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轴承渔线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80673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双轴承渔线轮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轴承渔线轮。



背景技术:

双轴承渔线轮一般具有抛饵控制机构。抛饵控制机构是通过对卷线筒轴施加摩擦力来对卷线筒轴的旋转进行制动的机构。由此可以抑制放线时卷线筒轴的旋转速度,防止渔线缠绕在一起。

为了使抛饵控制机构更加易于操作,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双轴承渔线轮中,操作杆以能够摆动的方式安装在渔线轮主体上。通过使该操作杆摆动,能够调整对卷线筒轴的制动力。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9-275861号



技术实现要素:

在使用上述双轴承渔线轮的操作杆将制动力调整为适宜的制动力时,有时会出现操作杆沿钓鱼者不方便操作的方向延伸的状态。例如,在操作杆朝向钓竿安装侧的方向延伸的状态下,会出现钓鱼者不方便操作的问题。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易于操作的操作杆的双轴承渔线轮。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涉及的双轴承渔线轮具有渔线轮主体、卷线筒、卷线筒轴、调整部件和操作杆。卷线筒能够相对于渔线轮主体旋转。卷线筒轴与卷线筒一起旋转。调整部件安装在渔线 轮主体上。调整部件构成为能够调整对卷线筒轴的旋转进行制动的制动力。操作杆安装在调整部件上,沿径向延伸,并能够拆卸。能够调整操作杆相对于调整部件的在周向上的位置。

采用该结构,首先,由调整部件调整对卷线筒轴的制动力。然后,在调整到适宜的制动力后,将操作杆安装到调整部件上。由于能够调整操作杆相对于调整部件的在周向上的位置,因此能够将操作杆沿易于操作的方向延伸配置。例如在双轴承渔线轮安装在钓竿上时,能够如下这样配置操作杆:使操作杆向远离钓竿的方向延伸。

优选为,操作杆以从径向外侧紧固调整部件的方式安装在调整部件上。

优选调整部件在外周表面上具有在周向上隔开间隔配置的多个凹部。而且,操作杆能够安装在各凹部。

优选多个凹部在周向上交错配置。

优选操作杆具有罩部和杆部,其中,罩部以罩住调整部件的外周表面的方式安装;杆部从罩部沿径向延伸。

优选调整部件在外周表面上具有在周向上隔开间隔配置的多个凹部。杆部的一个端部构成为穿过罩部与各凹部相卡合。

优选调整部件具有在周向上隔开间隔配置的多个凹部。罩部至少具有一个与各凹部卡合的凸部。

优选罩部具有在周向上隔开间隔配置有多个凹部。调整部件至少具有一个与各凹部卡合的凸部。

优选杆部与罩部螺合。

优选调整部件在外周表面上具有沿周向延伸的槽部。另外,优选操作杆具有销部和施力部。销部与槽部卡合。施力部对销部向槽部施力。

优选罩部具有一对周向端部,在轴向上观察呈C字形。杆部以使一对周向端部互相接近的方式安装在一对周向端部上。

优选杆部具有嵌合在罩部和调整部件之间的嵌合部。

优选双轴承渔线轮还具有环状的内螺纹部件。调整部 件具有凸缘部和与内螺纹部件螺合的外螺纹部。操作杆被夹持在内螺纹部件和凸缘部之间。

优选凸缘部具有在周向上隔开间隔配置的多个凹部,操作杆至少具有一个与各凹部的任意一个相卡合的凸部。

优选双轴承渔线轮具有单向离合器。单向离合器具有外圈和滚动体。外圈能够相对于渔线轮主体旋转。滚动体将卷线筒轴向放线方向的旋转传递至外圈。调整部件用于调整对外圈的旋转进行制动的制动力。

