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收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63415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联合收割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联合收割机,详细地说涉及构成为能够将由切割刀装置收割后的分禾器(分禾体)侧的谷物禾秆的穗侧部用拨禾螺旋高效地拨入,并且能够防止分禾器的损伤的联合收割机。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例如,作为联合收割机的一个方式在专利文献1中有公开。即,专利文献1中,作为被集禾台大致围绕的拨禾螺旋,公开了具有圆筒状的鼓、突出设置于鼓外周面且能够使谷物禾秆向输送体去在横向移动的螺旋状的叶片体、将谷物禾秆导出到集禾台后方的输送体的能够在鼓外周面向辐射方向上出没的多个作用片(拨指)的构造。这样,由切割刀装置收割了的谷物禾秆由拨禾螺旋导出到输送体。

另外,例如,作为联合收割机的一个方式在专利文献2有公开。即,专利文献2公开的是如下构造:随着行走机体的行走,设置于其前部左右两端的分禾器将收割对象禾秆和非收割对象禾秆梳理分开,在比分禾器靠后方的位置,配置于收割输送装置的前部上方的旋转轮将由左右分禾器梳理分开后的收割对象禾秆拨向后方。这样,因为分禾器位于比旋转轮靠前方的位置,所以在收割田边的谷物禾秆时,操作者容易注视分禾器的位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1545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227019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中,通过在由一对分禾器(分禾体)规定的收割范围内,在谷物禾秆集中的集禾台的中央部附近配置向输送体的喂入口,且在输送体前方的拨禾螺旋配置多个作用片,能够高效地将穗侧部输送到输送体内部,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由分禾器附近即拨禾轮的端部附近的钉齿拨入、由切割刀装置收割后的谷物禾秆的穗侧部被送到集禾台内的拨禾螺旋的端部侧,因此对应于该位置的作用片不能配置于拨禾螺旋,于是拨禾作用不充分,不能将适量的谷物禾秆喂入。

另外,在上述专利文献2记载的技术中,在容易由左右两分禾器规定谷物禾秆的收割范围这一点上,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在例如以田埂为联合收割机的左侧,且以倒向田埂侧的谷物禾秆为收割对象时,即使为了使倒伏的禾秆成为大致立起姿态而使拨禾轮下降,也仅仅是比分禾器前端靠内侧的谷物禾秆成为大致立起姿态,不得不在位于分禾器前端的谷物禾秆倒伏的状态下进行作业。即,因为倒伏的禾秆覆盖着农田与田埂的边界,所以操作者难以判断边界。由此,为了不使左侧的分禾器与田埂接触而损坏,必须使左侧的分禾器位于明显判断为不是田边的区域而进行收割作业,导致无法割净田边的倒伏禾秆。

不仅如此,在联合收割机的行进方向向田埂侧偏离的情况下,在没有发觉之前,分禾器的前端就会与田埂接触。分禾器的前端与田埂接触从安全角度考虑不好,有可能招致分禾器损坏之类的事态。另外,在向前方接近田埂的情况下也同样,因倒伏的禾秆而难以判断农田与田埂的边界,因此有可能损坏分禾器。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联合收割机,其以由拨禾螺旋将由切割刀装置收割后的分禾器侧的谷物禾秆的穗侧部高效地拨入的方式构成作用片等,而且能够防止分禾器的前端与田埂接触,能够提高安全性。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的发明的联合收割机在可自走的行走机体的前方可升降地安装有收割部,在收割部设置有:规定种植于农田的谷物禾秆的收割范围的一对分禾器;具有将由分禾器分禾后的谷物禾秆拨入的多个钉齿的可升降且可旋转的拨禾轮;收割被拨禾轮拨入的谷物禾秆的具有承接刀和切割刀的切割刀装置;将由切割刀装置收割后的谷物禾秆拨入的拨禾螺旋;大致围绕拨禾螺旋的集禾台;和连接设置于集禾台的后部,将谷物禾秆输送到行走机体的脱粒部的输送体,该联合收割机的特征在于,拨禾螺旋包括:圆筒状的鼓;突出设置于鼓外周面的、能够使谷物禾秆向输送体在横向移动的螺旋状叶片体;和将谷物禾秆导出到输送体的相对于鼓外周面能够在辐射方向上出没的多个棒状的拨禾用的作用片,在俯视时,在从切割刀装置端部的最外侧的有效的承接刀起向内侧的与承接刀的2个节距以内相匹配的鼓的位置,至少配置有一个作用片。

在这种联合收割机中,由于在俯视时在从切割刀装置端部的最外侧的有效的承接刀向内侧的与承接刀的2个节距以内相匹配的鼓的位置至少具有一个作用片,因此即使是由分禾器侧的拨禾轮的端部附近的钉齿拨入、由切割刀装置收割的谷物禾秆,也能够因该位置的作用片以将谷物禾秆喂入的方式发挥作用而提高拨禾效率。

第二方面的发明的联合收割机在第一方面所述的发明的联合收割机中,特征在于,在分禾器的内侧面设置有内导向件,该内导向件用于使由一对分禾器规定的收割范围内的端部侧的谷物禾秆更靠内侧。

在这种联合收割机中,因为在分禾器的内侧面设有用于使由一对分禾器规定的收割范围内的端部侧的谷物禾秆更靠内侧的内导向件,所以能够促使在位于拨禾轮的左右端部的旋转支承体与分禾器的内侧面之间产生的不能拨入的区域的谷物禾秆靠拨禾轮侧,能够将由分禾器规定的范围内的谷物禾秆高效且可靠地拨入,特别是对倒向分禾器侧的谷物禾秆具有很大效果。

