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选育中华鳖良种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09956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鳖的人工养殖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选育中华鳖良种的方法。



背景技术:

常规养殖甲鱼一般采用的是自然养殖法。甲鱼在冬天一般都处于冬眠状态,往往不能产卵,产卵期一年只有60~80天,甲鱼卵在自然条件下孵化期长达60~70天,孵化率仅为20~30%。又由于刚孵化的稚甲鱼体重仅4克左右,觅食期又短,在冬季不利气候条件下死亡率较高,生长极缓慢,所以人工自然养殖甲鱼孵化数量少,产量低,并且质量欠佳,经济效益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选育中华鳖良种的方法,应用在中华鳖的一个子代中,运用本技术对中华鳖一个选育代的各个生长阶段进行优化培育强化选择,提纯复壮,以达到选育良种的目标。本方法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鳖在各个成长时期没有进行选育,选择力度不够,这样会把各时期的残次鳖,种质退化的鳖参杂其中,从而造成培育成亲鳖后,鳖后代种质退化,质量下降,生长变慢,抗病力减弱的技术问题,造成经济效益不高。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本发明的选育中华鳖良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a.生态环境的选择:

(1)环境:选择安静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的地方建池,鳖池需背风向阳;

(2)鳖池规格:池塘面积2500~3500m2,池深1.1~1.5m,池塘四周有浅滩,浅滩离水面10cm~20cm;

(3)产卵场:鳖池的南或北侧建有产卵场,长度占池边的45~55%,搭建雨棚,地势高于池塘最高水位40~60cm,要求雨天不积水,产卵场内铺设有15~25cm厚度的黄沙;

(4)饲料台:用水泥瓦搭设,在鳖池靠北一边水面以下15~25cm处,用多块水泥瓦搭成长条形,长度占池边的70~90%;

(5)晒台:每池搭建2~4只晒台,每只7~9平方米;

b.亲鳖来源、选择:

(1)亲鳖来源:选择曰本引进的原种,并经外塘培育和筛选而获得;或从省部级中华鳖良种场选购;

(2)亲鳖选择:选择标准为外形完整、无伤残、无畸变,背部黄绿色,密布淡黄色点状花纹;腹部玉白色,周边略显黄色,腹部中心有一块三角形黑斑,四周若干对称小块黑斑;体表光滑有光泽,背、腹部无明显皱纹,坚硬,裙边宽厚,坚挺;背中心略有两道凹痕,背部肋骨不显露;无病害,体质健壮;雌鳖3龄以上,体重1.0~3.0kg,雄鳖3龄以上,体重1.5~3.0kg;选择亲鳖日期在9月中、下旬或次年亲鳖苏醒后进行;选择率为80~85%;

c.受精卵的选择:

选择标准为受精卵卵壳颜色鲜明,有光泽,略显粉红色,受精线清晰明显,卵重5~8g;选择日期为5月~7月,每天挑选符合选择标准的受精卵,进入孵化室;

d.稚鳖的选择与培育

(1)选择标准:规格为5~10g,体质健壮,行动活泼,无伤残,无畸形;选择日期为当年的7月至8月下旬;选择率为25~35%;

(2)强化培育:强化培育在暂养池中进行,暂养池建在温棚内,放养密度为90~110只/m2,池内设食台,开口饲料选用鸡蛋黄及稚鳖开口专用的全价配合饲料,经过暂养达到鳖体健壮,保护膜有光泽,个体整齐;

(3)养殖条件:采用大棚水泥池控温养殖,池底无沙,内设网巢,供稚鳖栖息、隐蔽,饲料台用水泥瓦搭设,平放于水面下5cm~8cm,增氧设施选用气泵、气石管道、独立的进排水系统和控温设备;放养前对稚鳖以及鳖池进行消毒;

(4)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水面放养15~25只,并对稚鳖进行投饲;

(5)大棚控温室内控制水温29~30度,室温离水面1公尺32~35度;

e.成鳖的选择与培育:

(1)选择标准:选择体质健壮,体色鲜艳,动作灵敏,眼睛明亮,无病无伤的成鳖;雌鳖体重300g以上,雄鳖体重400g以上;选择日期为第二年6月;选择率为45~55%;

