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种板式窝眼切向振动排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45087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投种板式窝眼切向振动排种装置的制作方法

投种板式窝眼切向振动排种装置涉及播种机械领域,具体为播种机上的排种部件。



背景技术:

此申请为分案申请,原始申请号为2011103088754,专利名称为窝眼切向振动式排种方法及装置,申请日为2011年9月29日。内容为原权利要求书权项3的内容。

目前,国内外的播种机械排种方式主要有窝槽轮式(窝眼轮式槽轮式)、筛板式、气吸式、电磁式、钳夹式等。这些机械都存在一些缺陷。如窝槽轮式仅利用种子重力充种,空穴率、重籽率、伤种率高;气吸式、电磁式结构复杂,造价高,故障多,且由于很难产生和保持均匀恒定的力场,排列种子的定位精度也不高;筛板式虽精度高,但操作麻烦,不能连续播种,效率低。由本人发明的“一种水稻种子位置和姿势精准排列方法(申请号201010115077.5)”,虽定位精度高,不伤种,效率高,但排种部件体积大,造价高,且振动时,排种带频繁切变,损坏较快。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提供一种精度高,结构简单,操作容易、效率高的排种方法和装置。

技术方案:在排种部件的光滑表面开若干个与种子形状相似,比种子大的窝眼,把排种部件表面倾斜,保持窝眼口面向上,埋在排种室的种子里面,使排种室和排种部件沿窝眼口面切向振动,振动的振幅和频率大到促以使排种部件表面上的种子滑移,同时,使排种部件沿表面切线方向向上移动,则窝眼从排种室中移出,每个窝眼中将卧一粒种子,窝眼口面外没有种子。若种子大小相差不大,则充种率、单粒率均可达100%,且不伤种。这是因为埋在排种室种子中的窝眼,在排种部件未振动时,大部分窝眼中会有种子,但种子位置可能不正(不在窝眼的正中央),少部分窝眼中是空的(种子位于口面边缘或由于种子的拱桥效应,种子架在窝眼口面上),对于长形种子,空窝眼会多一些,且一个窝眼中会竖立几粒种子。这就是传统窝槽轮式排种器充种效果差的原因。当排种部件振动时,在空窝眼口面边缘位于振动方向两边的种子,在惯性力的作用下移动到窝眼上方,落在窝眼中。对于竖立的种子,下端约束在窝眼中,上端在自身惯性力的作用和口面上其它种子的挤碰下歪倒,平卧于窝眼中。对于不在窝眼正中央的种子,在惯性力、重力和窝眼侧壁的约束下摄动,逐渐摆正位置。从而精确定位。这一点是窝槽轮式、气吸式、电磁式排种方式所不及的。当窝眼向上移出排种室时,窝眼外的种子受振动的惯性力,重力,摩擦力,而运动,相互挤压碰撞,呈流体状,不会随窝眼上移,不需强制清种,也就不存在伤种缺陷。另外,窝眼中的种子受到的惯性力是沿口面切向方向的,这种力不会使种子跳出窝眼。采用在排种室中设置高频电磁振动装置或气力振动装置,也可提高了种子的流动性,这种结构简单,但效果不如本发明好,且由于振动方向不规则,常将已充入窝槽中的种子震出来。

实现以上技术方案的一种水稻排种装置的具体结构为:

投种板式窝眼切向振动排种装置,由排种盒(1),投种板(21),振动架(2)、机架(3)和驱动装置构成;排种盒(1)呈前高后低的倾斜状,底部是圆形底板(6),边缘有护种边堰(7),中心固连与圆形底板垂直的轴Ⅰ(8),圆形底板周线上均匀排列至少一周排种孔(5),排种孔上面有清种针(25),清种针有弹性,尖端紧压在排种孔口面上,尾端固连在振动架(2)上;投种板(21)位于圆形底板(6)的下面,周缘封住圆形底板上的排种孔,中心固连在轴承I上;在投种板周缘较高位置处有与圆形底板上排种孔匹配的投种孔(22);轴Ⅰ(8)下端穿过圆形底板铰接在轴承I上,顶端固连伞轮一(4),振动架(2)左端与轴Ⅰ(8)上的轴承Ⅱ、轴承I固连,上面分别与安装在传动轴(16)上的轴承Ⅲ固连,右边与曲柄连杆机构铰连,中间从机架(3)的滑套(19)中穿过;驱动装置由电机(13)、伞轮二(15)、伞轮三(20)、滑移轴套(17)、传动轴(16)、曲柄连杆机构(14)构成;伞轮三(20)、曲柄、电机安装在机架(3)上,滑移轴套(17)固连在伞轮三(20)的轴Ⅱ上,传动轴(16)的轴心线与伞轮三(20)的轴Ⅱ的轴心线在同一直线上,传动轴(16)的右端匹配伸入滑移轴套(17)的滑道(18)中,并可在滑道中左右串动;滑道长度、滑移行程与曲轴的旋转直径匹配;传动轴(16)左端固连伞轮二(15),伞轮二(15)与伞轮一(4)啮合;伞轮四(36) 固连在电机(13)的轴Ⅲ上,并与伞轮三(20)啮合。