第三方面的发明的联合收割机在第一或第二方面所述的发明的联合收割机中,特征在于,在内导向件的下方设置有内分禾器,该内分禾器用于防止收割的谷物禾秆滞留在内导向件与设置有内导向件的分禾器侧的内侧面之间。

在这种联合收割机中,因为在内导向件的下方设有内分禾器,所以能够防止谷物禾秆向无助于收割的切割刀侵入,能够防止所收割的谷物禾秆滞留在内导向件与设有内导向件的分禾器侧的内侧面之间,并且即使是在位于拨禾轮的左右端部的旋转支承体与分禾器的内侧面之间产生的不能拨入的区域的谷物禾秆,也能够将其可靠地引导到切割刀装置而进行收割。

第四方面的发明的联合收割机在第一~第三中任一方面所述的发明的联合收割机中,特征在于,拨禾螺旋以在输送体的左右侧隔开间隔的方式设置有螺旋状叶片体,使得谷物禾秆从输送体的两侧向输送体能够移动,在不具有螺旋状叶片体的输送体前方的无叶片部,以在鼓的径向上错开大致90°地从鼓外周面突出的方式配置有在鼓的轴线方向上隔开规定宽度的4对作用片,并且无叶片部的全部作用片配置在同轴上,而且至少两个以上其它单独的作用片位于各一对作用片之间。

在这种联合收割机中,通过在无叶片部以隔开规定宽度的方式集中设有四对作用片,能够提高由钉齿拨入、由切割刀收割的谷物禾秆向集禾台内的拨禾作用,能够高效地将其导出到输送体,并且由于至少两个以上其它单独的作用片位于各一对作用片之间,且在作用片间设有规定的距离,因此即使是椰子等大型异物被喂入,异物也仅会穿过作用片间,异物不会被强制地送到输送体内部,因此能够防止拨禾螺旋、集禾台的损伤。

第五方面的发明的联合收割机在第一~第四中任一方面所述的发明的联合收割机中,特征在于,至少在上述拨禾轮位于最低位置时,将上述拨禾轮的前端侧配置在比上述分禾器前端更靠前方的位置,并且在上述拨禾轮旋转时,上述钉齿前端的轨迹在侧视时通过上述分禾器前端和上述切割刀装置的上表面附近。

在这种联合收割机中,通过至少在拨禾轮位于最低位置时将拨禾轮的前端侧配置在比分禾器前端更靠前方的位置,在使田埂处于联合收割机的左侧,以倒向田埂侧的谷物禾秆为收割对象时,能够使比分禾器前端靠前方的谷物禾秆成为大致立起姿态,成为能够视觉识别田埂与农田的边界的状态,因此分禾器不会与田埂接触,能够容易地收割田边的谷物禾秆。

另外,即使在联合收割机的行进方向向田埂侧偏离的情况下,也能够在注意到分禾器前方的拨禾轮前端侧的行进方向的偏离后修正行进方向,存在分禾器接触到田埂之前的时间上的宽限期,因此能够防止分禾器的损伤。这在向前方接近田埂时也是同样的。

另外,即使在收割倒伏谷物禾秆时向前方逼近田埂时,位于比田埂高的位置的拨禾轮也不会与田埂接触,如上所述,能够使比分禾器前端靠前方的谷物禾秆成为大致立起姿态,成为能够视觉识别田埂与农田的边界的状态,因此分禾器不会与田埂接触,能够容易地收割田边的谷物禾秆。

进而,由于以在拨禾轮旋转时钉齿前端的轨迹在侧视时通过分禾器前端和切割刀装置的上表面附近的方式构成,因此能够从规定收割范围的分禾器的前端使倒伏谷物禾秆可靠地成为大致立起姿态,能够以大致立起姿态的状态可靠地将谷物禾秆导入切割刀装置,因此能够高效地切断谷物禾秆而将穗侧部拨入。

第六方面的发明的联合收割机在第五方面所述的发明的联合收割机中,特征在于,钉齿中从钉齿的钉齿主片到钉齿前端的形状形成为向拨禾轮的旋转方向凹的凹状的曲线状。

在这种联合收割机中,由于将钉齿主片的形状形成为向拨禾轮的旋转方向凹的凹状的曲线状,因此在倒伏谷物禾秆拨入时,钉齿不易在谷物禾秆中受到阻力,钉齿容易抜出,因此能够防止拨入时的谷物禾秆的卷绕,能够提高拨禾效率。

第七方面的发明的联合收割机在第五或第六方面所述的发明的联合收割机中,特征在于,通过拨禾轮的旋转而接近的钉齿前端和切割刀装置的上表面所成的角度为大致直角。

在这种联合收割机中,由于以由通过拨禾轮的旋转而接近的钉齿前端和切割刀装置的上表面所成的角度为大致直角的方式构成,因此能够将谷物禾秆相对于切割刀装置大致直角地导入,进而能够促使所拨入的谷物禾秆高效地接近切割刀装置,并且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切割刀装置的切断能力。

第八方面的发明的联合收割机在第五~第七中任一方面所述的发明的联合收割机中,特征在于,在由拨禾螺旋将谷物禾秆拨入时暂时保持谷物禾秆的集禾台的形成底部的收割架中,收割架的前半部形成为具有向着联合收割机的前侧上方的角度。