(2)培育:选择保水性好,沙泥底,阳光充足的池塘;将鳖体消毒后放入池内,放养密度为每百平方米放养100~200只,并且进行投饲。

鳖池四周有浅滩,以利亲鳖交配,提高受精率。晒台可用竹片制成,以利日光晒背、杀虫杀菌。

鳖池中可设有每30只亲鳖不少于1m2的晒背设施。池四周建有防逃设施;有独立的进、出水设施,并在进出水口安装铁丝网防逃。亲鳖的培育、受精卵的孵化可按照SC/T 1010即中华鳖人工繁殖与饲养技术规程进行培育。

作为优选,所述的步骤e之后进行后备亲鳖的选择:

(1)选择标准:选择体型完整,无伤残、无畸变、体色正常、皮肤光亮,裙边宽大肥厚、体质健壮、反应灵敏、攀爬有力、翻身快速灵活的亲鳖,雌鳖体重750g以上,雄鳖体重1000g以上;选择日期为10月上旬;选择率为65~75%;

(2)培育:放养密度为每2~3m2放养1只,雌雄配比为5~7∶1。

从受精卵到亲鳖共经过四次选择,总选择率控制在5%~15%之间。后备亲鳖的培育和亲鳖的培育方法一致,而其饲养和成鳖的饲养一致。

作为优选,所述的步骤a中的晒台为竹材或镀锌钢管做成拱形结构,长2~4m,宽1~2.5m,拱面铺上竹板或网片,两边淹入水中5~10cm。

作为优选,所述的步骤d中的暂养池面积为10~20m2,水深25~35cm,池内设光滑木板斜放供稚鳖攀附、休息,食台用水泥瓦搭设,淹入水面3~5cm。

作为优选,所述的步骤d中消毒为:用含有效氯的漂白粉对鳖池消毒,有效氯占漂白粉溶质的质量百分比为30%,漂白粉的浓度为20×10-6,隔日冲洗干净后进水,养殖用水以浓度为2×10-6的漂白粉消毒,3天后放苗;放养前用浓度为20×10-6的高锰酸钾溶液将稚鳖浸浴8~12分钟,或用浓度为3%食盐水浸浴5分钟。

作为优选,所述的步骤d中的养殖条件采用大棚水泥池控温养殖,单池面积20~80m2,池深60~80cm,水深30~50cm。

作为优选,所述的步骤d中的投饲为饲料选用稚鳖全价配合饲料,加工成软颗粒状,粒径随稚鳖养殖阶段口径大小调整,以稚鳖能一口吞食为准,日投喂量为鳖体重的5%~8%,日投喂3次,定量将饲料投放在饲料台上饲料组成及质量百分比为:白鱼粉35~40%;酵母4~6%;酶解大豆粉25~30%;淀粉20~25%;多维0.9~1.2%;多矿0.8~1.0%;磷酸二氢钙0.8~1.0%;氯化胆碱0.3~0.5%。

作为优选,所述的步骤d中鳖池的池水呈淡绿色或红褐色,透明度20cm~25cm,氨氮在0.3×10-6以下,亚硝酸盐0.2×10-6以下,水色不发白,不发黑,无油膜,无腥臭味。可以对池水进行水质管理,定期施用等改良水质及防疫的有益微生物,勤排污,适时换水,减轻水体污物积累,并且定期泼洒生石灰浆。每天需要仔细观察稚鳖摄食情况,活动情况和水质状况,测量水温,定期化验池水水质,隔离伤、病个体,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认真做好养殖日志记录。

作为优选,所述的步骤e中的池塘面积为1800~2200m2,水深1~1.3m,池边无缓坡,设有晒背台,并在鳖池北侧设有长条水下饲料台。成鳖在放养之前排干池水,清除过多淤泥,曝晒池底,用生石灰干池清塘消毒或漂白粉带水消毒。

作为优选,所述的步骤e中投饲的饲料选用成鳖全价配合饲料,搭配占总质量2%~3%的植物性饲料,投喂部分鲜活饵料;鳖饲料加工软颗粒粒径以适合鳖口径为宜,投放在水中搭设的饲料上,日投喂2次;其饲料组成及质量百分比为:白鱼粉30~35%;酵母2~4%;酶解大豆粉28~33%;淀粉22~28%;多维1.0~1.5%;多矿0.9~1.2%;磷酸二氢钙0.9~1.2%;氯化胆碱0.3~0.5%。植物性饲料可以是南瓜、西瓜皮、胡萝卜,鲜活饵料可以是小鱼、小虾、蚯蚓、蚌肉,以改善成鳖的品质、风味。

因此,本发明具有从受精卵到亲鳖共经过四次选择,总选择率控制在5%~15%之间进行选育,选育出来的形成成鳖后,鳖的质量较高,经济效益较好的特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1:本例的选育中华鳖良种的方法,其步骤为:

a.生态环境的选择:

