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珠母贝中间培育养殖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珠母贝中间培育养殖系统,包括外环槽和由外环槽围括而成的内槽,外环槽中设有连通板、水位板、筛网和挡板,连通板底部与外环槽底面具有空隙,水位板与挡板封堵在外环槽中形成过滤水室,筛网覆盖在过滤水室顶部,筛网自水位板朝挡板倾斜,筛网低端设有排污管;内槽中设有附着有益菌的附着装置,内槽槽壁上设有连通养殖区的清水出口,养殖区水体经过筛网过滤后流入过滤水室再被抽取至内槽,通过有益菌净化处理,从清水出口流入养殖区实现水体循环。本发明自动净化养殖水体,使水质长期保持良好状态,减少换水次数,减少对大珠母贝应激刺激,也减少了由排水而伴随的饵料藻流失,进而减少了饵料的供应量,也相应降低了劳动强度。
【专利说明】大珠母贝中间培育养殖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产养殖系统,特别涉及一种大珠母贝中间培育养殖系统。
【背景技术】
[0002]大珠母贝俗称白蝶贝,是国家二级保护水生动物,是最大的海产珍珠贝。大珠母贝能够生产出光泽很强、颜色美观的大型珍珠,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科研价值。但是,大珠母贝对生存、生长环境极为苛刻,极易受水温、海水质量、盐度、溶解氧、光照强度等变化的影响,自1985年大珠母贝的自然海区养殖出现大批量的死亡现象之后,如今大珠母贝自然海区养殖已经很难突破3?5cm。而目前将大珠母贝从自然海区养殖转移到能够人为控制环境的室内养殖已成为突破该瓶颈的主要方向。
[0003]大珠母贝具有很强的摄食、消化和排泄能力,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多以培养的单细胞藻为饵料,但由于很强的摄食、消化和排泄能力,导致在传统的室内养殖模式过程中需要大量换水、频繁投藻,然而大量换水过程不仅对大珠母贝造成应激反应,并且致使饵料藻大量流失,因此增加了饵料藻的需求量,也增加了劳动强度和养殖设施的投入。
[0004]所以,传统的室内养殖模式难以满足在室内大规模培育大规格大珠母贝的需要。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长期保持良好水质、减少换水量、饵料流失少且降低劳动强度的大珠母贝中间培育养殖系统,能够延长大珠母贝在室内培育的时间,可培育出大量大规格大珠母贝种,从而解决了大珠母贝在自然海区高死亡率的问题。
[0006]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措施来实现:一种大珠母贝中间培育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外环槽和由外环槽围括而成的内槽,在所述外环槽中按照水流方向依次集中设有连通板、水位板、筛网和挡板,其中,所述连通板、水位板和挡板呈竖向间隔设置,所述连通板的底部与外环槽的底面具有空隙,所述水位板与挡板封堵在外环槽中使二者之间形成过滤水室,所述水位板低于所述外环槽的槽壁,所述筛网覆盖在过滤水室的顶部上,且所述筛网自水位板朝向挡板倾斜,在筛网的低端设有用于收集污物并排出的排污管,所述外环槽处于挡板和连通板之间的区域是养殖区;所述内槽中设有附着有益菌的附着装置,内槽的槽壁上设有连通养殖区的清水出口,养殖区的水体经过筛网过滤后流入过滤水室中再被抽取至内槽,通过有益菌净化处理后,从清水出口流入养殖区从而实现水体循环。
[0007]本发明可自动净化养殖水体,使之循环利用,可使水质长期保持良好状态,从而减少了换水次数,减少了对大珠母贝的应激刺激,也减少了由于排水而伴随的饵料藻流失,进而减少了饵料的供应量,也相应降低了劳动强度。
[0008]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内槽分隔为水槽和呈环形的内环槽,所述附着装置沿着内环槽的环形腔分布,所述清水出口位于所述内环槽的槽壁上,所述水槽与过滤水室相通,在所述水槽中设有抽水装置,抽水装置的出水口伸至内环槽的上方。
[0009]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外环槽和内环槽均为长形体,所述过滤水室处于外环槽的一端,所述外环槽靠近挡板的位置是养殖区的起始端,所述外环槽靠近连通板的位置是养殖区的末端,所述抽水装置的出水口位于内环槽的一端,该端是内环槽的起始端,所述清水出口位于所述养殖区的起始端且同时位于内环槽的末端,从抽水装置的出水口流出的水体自内环槽的起始端流经附着装置再返回内环槽的末端。