在这种联合收割机中,由于将收割架的前半部形成为向着联合收割机的前侧上方具有倾斜角度,因此由切割刀装置切断、交接到收割架的谷物禾秆不易从收割架向前方脱落,容易向拨禾螺旋后方的输禾室侧移动,因此能够提高拨禾效率。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由于在俯视时在从切割刀装置端部的最外侧的有效的承接刀向内侧的与承接刀的2个节距以内相匹配的鼓的位置至少具有一个作用片,因此即使是由分禾器侧的拨禾轮的端部附近的钉齿拨入、由切割刀装置收割的谷物禾秆,也能够因该位置的作用片以将谷物禾秆喂入的方式发挥作用而提高拨禾效率。

另外,由于将拨禾轮的前端配置在比分禾器前端更靠前方的位置,因此实际上容易识别要收割的谷物禾秆的前方位置,即使是田边的谷物禾秆,也能够通过注视拨禾轮而容易地进行收割,并且能够防止分禾器的前端与田埂接触,从而能够提高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的整体结构的左侧视图。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的整体结构的右侧视图。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的收割部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的收割部的主视图。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的收割部的左侧视局部剖面图。

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的收割部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的拨禾螺旋周边的局部立体图。

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的收割部的俯视图。

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的收割部的左侧视局部剖面图。

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的钉齿的侧视图和立体图。

图1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的钉齿的安装构造的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和图2所示的A是普通型联合收割机(以下简称为“联合收割机”)。联合收割机A在可自走的行走机体1的前端部可升降地安装有收割部2。收割部2具有从农作物(青苗)的谷物禾秆的中途部收割穗侧部的主切割刀装置3。此外,在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A中具有从根部收割由主切割刀装置3收割了穗侧部后的农作物的秸秆的副切割刀装置4。

如图1和图2所示,行走机体1在左右一对行走部5、5间架设有机体架6。在机体架6上的左侧部,上下层地配置有对收割后的谷物禾秆的穗侧部进行脱粒的脱粒部7和对脱粒后的谷粒进行筛选的筛选部8,在它们的后方设置有将草屑等排出到机外即农田的排尘口部9,该排尘口部9向后方开口。另外,在机体架6上的右侧部,在前部配置有进行驾驶操作的驾驶部10,在其后方配置有储存由筛选部8筛选后的谷粒(清粒)的谷粒储存部11,在最后部设置有将储存于谷粒储存部11的谷粒导出到机外的谷粒导出部12。在驾驶部10的后部下方配置有成为动力源的作为原动机部的发动机13等。

收割部2具有:轴线朝向前后方向的四角筒状的输送体14(以下称为输禾室);与输禾室14的前端连通设置的横长料斗状的成为谷物收集器的集禾台15;配置于集禾台15的前下端缘部的推子状的主切割刀装置3;从集禾台15的前左右侧部向前方延伸而形成的左右一对作为分禾体的分禾器16、16;和配置于集禾台15的前上方的拨禾轮17。

输禾室14的后端部在脱粒部7的前部枢轴支承轴线朝向左右方向的后述的驱动轴60(输禾室输送轴),在输禾室14的下表面部与机体架6的前端部之间设置有升降用缸(未图示),升降用缸进行伸缩工作,由此能够使收割部2以驱动轴60为升降支点而升降。

另外,收割部2在机体架6的前端部具有向前下方垂下安装的副切割刀装置4。在输禾室14内配置有供给输送部18,在集禾台15内,绕左右方向的轴线可旋转地轴架着拨禾螺旋19(集禾台螺旋)。拨禾轮17绕左右方向轴线可旋转地被轴架,一边向农作物的谷物禾秆的穗部旋转,一边连续地向拨禾螺旋19侧发挥拨禾作用。上述各部分的工作部经由后述的各连动机构与发动机13连动连结,构成为适于工作。

这样构成的联合收割机A,在农田中,如果是通常的农作物的(站立的)谷物禾秆,则使收割部2上升到所需的地上高度(农作物的谷物禾秆的收割位置),在该状态下使行走机体1行走。于是,一边由分禾器16、16将农作物的谷物禾秆分禾、并由拨禾轮17将分禾后的谷物禾秆的穗部拨禾,一边由主切割刀装置3从谷物禾秆的中途部收割穗侧部。

另外,在为倒伏的谷物禾秆的情况下,在使收割部2处于最低位置、即使集禾台15的收割架44(集禾台的底部)接触地面且使拨禾轮17成为最低位置的状态下,使行走机体1行走。于是,由拨禾轮17将倒伏的谷物禾秆拨禾。

在所需的收割位置收割后的谷物禾秆的穗侧部由拨禾螺旋19拨到集禾台15内,并且利用供给输送部18穿过输禾室14内而供给到脱粒部7。供给到脱粒部7的谷物禾秆的穗侧部由脱粒部7进行脱粒处理,并且利用筛选部8对由脱粒部7进行了脱粒处理的谷粒进行筛选处理。由筛选部8进行了筛选处理的谷粒(清粒)储存到谷粒储存部11。储存于谷粒储存部11的谷粒适当地利用谷粒导出部12导出至机外。

然后,由脱粒部7进行了与谷粒的分离处理的草屑等从排尘口部9排出到机外即农田。另外,收割穗侧部后的秸秆由副切割刀装置4从根部割下,留在农田。

在上述结构中,如图1、图3~图5、(图8、图9)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A的动力传递构造如下所述地构成。即,在搭载于行走机体1的发动机13连动地连结有内置于输禾室14的供给输送部18的驱动轴60,与供给输送部18的驱动轴60经由未图示的主轴传动机构而连动地连结有收割主轴61。

另外,在收割主轴61经由未图示的链轮或链条连动地设置有驱动拨禾轮17的拨禾轮传动机构、驱动拨禾螺旋19的螺旋传动机构、驱动主切割刀装置3的切割刀传动机构,它们被右上侧罩20和右下侧罩21围绕。

