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剑麻废渣生产猴头菇的方法

文档序号:271906阅读:703来源:国知局
利用剑麻废渣生产猴头菇的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利用剑麻废渣生产猴头菇的方法,猴头菇栽培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剑麻废渣80-100;椰子壳30-40;柏树叶10-20;将猴头菇栽培料预先进行高温发酵,首先将剑麻废渣打碎,加入石灰和菌种,充分混合后淋水,盖上薄膜发酵3-5天,然后进行翻堆,再把椰子壳和柏树叶撒入培养料中,拌匀,再起堆,覆膜发酵2-3天,如此进行翻堆2-3次后,拌匀,升温到70-80℃,15小时灭菌,降温到室温,然后接种菌种,20-25天,即可长出猴头菇。本发明采用剑麻废渣作为猴头菇的栽培料,可以降低猴头菇生产中的能耗,缩短猴头菇接种后的发菌时间,能够提高猴头菇产量和降低栽培成本。
【专利说明】利用剑麻废渣生产猴头菇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栽培技术,涉及一种利用菌种发酵剑麻渣生产猴头菇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猴头燕(Hericium erinaceus),又名猴头菌、刺猬菌、花菜菌、对脸蘑。是我国著名 的食、药用真菌。其肉质鲜嫩可口,被誉为"山珍",长期以来与熊掌、燕窝、鱼翅齐名。猴头 菌营养丰富,每100克干品中含有蛋白质26. 3克,脂肪4. 2克,碳水化合物44. 9克,粗纤维 6. 4克,磷85. 6毫克,铁18毫克,钙2毫克。还含有维生素B1、维生素B2、胡萝卜素和16种 氨基酸,其中7种是人体所必需的。猴头菌性平味甘,有利五脏、助消化、滋补身体等功效。 猴头子实体内的多糖和多肽类物质,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对小白鼠肉瘤180有明显的 抑制作用。国内已经用猴头菇菌丝体制成"猴头片",用于治疗胃溃疡、慢性胃炎、慢性萎缩 性胃炎,对胃癌、食道癌也有一定疗效。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猴头菇也进入了普通家 庭,特别是"非典"以后,猴头菇的营养及药用价值更加被认识,猴头菇市场消费急增,已成 为亲朋好友送礼的高档礼品,广阔的市场需求使人工栽培迅速发展。猴头菇是一种木腐菌, 在自然界多生于柞树等树杈的枯死处。野生猴头菇多发于秋季。人工栽培在浙江、河北等 省已形成规模,栽培技术已经成熟。
[0003] 一、主要生物学特性 (一) 形态特征猴头菇因子实体像猴子的头而得名。子实体头状、不分枝、白色(干的子 实体表面呈米黄色)、大小5?20cm。肉质、内实、无柄,基部着生处狭窄。除基部外,体外 覆盖菌刺,刺下垂。人工栽培时猴头菇基部常因生于瓶口或袋口内而呈现出短柄状。菌刺 长1?5cm,粗1?2cm,针形。担孢子球形,直径5. 5?7. 5X5 y m,内含一油滴,孢子呈白 色。猴头菇的担孢子在适宜条件下萌发形成" + 单核菌丝(或称初级菌丝),当" + "和 单核菌丝结合形成双核菌丝,双核菌丝有锁状联合,生长集结营养才能形成子实体。 (二) 营养特性猴头菇是喜欢在枯死的树杈处生长的木质腐生菌,它自身不能制造养 分,完全依赖营养菌丝分解吸收基质内的营养物质而维持生活。在酸性条件下,它分解木质 素的能力很强。猴头菇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有碳源、氮源、矿质元素和维生素等。1、碳源碳源 是猴头菇重要的营养来源,它不仅能够提供碳素营养,作为合成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的原 料;同时,它又是重要的能量来源。猴头菇吸收的碳素营养,大约20%用于合成细胞物质, 80%用于产生能量维持生命活动。