采用该结构,当卷线筒轴向放线方向旋转时,卷线筒轴的旋转通过滚动体传递至外圈。即,卷线筒轴和外圈联动旋转。由于外圈被调整部件制动,因此卷线筒轴也被制动。其结果,放线时的卷线筒轴的旋转速度被抑制,能够防止渔线缠绕在一起。另一方面,当卷线筒轴向卷线方向旋转时,卷线筒轴的旋转不被传递至外圈。即,卷线筒轴不和外圈联动旋转,因此卷线筒轴不被制动。因此,能够抑制卷线时卷线筒轴上产生旋转阻力,使卷线筒轴能够顺畅地旋转。

采用本发明,能够将操作杆配置在易于操作的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双轴承渔线轮的立体图。

图2是双轴承渔线轮的剖视图。

图3是双轴承渔线轮的放大剖视图。

图4是变形例所涉及的双轴承渔线轮的放大剖视图。

图5是变形例所涉及的操作杆的剖视图。

图6是变形例所涉及的操作杆的立体图。

图7是变形例所涉及的操作杆的剖视图。

图8是变形例所涉及的操作杆的剖视图。

图9是变形例所涉及的操作杆的剖视图。

图10是变形例所涉及的操作杆的剖视图。

图11是变形例所涉及的操作杆的剖视图。

图12是变形例所涉及的操作杆的剖视图。

图13是变形例所涉及的操作杆的剖视图。

图14是变形例所涉及的操作杆的剖视图。

图15是变形例所涉及的操作杆的分解立体图。

附图标号说明

2:渔线轮主体;3:卷线筒;4:卷线筒轴;5:单向离合器;51:外圈;52:滚动体;6:调整部件;7:操作杆;100:双轴承渔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双轴承渔线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轴向表示卷线筒轴的延伸方向。另外,径向表示以卷线筒轴为中心的圆的径向,周向表示以卷线筒轴为中心的圆的周向。

如图1和图2所示,双轴承渔线轮100具有渔线轮主体2、卷线筒3、卷线筒轴4、单向离合器5、调整部件6和操作杆7。另外,双轴承渔线轮100还具有第1摩擦板8、施力部件9和手柄10。

渔线轮主体2具有第1渔线轮主体部21和第2渔线轮主体部22。第1渔线轮主体部21和第2渔线轮主体部22在轴向上被互相隔开间隔配置。第1渔线轮主体部21和第2渔线轮主体部22通过多个连接部23互相连接。

如图2所示,第1渔线轮主体部21具有第1侧板21a和第1罩21b。第1渔线轮主体部21在内部具有收装空间。在该收装空间内收装有旋转传递机构11等。第2渔线轮主体部22具有第2侧板22a和第2罩22b。第1侧板21a和第2侧板22a通过连接部23互相连接。该第1侧板21a和第2侧板22a和连接部23形成为一体,构成渔线轮主体2的框架。

第1渔线轮主体部21还具有突出部24。突出部24呈圆筒状,向轴向外侧突出。具体而言,突出部24从第1罩21b向轴向外侧突出。在突出部24的外周表面上形成有螺纹牙。调整部件6 被安装在该突出部24上。详细而言,调整部件6与突出部24螺合(螺纹配合)。突出部24与第1渔线轮主体部21的收装空间连通且与外部相连通。该突出部24内,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着卷线筒轴4的一个端部。

卷线筒3被配置在第1渔线轮主体部21和第2渔线轮主体部22之间。具体而言,卷线筒3大致呈圆筒状,沿轴向延伸。卷线筒3能够相对于渔线轮主体2旋转。卷线筒3通过卷线筒轴4被支承在渔线轮主体2上并且能够旋转。

卷线筒轴4与卷线筒3一起旋转。卷线筒轴4由第1渔线轮主体部21和第2渔线轮主体部22支承并能够旋转。此外,卷线筒轴4通过第1和第2轴承部件12a、12b被支承在第1渔线轮主体部21和第2渔线轮主体部22上并能够旋转。

如图3所示,单向离合器5被安装在卷线筒轴4上。单向离合器5具有外圈51和多个滚动体52。外圈51能够相对于渔线轮主体2旋转。详细而言,外圈51能够相对于突出部24旋转。外圈51被配置得与突出部24的内周表面隔开有间隙。