[0010]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环槽环形腔的横截面为U形,所述外环槽的两端为圆形过渡。外环槽呈环形跑道状,养殖区水体以一定的流速流动,有助于增强大珠母贝的摄食效率,而且使水体在流动过程中不留死角,水体能够完全交换,粪便能集中沉淀在底部以便排出。
[0011]本发明还可以做以下改进,所述内环槽的底面高于外环槽的底面,所述内环槽的槽壁高于外环槽的槽壁。可使经净化过的水从清水出口自动流入外环槽的养殖区中。
[0012]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附着装置为密集分布的吊挂的毛刷,所述毛刷由刷杆与硬质刷毛组成,所述刷毛沿刷杆圆周植入且沿刷杆的长度方向分布。毛刷增加了有益菌类的附着面积,使有益菌能够大量繁殖并均匀分布于内环槽,有益菌与水体中有害物质充分接触,能够分解、吸收水体中有害物质,从毛刷上脱落的有益菌形成菌团并能作为大珠母贝的饵料。
[0013]本发明所述抽水装置的出水口包有筛絹网网袋,筛絹网网袋能够过滤掉更小的颗粒物质,同时使水和饵料藻能重新返回到养殖区,以便饵料藻能被再次滤食。所述养殖区的水体中分布有藻类,并辅以光照,能吸收水体中的部分营养盐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0014]本发明所述内环槽是由所述内槽分隔出水槽后在槽体中部沿长度方向增设一隔板形成,所述外环槽、内环槽及挡板均由混凝土构筑而成,外环槽的槽壁面、内环槽的槽壁面和挡板的板面为光滑面,因此不容易附着粪便、藻类及其它物质。
[0015]本发明所述外环槽养殖区的底面沿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均连接在排水管上以便将沉淀的粪便集中排出。粪便一部分沉入水体底部,随着水体的流动一部分落入排水口并随排水管排出。
[0016]本发明所述筛网采用弧形筛,弧形筛采用不锈钛合金制成;养殖区中的大珠母贝养殖在贝笼中或者附着在附着板上。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显著的效果:
[0018]⑴本发明可自动净化养殖水体,使之循环利用,可使水质长期保持良好状态,从而减少了换水次数,减少了对大珠母贝的应激刺激,也减少了由于排水而伴随的饵料藻流失,进而减少了饵料的供应量,也相应降低了劳动强度。
[0019]⑵本发明外环槽环形腔的横截面为U形,外环槽呈环形跑道状,养殖区水体以一定的流速流动,有助于增强大珠母贝的摄食效率,而且使水体在流动过程中不留死角,水体能够完全交换,粪便能集中沉淀在底部以便排出。
[0020]⑶本发明弧形筛能够有效过滤掉条块状的大珠母贝排出的粪便并把粪便从排污管排出,筛絹网网袋能够过滤掉更小的颗粒物质,使得水和饵料藻能重新返回到养殖区,以便饵料藻能被再次滤食。
[0021]⑷毛刷增加了有益菌类的附着面积,使有益菌能够大量繁殖并均匀分布于内环槽,有益菌与水体中有害物质充分接触,能够分解、吸收水体中有害物质,从毛刷上脱落的有益菌形成菌团并能作为大珠母贝的饵料。
[0022](5)本发明水体中分布的藻类在给予一定的光照条件下,也能吸收水体中的部分营养盐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4]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本发明的局部结构透视图;
[0026]图3是本发明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如图1?3所示,是本发明一种大珠母贝中间培育养殖系统,它包括外环槽I和由外环槽I围括而成的内槽,在外环槽I中按照水流方向依次集中设有连通板102、控制水位高度的水位板103、筛网104和挡板106,其中,连通板102、水位板103和挡板106呈竖向间隔设置,连通板102的底部与外环槽I的底面具有空隙110,水位板103与挡板106封堵在外环槽I中使二者之间形成过滤水室,水位板103低于外环槽I的槽壁,筛网104覆盖在过滤水室的顶部上,且筛网104自水位板103朝向挡板106倾斜,在筛网104的低端设有用于收集污物并排出的排污管105,外环槽I处于挡板106和连通板102之间的区域是养殖区101 ;内槽中设有附着有益菌的附着装置,内槽的槽壁上设有连通养殖区101的清水出口107,养殖区的水体经过筛网过滤后流入过滤水室中再被抽取至内槽,通过有益菌净化处理后,从清水出口流入养殖区从而实现水体循环。