麻栎、栓皮栎、青刚栎、槲树等树种木屑,以及棉籽壳均是 人工培养猴头菇经济而优良的碳源。其他如甘蔗渣、酒糟、玉米芯、高粱壳等,也能作为猴 头菇的碳源。猴头菇能直接吸收利用的碳源是葡萄糖、蔗糖和有机酸等。其他如木质素、纤 维素、半纤维素等大分子物质,必须先由菌丝分泌的酶,将其分解成简单的糖后才能吸收利 用。2、氮源氮源是猴头菇合成蛋白质和核酸不可缺少的原料。猴头菇菌丝体和子实体生 长的好坏,与培养基氮源的含量密切相关。如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中,增加〇. 5%的 蛋白胨,菌丝生长浓密,基内菌丝多,子实体形成早。猴头菇菌丝体生长要求碳源、氮源的比 例以20 :1左右为宜,猴头菇子实体形成阶段以30?40 :1为宜。3、矿质元素猴头菇生长 发育还需要磷、钙、钾、镁、锌、钴、钥、铁、铜等矿质元素,它们的主要功能是构成细胞成分, 作为酶的组分,维持酶的作用及调节细胞渗透压等。4、维生素B族维生素是猴头菇生长发 育必不可少的,但其用量较少,一般培养基中最大浓度为0. 01?0. 1毫克/升。
[0004] 猴头菇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猴头菇的抗逆性和适应性都很强,可利用的栽培原料 非常广泛,目前可栽培猴头菇的原料和方法也越来越多。
[0005] 如中国专利:一种利用山核桃生产加工废弃物制作猴头菇栽培料的方法,申请 (专利)号:CN201310502435. 1申请日:2013. 10. 24申请公布号:CN103497027A公开公告 日:2014. 01. 08 主分类号:C05G1/00 (2006.01)I 分类号:C05G1/00 (2006.01) I;C05F17/00(2006.01)I申请权利人:部方成发明设计人:部方成,摘要:一种猴头菇栽 培料,其特征在于以山核桃树枝屑、蒲壳屑、果壳屑为主要原料,辅以棉籽壳、米糠、豆饼、过 磷酸钙、磷酸二氢钾、石膏粉等辅料,栽培料的含水量为63%-65%。本
【发明内容】
还包括该栽培 料的制作方法。本发明的优点在于:一是山核桃树枝屑、蒲壳屑、果壳屑,经过日光暴晒、二 次发酵或堆积陈化处理,既去除了有毒抑菌物,又使大分子物质降解,有利于猴头菇菌丝的 吸收;二是栽培料配比合理、PH适宜,猴头菇菌丝生长致密,子实体长势好,生物学效率达 123. 5%-135. 1% ;三是不仅为山核桃树枝、蒲壳、果壳的无害化处理提供了一个解决办法,还 为猴头菇栽培找到了一种新的基质。 中国专利:一种猴头菇栽培基及其栽培方法,申请(专利)号:CN201310283734.0 申请日:2013.07.08申请公布号:0附033962084公开公告日:2013.11.20主分类号: C05G3/00 (2006. 01)1 分类号:C05G3/00 (2006. 01)1 ;A01Gl/04 (2006. 01)1申请权利人:安徽金麒麟农业科 技有限公司,发明设计人:邓涛,摘要:一种猴头菇的栽培方法,其栽培基由下列重量份组 分制备而成:木屑65-70、核桃壳12-17、一枝黄花5-6、醋糟1-2、麦麸12-15、豆柏5-8、石膏 粉1-2、蝉脱粉1-2、磷酸二氢钾0. 2-0. 3、柠檬酸渣1-2、绞股蓝粉1-2、天浆壳粉1-2、山楂 粉0. 5-0. 8、枸橘叶粉1-2、改性沸石粉3-4。将各组分按比例混合,再加水混匀,后装袋,灭 菌、接种、发菌室发菌,出菇、采收。本栽培基配方科学,栽培出的猴头菇营养丰富,微量元素 和维生素、钙的含量高,还具有降压保健功能,且猴头菇出菇期间抗感染能力强,猴头菇产 量高,同时将废弃物变成可食用的物质,起到变废为宝的效果,为节约型社会做出贡献。
[0006] 中国专利:一种猴头菇栽培基料及其制备方法,申请(专利)号: CN201310348402. 6 申请日:2013. 08. 12 申请公布号:CN103449858A 公开公告 日:2013. 12. 18 主分类号:C05F15/00(2006. 01)1 分类号:C05F15/00 (2006. 01) I;C05F17/00(2006.01)I申请权利人:凤台县星展食用菌有限公司发明设计人:张士军, 摘要:一种猴头菇栽培基料由下列重量份的组分原料制备而成:油菜秸杆颗粒30-50、高 粱秸杆颗粒30-40、椰子壳颗粒10-15、麦麸16-18、过期的奶粉8-10、花椒籽4-6、蛋壳粉 8-10、碳酸钙0. 3-0. 5、生石灰1-5、缓释营养颗粒5-10。用此栽培基料栽培出的猴头菇生物 转化率高,营养更丰富,同时提高了舒肝理气保健功效,长期食用具有舒肝理气、降低心脑 血管病的发病率的保健功效。
