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以蓄电池为动力的电动耕耘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78958阅读:667来源:国知局
一种以蓄电池为动力的电动耕耘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农业机械,进一步是利用蓄电池为动力的电动耕耘机。



背景技术:

夏收期间,是农忙季节,一方面要进行夏收,另一方面还要进行秋种。为抢农时,目前我国农村特别是我国北方农村,采用麦垅点种仍占50%左右;而麦垅点种使用的机械均为非动力机械,大都存在着劳动强度大、播种效率低的缺陷。另外,由于施肥缺少必要的机械或一些机械必须双人推拉式作业,其劳动强度很大,不少农户为省力,采用撒施的方法,造成了化肥的挥发,肥料利用率很低。此外,众所周知,搞好农田管理,如锄地保墒,对增产增收有着直接的效果,尤其对大棚、无公害蔬菜种植管理。但是由于没有必要的机械,影响了农田管理的精细化。

近年来,大型农业机械方面有了较快的发展;而小型农机具尚不完善,但农村家庭联产责任制的现状,仍需要大量的小型农机具。尤其是,农村一方面缺乏劳动力,一方面,农业耕作大都依靠人力。所以小型农机具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

以汽油机或柴油机为动力的农机具存在着耗用能源高、成本高、污染环境等问题,而目前农村电动车基本普及,因此,研发利用电动车电池做能源的电动耕耘机,很有市场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动耕耘机,它以蓄电池为动力,可进行多种农田作业。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案实现的:

一种电动耕耘机,机架后部上方设置有操作杆及把手,机架前部下方设置有地轮,机架上设置有料箱,料箱下部设置排籽器及播籽筒,播籽筒的下方连接犁铲,其中,犁铲腿为空心结构,播籽筒后部设置有封土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设置蓄电池,地轮轴上设置电动机,地轮由电动机驱动,蓄电池通过导线与电动机及可调节控制器连接;地轮轴上设置有链轮,链轮通过链条连接排籽器一侧的链轮。

进一步:

所述封土轮的结构是,两个内凸盘相对设置于封土轮轴上,封土轮轴上端铰接于机架上或播籽筒后部,封土轮轴中部或下部通过弹簧连接播籽筒后部。

所述犁铲由开沟器或耘锄铲取代。

所述电动机为48V或36V或24V直流行星无刷电动机或有刷电动机。

所述可调节控制器可调节范围为24-48V。

所述蓄电池是电动自行车专用蓄电池。

所述动力轮外圈上设置齿。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以电动自行车蓄电池为动力,可进行开沟、培土、耘锄、播种、施肥等多种农田作业,尤其适合麦垅点种。其环保节能、充电方便、体积小、重量轻、省时省力、操作简单、非常适合中老年人和妇女使用。使用电动自行车蓄电池,不需另置蓄电池,可减少投资。经试验:进行麦垅点种,是人力播种速度的5倍以上,1.5小时可播种5亩地。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并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封土轮示意图。

图中,1为地轮,2为电动机,3为分垅器,4为机架,5为蓄电池,6为料箱,7为把手,8为排籽器,9为封土轮,91为内凸盘,92为封土轮轴,10为播籽筒,11为犁铲,12为链条,13为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机架4的前部设置地轮1,地轮1内含有电动机2(仿电动车结构),电动机2与控制器蓄电池5电连接,蓄电池5置于机架4上,电动机2的电源开关设置于把手7处。地轮1前部设置有分垅器3,用于分开麦垅点播;地轮1轴上设置有链轮;链轮通过链条12连接排籽器8一侧的链轮上,排籽器8设置于料箱6的下部,在排籽器8的下部设置有播籽筒10,播籽筒10的下方连接犁铲11,其中,犁铲11腿为空心结构,排籽器直连连通犁铲的中空腿;在机架4后部上方设置有操作杆及把手7,必要时,可在地轮1外圈上设置若干齿,以便于抓地。

所述蓄电池5是电动自行车专用蓄电池,含24V、36V、48V等不同规格。相对应,所述电动机2选择相应的电动机。如选择为500W、350W,48V或36V直流行星有刷电动机和无刷电动机。电动机2相连接可调节控制器,可调节控制器可调节范围为24-48V。机架4的后部下方设置有封土轮9,封土轮9的结构是,两个内凸盘91相对设置于封土轮轴92上,封土轮轴92上端铰接于机架4上或播籽筒10后部,封土轮轴92中部或下部通过弹簧13连接播籽筒10后部,从而具有一定的弹性调节功能,以适应高低不平的地面;在两个内凸盘 91盘之间可设置弹簧。封土轮9一方面可控制,犁铲11入土的深浅;一方面可将犁铲11犁开的沟平复为小土垄。

根据需要,可设置犁(开沟器、培土犁)、耘锄铲、播种施肥器等。从而可用于开沟、耘锄、播种、施肥等多种作业。通过更换排种器,本发明可用于花生、玉米、大豆、高粱、小麦、芝麻、菜籽等多种农作物的播种。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