另外,在图5的左侧视局部剖面图中,拨禾轮17和拨禾螺旋19利用拨禾轮传递机构和螺旋传递机构而一同逆时针旋转,主切割刀装置3利用切割刀传递机构,如图3、图4、(图8)所示,配置于在左右方向上设置的作为固定刀片的多个承接刀22之间的多个切割刀23进行左右方向的往复滑动动作。

此外,拨禾轮17中,将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拨禾轮支轴46以绕其轴心可旋转的方式轴架,并且将左右一对旋转支承体45、45左右相对地将它们的中心部安装在拨禾轮支轴46的左右侧端部。两旋转支承体45、45是将金属制的板状体形成为正五边形状的结构,在左右相对的各角部(顶部)间经由钉齿杆枢支体47以绕其轴线可旋转的方式横向架设有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管(圆管)状的钉齿杆48。在各钉齿杆48以在左右方向上隔开一定间隔的方式垂下状地安装有多个钉齿32。

另外,拨禾螺旋19构成为在圆筒状的鼓25的外周部安装形成有向输禾室14的喂入口31去的螺旋状的叶片体29a、29b,并且在鼓25内配置有多个棒状的拨禾用的作用片24(以下称为拨指),通过与拨禾螺旋19的旋转连动,能够使拨指24相对于鼓外周部出没。

由此,利用拨指24将因拨禾轮17而向拨禾螺旋19侧倾倒的谷物禾秆的穗侧部喂入集禾台15内,并且拨入集禾台15内的谷物禾秆的穗侧部通过叶片体29a、29b,横向送到喂入口31而送到输禾室14内。

这样,发动机13的驱动力不仅能够经由驱动轴60驱动供给输送部18,也能够同时驱动收割部2的各部分的机构。

在上述那样构成的联合收割机A中,本实施方式以拨禾螺旋19的拨指24的位置关系和拨禾轮17的位置关系为中心地在谷物禾秆的喂入方面是具有特征的,下面,参照图3~图7、(图8、图9)对拨禾螺旋19、拨禾轮17等收割部2有关系的部位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3、图4、(图8)所示,拨禾螺旋19划分为在圆筒状的鼓25在左右方向(行走机体1的左右宽度方向)上延伸形成的左侧螺旋形成部26、右侧螺旋形成部27、作为无叶片部的中央拨禾部28这三个部分。在左侧螺旋形成部26的鼓外周部和右侧螺旋形成部27的鼓外周部安装形成有螺旋状的叶片体29a、29b。此外,中央拨禾部28位于输禾室14的喂入口31的前方。

另外,左侧螺旋形成部26的鼓外周部的左侧的叶片体29a的卷绕节距的数量为1,叶片体29a具有规定高度,并且叶片体和叶片体的卷绕节距具有规定宽度。上述左侧的叶片体29a的输送作用面30a的方向是从旋转下游侧(左侧)向中央拨禾部28倾斜。

与此相对,右侧螺旋形成部27的鼓外周部的右侧的叶片体29b的卷绕节距的数量为2.5,叶片体29b具有规定高度,并且叶片体和叶片体的卷绕节距具有规定宽度。右侧的叶片体29b的输送作用面30b的方向是从旋转下游侧(右侧)向中央拨禾部28倾斜。

当通过来自发动机13的动力传递使拨禾螺旋19在图5、(图9)的侧视时逆时针旋转时,通过上述左侧的叶片体29a的输送作用面30a的作用,左侧螺旋形成部26的收割禾秆横向进给到中央拨禾部28。另外,通过上述右侧的叶片体29b的输送作用面30b的作用,右侧螺旋形成部27的收割禾秆横向进给到中央拨禾部28。

然后,如图3、图6、图7、(图8)所示,横向进给到中央拨禾部28的收割禾秆通过多个拨指24b,喂入到与输禾室14连通的集禾台15的喂入口31。即,利用相对于与喂入口31的前方相对的中央拨禾部28的外周部在辐射方向能够出没地设置的拨指24,将收割禾秆以穗在前地横卧的状态喂入到输禾室14的喂入口31。

由此,在拨禾螺旋19的前部,能够使各拨指24突出而作用于收割禾秆,在拨禾螺旋19的后部和下部,使拨指24没入到拨禾螺旋19的内部,从而防止与其它部件接触等。

在这种结构中,如图3、(图8)所示,本发明的主旨在于,具有配置于中央拨禾部28的多个拨指24b,并且在俯视时在从主切割刀装置3端部的最外侧的有效的承接刀22a向内侧的与承接刀22的两个节距以内相匹配的鼓25的位置至少具有一个拨指24a。即,在左侧螺旋形成部26配置有能够将最外侧的拨禾禾秆高效地拨入的拨指24a。

此外,主切割刀装置3的左端部的最外侧的有效的承接刀22a实际上是指能够切断谷物禾秆而将穗侧部送到集禾台15内的承接刀22a,在本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A中,如图7所示,将从主切割刀装置3的左端部向内侧的第二个承接刀22a作为有效的承接刀22a。即,因为左端部的最外侧(第一个)承接刀22b构成为不通过后述的内导向件50或内分禾器53导出谷物禾秆,所以第二个承接刀22a成为主切割刀装置3的左端部的最外侧的有效的承接刀22a。

另外,如作为俯视图的图3、(图8)和作为主视图的图4所示,当使左右相邻的承接刀22、22彼此的间隔为节距P时,从最外侧的有效的承接刀22a到内侧的第二个承接刀22c之间为两个节距。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A在右侧螺旋形成部27的大致中央部也配置有拨指24c,能够提高右侧的收割禾秆的拨禾效率。