[0007]中国专利:一种利用桑枝栽培高产优质猴头菇的方法,申请(专利)号: CN201210287777. 1 申请日:2012. 08. 14申请公布号:CN103583227A公开公告日:2014. 02. 19主分类号: A01G1/04 (2006. 01) I 分类号:A01Gl/04 (2006. 01) I; C05G3/00 (2006. 01) I 申请权利人:玉 林市微生物研究所发明设计人:卢玉文;梁云;陈雪凤,摘要:公开了一种利用桑枝栽培 优质猴头菇的方法,属于废物利用及食用菌栽培技术。本发明选择猴头菇优良菌种,采用袋 栽的方法进行,桑枝屑的高产栽培猴头燕配方为:桑枝35 %?50 %,棉子壳27 %?30 %,木 屑0%?12%,麸皮17%,玉米粉3%,石膏1%,普钙1%,白糖1%,其中最优配方为:桑枝 35%,棉子壳30%,木屑12%,麸皮17%,玉米粉3%,石膏1%,普钙1%,白糖1%。该方法 产量高,可达1.31公斤/袋,平均转化率为104. 0%,投入产出比达1 : 3. 3。
[0008]中国专利:一种纤维状甘蔗秸杆栽培猴头菇的栽培方法,申请(专利)号: CN201410202997. 9 申请日:2014. 05. 14 申请公布号:CN103960049A 公开公告日: 2014. 08. 06 主分类号:A01G1/04 (2006.01) I 分类号:A01G1/04 (2006.01) I;C05F17/00(2006. 01)1申请权利人:谢光玉发明设计人:谢光玉,摘要:一种纤维状甘蔗 秸杆栽培猴头菇的栽培方法,利用纤维状甘蔗秸杆作为培育食用菌培养基的主要原料,将 甘蔗杆根据猴头菇栽培的需要通过机械粉碎加工成不同的长度和碎度,作为栽培食用菌所 需培养基的主要原料。构成培养料的原材料按下列重量份配置,甘蔗秸杆纤维70?79%, 麸皮20?29%,石膏粉1%。pH值6 ;配置后的原材料与水混合,然后建堆发酵,铺料建床, 播种,出菇管理。通过该方法栽培的猴头菇具有栽培成本低廉、产量高、品质优良、生长期短 的优势,适合产甘蔗区实施温室或遮阳地带栽培。
[0009] 又如期刊:题名:松木屑栽培猴头菇试验简报,作者:黄文国,周跃勤;机构地区: 福建永安市食用菌开发办;出处:《食用菌》1997年第19卷第2期25-25页,共1页摘要 : 大多数食用苗不宜利用松木屑栽培,而松木资源十分丰富,仅我市每年就有数千吨松木屑 被烧掉或自然腐烂,不能充分有效地利用。为此,我们进行了松木屑栽培猴头菇试验,获得 成功,并选择最佳配方在全市推广,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0010] 期刊:题名:玉米芯不同配方栽培猴头菇试验,题名:玉米芯不同配方栽培猴头菇 试验;作者:李明,哈保茹;出处:《中国食用菌》1996年第3期摘要:我省是玉米产区,玉米 芯资源丰富,且价格低廉,但大部分被烧掉或自然腐烂,不能充分有效地利用。为此,笔者进 行了玉米芯栽培猴头菇试验,旨在选择最佳配方,现报导如下。
[0011] 以上专利和各期刊猴头菇栽培技术各有优点,都为栽培猴头菇提供了不同的方法 和培养基质,但培养基质都没有添加发酵菌帮助原料发酵,不能加快原料腐熟,生物学效率 低,猴头菇品质不佳和产量较低。


【发明内容】

[0012]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利用菌种发酵剑麻废渣作为猴头菇基质,增加营 养基质高温期微生物的数量,加速难降解原料有机物质的快速转化,促进有机物降解、提高 高温期温度、延长高温期加快原料腐熟,提高原料生物学效率,提供猴头菇丰富营养物质。 本发明利用菌种发酵剑麻废渣生产猴头菇的方法,加快原料腐熟,促进生物学效率转化,提 高猴头菇品质和猴头菇的产量。