(1)环境:选择安静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的地方建池,鳖池需背风向阳,便于鳖晒背,有利于交配;

(2)鳖池规格:池塘面积3000m2,池深1.3m,池塘四周有浅滩,浅滩离水面15cm,并且设有每30只亲鳖不少于1m2的晒背设施。池四周建有防逃设施;有独立的进、出水设施,并在进出水口安装铁丝网防逃;

(3)产卵场:鳖池的南或北侧建有产卵场,地势高于池塘最高水位50cm,要求雨天不积水,产卵场内铺设有20cm厚度的黄沙;

(4)饲料台:用水泥瓦搭设,在鳖池靠北一边水面以下20cm处,用多块水泥瓦搭成长条形,长度占池边的80%;

(5)晒台:用竹材或镀锌钢管做成拱形结构,长3m,宽2m,拱面铺上竹板或网片,两边淹入水中5~10cm,供鳖攀爬,每池搭建2只晒台,每只8平方米;

b.亲鳖来源、选择:

(1)亲鳖来源:选择日本引进的原种,并经外塘培育和筛选而获得;或从省部级中华鳖良种场选购;

(2)亲鳖选择:选择标准为外形完整、无伤残、无畸变,背部黄绿色,密布淡黄色点状花纹;腹部玉白色,周边略显黄色,腹部中心有一块三角形黑斑,四周若干对称小块黑斑;体表光滑有光泽,背、腹部无明显皱纹,坚硬,裙边宽厚,坚挺;背中心略有两道凹痕,背部肋骨不显露;无病害,体质健壮;雌鳖3龄以上,体重1.0~3.0kg,雄鳖3龄以上,体重1.5~3.0kg;选择亲鳖日期在9月中、下旬或次年亲鳖苏醒后进行;选择率为80%;亲鳖的培育可按照SC/T 1010即中华鳖人工繁殖与饲养技术规程进行培育;

c.受精卵的选择:

选择标准为受精卵卵壳颜色鲜明,有光泽,略显粉红色,受精线清晰明显,卵重5~8g;选择日期为5月~7月,每天挑选符合选择标准的受精卵,进入孵化室;受精卵的孵化按照SC/T 1010即中华鳖人工繁殖与饲养技术规程进行孵化;

d.稚鳖的选择与培育

(1)选择标准:规格为5~10g,体质健壮,行动活泼,无伤残,无畸形;选择日期为当年的7月至8月下旬;选择率为30%;

(2)强化培育:稚鳖孵出后一般要经过2周左右时间的强化培育,以增强体质,减少疾病。强化培育在暂养池中进行,暂养池建在温棚内,水泥池面积10~20m2,水深30cm,放养密度为100只/m2,池内设光滑木板斜放供稚鳖攀附、休息,食台用水泥瓦搭设,淹入水面3~5cm左右,培育前,必须对稚鳖、暂养池和工具严格消毒,开口饲料选用鸡蛋黄及稚鳖开口专用的全价配合饲料,饲料应符合SC/T 1047相关要求,经过暂养达到鳖体健壮,保护膜有光泽,个体整齐;

(3)养殖条件:采用大棚水泥池控温养殖,单池面积20~80m2,池深60~80cm,水深30~50cm,池底无沙,内设网巢,供稚鳖栖息、隐蔽,饲料台用水泥瓦搭设,平放于水面下5~8cm,增氧设施选用气泵、气石管道、独立的进排水系统和控温设备。用含有效氯的漂白粉对鳖池消毒,有效氯占漂白粉溶质的质量百分比为30%,漂白粉的浓度为20×10-6,隔日冲洗干净后进水,养殖用水以浓度为2×10-6的漂白粉消毒,3天后放苗;放养前的稚鳖需用浓度为20×10-6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浴10分钟,或用浓度为3%食盐水浸浴5分钟;

(4)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水面放养20只,并对稚鳖进行投饲,饲料选用稚鳖全价配合饲料,饲料应符合SC/T 1047即中华鳖配合饲料的相关要求,加工成软颗粒状,粒径随稚鳖养殖阶段口径大小调整,以稚鳖能一口吞食为准。日投喂量为鳖体重的5~8%,日投喂3次,早、中、晚各1次,定量将饲料投放在饲料台上;