如图7所示,在拨禾螺旋19的鼓外周部穿通设置有拨指插通孔33。拨指插通孔33为圆形的贯通孔,该拨指插通孔33在鼓外周部配置有多个。34是覆盖为了维护拨禾螺旋19的内周部而穿通设置的维护孔的盖体。

另外,如图3、图7、(图8)所示,在拨禾螺旋19的内周部,在集禾台15的螺旋左侧支承壁65可转动地轴支着第一转动轴35的左端部,并且在与和第一转动轴35同轴的第三转动轴37之间经由连结部件42、42连接设置有第二转动轴36。在第二转动轴36的左端侧,与第二转动轴36成直角地连接设置有左方最外侧的拨指24a。

另外,在第三转动轴37的右端部,在与和第一、第三转动轴35、37同轴的第五转动轴39之间,经由连结部件42、42连接设置有与第二转动轴36同轴的第四转动轴38。在第四转动轴38,以在鼓25的径向上大致错开90°地从鼓外周面突出的方式配置有与第四转动轴38成直角的四对拨指24b,并且中央拨禾部28的全部拨指24b1~24b4都配置在同轴上,而且至少两个以上其它单独的拨指24b位于各一对拨指24b之间。

另外,在第五转动轴39的右端部,在与和第一、第三、第五转动轴35、37、39同轴的第七转动轴41之间,经由连结部件42、42连接设置有与第二、第四转动轴36、38同轴的第六转动轴40。在第六转动轴40的右端侧,与第六转动轴40成直角地连接设置有右方最外侧的拨指24c。在集禾台15的螺旋右侧支承壁(未图示)可转动地轴支着第七转动轴41的右端部,并且与上述的未图示的螺旋传递机构连结。

另外,各拨指24a、24b、24c为了连接设置于各转动轴36、38、40而并排设置有多个紧固部件43。即,各拨指24a、24b、24c以在各紧固部件43安装其基端部,且其前端部能够从形成于拨禾螺旋19的鼓外周面的拨指插通孔33出没的方式构成。

如图5、(图9)所示,前侧的拨指24能够突出而作用于收割禾秆,后侧的拨指24没入到拨禾螺旋19的内部,各拨指24a、24b、24c在侧视时描绘出圆形的轨迹而作用于收割禾秆。

如上所述,在图3、(图8)的俯视和图4的主视时,在从主切割刀装置3左端部的最外侧的有效的承接刀22a向内侧的与承接刀22的两个节距以内相匹配的鼓25的位置至少设置有一个拨指24a,即使是由分禾器16侧的拨禾轮17的左端部附近的钉齿32a拨入、由主切割刀装置3收割的谷物禾秆,由于该位置的拨指24a以将谷物禾秆的穗部喂入的方式发挥作用,也能够提高拨禾效率。

另外,由于在不存在叶片体29a、29b的中央拨禾部28以在鼓25的径向上大致错开90°地从鼓外周面突出的方式配置有四对拨指24b,并且中央拨禾部28的全部拨指24b1~24b4都配置在同轴上,因此能够将由钉齿32拨入、由主切割刀装置3收割的谷物禾秆高效地导出到集禾台15内。

另外,由于至少两个以上其它单独的拨指24b位于各一对拨指24b、24b之间,且在拨指24b、24b间设置有规定的距离,因此即使椰子等大型异物被喂入,也仅会使异物通过拨指24b、24b间,异物不会被强制地送到输禾室14内,因此能够防止拨禾螺旋19、集禾台15损伤。

接着,对作为分禾体的分禾器16的构造进行详细描述。如图6所示,分禾器16在主切割刀装置3的前方,配置于集禾台15的左右侧壁前端部,向联合收割机A的收割部2的侧端部前方突出,为了容易进行分禾,形成为尖状(侧面看为大致三角形状的四棱锥状)。另外,分禾器16的前端部被倒角,在侧视时形成为弯曲形状。

另外,如图3、(图8)所示,分禾器16、16配置为从左右夹着拨禾轮17的位置关系。

分禾器16、16配置于比构成集禾台15的底部的收割架44稍高的位置,在左右二个分禾器16、16的内侧面相对地配置有内导向件50、50。内导向件50、50形成为棒状,包括与分禾器16、16的前端部附近的下部侧连接设置、在侧视时向后方大致水平延伸的水平部51;从分禾器16的后端部附近弯曲直到主切割刀装置3的上方、向上方缓缓倾斜的倾斜部52。

另外,在俯视时,水平部51向拨禾轮17的旋转支承体45、45倾斜,倾斜部52以处于旋转支承体45、45的大致正下方的方式向主切割刀装置3侧延伸。

通过这样构成内导向件50,由拨禾轮17拨入的谷物禾秆的穗部被拨入到集禾台15侧,并且在不能由拨禾轮17拨入的位于旋转支承体45与分禾器16之间的谷物禾秆中,谷物禾秆也由分禾器16分禾且由内导向件50的水平部51引导到拨禾轮17侧。

引导到拨禾轮17侧的谷物禾秆的穗部沿着内导向件50的倾斜部52被拨入到集禾台15侧。另外,为了将由内导向件50引导到拨禾轮17侧的谷物禾秆高效地拨入,最外侧的钉齿32a和倾斜部52以尽可能接近的方式构成。

另外,为了从被分禾拨入的全部谷物禾秆的中途部收割穗侧部,内导向件50以不向主切割刀装置3不可动的两端部侧引导谷物禾秆,而是向主切割刀装置3有效可动的范围内可靠地引导谷物禾秆的方式构成。

