严重漏切,如果太低,又会造成切碎装置切土严重,除了增加动力消耗外,还会引起切碎装置速度下降严重造成茎杆切碎效果较差、也会在作业中堵塞机器以及刀具磨损加剧寿命大大缩短等问题,无法满足农业要求。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 是提供一种能克服以上缺陷的装置,先由铲头抖动式挖茬装置的铲头将作物根茬挖起,并向后输送到栅条上,经按照球形轨迹抖动后,将土与根部分离,土被抖落到栅条下根茬被继续输送到后面的切碎装置下方被切碎装置切碎还田,同时实现起挖茬、抖土分离、输送的功能的一种铲头抖动型挖茬装置。
[0004]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铲头抖动型挖茬装置,包括抖动发生器、连杆、挖茬铲柄、铰链连接销1、I1、III和IV、铲柄固定座及栅条式挖茬铲等。其特征是:可与自走式、悬挂式玉米联合收获机配套使用;铲头抖动挖茬装置与清理切碎装置配合使用,抖动发生器固定在机架上,通过输入链轮驱动偏心轴旋转,偏心轴相当于曲柄,通过连杆带动摆杆摆动,同时,在栅条式挖茬铲上与铲柄的连接销孔为长槽型,使得铲头除了摆动外,还在长槽当中窜动,两运动合成空间球形摆动轨迹,以增加抖动分离效果,只有铲头抖动,减少了动力消耗;抖动挖茬装置中,挖茬刀安装在弯形铲柄上,栅条式挖茬铲位于清理装置和茎杆粉碎装置的下方处于地下;工作时,栅条式挖茬铲插入地下,将根茬挖出,并将根茬与土壤分离后,输送给配套的位于地表的低速清理装置,将挖出分离的根茬、倒伏的茎杆和残杆沿地表捡拾起来抛向后方配套的切碎装置当中,由切碎装置中高速旋转的粉碎刀具采用滑切的方式并与定刀对切将茎杆切碎后,抛撒回田间还田。
[000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玉米茎杆还田作业中,该抖动式挖茬装置与清理、切碎和还田功能组合在一起形成地一个功能单元,对玉米秸杆及根茬进行挖茬、收集、切碎和还田综合处理。具体是先由挖茬装置将玉米植株从田间挖出,彻底解决了根茬处理问题,并通过该装置合理抖动有效清理分离根茬上的土壤,再由低速旋转清理装置将该植株及田间倒伏的茎杆和残茬(因各种原因造成的散落田间秸杆和杂草等,因为是低速刀具,既是切土,也不会造成严重磨损)收集抛送到切碎装置中,再由高速旋转的切碎刀具(该刀具远离地面,避免切土)将茎杆和根茬切碎和还田,一次性同时进行挖茬、分离、清理、收集、抛送、茎杆粉碎和还田作业。一是解决了根茬处理问题;二是解决了根茬带土造成的抛土、空气污染等问题;三是解决了因轮胎压茎杆所造成的茎杆粉碎合格率下降问题;四是铲头抖动,减少了动力消耗;五是解决了为提高还田效果,还田刀高速旋转打土引起的动力消耗严重以及刀具严重磨损寿命极短等问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0007]附图1为铲头抖动型挖茬装置的主视图 附图2为抖动发生器主视图
附图3为栅条式挖茬铲主剖、视图
图中:1.抖动发生器,2.机架,3.连杆,4.挖茬铲柄,5.铰链连接销I,6.铰链连接销II,7.方梁,8.铲柄固定座,9.栅条式挖茬铲,10.偏心轴,11.轴承座,12.动力输入链轮,13.摆杆,14.铰链连接销I II,15.挖茬铲头,16.铲柄安装槽,17.铰接长槽,18.摆杆连接孔,19.栅条,20.铰链连接销IV。
【具体实施方式】
[0008]本实施例是用来说明本发明的,而不是对本发明进行任何限制。如图1~3所示的实施例中:包括抖动发生器(I)、机架(2)、连杆(3)、挖茬铲柄(4)、铰链连接销I (5)、.铰链连接销II (6)、方梁(7)、铲柄固定座(8)、栅条式挖茬铲(9)、偏心轴(10)、轴承座(11)、动力输入链轮(12)、摆杆(13)、铰链连接销III(14)、挖茬铲头(15)、铲柄安装槽(16)、铰接长槽(17)、摆杆连接孔(18)、栅条(19)和铰链连接销IV(20)等,其特征是:可与自走式、悬挂式玉米联合收获机配套使用;抖动发生器(I)由偏心轴(10)、轴承座(11)、动力输入链轮(12)等组成,安装在机架上,动力从输入链轮(12)输入,带动偏心轴(10)旋转,发出抖动动作,带动连杆驱动摆杆(13)摆动,同时,在栅条式挖茬纟产(9)上与伊柄的连接销孔为铰接长槽(17),使得铲头(9)除了摆动外,还通过铰链连接销IV(20)在铰接长槽(17)当中窜动,两运动合成空间球形摆动轨迹,以增加抖动分离效果,只有铲头抖动,减少了动力消耗;栅条式挖茬铲(9)中,挖茬刀安装在弯形铲柄上,挖茬铲头位于清理装置和茎杆粉碎装置的下方处于地下。