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黄皮果炭疽病的专用药肥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172阅读:880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治黄皮果炭疽病的专用药肥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治黄皮果炭疽病的专用药肥,包括以下重量份成份:20‐25份鸡粪、5‐10份糖渣、10‐15份甘蔗秸秆、10‐15份氨基酸、15‐20份尿素、8‐10份氯化钾、1‐2份硼肥、5‐8份骨粉、1‐2份生物菌、1份粘合剂、1‐2份抗逆性物质。本发明提供的专用药肥各重量份配比合理,既促进了黄皮果的生长,又防治了去炭疽病害,且通过在土壤中施用,其枝叶和果实无药物残留,不会造成污染。并且加入了抗逆性物质,提高了黄皮果树自身的免疫作用,具有增产作用。
【专利说明】一种防治黄皮果炭疽病的专用药肥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药肥,具体涉及一种防治黄皮果炭疽病的专用药肥。

【背景技术】
[0002]黄皮果,又名:黄弹、黄皮、黄枇、黄弹子、王坛子。拉丁文名:Clausenalansium(Lour.) Skeels芸香科、黄皮属植物,果色泽金黄、光洁耀目,根据性味,可分甜、酸两个系统,有些品种甜酸适口、汁液丰富而具香味,是色、香、味俱佳的水果,可与荔枝并称。叶、根皮及果核均供药用。[1]民间谤语云:“饥食荔枝,饱食黄皮”,说明黄皮可帮助消化。黄皮果味甘酸而温、微苦、辛。含丰富的维生素C、糖、有机酸及果胶;果皮和叶含挥发油,叶又含酚类、黄酮甙和氨基酸;黄皮果还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叶、果和种子等都可入药,具有消食健胃、理气健脾、行气止痛等功效。黄皮果作为一种优质的水果,其果实除鲜食外,尚可加工成果冻、果酱、蜜饯、果饼及清凉饮料等或盐渍、糖渍。所以,在民间黄皮果素有“果中之宝”之称。
[0003]黄皮果炭疽病是黄皮果生产上的一种常见病,各个生育期均可感病,造成叶斑、叶腐、秃枝、果腐等,影响产量和果品质量。
[0004]一、症状
[0005]①叶斑。叶片中央和边缘都会受害,病斑圆形或半圆形,直径2 — 12毫米,病斑可以相互连合,灰白色,边缘水渍状,病部与健部分界明显。
[0006]②叶腐。病斑常从叶尖、叶缘处开始,呈褐色腐烂,病部扩展快,无明显的病健分界线,5— 7天内可导致全叶腐烂;叶柄受害变褐,易产生离层而导致叶片早落,造成秃枝。
[0007]③枝枯。枝条受害发病后,病部呈褐色坏死。
[0008]④果腐。炭疽病是造成果腐的主要原因之一。一般幼果期发病较轻,成熟果较易发病。果实上初出现水渍状褐色小斑点,以后逐渐扩展为圆形病斑,呈褐腐状,表面密生橘红色粘孢团。
[0009]炭疽病菌有潜伏侵染特性,因此收果季节如遇台风雨,会促成已侵染潜伏的病菌迅速蔓延,使果期病害大面积发生,造成大量烂果,影响产量。
[0010]现行防治黄皮果炭疽病的方法主要是及时施药,药剂可选用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退菌特、75%百菌清等,质量效果也相当有效,但缺点是会使黄皮果的枝叶和果实上面有药物残留,从而造成污染。