如上所述,因为至少在左侧的分禾器16的内侧面设置有用于使由一对分禾器16、16规定的收割范围内的端部侧的谷物禾秆更靠内侧的内导向件50,因此能够促使在拨禾轮17的左端部附近的最外侧的钉齿32a与分禾器16的内侧面之间产生的不能拨入的区域的谷物禾秆靠近拨禾轮17侧,能够将由分禾器16规定的范围内的谷物禾秆高效且可靠地拨入,特别是对倒向分禾器侧的谷物禾秆具有很大的效果。

另外,在主切割刀装置3不可动的端部侧,能够防止谷物禾秆滞留在分禾器16的内侧壁与内导向件50之间。

进而,通过将内导向件50设置于左右分禾器16、16的内侧面,能够将由分禾器16、16规定了收割范围的谷物禾秆可靠地喂入。

这里,本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A在与分禾器16连接设置的集禾台15的左侧壁前端部的附近、且在内导向件50的倾斜部52的下方配置有内分禾器53。具体而言,内分禾器53形成为管状,配置于主切割刀装置3的前方,并且使一端部与集禾台15的左侧壁前侧的内壁的下端部连接设置,使另一端部在内导向件50的外侧(行走机体1的中心侧)以覆盖最接近倾斜部52的主切割刀装置3的承接刀22a前端的方式插通一定程度。

即,如图3所示,内分禾器53在俯视时从集禾台15的左侧壁前侧与内导向件50的倾斜部52交叉地延伸到后方的承接刀22前端。另外,覆盖前端的承接刀22a的轴线方向在俯视时成为左方最外侧的钉齿32a方向。

通过这样配置内分禾器53,能够防止谷物禾秆向无助于收割的切割刀23侵入,能够防止割下来的谷物禾秆滞留在内导向件50与设有内导向件50的分禾器16侧的内侧面之间,并且即使是在位于拨禾轮17的左右端部的旋转支承体45与分禾器16的内侧面之间产生的不能拨入的区域的谷物禾秆,也能够可靠地引导到主切割刀装置3而进行收割。

因此,能够利用内分禾器53使内导向件50进行的谷物禾秆的拨禾更可靠。

此外,内分禾器53也可以以同样的结构配置于右侧壁前端部的附近。

接着,以本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A的拨禾轮17的位置关系为中心进行详细描述。

拨禾轮17具有图8、图9所示的位置关系,即将拨禾轮17的前端侧隔开距离L地配置于比分禾器16的前端84更靠前方的状态作为应对倒伏的谷物禾秆的通常的作业状态。

拨禾轮17以能够拨禾旋转的方式配置于左右一对分禾器16、16间的上方,将由两分禾器16、16分禾后的收割侧的种植谷物禾秆,一边向集禾台15侧旋转一边拨入。另外,将拨禾轮17的前端侧与分禾器16的前端84的距离L设为大致200mm。

拨禾轮17在集禾台15的后端上部,横向架设着轴线朝向左右方向的臂支轴67。在臂支轴67的左右侧端部,枢轴支承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左右一对支承臂68、68的基端部(后端部)。在各支承臂68的中途部与集禾台15的侧壁之间设置有拨禾轮升降缸69,能够使两支承臂68、68以臂支轴67为中心升降。

在两支承臂68、68的前端部间,以绕其轴心可旋转的方式轴架着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拨禾轮支轴46,并且将拨禾轮支轴46设为在前后方向上起始端对位置调节自如。在拨禾轮支轴46的左右侧端部安装有左右一对旋转支承体45、45的中心部,该左右一对旋转支承体45、45左右相对。两旋转支承体45、45是将金属制的板状体形成为正五边形状的结构,在左右相对的各角部(顶部)间经由钉齿杆枢支体47以绕其轴线可旋转的方式横向架设有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管(圆管)状钉齿杆48。在各钉齿杆48,以在左右方向上隔开一定间隔的方式垂下状地安装有多个钉齿32。因此,拨禾轮17的前端侧是指在拨禾轮17旋转时钉齿杆48向行走机体1的前方最为突出时的钉齿杆48的位置。

这样,当使拨禾轮支轴46在左侧视图中逆时针旋转时,安装于拨禾轮支轴46的左右一对旋转支承体45、45也逆时针旋转,经由钉齿杆48安装于两旋转支承体45、45间的钉齿32绕旋转支承体45的外周移动。这时,钉齿姿态保持机构70将进行旋转移动的钉齿32中的至少作用于种植的谷物禾秆的钉齿32保持为规定的垂下姿态,保持为这种垂下姿态的钉齿32对种植的谷物禾秆发挥拨禾作用。

上述那样构成的收割部2由拨禾轮17将收割侧的种植的谷物禾秆拨入,并且由左右一对分禾器16、16进行分禾,由主切割刀装置3收割被拨入的种植的谷物禾秆的穗侧部,拨到集禾台15内。由拨禾螺旋19将拨到集禾台15内的谷物禾秆横向送入输禾室14的喂入口31,进而,由输禾室14内的供给输送部18将全谷物禾秆送入(喂入)到配置于行走机体1的后方的脱粒部7。

在以上那样构成的收割部2中,通过至少在拨禾轮17位于最低位置时将拨禾轮17的前端侧配置于比分禾器前端84更靠前方的位置,在使田埂位于联合收割机的左侧,以倒向田埂侧的谷物禾秆为收割对象时,能够使比分禾器前端84靠前方的谷物禾秆成为大致立起姿态,成为能够视觉识别田埂与农田的边界的状态,因此分禾器16不会与田埂接触,能够容易地收割田边的谷物禾秆。