[0013]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利用剑麻废渣生产猴头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猴头菇栽培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数 的原料:剑麻废渣80-100 ;椰子壳30-40 ;柏树叶10-20 ;所述的猴头菇栽培料需要预先进 行高温发酵,首先将剑麻废渣干燥,加入占总培养料用量3?5%的石灰和3?5%的菌种, 充分混合后淋水,含水量55-65%,pH值为4-6,盖上薄膜,发酵3-5天;将发酵后的栽培料翻 堆,再把椰子壳和柏树叶撒入培养料中,拌匀,再起堆,覆膜发酵2-3天,如此进行翻堆2-3 次后,拌匀,升温到70-80°C,保持15小时灭菌,降温至20-28°C。
[0014] 其生产方法如下: (1) 栽培料装袋灭菌:用高密度低压聚乙烯栽培袋,规格为16c m?18c m X 38? 42c m X 0.03?0.06 c m,装入袋中的培养料要松紧适度、均匀一致,装好料后,袋口用绳 子扎好,采用常压灭菌,当灶或锅内温度达到l〇〇°C时,保持恒温8?12 h,停火,利用余热 闷5-8 h后开灶出锅,降温至23. 5?28. 5 °C移至接种室接种; (2) 发菌培养:接种后的菌袋及时运入已消毒的培养室内,菌袋间温度控制在16? 24°C,培养室应加强通风,保持空气新鲜,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0%?90%,遮光培养; (3) 出菇管理:菌丝满袋后及时移入菇房,以墙垛的方式摆放于出菇棚内,底层应垫起 6-8cm,散射光照,加强通风,加大昼夜温差,向菇棚地面及四壁喷水,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 86%?92%,温度保持在12?22°C,最适出菇温度15?19°C ; (4) 采菇:子实体大小基本长足、坚实,孢子还未落下,菌刺长度1-1. 5cm,采收时,一手 按住培养料,另一只手将猴头菇子实体轻轻旋拔下来,然后进行分级包装。
[0015] 所述的菌种为纤维分解菌、酿酒酵母和枯草芽孢杆菌的组合菌种,培育过程 需要进行高温驯化,高温驯化是将从微生物中心或市场上购买的纤维分解菌、酿酒 酵母和枯草芽孢杆菌,加入家禽家畜粪便、垃圾泥、硫酸亚铁和稻草,其重量配比为 10:10:10:10:10:1:20,发酵到50-70°C腐熟完全后,取得的发酵泥作为菌种。
[0016] 所述的椰子壳使用前先晒干再用粉碎机粉碎成颗粒状,过40目筛。东南亚国家及 我国海南盛产椰子,椰子壳富含纤维,直接丢弃造成纤维的大量浪费。以椰子壳粉为原料制 作猴头菇的培养料,不但降低培养料的成本,而且促进了椰子壳的资源再利用,解决了农业 废弃物污染问题。椰子壳含灰分〇. 61%,木质素36. 51%,纤维素53. 06%,戊聚糖29. 27% (总 量)。纤维素含成聚糖20. 54%,灰分中主成分为氢氧化钾(K0H),含有丰富的适宜食用菌生 长的营养物质。
[0017] 所述的柏树叶是新鲜采摘未经晒干处理的柏树叶,经过粉碎后得到。柏树叶为柏 科植物柏木的枝叶。全年可采,剪取枝叶,阴干。枝叶呈树枝状。叶细小鳞片形,先端锐尖, 紧密贴生于小枝上,但在较大的枝上,叶尖不紧贴而成刺状突出;叶面黄绿色或灰绿色;小 枝棕褐色。质脆,易断。气淡,味涩。【性味】①《分类草药性》:〃苦涩。〃②《重庆草药》:〃 味苦辛,性温,无毒。〃【功能主治】治吐血,血痢,痔疮,烫伤。①《分类草药性》:〃和血。治 肠风痔肿,痢疾,吐血;兼涂小儿肥疮。〃②《重庆草药》:〃止血生肌,治刀伤。〃③《广西药 植名录》:"治咳血,心气痛,筋缩症。"同时,柏树叶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多种营养元素,以 柏树叶为原料培养出来的猴头菇,有着更高的营养价值,并且成本低廉。
