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采矿区土壤改良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04651阅读:94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土壤改良领域,具体涉及稀土采矿区土壤改良方法。



背景技术:

稀土开采加剧了矿区生态环境的恶化,稀土长期开采形成的废弃地生态环境不利于植被恢复。因此,如何恢复稀土开采废弃地植被称为当前环境科学界亟需解决的重大课题。矿山废弃地治理措施主要有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工程措施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解决地质灾害问题,但存在成本高、治理过程易产生二次污染等不足。而植物措施能够弥补工程措施的缺点。其投资小,能改善生态环境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矿山环境治理。

土壤理化性质与植被类型关系密切,且其演变规律因植被的演替方向而异。研究表明,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矿区废弃地土壤肥力的改良效果存在显著差异。

因此,采取何种土壤改良方法以及何种植被恢复模式更有利于土壤改良称为稀土矿废弃地植被恢复的核心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稀土采矿区土壤改良方法,能够解决采矿区土壤改良的问题,使其适合植被的生长。

一种稀土采矿区土壤改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100):进行采矿区地表土壤的改良,使得在采矿区地表适合生长草被;

S1200):按照3米ⅹ3米的距离均匀打塘,先行填入混合土,在混合土上再填入生红土,在红土上种植白花油茶;

S1300):每年11月至次年4月底前进行深翻,将长出的草翻压,形成腐殖质,并在地表未种植白花油茶的地面撒播草籽,使在地表重新长出草芽;

S1400):重复翻压和生长草被3-5年,至在采矿区地面形成0.3米厚的土壤层。

可选的,所述混合土包括附属牛粪4重量份以及生红土6重量份。

可选的,所述塘的尺寸为长ⅹ宽ⅹ深:1米ⅹ1米ⅹ1米。

可选的,所述混合土填入0.8米深,生红土填入0.2米深。

可选的,所述深翻为0.2至0.3米深。

可选的,采矿区地表土壤的改良包括以下步骤:

S2100):收集糖泥、牛粪,并使糖泥牛粪室温堆放一个月发酵得有机肥;

S2200):将步骤S1100所得发酵有机肥与草籽混合,并将混合物料均匀撒播在恢复地块表面形成保水隔热层,使得在恢复地块表面长出草芽。

可选的,步骤S1100)中所述糖泥牛粪的发酵的方法可以是如下的任意一种:按照糖泥:牛粪重量比为(6-10):(1-3)的比例混合发酵得所述有机肥,或使糖泥和牛粪分别发酵后按照糖泥发酵所得肥:牛粪发酵所得肥为(6-10):(1-3)的比例混合得所述有机肥。

可选的,所述有机肥与草籽按照有机肥2000重量份和草籽1-3重量份的比例混合,并将混合物料均匀撒播在1000平方米的恢复地块表面。

可选的,所述糖泥为甘蔗榨汁后蔗汁沉淀所得,其中包含甘蔗破碎物、水和糖分。

可选的,所述草籽为根据采矿区特点选取的适合当地生长的草籽。

本发明针对稀土矿采空区实施植被恢复方法之后,长出草恢复了生态功能,但土壤结构没有得到改善。通过此方法,增加土壤保水能力,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

本发明的稀土采矿区土壤改良方法在先行地表植被恢复之后,选取白花油茶进行植物措施改良稀土采矿区土壤,这方法使得在3-5年之后能够形成0.3m厚的土壤层。土壤层的形成肉眼即可观察到,很好的改良了稀土采矿区的土地质量,比起其他方法,具有成本低,土壤改良效果好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稀土采矿区土壤改良方法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稀土采矿区土壤改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100):进行采矿区地表土壤的改良,使得在采矿区地表适合生长草被;S1200):按照3米ⅹ3米的距离均匀打塘,先行填入混合土,在混合土上再填入生红土,在红土上种植白花油茶;S1300):每年11月至次年4月底前进行深翻,将长出的草翻压,形成腐殖质,并在地表未种植白花油茶的地面撒播草籽,使在地表重新长出草芽;S1400):重复翻压和生长草被3-5年,至在采矿区地面形成0.3米厚的土壤层。