另外,即使在联合收割机A的行进方向向田埂侧偏移的情况下,也能够在注意到了分禾器16前方的拨禾轮17前端侧的行进方向的偏离后修正行进方向,存在分禾器16接触到田埂之前的时间的宽限期,因此能够防止分禾器16的损伤。这在向前方接近田埂时也是同样的。

另外,即使在收割倒伏的谷物禾秆时向前方逼近田埂的情况下,位于比田埂高的位置的拨禾轮17也不会与田埂接触,也能够如上述那样使比分禾器前端84靠前方的谷物禾秆成为大致立起姿态,成为能够视觉识别田埂与农田的边界的状态,因此分禾器16不会与田埂接触,能够容易地收割田边的谷物禾秆。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A的拨禾轮17构成为,在拨禾轮17的最低位置,在拨禾轮17旋转时钉齿32前端的轨迹t在侧视时穿过分禾器16的前端84和主切割刀装置3的上表面附近。由此,以下对包括钉齿32的构造和主切割刀装置3等的位置关系在内的具体内容进行说明。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A将图9所示的位置关系,即如上所述的钉齿32前端的轨迹t的拨禾轮17和集禾台15等的位置关系,作为应对倒伏的谷物禾秆的通常的作业状态。

如图10、图11所示,钉齿32通过将为弹簧钢钢材的一根圆棒材料弯曲而一体地形成有:作用于谷物禾秆的钉齿主片76;使基端部延伸到比钉齿主片76的基端部(上端部)靠前方的位置,弯曲形成为螺旋状的线圈部形成片77;从线圈部形成片77向上方延伸设置的、螺栓78可插通于其中的倒U字状的夹持片79;使夹持片79的端部向行走机体1的后方侧延伸设置而成的定位片80。

钉齿主片76在上下方向上延伸而形成,并且将直到钉齿前端的形状形成为向拨禾轮17的旋转方向凹陷的凹状的平缓的曲线状。该钉齿主片76保持从钉齿杆48向铅垂下方向垂下的姿态,钉齿主片76发挥将种植的谷物禾秆拨入集禾台15内的作用。

这样,通过将直到钉齿前端的形状形成为向拨禾轮17的旋转方向凹的凹状的平缓的曲线状,在谷物禾秆拨入时钉齿32不易在谷物禾秆中受到阻力,钉齿32容易抜出,因此能够防止拨禾时的谷物禾秆的卷绕,能够提高拨禾效率。

如图11所示,钉齿杆48在管状的管部71的下部,垂设有以管部71的轴线方向为长度方向的带状的抵接固定板72,在抵接固定板72,将设置于上部的螺栓插通孔73和设置于下部的钉齿定位孔74作为一对的钉齿固定部75,在左右方向上隔开规定间隔而配置。

钉齿32向钉齿杆48的安装如下所述:在以线圈部形成片77为前方的状态下,使钉齿32位于钉齿固定部75的前侧,使夹持片79的内空间与螺栓插通孔73连通,并且将定位片80插通于钉齿定位孔74。以在L形配件81与钉齿杆48之间夹持着钉齿32的状态,利用螺栓78进行紧固固定。

具体而言,在L形配件81穿通设置有与穿通设置于抵接固定板72的各螺栓插通孔73相对应的配件侧螺栓插通孔82,在该孔82、夹持片79的内空间和螺栓插通孔73连通设置的状态下,将螺栓78插入,使其在抵接固定板72的背面侧与螺母(未图示)螺合而固定钉齿32。此外,螺母也可以以与螺栓插通孔73连通的状态通过预先焊接等固定于抵接固定板72的背面。

这样,通过将钉齿32固定于钉齿杆48,线圈部形成片77对因种植的谷物禾秆而受到的从后方向前方的反作用力的钉齿主片76施以弹性力,以使其保持垂下姿态。进而,因为线圈部形成片77的上部位于L形配件81的下片83的外底面,所以能够由下片83抑制与钉齿主片76一同受到反作用力的线圈部形成片77向上方移动,于是能够可靠地施加用于保持钉齿主片76的垂下姿态的弹性力。

另外,仅通过将钉齿主片76的定位片80插入到钉齿定位孔74内,就能够容易进行钉齿32的定位。

接着,对钉齿32和主切割刀装置3的位置关系进行说明。

如为俯视图的图8所示,钉齿32配置于在俯视时与表示左右相邻的承接刀22、22间的大致中央部位置的假想线k相匹配的位置。而且,在各钉齿杆48以在左右方向上隔开间隔的方式安装有多个钉齿32,并且安装于相邻的钉齿杆48的钉齿32彼此以错开半个节距的方式安装。即,当使左右相邻的承接刀22、22彼此的间隔为节距P时,安装于各钉齿杆48的多个钉齿32彼此(具体地说是钉齿主片76彼此)相隔两个节距P,安装于相邻的钉齿杆48的钉齿32(具体地说是钉齿主片76)彼此间隔开一个节距P。

这样,因为将各钉齿32配置于左右相邻的承接刀22、22间的大致中央部上方,所以各钉齿32进行的种植的谷物禾秆的拨入既圆滑又可靠。而且,后续的副切割刀装置4进行的种植的谷物禾秆的根部的切断、以及拨禾螺旋19进行的拨禾、输送等各作业变得顺畅。

