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可调光遮阳棚对三七种植过程进行调光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507917阅读:86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三七种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可调光遮阳棚对三七种植过程进行调光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三七又名田七,是一种名贵的中药,属于双子叶植物,对生长环境十分的挑剔,通常生长在1300~2200m海拔左右的地区,主产地为云南文山州,三七的全株均可入药,味甘、微苦,属温性药材,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的作用,适量的服用三七粉还具有软化血管、促进血液健康、预防心血管病等功效。

在三七的种植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对三七的光照条件进行调节,现有技术中三七种植时使用的遮阳棚一般由1层格网加1层3针网构成,在建造过程中将3针网固定在大棚的顶部,这就会存在三七的种植过程中不能调节光照强度的问题,三七的生长进入中后期后,正处于雨季,外界的光照强度降低,而三七需要的光照量增加,这时如果不能通过调节透光率增加三七的光照,就会影响三七的生长,使三七的产量减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可调光遮阳棚对三七种植过程进行调光的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不能根据外界条件以及植物生长的需求进行光照调节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用可调光遮阳棚对三七种植过程进行调光的方法,上述可调光遮阳棚的顶部包括调光网和遮阳网,降低透光率的方法为在可调光遮阳棚的顶部增加一层以上的调光网,调光网为2针的网,增加透光率的方法为将可调光遮阳棚顶部的调光网拉开;根据如下情况对三七大棚内的透光率进行调节:a.在三七生长前期,当日平均气温在10摄氏度以下时,将三七大棚内的透光率增加至15%~20%;在三七生长的后期,立秋后,将三七大棚内的透光率增加至15%~20%,立冬后将三七大棚内的透光率降低至13%~15%;b.在三七的种植过程中,连续4天以上的阴雨天时将三七大棚内的透光率增加3%~5%,当日8点~18点间的平均气温在32摄氏度以上,空气相对湿度最低值在15以下时,将三七大棚内的透光率降低3%~5%;c.对于受到过强光照的三七,即出现日灼现象的三七苗株,将三七大棚内的透光率降低2%~5%;对受到光照不足的三七,即出现三七苗株高,茎干纤细,叶片平、塌、薄,此时将三七大棚内的透光率增加2%~4%。

用可调光遮阳棚进行调光时,每增加一层调光网,遮阳棚中的透光率就降低2%~4%,每拉下一层调光网,遮阳棚中的透光率就升高2%~4%;平均气温在10摄氏度以下时,增加透光率是为了提升三七大棚内的温度,立秋后由于白天日照时间短,可以适当的提高三七大棚的透光率,而立冬后降低透光率是由于三七都种植在1300~2200m的高海拔地区,立冬后霜降的机率增加,这时增加遮阳棚上的调光网,可以降低夜晚霜降对三七种苗的危害。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上述出现日灼现象的三七苗株,又分为出现急性日灼现象和出现慢性日灼现象,对出现慢性日灼现象的三七苗株,将三七大棚内的透光率降低2%,并保持3~5天,对出现慢性日灼现象的三七苗株,又分为轻度慢性日灼中度慢性日灼和重度慢性日灼,对出现轻度慢性日灼现象的苗株,将三七大棚内的透光率降低2%,并保持7~10天,对出现中度慢性日灼现象的苗株,将三七大棚内的透光率降低3~4%,并保持25~30天,对出现重度慢性日灼现象的苗株,将三七大棚内的透光率降低4~5%,并保持30~35天。

急性日灼表现为靠近土壤部分的幼茎发白缢缩,或叶片出现斑块状青枯,这时通过将三七大棚内的透光率降低2%,并保持3~5天,三七苗株就会回复原状,轻度慢性日灼表现为叶柄斜向上方,与茎秆延长线的夹角在45°以下,叶片狭长,略厚,黄绿色,叶缘内卷上翘,但叶片并未出现灼伤斑,这时通过将三七大棚内的透光率降低2%,并保持7~10天,三七苗株就会回复原状,中度慢性日灼表现为叶缘明显内卷上翘,叶尖和叶缘开始出现枯焦,植株外观严重发黄,呈萎缩状,如果不及时纠正,就会导致减产,此时要使三七回复原状,就要将三七大棚内的透光率降低3~4%,并保持25~30天,重度慢性日灼表现为叶缘深度内卷上翘,叶片出现大面积的灼伤斑,此灼伤斑不可逆转,三七将会减产,如果不进行处理,会导致更严重的减产,此时需要将三七大棚内的透光率降低4~5%,并保持30~35天,这样才能避免更进一步的损失。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上述用可调光遮阳棚对三七种植过程进行调光的方法中,增加透光率时,将调光网沿与水平面垂直的方向逐步拉开,每7~10天拉开30~50cm,经过3~4次,将调光网全部拉开。这样能防止由于光照条件在短时期内变化过大而对三七造成的日灼伤害。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上述用可调光遮阳棚对三七种植过程进行调光的方法中,可调光遮阳棚还包括:立柱、稳固铁丝、第一层托膜线和第二层托膜线,立柱垂直的设置在地面上,数量为4根以上,立柱间的间距相同,排列成方阵;

沿方阵的纵向,相邻的立柱间连有稳固铁丝和第一层托膜线,沿方阵的横向,相邻的立柱间连有第二层托膜线,且水平位置从上到下依次为稳固铁丝、第一层托膜线和第二层托膜线;