[0018]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利用高温菌发酵剑麻废渣作为猴头菇基质,增加营养基质高温期微生物的数 量,加速难降解原料有机物质的快速转化,促进有机物降解、提高高温期温度、延长高温期 加快原料腐熟,提_原料生物学效率,提供猴头燕丰富营养物质,提升广品的质量和提闻猴 头菇产量,增加了经济效益; 2、 本发明利用剑麻废渣生产猴头菇的方法,在培养料中添加剑麻废渣,能够提高猴头 燕产量和降低栽培成本; 3、 本发明利用剑麻废渣生产猴头菇的方法,加入了椰子壳,椰子壳含灰分0.61%,木质 素36. 51%,纤维素53. 06%,戊聚糖29. 27% (总量)。纤维素含成聚糖20. 54%,灰分中主成分 为氢氧化钾(KOH),含有丰富的适宜食用菌生长的营养物质; 4、 本发明利用剑麻废渣生产猴头菇的方法,加入了柏树叶,柏树叶含有丰富的植物蛋 白多种营养元素,以柏树叶为原料培养出来的猴头菇,有着更高的营养价值,并且成本低 廉; 5、 本发明利用剑麻废渣生产猴头菇的方法,主要采用剑麻废渣作为猴头菇的栽培料, 可以降低猴头菇生产中的能耗,缩短猴头菇接种后的发菌时间,生产的猴头菇子实体朵大, 产量高。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实施例1 : 栽培料发酵: 首先将80公斤剑麻废渣干燥,加入4公斤石灰和4公斤的菌种,充分混合后淋水,含水 量55-65%,pH值为4-6,盖上薄膜,发酵3-5天;将发酵后的栽培料翻堆,再把30公斤椰子 壳和10公斤柏树叶撒入培养料中,拌匀,再起堆,覆膜发酵2-3天,如此进行翻堆2-3次后, 拌匀,升温到70-80°C,保持15小时灭菌,降温至20-28°C。
[0020] 上述的菌种为纤维分解菌、酿酒酵母和枯草芽孢杆菌的组合菌种,培育过程 需要进行高温驯化,高温驯化是将从微生物中心或市场上购买的纤维分解菌、酿酒 酵母和枯草芽孢杆菌,加入家禽家畜粪便、垃圾泥、硫酸亚铁和稻草,其重量配比为 10:10:10:10:10:1:20,发酵到50-70°C腐熟完全后,取得的发酵泥作为菌种。
[0021] 上述的椰子壳使用前先晒干再用粉碎机粉碎成颗粒状,过40目筛;上述的柏树叶 是新鲜采摘未经晒干处理的柏树叶,经过粉碎后得到。
[0022] 生产猴头菇的方法如下: (1) 栽培料装袋灭菌:用高密度低压聚乙烯栽培袋,规格为16c m?18c m X 38? 42c m X 0.03?0.06 c m,装入袋中的培养料要松紧适度、均匀一致,装好料后,袋口用绳 子扎好,采用常压灭菌,当灶或锅内温度达到l〇〇°C时,保持恒温8?12 h,停火,利用余热 闷5-8 h后开灶出锅,降温至23. 5?28. 5 °C移至接种室接种; (2) 发菌培养:接种后的菌袋及时运入已消毒的培养室内,菌袋间温度控制在16? 24°C,培养室应加强通风,保持空气新鲜,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0%?90%,遮光培养; (3) 出菇管理:菌丝满袋后及时移入菇房,以墙垛的方式摆放于出菇棚内,底层应垫起 6-8cm,散射光照,加强通风,加大昼夜温差,向菇棚地面及四壁喷水,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 86%?92%,温度保持在12?22°C,最适出菇温度15?19°C ; (4) 采菇:子实体大小基本长足、坚实,孢子还未落下,菌刺长度1-1. 5cm,采收时,一手 按住培养料,另一只手将猴头菇子实体轻轻旋拔下来,然后进行分级包装。
[0023] 实施例2 : 栽培料发酵: 首先将90公斤剑麻废渣干燥,加入5公斤石灰和5公斤的菌种,充分混合后淋水,含水 量55-65%,pH值为4-6,盖上薄膜,发酵3-5天;将发酵后的栽培料翻堆,再把35公斤椰子 壳和15公斤柏树叶撒入培养料中,拌匀,再起堆,覆膜发酵2-3天,如此进行翻堆2-3次后, 拌匀,升温到70-80°C,保持15小时灭菌,降温至20-28°C。