工作时,栅条式挖茬铲(9)插入地下,将根茬挖出,并将根茬与土壤分离后,输送给配套的位于地表的低速清理装置,将挖出分离的根茬、倒伏的茎杆和残杆沿地表捡拾起来抛向后方配套的切碎装置当中,由切碎装置中高速旋转的粉碎刀具采用滑切的方式并与定刀对切将茎杆切碎后,抛撒回田间还田。
【权利要求】
1.一种铲头抖动型挖茬装置,包括抖动发生器(I)、机架(2)、连杆(3)、挖茬铲柄(4)、铰链连接销I (5)、铰链连接销II (6)、方梁(7)、铲柄固定座(8)、栅条式挖茬铲(9)、偏心轴(10)、轴承座(11)、动力输入链轮(12)、摆杆(13)、铰链连接销III(14)、挖茬铲头(15)、铲柄安装槽(16 )、铰接长槽(17 )、摆杆连接孔(18 )、栅条(19 )和铰链连接销IV (20 )等,其特征是:可与自走式、悬挂式玉米联合收获机配套使用;抖动发生器(I)由偏心轴(10)、轴承座(11)、动力输入链轮(12)等组成,安装在机架上,动力从输入链轮(12)输入,带动偏心轴(10)旋转,发出抖动动作,带动连杆驱动摆杆(13)摆动,同时,在栅条式挖茬纟产(9)上与铲柄的连接销孔为铰接长槽(17),使得铲头(9)除了摆动外,还通过铰链连接销IV(20)在铰接长槽(17)当中窜动,两运动合成空间球形摆动轨迹,以增加抖动分离效果,只有铲头抖动,减少了动力消耗;栅条式挖茬铲(9)中,挖茬刀安装在弯形铲柄上,挖茬铲头位于清理装置和茎杆粉碎装置的下方处于地下;工作时,栅条式挖茬铲(9)插入地下,将根茬挖出,并将根茬与土壤分离后,输送给配套的位于地表的低速清理装置,将挖出分离的根茬、倒伏的茎杆和残杆沿地表捡拾起来抛向后方配套的切碎装置当中,由切碎装置中高速旋转的粉碎刀具采用滑切的方式并与定刀对切将茎杆切碎后,抛撒回田间还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铲头抖动型挖茬装置,其特征是:抖动发生器(I)由偏心轴(10)、轴承座(11)、动力输入链轮(12)等组成,安装在机架上,动力从输入链轮(12)输入,带动偏心轴(10)旋转,发出抖动动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铲头抖动型挖茬装置,其特征是:在栅条式挖茬铲(9)上与铲柄的连接销孔为铰接长槽(17),使得铲头(9)除了摆动外,还通过铰链连接销IV(20)在铰接长槽(17)当中窜动,两运动合成空间球形摆动轨迹,以增加抖动分离效果,只有铲头抖动,减少了动力消耗。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铲头抖动型挖茬装置,其特征是:栅条式挖茬铲(9),由挖茬刀头、特殊型清土栅条组成,安装在铲柄上,挖茬铲头要布置于配套的清理装置和切碎装置的前下方处于地下。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铲头抖动型挖茬装置,其特征是:栅条式挖茬铲(9)中,挖茬刀头和特殊型清土栅条组成挖茬清土单元,挖茬刀头为燕尾形,采取滑切的方式切割土壤和作物根,先切断作物根部,特殊型清土栅条呈抛物线或外延折线,便于将作物根茬从土中分离出来。
【文档编号】A01B43/00GK103797915SQ201410075446
【公开日】2014年5月21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4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4日
【发明者】李其昀, 杜瑞成 申请人:山东理工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