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花生栽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215064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栽培技术领域,特别涉及高产可达亩产800公斤的一种花生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花生约于十六世纪传入我国,是我国主要油料作物之一,在我国农作物中,花生的种植面积仅次于油菜,约1500万亩,总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约7500万吨,我国也是花生的第一大消费国和出口国。就单产而言,随着生产技术的提高,我国花生单产增长趋势明显,由上世纪80年代的100公斤/亩,增长到目前的238.67公斤/亩(国家统计局2014年花生单产),约为世界平均单产水平的2倍,与美国单产水平相当,部分年份已经超过美国,与阿根廷相比,我国花生的平均单产水平基本保持了20%左右的优势;与印度相比,我国花生在生产上的优势更为明显,基本保持在印度平均单产水平的2-3倍,但与单产水平较高的以色列差距较大(400公斤/亩以上),因此我国单产提升的空间很大,有待进一步挖掘。由于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我国花生面积常年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各年度增减的比例较小,在这种情况下要增加花生产能,提高花生单产水平是重要的措施之一。我国花生主要集中在黄淮海和南部华南沿海地区及四川盆地等地,近几年东北地区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大体可分为两大产区,即北方生产区和南方生产区,北方花生生产区的面积、总产分别占全国的60%和65%以上,生产技术水平较高,单产较高,尤其是山东、河南花生单产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其中山东花生单产有记录以来创造多次全国高产纪录。1983年,山东省蓬莱县南王镇矫格庄村曾创下花生亩单产746.3公斤的全国最高纪录;2014年,莒南县板泉镇攻关田亩产达到752.6公斤(实收1亩),刷新了我国花生单产新纪录;特别是2015年,研究试验的高产田创造了782.6公斤/亩(实收1亩)全国纪录。但亩产800公斤以上的种植技术还很缺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在技术中亩产不能达到800公斤花生高产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根据亩产800公斤花生产量目标、生长环境、需肥水特点、群体发育动态等特征,试验研究出一种亩产800公斤花生栽培方法。本发明根据上述亩产800公斤栽培特征,从种子选择与处理、地块选择、施肥耕作、田间管理、到田间收获等环节创新发展,组装成完整的栽培技术,实现花生高产目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花生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地块选择选择至少2年内未种过花生或其他豆科作物的轻沙壤土生茬地;土壤的理化指标如下:土壤容重每立方厘米1.2~1.3克,总孔隙度50%,有机质0.85%以上,全氮0.06%以上,全磷0.05%以上;每公斤土样中水解氮不低于50毫克,速效磷不低于22毫克,速效钾不低于55毫克,代换性钙不低于1.4克;土层深厚超过50厘米;2)施肥深耕每亩按以下重量称取肥料:有机肥5000~6000公斤、微生物菌肥80~100公斤,树脂包膜控释尿素35公斤,尿素8公斤,钙镁磷肥70公斤,硫酸钾肥35公斤,硫酸锌、硼砂各1公斤;冬耕或早春耕超过30厘米,同时施加上述全部有机肥、微生物菌肥和2/3树脂包膜控释尿素、2/3尿素、2/3硫酸钾、以及1/3的钙镁磷肥和杀虫剂5公斤3%辛硫磷颗粒剂,剩余的肥料留作种肥在旋耕起垄前撒施入地面,使其能分布在10厘米的结实土层内;3)种子处理a)选种选择晚熟品种的1级米作为种子;b)发芽试验在花生种中随机取10组花生种,每组20粒,35~40℃温水中浸泡4小时,捞出分别放在10个带盖磁盘中,花生上下各垫2层湿纱布,25℃恒温催芽22~24小时,要求发芽率达到100%;c)种子处理(1)用毒死蜱、吡虫啉或多菌灵拌种,晾干种皮;用种子重量0.2~0.4%的钼酸铵,制成0.4~0.6%的溶液,用喷雾器直接喷到上述种子上,边喷边伴匀,晾干种皮后播种;4)适时、适墒播种5厘米土壤温度稳定在15℃以上时播种,土壤含水量为60—70%;若需灌溉采用膜下滴灌;5)播种规格垄距75厘米,垄沟宽25厘米,垄面宽45厘米,垄高12厘米,垄上种2行花生,垄上小行距20厘米,播种行距离垄边12.5厘米,穴距10厘米,播深4厘米,采用“波浪形”播种方式,人工每穴播1粒种子;播后覆土,然后在垄面每亩喷施50%的乙草胺除草剂100毫升加水50公斤药液,随即覆盖厚度为0.004毫米、宽为900毫米的地膜;6)田间管理a)前期管理(1)在花生幼苗顶土鼓膜刚见绿叶时,及时在苗穴上方将地膜撕开一个小孔,把花生幼苗从地膜中释放出来;(2)播后25天前后,用40%乐果乳剂1000倍液药剂喷洒防蚜虫;(3)对花生垄沟进行中耕;(4)根据墒情排涝、滴灌;b)中期管理(1)从花生始花开始,用多菌灵或75%的百菌消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每隔10天喷洒叶面一次,连续喷6-7次;(2)播后50天前后,喷施毒死蜱、吡虫啉或杜邦防治棉铃虫危害;(3)当花生将要封垄,主茎高度达到28-30厘米时,每亩用5%烯效唑粉剂40克加水40公斤,在植株顶部喷洒;(4)根据墒情排涝、滴灌;c)后期管理(1)每亩喷施0.3%的磷酸二氢钾水溶液50公斤和微量元素叶面肥3次,间隔7天;(2)根据墒情及时排涝、滴灌;(3)从播种到收获花生生育期达到140天以上,当75%以上荚果果壳硬化、网纹清晰、果壳内壁呈青褐色斑块,地上部植株衰老程度严重时收获。