[0024] 上述的菌种为纤维分解菌、酿酒酵母和枯草芽孢杆菌的组合菌种,培育过程 需要进行高温驯化,高温驯化是将从微生物中心或市场上购买的纤维分解菌、酿酒 酵母和枯草芽孢杆菌,加入家禽家畜粪便、垃圾泥、硫酸亚铁和稻草,其重量配比为 10:10:10:10:10:1:20,发酵到50-70°C腐熟完全后,取得的发酵泥作为菌种。
[0025] 上述的椰子壳使用前先晒干再用粉碎机粉碎成颗粒状,过40目筛;上述的柏树叶 是新鲜采摘未经晒干处理的柏树叶,经过粉碎后得到。
[0026] 生产猴头菇的方法如下: (1) 栽培料装袋灭菌:用高密度低压聚乙烯栽培袋,规格为16c m?18c m X 38? 42c m X 0.03?0.06 c m,装入袋中的培养料要松紧适度、均匀一致,装好料后,袋口用绳 子扎好,采用常压灭菌,当灶或锅内温度达到l〇〇°C时,保持恒温8?12 h,停火,利用余热 闷5-8 h后开灶出锅,降温至23. 5?28. 5 °C移至接种室接种; (2) 发菌培养:接种后的菌袋及时运入已消毒的培养室内,菌袋间温度控制在16? 24°C,培养室应加强通风,保持空气新鲜,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0%?90%,遮光培养; (3) 出菇管理:菌丝满袋后及时移入菇房,以墙垛的方式摆放于出菇棚内,底层应垫起 6-8cm,散射光照,加强通风,加大昼夜温差,向菇棚地面及四壁喷水,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 86%?92%,温度保持在12?22°C,最适出菇温度15?19°C ; (4) 采菇:子实体大小基本长足、坚实,孢子还未落下,菌刺长度1-1. 5cm,采收时,一手 按住培养料,另一只手将猴头菇子实体轻轻旋拔下来,然后进行分级包装。
[0027] 实施例3: 栽培料发酵: 首先将100公斤剑麻废渣干燥,加入7公斤石灰和7公斤的菌种,充分混合后淋水,含 水量55-65%,pH值为4-6,盖上薄膜,发酵3-5天;将发酵后的栽培料翻堆,再把40公斤柏 树叶和20公斤桑杆粉撒入培养料中,拌匀,再起堆,覆膜发酵2-3天,如此进行翻堆2-3次 后,拌匀,升温到70-80°C,保持15小时灭菌,降温至20-28°C。
[0028] 上述的菌种为纤维分解菌、酿酒酵母和枯草芽孢杆菌的组合菌种,培育过程 需要进行高温驯化,高温驯化是将从微生物中心或市场上购买的纤维分解菌、酿酒 酵母和枯草芽孢杆菌,加入家禽家畜粪便、垃圾泥、硫酸亚铁和稻草,其重量配比为 10:10:10:10:10:1:20,发酵到50-70°C腐熟完全后,取得的发酵泥作为菌种。
[0029] 上述的椰子壳使用前先晒干再用粉碎机粉碎成颗粒状,过40目筛;上述的柏树叶 是新鲜采摘未经晒干处理的柏树叶,经过粉碎后得到。
[0030] 生产猴头菇的方法如下: (1)栽培料装袋灭菌:用高密度低压聚乙烯栽培袋,规格为16c m?18c m X 38? 42c m X 0.03?0.06 c m,装入袋中的培养料要松紧适度、均匀一致,装好料后,袋口用绳 子扎好,采用常压灭菌,当灶或锅内温度达到100°c时,保持恒温8?12 h,停火,利用余热 闷5-8 h后开灶出锅,降温至23. 5?28. 5 °C移至接种室接种; (2) 发菌培养:接种后的菌袋及时运入已消毒的培养室内,菌袋间温度控制在16? 24°C,培养室应加强通风,保持空气新鲜,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0%?90%,遮光培养; (3) 出菇管理:菌丝满袋后及时移入菇房,以墙垛的方式摆放于出菇棚内,底层应垫起 6-8cm,散射光照,加强通风,加大昼夜温差,向菇棚地面及四壁喷水,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 86%?92%,温度保持在12?22°C,最适出菇温度15?19°C ; (4) 采菇:子实体大小基本长足、坚实,孢子还未落下,菌刺长度1-1. 5cm,采收时,一手 按住培养料,另一只手将猴头菇子实体轻轻旋拔下来,然后进行分级包装。
[0031] 采用上述实施例培育猴头菇,即使冬天气温较低,依然可以利用剑麻废渣培育得 到高产的猴头菇,不需要使用高等培养基。在南方,春秋两季即使气温降低,也不需要依赖 大棚控温或人工控制温度。