[0028]在本实施例中,内槽分隔为水槽3和呈环形的内环槽2,清水出口 107位于内环槽2的槽壁上,水槽3与过滤水室相通,在水槽3中设有抽水装置,抽水装置的出水口 301伸至内环槽2的上方,抽水装置的出水口 301包有筛絹网网袋,筛絹网网袋能够过滤掉更小的颗粒物质,同时使水和饵料藻能重新返回到养殖区,以便饵料藻能被再次滤食。内环槽2的底面高于外环槽I的底面,内环槽2的槽壁高于外环槽I的槽壁。可使经净化过的水从清水出口自动流入外环槽的养殖区中。附着装置为密集分布的吊挂的毛刷201,毛刷201由刷杆与硬质刷毛组成,刷毛沿刷杆圆周植入且沿刷杆的长度方向分布,毛刷201沿着内环槽2的环形腔分布。
[0029]外环槽I和内环槽2均为长形体,具体而言,外环槽I呈环形跑道状,即外环槽I的两端为圆形过渡,为半圆形,水槽3是其中一个半圆部分。而内环槽2包括一个半圆部分和一个矩形部分,内环槽2的横截面为矩形,内环槽2是由内槽分隔出水槽3后在槽体中部沿长度方向增设一隔板202形成。外环槽I环形腔的横截面为U形,过滤水室处于外环槽I的一端,外环槽I靠近挡板106的位置是养殖区101的起始端,外环槽I靠近连通板102的位置是养殖区101的末端,抽水装置的出水口位于内环槽2的一端,该端是内环槽2的起始端,清水出口 107位于养殖区101的起始端且同时位于内环槽2的末端,从抽水装置的出水口流出的水体自内环槽的起始端流经附着装置再返回内环槽的末端。外环槽I养殖区101的底面沿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有排水口 108,排水口 108均连接在PVC排水管109上以便将沉淀的粪便集中排出,大珠母贝排出的粪便一部分沉入水体底部,随着水体的流动一部分落入排水口并随排水管排出。
[0030]在本实施例中,筛网104采用弧形筛,弧形筛采用不锈钛合金制成;养殖区中的大珠母贝养殖在贝笼1la中或者附着在附着板1lb上。养殖区的水体中分布有藻类,并辅以光照,能吸收水体中的部分营养盐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外环槽1、内环槽2及挡板106均由混凝土构筑而成,外环槽I的槽壁面、内环槽2的槽壁面和挡板106的板面为光滑面,因此不容易附着粪便、藻类及其它物质。
[0031]本发明的过滤及抽取过程是:养殖区101中的水体经过连通板102的底部,然后漫过水位板103,经弧形筛过滤,粪便经排污管105排出,过滤后的水和饵料藻进入水槽3并在抽水装置的作用下把水和饵料藻抽入内环槽2的起始端。
[0032]本发明的整体工作过程是:由内环槽末端净化了的水从清水出口进入外环槽的起始端,水与饵料藻在外环槽中逆时针(图1所示A方向)流动,大珠母贝在养殖区的贝笼中或附着在附着板上摄食流过的饵料藻同时产生粪便,粪便一部分沉入底部,随着水的流动一部分落入排水口并随排水管排出,另一部分通过连通板再漫过水位板经弧形筛过滤,过滤后粪便留在弧形筛上并最终从排污管排出,经弧形筛过滤后的水和饵料藻进入水槽并在抽水装置的出水口处经筛絹网网袋再次过滤然后进入内环槽的起始端,水在内环槽的起始端到内环槽的末端与毛刷充分接触,一些有害物质经与附着在毛刷上的有益菌充分接触,分解、吸收转化成自身物质,经过过滤净化后的水通过清水出口重新回到外环槽的起始端,从而完成水体循环。
[0033]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内容,按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发明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本发明外环槽、内环槽和水槽的具体设置和结构还可以有其它的实施方式,因此本发明还可以做出其它多种形式的修改、替换或变更,均落在本发明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大珠母贝中间培育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外环槽和由外环槽围括而成的内槽,在所述外环槽中按照水流方向依次集中设有连通板、水位板、筛网和挡板,其中,所述连通板、水位板和挡板呈竖向间隔设置,所述连通板的底部与外环槽的底面具有空隙,所述水位板与挡板封堵在外环槽中使二者之间形成过滤水室,所述水位板低于所述外环槽的槽壁,所述筛网覆盖在过滤水室的顶部上,且所述筛网自水位板朝向挡板倾斜,在筛网的低端设有用于收集污物并排出的排污管,所述外