采用本发明花生栽培技术可达到亩产800公斤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一)地块选择1、选择至少2年内未种过花生或其他豆科作物的生茬地;并且50厘米根系层和20厘米结实层的土壤类型为肥沃的轻沙壤土;2、土壤的理化指标:土壤容重每立方厘米1.2~1.3克,总孔隙度50%左右,有机质0.85%以上,全氮0.06%以上,全磷0.05%以上。每公斤土样中水解氮不低于50毫克,速效磷不低于22毫克,速效钾不低于55毫克,代换性钙不低于1.4克;3、土层深厚超过50厘米、地势平坦、灌溉设施齐全,排涝方便。(二)施肥深耕施优质有机肥5000~6000公斤、微生物菌肥80~100公斤,树脂包膜控释尿素(含氮42%)35公斤,尿素8公斤(含氮46%),钙镁磷肥70公斤(P2O5含量14~12%、CaO含量25~30%、SiO2含量40%左右、MgO含量5%左右),硫酸钾35公斤(K2O含量50%),硫酸锌、硼砂等微肥各1公斤。冬耕或早春耕超过30厘米。全部有机肥、生物肥和2/3大量肥料(包膜尿素、尿素、硫酸钾)、以及1/3的钙镁磷肥、5公斤3%辛硫磷颗粒剂在冬耕或早春耕一块施入,剩余的肥料留作种肥在旋耕起垄前撒施入地面,使其能分布在10厘米的结实土层内,做到深施分层施和匀施。(三)种子处理1、选种选用品质优良、增产潜力大和综合性状好的晚熟品种。选择收获晾晒及时、未染病、未捂霉、储存条件好等种子,剥壳前晒果。人工剥壳,剥壳后,要细心检出颜色鲜艳、饱满光亮的1级米作为种子。、发芽试验为了确保花生种子质量,达到苗全苗壮的目的,还要对花生种子进行发芽率试验。方法是:在花生种中随机取10组花生种,每组20粒,35~40℃温水中浸泡4小时,捞出分别放在10个磁盘中(带盖),花生上下各垫2层湿纱布,25℃恒温催芽22~24小时,要求发芽率达到100%。、种子处理(1)为了减少地下蛴螬、金针虫和地老虎及蚜虫等害虫、及病毒病危害花生种子、花芽和荚果的危害,用毒死蜱、吡虫啉、多菌灵等药拌种,晾干种皮。(2)为了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出苗率,增强根瘤固氮能力,用种子重量0.2~0.4%的钼酸铵,制成0.4~0.6%的溶液,用喷雾器直接喷到上述(1)的种子上,边喷边伴匀,晾干种皮后播种。(四)适时、适墒播种5厘米土壤温度稳定在15℃以上时播种,山东省花生产区适宜播期应在4月25日至5月10日。为增加花生生育期,不宜延后播种。播种时,土壤含水量为60—70%,即耕作层土壤手握能成团,手搓较松散。采用膜下滴灌。(五)播种规格垄距75厘米,垄沟宽25厘米,垄面宽45厘米,垄高12厘米,垄上种2行花生,垄上小行距20厘米,播种行距离垄边12.5厘米,穴距10厘米,播深4厘米,采用“波浪形”播种方式(如下图),每穴播1粒种子。为了提高播种质量,要求人工播种。播种时一律用穴距杆,按规格播种,播后覆土,然后在垄面每亩喷施50%的乙草胺除草剂100毫升加水50公斤药液,随即覆盖厚度为0.004毫米、宽为900毫米的地膜。(六)田间管理1、前期管理(1)在花生幼苗顶土鼓膜刚见绿叶时,及时在苗穴上方将地膜撕开一个小孔,把花生幼苗从地膜中释放出来,避免地膜内湿热空气将花生幼苗烧伤。因花生穴距小,开膜孔时一定要小心,而且要在膜孔上方压土,能够起到保护地膜和引升花生子叶节出膜的作用。(2)播后25天前后,及时用40%乐果乳剂1000倍液等药剂喷洒防蚜虫。(3)对花生垄沟进行中耕,消除杂草危害,提高花生垄沟土壤的透通性。(4)根据墒情及时排涝、滴灌。、中期管理(1)从花生始花开始,用多菌灵或75%的百菌消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其他有效杀菌剂),每隔10天喷洒叶面一次,连续喷6-7次。(2)播后50天前后,喷施毒死蜱、或吡虫啉、杜邦等药剂(按照说明书施用)防治棉铃虫危害。(3)当花生将要封垄,主茎高度达到28-30厘米左右时,及时每亩可用5%烯效唑粉剂40克加水40公斤,在植株顶部喷洒。若仍有徒长趋势时,可以连喷2—3次,每次喷施药量减半。(4)根据墒情及时排涝、滴灌。、后期管理(1)防止植株早衰,每亩喷施0.3%的磷酸二氢钾水溶液50公斤和其他微量元素叶面肥等3次,间隔7天。(2)根据墒情及时排涝、滴灌。(3)适期晚收,从播种到收获花生生育期达到140天以上,当75%以上荚果果壳硬化、网纹清晰、果壳内壁呈青褐色斑块,地上部植株衰老程度较为严重时可收获。山东春花生产区9月下旬收获。均以当地常规栽培技术为对照。2015年在山东平度进行了对比试验,对照亩产631.5公斤,本发明实收1亩达到782.6公斤,延迟8天后收获达到812.3公斤/亩,较对照增产28.6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