在该方法中,首先进行采矿区地表土壤的改良,目的是为了能够在地表正常生长草被,采矿区的地表都是风化岩,并不适合任何植物的生长,要使得采矿区土壤得到改良使其适合生长各种植物,首先需对地表土质进行改良,在其能够生长草被之后,再打塘种植白花油茶,期间翻挖地面,将处于草被下面的土层翻到地表,翻压至地面下的草被经过长时间腐化会使地下的土层或岩层改质,形成腐殖质。然后在地面上重新撒播草籽生长草被,再翻挖腐化使岩层进一步改质,经过3到5年的种草和翻挖,从而彻底改良稀土采矿区的岩性土质,形成0.3米厚的土壤层。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采矿区地表土壤的改良包括以下步骤:S2100):收集糖泥、牛粪,并使糖泥牛粪室温堆放一个月发酵得有机肥;S2200):将步骤S1100所得发酵有机肥与草籽混合,并将混合物料均匀撒播在恢复地块表面形成保水隔热层,使得在恢复地块表面长出草芽。其中,步骤S1100)中所述糖泥牛粪的发酵的方法可以是如下的任意一种:按照糖泥:牛粪重量比为(6-10):(1-3)的比例混合发酵得所述有机肥,或使糖泥和牛粪分别发酵后按照糖泥发酵所得肥:牛粪发酵所得肥为(6-10):(1-3)的比例混合得所述有机肥,比如糖泥:牛粪重量比约为8:2、6:1或10:3等。所述有机肥与草籽按照有机肥2000重量份和草籽1-3重量份的比例混合,并将混合物料均匀撒播在1000平方米的恢复地块表面。所述糖泥为甘蔗榨汁后蔗汁沉淀所得,其中包含甘蔗破碎物、水和糖分。所述草籽为根据采矿区特点选取的适合当地生长的草籽。

在本发明中,如果不种植白花油茶,而是仅通过种植草来改良地表土质进而改良土壤,一方面土壤改良的效果不好,另一重要方面是需要经过太久的时间,可能数十年都改良不好,而如果种植白花油茶,植物的根系发达,扎根较深,多棵植株的根系可以在地下交织形成生命力旺盛的根须网,在翻压下的腐化草形成的腐殖质的影响下,能够极大的促进地下深处土壤的改良,从而在3-5年之内形成0.3米厚的土壤层。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选取白花油茶作为土壤改良的植物品种,是因为该种植物成活性高,易于种植,申请人尝试过其他种类的植物,效果均不如种植白花油茶理想。鉴于白花油茶植株的特点,在打塘时需要按照3米ⅹ3米的距离均匀打塘,塘的尺寸为长ⅹ宽ⅹ深:1米ⅹ1米ⅹ1米。塘间的距离以及塘的尺寸均是按照白花油茶植株本身的生长特性比如根须的大小和多少等决定的,两个塘间的距离最好不超过3米,这是由于土壤的改良与百花油茶植株根部的相互交织有大关联,如果距离过大,便形成不了植株根部根须的交织,从而在无根须的地方土壤的改良如上段中所述效果不好。而如果两塘间距过小则会发生根部对营养的争抢,进而影响植株的营养供给引发植株的不良或疾病,因此,两个塘间的距离最好的选择是在3米ⅹ3米的距离。塘的尺寸一方面要满足能够使放入的土壤(红土)和牛粪足够供给植株的生长,另一方面需要满足能够为白花油茶根系的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因此,塘的尺寸最佳为长ⅹ宽ⅹ深:1米ⅹ1米ⅹ1米。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混合土包括腐熟牛粪4重量份以及生红土6重量份,所述混合土填入0.8米深,生红土填入0.2米深。牛粪与生红土的用量配比是申请人大量实验验证后适合白花油茶这种植株生长的最佳配比,本领域人员公知,肥料以及土壤的组成极大的影响着植株的生长,因不同的组成为植株生长所提供的养分是不同的,故肥料和土壤的组成也直接影响白花油茶植株的生长,任何组成的调整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本申请人发现在腐熟牛粪4重量份以及生红土6重量份,所述混合土填入0.8米深,生红土填入0.2米深的条件下,最适合白花油茶的生长。

在这里,枯草翻挖时所述深翻为0.2至0.3米深。深翻时太深或太浅均不利于土壤的改良。每年11月至次年4月底前进行深翻(0.2至0.3米深),将长出的草翻挖,形成0.3米厚的土壤层。

综合以上,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土壤改良的效果与塘的尺寸、塘间距、枯草深翻的深度、白花油茶生长的状态等直接相关。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能够在3-5年形成0.3m土壤层。

虽然已经参考若干具体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本发明并不限于所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旨在涵盖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所包括的各种修改和等同布置。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符合最宽泛的解释,从而包含所有这样的修改及等同结构和功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