外圈51在轴向上被第1摩擦板8和第2摩擦板13夹持。即,通过第1摩擦板8和第2摩擦板13,外圈51的旋转被制动。

滚动体52被配置在卷线筒轴4与外圈51之间。滚动体52将卷线筒轴4的向放线方向的旋转传递至外圈51。另一方面,滚动体52不将卷线筒轴4的向卷线方向的旋转传递至外圈51。

调整部件6被安装在渔线轮主体2上。调整部件6呈圆筒状。具体而言,调整部件6具有圆板部61和从圆板部61的外周端部沿轴向延伸的圆筒部62。调整部件6的内周表面上形成有螺纹牙。调整部件6与渔线轮主体2的突出部24螺合。因此,调整部件6在以轴为中心旋转时在轴向上移动。

调整部件6能够调整对卷线筒轴4的旋转进行制动的制动力。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卷线筒轴4向放线方向旋转时,卷线筒轴4和外圈51联动旋转。因此,调整部件6能够通过调整对 外圈51的旋转进行制动的制动力,来调整对卷线筒轴4的旋转进行制动的制动力。具体而言,通过使调整部件6旋转并使其在轴向上移动,能够调整调整部件6对外圈51的按压力,即,能够调整制动外圈51的制动力。此外,调整部件6通过第1摩擦板8按压外圈51。

在调整部件6的内周表面和突出部24的外周表面之间配置有密封部件63。能够由该密封部件63防止异物侵入渔线轮主体2的内部。另外,能够由该密封部件63对调整部件6施加旋转阻力,以使调整部件6不会违背钓鱼者的意愿旋转。

单向离合器5的外圈51和调整部件6的圆板部61之间配置有第1摩擦板8。第1摩擦板8是环形板,与外圈51接触。此外,第1摩擦板8与外圈51接触,而不与滚动体52接触。第1摩擦板8例如由碳布制成。调整部件6的圆板部61通过第1摩擦板8沿轴向按压外圈51。

施力部件9对单向离合器5的外圈51朝向调整部件6的圆板部61施力。即,施力部件9对外圈51施力以使外圈51不离开第1摩擦板8。此外,施力部件9通过第2摩擦板13对外圈51施力。第2摩擦板13呈环形,与单向离合器5的外圈51接触。此外,第2摩擦板13不与滚动体52接触。

施力部件9在轴向上向远离单向离合器5的方向的移动被限制。具体而言,施力部件9由第1轴承部件12a支承。该第1轴承部件12a被突出部24的内周表面上形成的台阶部241限制向远离单向离合器5的方向的移动。

施力部件9例如为碟簧。施力部件9的外周部通过第2摩擦板13对单向离合器5的外圈51施力。另外,施力部件9的内周部被支承在第1轴承部件12a的内圈上。即使在施力部件9被完全压缩时,卷线筒轴4的端面4a也不与调整部件6的底面61a接触。

如图1所示,操作杆7被安装在调整部件6上并可以拆卸,并从调整部件6沿径向延伸。操作杆7相对于调整部件6的在周向上的位置能够调整。具体而言,操作杆7以在径向外侧紧固调整 部件6的方式被安装在调整部件6上。例如,操作杆7具有罩部71、杆部72和紧固部件73。罩部71和杆部72形成一体。

罩部71在轴向上观察呈C字形,具有第1和第2周向端部71a和71b。第1和第2周向端部71a和71b在周向上隔开间隔互相相向。该罩部71罩住调整部件6的外周表面。即,罩部71被沿着调整部件6的外周表面配置。罩部71的内周表面和调整部件6的外周表面接触。

杆部72从罩部71沿径向延伸。具体而言,杆部72向后方并且向上方延伸。后方是指与放线方向相反的方向。另外,上方是指双轴承渔线轮100被安装在钓竿上时的远离钓竿的方向。

杆部72具有第1杆部72a和第2杆部72b。第1杆部72a从第1周向端部71a沿径向延伸,第2杆部72b从第2周向端部71b沿径向延伸。第1杆部72a和第2杆部72b互相隔开间隔,实质上平行地延伸。第1杆部72a和第2杆部72b的顶端部互相连接。