[0032]以是本发明与加有棉籽壳70%培养料,未采用本发明高温菌的杂木屑、玉米芯培 养料种植猴头菇23天时对中心培养床进行测量温度的结果:

【权利要求】
1. 一种利用剑麻废渣生产猴头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猴头菇栽培料包括以下重量份 数的原料:剑麻废渣80-100 ;椰子壳30-40 ;柏树叶10-20 ;所述的猴头菇栽培料需要预先 进行高温发酵,首先将剑麻废渣干燥,加入占总培养料用量3?5%的石灰和3?5%的菌 种,充分混合后淋水,含水量55-65%,pH值为4-6,盖上薄膜,发酵3-5天;将发酵后的栽培 料翻堆,再把椰子壳和柏树叶撒入培养料中,拌匀,再起堆,覆膜发酵2-3天,如此进行翻堆 2-3次后,拌匀,升温到70-80°C,保持15小时灭菌,降温至20-28°C ; 其生产方法如下: (1) 栽培料装袋灭菌:用高密度低压聚乙烯栽培袋,规格为16c m?18c m X 38? 42c m X 0.03?0.06 c m,装入袋中的培养料要松紧适度、均匀一致,装好料后,袋口用绳 子扎好,采用常压灭菌,当灶或锅内温度达到l〇〇°C时,保持恒温8?12 h,停火,利用余热 闷5-8 h后开灶出锅,降温至23. 5?28. 5 °C移至接种室接种; (2) 发菌培养:接种后的菌袋及时运入已消毒的培养室内,菌袋间温度控制在16? 24°C,培养室应加强通风,保持空气新鲜,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0%?90%,遮光培养; (3) 出菇管理:菌丝满袋后及时移入菇房,以墙垛的方式摆放于出菇棚内,底层应垫起 6-8cm,散射光照,加强通风,加大昼夜温差,向菇棚地面及四壁喷水,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 86%?92%,温度保持在12?22°C,最适出菇温度15?19°C ; (4) 采菇:子实体大小基本长足、坚实,孢子还未落下,菌刺长度1-1. 5cm,采收时,一手 按住培养料,另一只手将猴头菇子实体轻轻旋拔下来,然后进行分级包装。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剑麻废渣生产猴头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菌种 为纤维分解菌、酿酒酵母和枯草芽孢杆菌的组合菌种,培育过程需要进行高温驯化,高温驯 化是将从微生物中心或市场上购买的纤维分解菌、酿酒酵母和枯草芽孢杆菌,加入家禽家 畜粪便、垃圾泥、硫酸亚铁和稻草,其重量配比为10:10:10:10:10:1:20,发酵到50-70°C腐 熟完全后,取得的发酵泥作为菌种。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剑麻废渣生产猴头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椰子 壳使用前先晒干再用粉碎机粉碎成颗粒状,过40目筛。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剑麻废渣生产猴头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柏树 叶是新鲜采摘未经晒干处理的柏树叶,经过粉碎后得到。
【文档编号】A01G1/04GK104429589SQ201410590978
【公开日】2015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29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29日
【发明者】梁莲香, 钟静海, 龚卫新, 韦秀学, 叶金仁 申请人:扶绥县生产力促进中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