工作过程:如图1所示,启动电机,振动架(2)、排种盒(1)、传动轴(16)在曲柄连杆机构的推动下左右晃动,排种盒中的种子(24)充入排种孔(5),多余种子在重力和惯性力的作用下向低处流动,储存在护种边堰较低的那边。同时,电机输出的动力经伞轮四(36)、伞轮三(20)、滑移轴套(17)、传动轴(16)、伞轮二(15)传递到伞轮一(4),使排种盒逆时针方向转动,将排种孔中的种子带向高处,当遇到底部的投种孔(22)时,在重力和清种针的压力作用下落出。

以上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

(1)比气力式、磁力式充种精度高,结构简单由于采用重力、和惯性力充种,重力场均匀且恒定不变,惯性力可通过调节振动频率和振幅调节,种子在重力、惯性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流动性好,转动灵活,从而提高充种率和清种效果,气力式、磁力式由于不易产生均匀恒定的力场,不能保证高精度充种。且产生磁力和气吸力的装置复杂,造价高。

(2)充种精度高于窝槽轮式、且不伤种 由于窝槽轮式仅利用重力充种,对于流动性差的种子,充种效果差,且清种时容易伤种。

(3)比抽屉式播种器效率高 抽屉式播种器虽然是利用重力和惯性力排种,但由于存在难于克服的夹种(卡籽)故障,且排种和播种是间断进行的,播种效率很低。

(4)可实现对非球形种子的定向排列,从而定向播种,提高作物产量,这是气力式、磁力式排种器无法办到的。

四.附图说明

图1是投种板式窝眼切向振动式排种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仰视图;

图3是滑移轴套(17)剖切图;

图中1排种盒,2振动架,3机架,4伞轮一,5排种孔,6底板,7边堰,8轴I, 13电机,14曲柄连杆机构,15伞轮二,16传动轴,17滑移轴套,18滑道,19滑套,20伞轮三,21投种板,22投种孔, 24种子,25清种针, 36伞轮四。

五.具体实施方式

投种板式窝眼切向振动排种装置,由排种盒(1),投种板(21),振动架(2)、机架(3)和驱动装置构成;排种盒(1)呈前高后低的倾斜状,底部是圆形底板(6),边缘有护种边堰(7),中心固连与圆形底板垂直的轴Ⅰ(8),圆形底板周线上均匀排列至少一周排种孔(5),排种孔上面有清种针(25),清种针有弹性,尖端紧压在排种孔口面上,尾端固连在振动架(2)上;投种板(21)位于圆形底板(6)的下面,周缘封住圆形底板上的排种孔,中心固连在轴承I上;在投种板周缘较高位置处有与圆形底板上排种孔匹配的投种孔(22);轴Ⅰ(8)下端穿过圆形底板铰接在轴承I上,顶端固连伞轮一(4),振动架(2)左端与轴Ⅰ(8)上的轴承Ⅱ、轴承I固连,上面分别与安装在传动轴(16)上的轴承Ⅲ固连,右边与曲柄连杆机构铰连,中间从机架(3)的滑套(19)中穿过;驱动装置由电机(13)、伞轮二(15)、伞轮三(20)、滑移轴套(17)、传动轴(16)、曲柄连杆机构(14)构成;伞轮三(20)、曲柄、电机安装在机架(3)上,滑移轴套(17)固连在伞轮三(20)的轴Ⅱ上,传动轴(16)的轴心线与伞轮三(20)的轴Ⅱ的轴心线在同一直线上,传动轴(16)的右端匹配伸入滑移轴套(17)的滑道(18)中,并可在滑道中左右串动;滑道长度、滑移行程与曲轴的旋转直径匹配;传动轴(16)左端固连伞轮二(15),伞轮二(15)与伞轮一(4)啮合;伞轮四(36) 固连在电机(13)的轴Ⅲ上,并与伞轮三(20)啮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