饲料组成及质量百分比为:白鱼粉40%;酵母6%;酶解大豆粉27%;淀粉23.5%;多维1.0%;多矿1.0%;磷酸二氢钙1.0%;氯化胆碱0.5%。

(5)大棚控温室内控制水温29度,室温离水面1公尺35度;

池水需要保持呈淡绿色或红褐色,透明度20~25cm,氨氮在0.3×10-6以下,亚硝酸盐0.2×10-6以下,水色不发白,不发黑,无油膜,无腥臭味。定期施用等改良水质及防疫的有益微生物,勤排污,适时换水,减轻水体污物积累,定期泼洒生石灰浆。每天需要仔细观察稚鳖摄食情况,活动情况和水质状况,测量水温,定期化验池水水质,隔离伤、病个体,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认真做好养殖日志记录;

e.成鳖的选择与培育:

(1)选择标准:选择体质健壮,体色鲜艳,动作灵敏,眼睛明亮,无病无伤的成鳖;雌鳖体重300g以上,雄鳖体重400g以上;选择日期为第二年6月;选择率为50%;

(2)培育:选择保水性好,沙泥底,阳光充足的池塘,面积2000m2左右,水深1.2m左右,池四周建有防逃设施,池边无缓坡,还应搭设晒背台。用水泥瓦在池靠北一边搭设好一长条水下饲料台。成鳖放养之前排干池水,清除过多淤泥,曝晒池底,用生石灰干池清塘消毒或漂白粉带水消毒。放养时用浓度为30×10-6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浴5~10分钟,放养时动作要轻放于池边,让其自行爬入水中或连盆缓慢倒入池边水中。放养密度为每m2水面放养2只,也可适当稀养。饲料选用成鳖全价配合饲料应符合SC/T 1047标准,饲料组成及质量百分比为:白鱼粉33%;酵母4%;酶解大豆粉33%;淀粉26.5%;多维1.0%;多矿1.0%;磷酸二氢钙1.0%;氯化胆碱0.5%,以改善成鳖的品质、风味。

实施例2:本例的选育中华鳖良种的方法,其步骤为:

a.生态环境的选择:

(1)环境:选择安静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的地方建池,鳖池需背风向阳,便于鳖晒背,有利于交配;

(2)鳖池规格:池塘面积3000m2,池深1.3m,池塘四周有浅滩,浅滩离水面15cm,并且设有每30只亲鳖不少于1m2的晒背设施。池四周建有防逃设施;有独立的进、出水设施,并在进出水口安装铁丝网防逃;

(3)产卵场:鳖池的南或北侧建有产卵场,地势高于池塘最高水位50cm,要求雨天不积水,产卵场内铺设有20cm厚度的黄沙;

(4)饲料台:用水泥瓦搭设,在鳖池靠北一边水面以下20cm处,用多块水泥瓦搭成长条形,长度占池边的80%;

(5)晒台:用竹材或镀锌钢管做成拱形结构,长3m,宽2m,拱面铺上竹板或网片,两边淹入水中5~10cm,供鳖攀爬,每池搭建2只晒台,每只8平方米;

b.亲鳖来源、选择:

(1)亲鳖来源:选择日本引进的原种,并经外塘培育和筛选而获得;或从省部级中华鳖良种场选购;

(2)亲鳖选择:选择标准为外形完整、无伤残、无畸变,背部黄绿色,密布淡黄色点状花纹;腹部玉白色,周边略显黄色,腹部中心有一块三角形黑斑,四周若干对称小块黑斑;体表光滑有光泽,背、腹部无明显皱纹,坚硬,裙边宽厚,坚挺;背中心略有两道凹痕,背部肋骨不显露;无病害,体质健壮;雌鳖3龄以上,体重1.0~3.0kg,雄鳖3龄以上,体重1.5~3.0kg;选择亲鳖日期在9月中、下旬或次年亲鳖苏醒后进行;选择率为80%;亲鳖的培育可按照SC/T 1010即中华鳖人工繁殖与饲养技术规程进行培育;

c.受精卵的选择:

选择标准为受精卵卵壳颜色鲜明,有光泽,略显粉红色,受精线清晰明显,卵重5~8g;选择日期为5月~7月,每天挑选符合选择标准的受精卵,进入孵化室;受精卵的孵化按照SC/T 1010即中华鳖人工繁殖与饲养技术规程进行孵化;

d.稚鳖的选择与培育

(1)选择标准:规格为5~10g,体质健壮,行动活泼,无伤残,无畸形;选择日期为当年的7月至8月下旬;选择率为30%;