环槽处于挡板和连通板之间的区域是养殖区;所述内槽中设有附着有益菌的附着装置,内槽的槽壁上设有连通养殖区的清水出口,养殖区的水体经过筛网过滤后流入过滤水室中再被抽取至内槽,通过有益菌净化处理后,从清水出口流入养殖区从而实现水体循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珠母贝中间培育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槽分隔为水槽和呈环形的内环槽,所述附着装置沿着内环槽的环形腔分布,所述清水出口位于所述内环槽的槽壁上,所述水槽与过滤水室相通,在所述水槽中设有抽水装置,抽水装置的出水口伸至内环槽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珠母贝中间培育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槽和内环槽均为长形体,所述过滤水室处于外环槽的一端,所述外环槽靠近挡板的位置是养殖区的起始端,所述外环槽靠近连通板的位置是养殖区的末端,所述抽水装置的出水口位于内环槽的一端,该端是内环槽的起始端,所述清水出口位于所述养殖区的起始端且同时位于内环槽的末端,从抽水装置的出水口流出的水体自内环槽的起始端流经附着装置再返回内环槽的末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珠母贝中间培育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槽环形腔的横截面为U形,所述外环槽的两端为圆形过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珠母贝中间培育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槽的底面高于外环槽的底面,所述内环槽的槽壁高于外环槽的槽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大珠母贝中间培育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槽是由所述内槽分隔出水槽后在槽体中部沿长度方向增设一隔板形成,所述外环槽、内环槽及挡板均由混凝土构筑而成,外环槽的槽壁面、内环槽的槽壁面和挡板的板面为光滑面。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大珠母贝中间培育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附着装置为密集分布的吊挂的毛刷,所述毛刷由刷杆与硬质刷毛组成,所述刷毛沿刷杆圆周植入且沿刷杆的长度方向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大珠母贝中间培育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水装置的出水口包有筛絹网网袋;所述养殖区的水体中分布有藻类,并辅以光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大珠母贝中间培育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槽养殖区的底面沿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均连接在一排水管上以便将沉淀的粪便集中排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大珠母贝中间培育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筛网采用弧形筛;养殖区中的大珠母贝养殖在贝笼中或者附着在附着板上。
【文档编号】A01K61/00GK104381167SQ201410606688
【公开日】2015年3月4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30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30日
【发明者】喻达辉, 邓正华, 姜松, 张博, 黄桂菊, 张东玲 申请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集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