紧固部件73横贯第1杆部72a和第2杆部72b安装。通过紧固紧固部件73能够缩小第1杆部72a和第2杆部72b之间的间隔。结果使罩部71的直径缩小,操作杆7紧固调整部件6,进而能够将操作杆7固定在调整部件6上。另外,通过拧松紧固部件73能够扩大第1杆部72a和第2杆部72b之间的间隔。结果使罩部71的直径扩大,因此使操作杆7和调整部件6之间形成间隙,进而能够使操作杆7在周向上旋转。即,能够调整操作杆相对于调整部件6的在周向上的位置。

如图2所示,手柄10是用于使卷线筒轴4旋转的部件,被安装在第1渔线轮主体部21上并能够旋转。当手柄10旋转时,通过旋转传递机构11使卷线筒轴4旋转。

旋转传递机构11是将手柄10的旋转传递到卷线筒轴4的机构。旋转传递机构11具有驱动轴11a、驱动齿轮11b、小齿轮11c和离合机构11d。驱动轴11a和手柄10一起旋转。驱动齿轮11b和驱动轴11a一起旋转。小齿轮11c和驱动齿轮11b啮合。小齿轮11c 呈筒状,卷线筒轴4穿过小齿轮11c内。

离合机构11d的结构为,使小齿轮11c的旋转传递给卷线筒轴4或切断该旋转的传递。具体而言,离合机构11d由卡合销11e和卡合凹部11f构成。卡合销11e在径向上穿过卷线筒轴4。卡合凹部11f是在小齿轮11c的一个端部上形成的凹部。通过卡合销11e与卡合凹部11f的卡合,小齿轮11c的旋转被传递至卷线筒轴4。另一方面,通过小齿轮11c向远离卡合销11e方向的移动,卡合销11e和卡合凹部11f的卡合被解除,由此小齿轮11c的旋转不会被传递至卷线筒轴4。

接着,对于双轴承渔线轮100的动作进行说明。将渔线从卷线筒3放出抛饵时,卷线筒轴4向放线方向旋转。该卷线筒轴4向放线方向的旋转通过单向离合器5的滚动体52被传递至外圈51,外圈51旋转。外圈51被调整部件6通过第1摩擦板8按压。即,外圈51被调整部件6制动,因此外圈51的旋转速度被抑制。由于外圈51和卷线筒轴4联动,因此放线时的卷线筒轴4的旋转速度也被抑制,防止渔线缠绕在一起。

由于当操作杆7摆动时调整部件6在轴向上移动,因此能够调整调整部件6对外圈51的按压力。即,通过使操作杆7摆动,能够调整对卷线筒轴4的制动力。

另外,操作杆7相对于调整部件6的在周向上的位置能够调整。因此,能够调整操作杆7的位置以使操作杆7在更加易于操作的位置延伸。

在卷收渔线时,卷线筒轴4向卷线方向旋转。滚动体52不将该卷线筒轴4向卷线方向的旋转传递至外圈51。即,卷线筒轴4不与外圈51联动,来自调整部件6的制动力对卷线筒轴4不起作用。因此,在卷线时不会由于调整部件6而在卷线筒轴4上产生旋转阻力,卷线筒轴4能够顺畅地旋转。

以上,对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的情况 下可以进行各种变更。

变形例1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调整部件6通过单向离合器5对卷线筒轴4的旋转进行制动,但是也可以省略单向离合器5,而直接对卷线筒轴4进行制动。例如,也可以如图4所示那样,第1摩擦板8接触卷线筒轴4的端面4a。

变形例2

如图5所示,变形例2所涉及的调整部件6具有多个凹部64。各凹部64形成于圆筒部62的外周表面上。各凹部64在周向上被互相隔开间隔配置。操作杆7能够安装在各凹部64。具体而言,操作杆7螺合于各凹部64。另外,也可以如图6所示那样,各凹部64在周向上被交错配置。由此,能够以更加精密的间距来调整操作杆7在周向上的位置。