(2)强化培育:稚鳖孵出后一般要经过2周左右时间的强化培育,以增强体质,减少疾病。强化培育在暂养池中进行,暂养池建在温棚内,水泥池面积10~20m2,水深30cm,放养密度为100只/m2,池内设光滑木板斜放供稚鳖攀附、休息,食台用水泥瓦搭设,淹入水面3~5cm左右,培育前,必须对稚鳖、暂养池和工具严格消毒,开口饲料选用鸡蛋黄及稚鳖开口专用的全价配合饲料,饲料应符合SC/T 1047相关要求,经过暂养达到鳖体健壮,保护膜有光泽,个体整齐;

(3)养殖条件:采用大棚水泥池控温养殖,单池面积20~80m2,池深60~80cm,水深30~50cm,池底无沙,内设网巢,供稚鳖栖息、隐蔽,饲料台用水泥瓦搭设,平放于水面下5~8cm,增氧设施选用气泵、气石管道、独立的进排水系统和控温设备。用含有效氯的漂白粉对鳖池消毒,有效氯占漂白粉溶质的质量百分比为30%,漂白粉的浓度为20×10-6,隔日冲洗干净后进水,养殖用水以浓度为2×10-6的漂白粉消毒,3天后放苗;放养前的稚鳖需用浓度为20×10-6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浴10分钟,或用浓度为3%食盐水浸浴5分钟;

(4)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水面放养20只,并对稚鳖进行投饲,饲料选用稚鳖全价配合饲料,饲料应符合SC/T 1047即中华鳖配合饲料的相关要求,加工成软颗粒状,粒径随稚鳖养殖阶段口径大小调整,以稚鳖能一口吞食为准。日投喂量为鳖体重的5~8%,日投喂3次,早、中、晚各1次,定量将饲料投放在饲料台上;

饲料组成及质量百分比为:白鱼粉40%;酵母6%;酶解大豆粉27%;淀粉23.5%;多维1.0%;多矿1.0%;磷酸二氢钙1.0%;氯化胆碱0.5%。

(5)大棚控温室内控制水温29度,室温离水面1公尺35度;

池水需要保持呈淡绿色或红褐色,透明度20~25cm,氨氮在0.3×10-6以下,亚硝酸盐0.2×10-6以下,水色不发白,不发黑,无油膜,无腥臭味。定期施用等改良水质及防疫的有益微生物,勤排污,适时换水,减轻水体污物积累,定期泼洒生石灰浆。每天需要仔细观察稚鳖摄食情况,活动情况和水质状况,测量水温,定期化验池水水质,隔离伤、病个体,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认真做好养殖日志记录;

e.成鳖的选择与培育:

(1)选择标准:选择体质健壮,体色鲜艳,动作灵敏,眼睛明亮,无病无伤的成鳖;雌鳖体重300g以上,雄鳖体重400g以上;选择日期为第二年6月;选择率为50%;

(2)培育:选择保水性好,沙泥底,阳光充足的池塘,面积2000m2左右,水深1.2m左右,池四周建有防逃设施,池边无缓坡,还应搭设晒背台。用水泥瓦在池靠北一边搭设好一长条水下饲料台。成鳖放养之前排干池水,清除过多淤泥,曝晒池底,用生石灰干池清塘消毒或漂白粉带水消毒。放养时用浓度为30×10-6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浴5~10分钟,放养时动作要轻放于池边,让其自行爬入水中或连盆缓慢倒入池边水中。放养密度为每m2水面放养2只,也可适当稀养。饲料选用成鳖全价配合饲料应符合SC/T 1047标准,搭配质量百分比为2%~3%南瓜、西瓜皮、胡萝卜等植物性饲料,投喂部分鲜活饵料小鱼、小虾、蚯蚓、蚌肉等,以改善成鳖的品质、风味。饲料组成及质量百分比为:白鱼粉33%;酵母4%;酶解大豆粉33%;淀粉26.5%;多维1.0%;多矿1.0%;磷酸二氢钙1.0%;氯化胆碱0.5%,以改善成鳖的品质、风味。

f.后备亲鳖的选择:

(1)选择标准:选择体型完整,无伤残、无畸变、体色正常、皮肤光亮,裙边宽大肥厚、体质健壮、反应灵敏、攀爬有力、翻身快速灵活的亲鳖,雌鳖体重750g以上,雄鳖体重1000g以上;选择日期为10月上旬;选择率为70%;

(2)培育:放养密度为每2~3m2放养1只,雌雄配比为5~7∶1,培育方法和成鳖的培育方法相同。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