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菜钵苗培育方法

文档序号:260089阅读:534来源:国知局
一种油菜钵苗培育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油菜钵苗培育方法。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取水稻硬质钵盘,取标准水稻育秧基质作为床土装入钵盘,浇水,进行晒油菜种子处理并用烯效唑拌种,水稻硬质钵盘上用草帘覆盖遮光,出苗前、后浇水,待秧苗4-5叶期即可移栽。本发明克服了在狭小空间内、高密度条件下培育适合机械移栽的油菜小苗所带来的缺陷。本发明的油菜精确定量定位播种方法,油菜钵苗播种时每穴播种数量可以精确控制,移栽时一穴一栽,每穴栽苗数也可精确控制,有利于高产群体质量的构建,移栽时每穴土块相互独立,对根系没有损伤,同时秧苗带土量大,土块不碎,因此栽后无缓苗期,发苗快,成功培育出油菜钵苗,对争取高产优势明显。
【专利说明】一种油菜钵苗培育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油菜钵苗培育方法,属于农业【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我国油菜种植面积位居世界第一,占国内油料作物总面积的50%。菜籽油是我国传统的食用油,年产450万吨左右,占国产植物油总量的40%以上,在国内食用油市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近年,我国油菜种植面积正逐年下降,机械化程度不高是影响农民油菜种植积极性的主要原因。油菜生产实现全程机械化需解决两方面问题,一是种植,二是收获。目前油菜机械化收获研究已取得较好的进展,研制的油菜收获机已基本满足要求。种植过程的机械化可采用两条途径,一是机械直播,二是机械移栽。水稻收获后种植冬油菜是我国南方油菜生产的主要茬口布局,由于目前生产上水稻茬口往往较迟,水稻收获后已过了油菜适播期,再进行油菜直播往往因为冬前生长时间太短而难以获得高产,产量通常只有育苗移栽油菜的1/2左右。育苗移栽是解决稻茬冬油菜茬口不足的有效办法。然而传统的育苗移栽采用苗床育苗、人工拔苗移栽,这种方式全部依赖手工劳动,用工量多,劳动强度大,生产成本高,在农村劳动力日趋紧张的情况下,已很难适应生产要求,严重制约着农民种植油菜的积极性。已有的夹持式油菜裸苗移栽机需要人工分拣和喂苗,移栽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生产上应用困难。因此,如何实现移栽机械化是油菜全程机械化急需解决的瓶颈和核心。
[0003]申请号为20072 0035047.7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夹持式油菜裸苗移栽机,借助该机可以实现油菜裸苗的移栽,然而由于必须借助人工分拣、喂苗,因此移栽速度比传统种植方式提高十分有限,与水稻机械插秧效率存在很大差异。
[0004]ZL201210418971.9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油菜毯状苗培育方法,利用标准水稻育秧盘培育油菜毯状苗,然后借助稍加改装的水稻插秧机进行快速栽插,高速高效,省工节本。这一技术为解决油菜机械化移栽提出了全新的解决方案。但毯状苗机械移栽过程中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
[0005]1、每穴苗数难以控制,移栽缺苗率高。大田移栽时每穴取苗2-3株是比较理想的,多了容易造成植株间恶性竞争,少了容易造成缺苗。但插秧机抓手抓苗带有随机性,抓取的一定面积的土块带苗数往往很难确定,每穴I株或4株以上的超过13%,空苗率在2.2%以上,达到理想取苗数的概率只有85%左右。
[0006]2、移栽植伤重。插秧机抓手抓秧苗时,由于秧苗根系在床土中相互交织,在抓秧苗过程中床土中根系被撕扯而大量发生断裂,对秧苗造成明显损伤,植伤重,影响秧苗活棵发苗,缓苗期较长。
[0007]要实现油菜机械化移栽,毯状苗上述两个缺陷大大影响了移栽质量,也将影响最终闻广的获得。
[0008]近年来,水稻钵苗机插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钵苗机插,就是采用新型插秧机将钵育壮秧按一定的行距和株距均匀地无植伤地移植于大田的先进技术。钵苗乘座式高速插秧机目前已有公司生产销售。经试验,相对于毯状苗而言,钵苗秧苗素质高,植伤轻,活棵立苗快,栽后3天,8天、14天,钵育机插秧苗各项指标均极显著高于毯状苗,最终产量提高平均增产 8.1% -11.2%。
[0009]钵苗取苗数固定、根系独立的特点正好可以克服油菜毯状苗存在的不足之处。但这一技术尚未在油菜育苗中加以应用。虽然水稻机插秧技术已有多年的研究历史,相关技术也已较为成熟,但油菜和水稻的特性差异很大,其根系和株型完全不同,在很多关键技术没有解决之前,在狭小空间内、高密度条件下培育适合机械移栽的油菜小苗是不可想象的。水稻为单子叶作物,根系为须根系,无主根但有粗且长的众多侧根。水稻秧苗茎杆上着生长条叶,叶面积相对较小,叶片与主茎间夹角也较小,单株秧苗占据空较小,可以大密度播种。而油菜是双子叶作物,根系为直根系,主根发达,侧根细短,在狭小空间内根系的生长发育以及肥水需求与水稻是完全不同的,与大田条件下也完全不同。另外油菜叶片面积与水稻相比也相对较大,叶片与主茎间夹角较大,单株秧苗占据空间相对较大,因此在高密度条件下很容易形成线状苗和死苗,培育壮苗的难度要大很多,技术方法与也完全不一样。因此,要培育油菜钵苗,不是对水稻钵苗培育的简单复制,而需要在播种密度、肥水供应、生长调节剂的使用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创新。