【发明内容】

[0011]针对现状,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即可以防治黄皮果炭疽病害,又可避免污染的专用药肥。
[0012]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13]一种防治黄皮果炭疽病的专用药肥,包括以下重量份成份:20 - 25份鸡粪、5 - 10份糖澄、10 - 15份甘鹿稻杆、10 - 15份氨基酸、15 - 20份尿素、8 - 10份氯化钾、1- 2份硼肥、5 - 8份骨粉、1- 2份生物菌、I份粘合剂、1- 2份抗逆性物质。
[0014]所述的氨基酸为谷氨酸、丙氨酸钠、苯丙氨酸、天冬氨酸。
[0015]所述氨基酸的重量比为:3 - 5:1 - 3:1:1 - 2。
[0016]所述的生物菌为EM菌剂。
[0017]所述的粘合剂为聚乙烯醇。
[0018]所述的抗逆性物质为植物细胞分裂素、腐殖酸、复硝酚钠、外源脯氨酸。
[0019]上述的防治黄皮果炭疽病的专用药肥,其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0020]I)将甘蔗秸杆放入粉粹机中进行粉碎,再按比例与鸡粪、糖渣、骨粉混合均匀,得有机物料;
[0021]2)向步骤I)得到的有机物料中按比例加入生物菌进行发酵处理,得发酵物;
[0022]3)按比例向发酵物中加入氨基酸、尿素、氯化钾、硼肥、骨粉、抗逆性物质,搅拌均匀,再按配比向其加入粘合剂,边加边搅拌,知道搅拌均匀;
[0023]4)将步骤3)中得到的物质进行烘干,并放入粉碎机中进行粉碎,再放入造粒机中进行造粒;
[0024]5)烘干、包装。
[0025]本方面的有益效果是:
[0026]1、各重量份配比合理,既促进了黄皮果的生长,又防治了去炭疽病害,且通过在土壤中施用,其枝叶和果实无药物残留,不会造成污染;
[0027]2、本药肥中加入了抗逆性物质,提高了黄皮果树自身的免疫作用,具有增产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0029]实施例1
[0030]一种防治黄皮果炭疽病的专用药肥,包括以下重量份成份:20份鸡粪、5份糖渣、10份甘蔗秸杆、10份氨基酸、15份尿素、8份氯化钾、I份硼肥、5份骨粉、I份生物菌、I份粘合剂、I份抗逆性物质。
[0031 ] 所述的氨基酸为谷氨酸、丙氨酸钠、苯丙氨酸、天冬氨酸。
[0032]所述氨基酸的重量比为:3:1:1:1
[0033]所述的生物菌为EM菌剂。
[0034]所述的粘合剂为聚乙烯醇。
[0035]所述的抗逆性物质为植物细胞分裂素、腐殖酸、复硝酚钠、外源脯氨酸
[0036]上述防治黄皮果炭疽病的专用药肥的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0037]I)将甘蔗秸杆放入粉粹机中进行粉碎,再按比例与鸡粪、糖渣、骨粉混合均匀,得有机物料;
[0038]2)向步骤I)得到的有机物料中按比例加入生物菌进行发酵处理,得发酵物;
[0039]3)按比例向发酵物中加入氨基酸、尿素、氯化钾、硼肥、骨粉、抗逆性物质,搅拌均匀,再按配比向其加入粘合剂,边加边搅拌,知道搅拌均匀;
[0040]4)将步骤3)中得到的物质进行烘干,并放入粉碎机中进行粉碎,再放入造粒机中进行造粒;
[0041]5)烘干、包装。
[0042]实施例2
[0043]一种防治黄皮果炭疽病的专用药肥,包括以下重量份成份:22份鸡粪、8份糖渣、12份甘蔗秸杆、12份氨基酸、18份尿素、9份氯化钾、1.5份硼肥、7份骨粉、1.5份生物菌、I份粘合剂、1.5份抗逆性物质。
[0044]所述的氨基酸为谷氨酸、丙氨酸钠、苯丙氨酸、天冬氨酸。
[0045]所述氨基酸的重量比为:4:2:1:1.5
[0046]所述的生物菌为EM菌剂。
[0047]所述的粘合剂为聚乙烯醇。
[0048]所述的抗逆性物质为植物细胞分裂素、腐殖酸、复硝酚钠、外源脯氨酸。
[0049]上述的防治黄皮果炭疽病的专用药肥,其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0050]I)将甘蔗秸杆放入粉粹机中进行粉碎,再按比例与鸡粪、糖渣、骨粉混合均匀,得有机物料;
[0051]2)向步骤I)得到的有机物料中按比例加入生物菌进行发酵处理,得发酵物;
[0052]3)按比例向发酵物中加入氨基酸、尿素、氯化钾、硼肥、骨粉、抗逆性物质,搅拌均匀,再按配比向其加入粘合剂,边加边搅拌,知道搅拌均匀;
[0053]4)将步骤3)中得到的物质进行烘干,并放入粉碎机中进行粉碎,再放入造粒机中进行造粒;
[0054]5)烘干、包装。
[0055]实施例3
[0056]一种防治黄皮果炭疽病的专用药肥,包括以下重量份成份:25份鸡粪、10份糖渣、15份甘蔗秸杆、15份氨基酸、20份尿素、10份氯化钾、2份硼肥、8份骨粉、2份生物菌、I份粘合剂、2份抗逆性物质。
[0057]所述的氨基酸为谷氨酸、丙氨酸钠、苯丙氨酸、天冬氨酸。
[0058]所述氨基酸的重量比为:5:3:1:2
[0059]所述的生物菌为EM菌剂。
[0060]所述的粘合剂为聚乙烯醇。
[0061]所述的抗逆性物质为植物细胞分裂素、腐殖酸、复硝酚钠、外源脯氨酸。
[0062]上述的防治黄皮果炭疽病的专用药肥,其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0063]I)将甘蔗秸杆放入粉粹机中进行粉碎,再按比例与鸡粪、糖渣、骨粉混合均匀,得有机物料;
[0064]2)向步骤I)得到的有机物料中按比例加入生物菌进行发酵处理,得发酵物;
[0065]3)按比例向发酵物中加入氨基酸、尿素、氯化钾、硼肥、骨粉、抗逆性物质,搅拌均匀,再按配比向其加入粘合剂,边加边搅拌,知道搅拌均匀;
[0066]4)将步骤3)中得到的物质进行烘干,并放入粉碎机中进行粉碎,再放入造粒机中进行造粒;
[0067]5)烘干、包装。
【权利要求】
1.一种防治黄皮果炭疽病的专用药肥,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成份:20 - 25份鸡粪、5 - 10份糖渣、10 - 15份甘蔗秸杆、10 - 15份氨基酸、15 - 20份尿素、8 - 10份氯化钾、1- 2份硼肥、5 - 8份骨粉、1- 2份生物菌、I份粘合剂、1- 2份抗逆性物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黄皮果炭疽病的专用药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氨基酸为谷氨酸、丙氨酸钠、苯丙氨酸、天冬氨酸。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治黄皮果炭疽病的专用药肥,其特征在于所述氨基酸的重量比为:3 - 5:1 - 3:1:1 - 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黄皮果炭疽病的专用药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物菌为EM菌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黄皮果炭疽病的专用药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粘合剂为聚乙烯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黄皮果炭疽病的专用药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抗逆性物质为植物细胞分裂素、腐殖酸、复硝酚钠、外源脯氨酸。
【文档编号】C05G3/00GK104446892SQ201410623394
【公开日】2015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6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6日
【发明者】韦俊 申请人:韦俊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