变形例3

如图7所示,变形例3所涉及的双轴承渔线轮在调整部件6的外周表面上具有多个凹部64。而且,以罩住调整部件6的外周表面的方式安装有操作杆7的罩部71。通过由罩部71罩住各凹部64,能够防止各凹部64被异物堵塞。另外,罩部71和杆部72是互相不同的部件。杆部72通过与罩部71螺合,被安装在罩部71上。另外,杆部72的一个端部穿过罩部71,与各凹部64卡合。

变形例4

如图8所示,变形例4所涉及的调整部件6在外周表面上具有在周向上隔开间隔配置的多个凹部64。操作杆7的罩部71在内周表面上具有与各凹部64相卡合的多个的凸部71c。

变形例5

如图9所示,变形例5所涉及的调整部件6具有在周向上延伸的环状的槽部65。槽部65在调整部件6的圆筒部62的外周表面上形成。操作杆7具有罩部71、杆部72、销部74和施力部73。销部74的结构为,与槽部65卡合。即,销部74从罩部71的内周表面向径向内 侧突出。施力部73对销部74朝向槽部65施力。施力部73例如是螺旋弹簧。如此在销部74卡合在槽部65的状态下由施力部73施力,因此能够抑制操作杆7在轴向上从调整部件6脱落。此外,罩部71在内周表面上具有在周向上隔开间隔配置的多个凹部71d。调整部件6在外周表面上具有多个与各凹部71d卡合的凸部66。

变形例6

如图10所示,变形例6所涉及的操作杆7的罩部71和杆部72为各自独立的部件。罩部71在轴向上观察呈C字形,具有一对周向端部71a、71b。杆部72被安装在一对周向端部71a、71b上,以使一对周向端部71a、71b互相接近。

具体而言,杆部72的基端部具有螺丝孔72c。而且,一对周向端部71a、71b构成与螺丝孔72c螺合的外螺纹部。通过使该一对周向端部71a、71b与螺丝孔72c螺合,一对周向端部71a、71b在周向上互相接近。即,罩部71的直径变小。因此,罩部71以紧固调整部件6的方式被安装在调整部件6上。

此外,如图11所示,调整部件6具有在周向上隔开间隔配置的多个凹部64,罩部71具有与各凹部64卡合的凸部71c。

变形例7

也可以如图12所示那样,罩部71的一对周向端部71a、71b具有与杆部72的卡合凹部72d相卡合的形状。采用该结构,通过将杆部72安装在一对周向端部71a、71b上,也能够使一对周向端部71a、71b互相接近。即,通过将杆部72安装在一对周向端部71a、71b上,使罩部71的直径变小,结果使罩部71能够紧固调整部件6。

变形例8

也可以如图13和图14所示那样,杆部72具有嵌合部72e。嵌合部72e嵌合在罩部71和调整部件6之间的间隙。由此罩部71被固定在调整部件6上。

变形例9

也可以如图15所示那样,双轴承渔线轮具有环状的内螺纹部件 14。在这种情况下,调整部件6在外周表面上具有外螺纹部67。该外螺纹部67和内螺纹部件14螺合。另外,调整部件6还具有凸缘部68。操作杆7被夹持在凸缘部68和内螺纹部件14之间。具体而言,操作杆7的罩部71被凸缘部68和内螺纹部件14夹持。

凸缘部68具有多个凹部68a。各凹部68a在周向上被隔开间隔配置。操作杆7具有与各凹部68a卡合的至少一个凸部71e。通过该凸部71e与凹部68a的卡合,能够防止操作杆7在周向上旋转。

变形例10

在上述实施方式和各变形例中,调整部件6被安装在第1渔线轮主体部21上,但是调整部件6也可以安装在第2渔线轮主体部22上。由于操作杆7被安装在调整部件6上,因此操作杆7也配置在第2渔线轮主体部22一侧。此外,调整部件6和操作杆7也可以被配置在第2渔线轮主体部22内。在这种情况下,操作杆7的一部分从第2渔线轮主体部22的外周表面露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