【发明内容】

[0010]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出一种油菜钵苗培育方法。
[0011]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0012]一种油菜钵苗培育方法,其主要技术特征在于如下步骤:
[0013](I)取水稻硬质钵盘;
[0014](2)取标准水稻育秧基质作为床土装入钵盘,烧水;
[0015](3)进行晒油菜种子处理并用烯效唑拌种;
[0016](4)水稻硬质钵盘上用草帘覆盖遮光;
[0017](5)出苗前、后烧水;
[0018](6)待秧苗4-5叶期即可移栽。
[0019]所述步骤(1)中水稻硬质钵盘盘宽315mm,长618mm,盘上分布14X32共计448个孔眼,孔眼直径11_,孔深26_,孔底留有小孔供排水。
[0020]所述步骤(3)中10g油菜种子拌入浓度为10%的烯效唑8_12mg。
[0021]所述步骤(5)中出苗前每天浇水2-3次,隔着草帘将床土浇透,出苗后减少浇水量,以不发生蔫苗为准。
[0022]所述步骤(6)移栽前一周施送嫁肥,用量为尿素0.5-1.5g/盘,兑水喷施。
[0023]本发明的优点和效果在于可以成功培育出油菜钵苗。油菜精确定量定位播种方法,油菜钵苗播种时每穴播种数量可以精确控制,移栽时一穴一栽,每穴栽苗数也可精确控制,有利于高产群体质量的构建。移栽时每穴土块相互独立,对根系没有损伤,同时秧苗带土量大,土块不碎,因此栽后无缓苗期,发苗快,对争取高产优势明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本发明的油菜钵苗培育具体步骤如下:
[0025]第一步、备盘——取水稻硬质钵盘备用,盘宽315mm,长618mm。盘上分布14X32共计448个孔眼,孔眼直径11mm,孔深26mm ;孔底留有小孔供排水。
[0026]第二步、铺土一床土取标准水稻育秧基质,所选基质要求肥效充足,吸水快,保水性好。装入钵盘后用木板沿盘面刮平。浇水使床土吸足水分,用手指或专用器具将孔眼内床土压实,土面低于盘面2-4_ ;
[0027]第三步、播种-种子进行晒种处理,并用烯效唑拌种。10g种子拌入浓度为10%
的烯效唑8-12mg为宜。每孔播入上述油菜种子3粒。可以采用手工播种,也可以一种油菜精确定量定位播种方法进行播种。播种后用基质盖种,然后用木板沿盘面刮平。喷水至盖种土湿润,水流不宜过大,以免将种子冲出。
[0028]第四步、遮盖一育秧盘放置在平整的室外土地上,要求四周排水顺畅,无外来虫源。秧盘用草帘覆盖遮光,覆盖之前草帘要浇水充分湿透。为避免草帘压苗,盘口放上木棍或竹杆将草帘撑起。草帘上再盖上塑料薄膜保温保湿,提高出苗速度。出苗后即可除去覆盖物,但2叶前雨天要重新进行覆盖,防止雨水冲根。
[0029]第五步、浇水一出苗前每天浇水2-3次,隔着草帘将床土浇透。出苗后减少浇水量,以不发生蔫苗为准;
[0030]第六步、移栽一待秧苗3-5叶期即可移栽。移栽前一周施送嫁肥,用量为尿素
0.5-1.5g/盘,兑水喷施。移栽前一天烧足定根水。
[0031]采用本实施例培育的油菜钵苗每穴苗数为3株的占88 %,每穴为2株的占11 %,每穴为I株的不到I%,比较符合理想的移栽要求。秧苗长势均匀,根系发育良好。毯状苗根系相互交结,移栽取苗过程中分割床土会造成大量根系断裂,植伤严重。床土碎裂后部分根系裸露,移栽到大田后这部分根系若不能与土壤紧密结合容易造成枯死。而钵苗则不存在上述问题,移栽后根系无损伤,根上所带的球状土块对根系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对比试验表明,毯状苗移栽后有2-3天的缓苗期,而钵苗移栽后无缓苗期。移栽后30天测定相关农艺性状,相对于毯状苗,钵苗在株高、叶面积、干物质重方面分别提高12%、10%和18%。这为冬前争取更大的营养体,后期获得更高的产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权利要求】
1.一种油菜钵苗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如下步骤: (1)取水稻硬质钵盘; (2)取标准水稻育秧基质作为床土装入钵盘,浇水; (3)进行晒油菜种子处理并用烯效唑拌种; (4)水稻硬质钵盘上用草帘覆盖遮光; (5)出苗前、后浇水; (6)待秧苗4-5叶期即可移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菜钵苗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水稻硬质钵盘盘宽315mm,长618mm,盘上分布14X32共计448个孔眼,孔眼直径Ilmm,孔深26mm,孔底留有小孔供排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菜钵苗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10g油菜种子拌入浓度为10%的烯效唑8-12mg。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菜钵苗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出苗前每天浇水2-3次,隔着草帘将床土浇透,出苗后减少浇水量,以不发生蔫苗为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菜钵苗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移栽前一周施送嫁肥,用量为尿素0.5-1.5g/盘,兑水喷施。
【文档编号】A01G1/00GK104067884SQ201410347043
【公开日】2014年10月1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18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18日
【发明者】冷锁虎, 杨光, 左青松, 吴钰明, 晋晨, 朱庆洋, 李苗苗, 冯云艳, 周天叶, 张含笑, 林亚萍 申请人:扬州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