以如上所述的位置关系构成的钉齿主片76的前端构成为,在拨禾轮17的最低位置,通过拨禾轮17的旋转,以图9所示的轨迹t进行旋转。即,在侧视时,通过分禾器前端84和主切割刀装置3的上表面附近,并且通过拨禾螺旋19的拨指24附近。另外,以接近的钉齿前端和主切割刀装置3的上表面所成的角度为大致直角的方式通过。此外,钉齿32前端与主切割刀装置3的上表面(严格地说是承接刀22的上表面)的间隙优选为大致30mm,使得钉齿32不会因钉齿32在农田拨禾时的回弹而被主切割刀装置3咬入。

这样,由于构成为在拨禾轮17旋转时钉齿32前端的轨迹t在侧视时通过分禾器前端84和主切割刀装置3的上表面附近,因此能够从规定收割范围的分禾器16的前端84使倒伏的谷物禾秆可靠地成为大致立起姿态,能够以大致立起姿态的状态可靠地将谷物禾秆导入主切割刀装置3,由此能够高效地切断谷物禾秆而将穗侧部拨入。

另外,由于构成为以接近的钉齿32前端和主切割刀装置3的上表面所成的角度为大致直角的方式通过,因此能够将谷物禾秆相对于承接刀22和切割刀23大致直角地导入,因此能够促使所拨入的谷物禾秆高效地供给到承接刀22、22间,并且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主切割刀装置3的切断能力。

进而,因为钉齿前端的轨迹t以比主切割刀装置3靠下方的方式构成,即以假想状态到达农田的地里的方式构成,所以即使应对倒卧于农田的倒伏谷物禾秆,也能够使钉齿32有力地进行拨入。

通过这样形成钉齿32,假设钉齿32在农田进行拉耙时,对钉齿32施加的载荷(反作用力)也作用于夹持片79的夹持方向,因此不用担心夹持片79脱离钉齿杆48。而且,因为能够使由弹簧钢钢材性的夹持片79进行的对钉齿杆48的固定可靠且能够保持该状态,所以能够良好地确保钉齿32的姿态保持、钉齿32对谷物禾秆的拨禾效率。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A将拨禾螺旋19(严格地说是拨指24)与钉齿32前端最接近的距离形成得较短为大致50mm,因此能够高效地进行穗侧部向集禾台15内的拨禾。

另外,就本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A而言,由拨禾螺旋19将谷物禾秆的穗侧部拨入时暂时保持穗侧部的集禾台15的形成底部的收割架44,通过将收割架44的前半部85设置为向联合收割机A的前侧上方倾斜α而形成。下面,对集禾台15进行具体说明。

集禾台15以与行走机体1的左右宽度大致相同的宽度形成为前方开口的料斗状,使后壁的左侧开口而与输禾室14的喂入口31(前端开口部)连通连结,在内部横架着转动轴心朝向左右方向的拨禾螺旋19。拨禾螺旋19将由上述主切割刀装置3收割后的谷物禾秆的穗侧部拨入集禾台15内,并且横向进给地送入到输禾室14的喂入口31内,进而,由输禾室14内的供给输送部18将全谷物禾秆送入(喂入)到配置于行走机体1的后方的脱粒部7。

另外,如图9所示,集禾台15的收割架44通过将前半部85设为向联合收割机A的前侧上方倾斜大致4°的倾斜角α而形成。因此,在收割架44的上表面,即在拨禾螺旋19的正下方,暂时载置所拨入的谷物禾秆。

这样,由于将收割架44的前半部85形成为向联合收割机A的前侧上方倾斜,因此由主切割刀装置3切断而交接到收割架44的谷物禾秆的穗侧部不易从收割架44向前方脱落,容易向拨禾螺旋19后方的输禾室14侧移动,因此能够提高穗侧部的拨禾效率。此外,收割架44的倾斜角α是所拨入的穗侧部不易向前方脱落的角度,从与主切割刀装置3的设置角度等的关系来看,优选为3°~6°的范围。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A构成为拨禾螺旋19的轴中心与主切割刀装置3的后端部的距离W较短,为大致420mm,因此能够将所拨入的穗侧部顺畅地收纳在集禾台15内。

另外,如图9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A在收割部2位于最低位置时,在配置于集禾台15的左右侧壁前端部的作为分禾体的分禾器16、16的下端面与农田之间设有规定的高度H。

具体而言,在分禾器前端84,农田与分禾器16的下端面的距离最高,其高度H为大致200mm。

这样,通过在分禾器16的下端面与农田之间设置具有规定高度的空间,能够避免由分禾器16将倒伏谷物禾秆压坏或拨乱,因此能够防止谷物禾秆的割不净。

另外,在由拨禾轮17的钉齿32将倒伏谷物禾秆上拨成立起状态时,倒伏谷物禾秆也不会受分禾器16影响,能够进行可靠的拨禾作业。此外,从谷物禾秆的茎秆硬度、拨禾轮17的位置关系等来看,分禾器16的下端面与农田的高度H优选处于150mm~300mm的范围。

以上,对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局限于这样的特定的实施方式,在权利要求书记载的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种种变形、变更。

附图标记说明

A 联合收割机

t 轨迹

α 角度

1 行走机体

2 收割部

3 切割刀装置(主)

14 输送体(输禾室)

15 集禾台

16 分禾器(分禾体)

17 拨禾轮

19 拨禾螺旋

22 承接刀

22a 最外侧的有效的承接刀

23 切割刀

24 作用片(拨指)

24a 作用片(拨指)

25 鼓

28 无叶片部(中央拨禾部)

29a 叶片体

29b 叶片体

32 钉齿

32a 钉齿

44 收割架

50 内导向件

53 内分禾器

76 钉齿主片

84 分禾器前端

85 前半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