上述遮阳网横向的铺设固定在第一层托膜线上,遮阳网与立柱相接处用绑扎线进行绑扎固定,上述调光网纵向的铺设在第二层托膜线上,调光网与立柱之间用插接件进行插接,沿方阵的纵向,每隔3~4根立柱对调光网进行一次插接。

立柱排列成方阵,这构成了遮阳棚的骨架,沿方阵纵向,相邻立柱间连有稳固铁丝是为了增加立柱的稳定性,遮阳网横向的铺设固定在第一层托膜线上,是为了控制最高的透光率,调光网纵向的铺设在第二层托膜线上是为了让调光网上的孔洞与遮阳网上的孔洞错开,而用插接件将调光网纵向的两端插接在立柱上,且沿方阵的纵向,每隔3~4根立柱对调光网进行一次插接,这是为了在需要时可以将一些部位的插接件取掉,将取掉插接件部位的调光网卷起,这样就能对透光率进行调节,根据需要可以取掉不同部位的插接件。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上述调光网有两层以上,上述方阵的外侧,沿立柱横向排列的延伸方向上设有地锚桩,地锚桩上连有固定线,固定线的另一端与立柱相连。设置两层以上的调光网能对透光率进行更多变的调节;将地锚桩插入地下50cm以上,用固定线将地锚桩和立柱连接起来,这样能对立柱起到固定作用,增加了遮阳棚的牢固性。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上述地锚桩的规格为长20cm,直径4cm,地锚桩与立柱的距离为1.5米以上。地锚桩与立柱的距离为1.5m是因为力臂越长,力越大,稳固的效果就越好。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上述稳固铁丝的下方设有防风坨,防风坨上连有防风线,防风线的另一端与稳固铁丝和遮阳顶棚相连,沿方阵的纵向,相邻的两根立柱为一跨,每隔3跨设置一排防风坨,防风坨的规格为长15cm,直径4cm。设置防风坨能增加遮阳顶棚的抗风能力,防风坨能通过自身的重量拉住遮阳顶棚,防止遮阳顶棚被大风吹走。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上述方阵沿纵向,每一列立柱上的稳固铁丝为两条,两条稳固铁丝沿水平方向平行设置,上述两条稳固铁丝间的距离为2cm。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上述立柱的长度为2.2m以上,相邻立柱间的间距为1.95m,立柱插入土壤的深度为40cm以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上述托膜线的直径为2.5mm以上,稳固铁丝的规格为国标10~12号的铁丝,稳固铁丝与第一层托膜线间的间距为1~2cm,第一层托膜线与第二层托膜线间的间距为4~7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能达到以下有益效果中的一项:

1.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现有技术中不能根据外界条件以及三七生长的需求进行光照调节的问题,能根据三七的生长阶段,外界的环境,三七的生长情况,对光照进行调节,这样能更加的贴合三七自然生长的规律,有效的提高了种植的产量,经实验,通过此可调光遮阳棚栽培的三七与用普通的遮阳棚栽培的三七相比,三七的单产量增加15%以上。

2.设置简单,易懂,造价便宜,适合大规模的推广。

3.由于设置了稳固铁丝,同时还在遮阳篷的旁边设置了地锚桩,使得遮阳棚的结构十分的牢固,不易垮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可调光遮阳棚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具体实施例1:

用可调光遮阳棚对三七种植过程进行调光的方法,上述可调光遮阳棚的顶部包括调光网6和遮阳网5,降低透光率的方法为在可调光遮阳棚的顶部增加一层以上的调光网6,调光网6为2针的网,增加透光率的方法为将可调光遮阳棚顶部的调光网6拉开;根据如下情况对三七大棚内的透光率进行调节:a.在三七生长前期,当日平均气温在10摄氏度以下时,将三七大棚内的透光率增加至15%~20%;在三七生长的后期,立秋后,将三七大棚内的透光率增加至15%~20%,立冬后将三七大棚内的透光率降低至13%~15%;b.在三七的种植过程中,连续4天以上的阴雨天时将三七大棚内的透光率增加3%~5%,当日8点~18点间的平均气温在32摄氏度以上,空气相对湿度最低值在15以下时,将三七大棚内的透光率降低3%~5%;c.对于受到过强光照的三七,即出现日灼现象的三七苗株,将三七大棚内的透光率降低2%~5%;对受到光照不足的三七,即出现三七苗株高,茎干纤细,叶片平、塌、薄,此时将三七大棚内的透光率增加2%~4%。

用可调光遮阳棚进行调光时,每增加一层调光网6,遮阳棚中的透光率就降低2%~4%,每拉下一层调光网6,遮阳棚中的透光率就升高2%~4%;平均气温在10摄氏度以下时,增加透光率是为了提升三七大棚内的温度,立秋后由于白天日照时间短,可以适当的提高三七大棚的透光率,而立冬后降低透光率是由于三七都种植在1300~2200m的高海拔地区,立冬后霜降的机率增加,这时增加遮阳棚上的调光网6,可以降低夜晚霜降对三七种苗的危害。

具体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在具体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出现日灼现象的三七苗株的处理方法进行了详细说明,上述出现日灼现象的三七苗株,又分为出现急性日灼现象和出现慢性日灼现象,对出现慢性日灼现象的三七苗株,将三七大棚内的透光率降低2%,并保持3~5天,对出现慢性日灼现象的三七苗株,又分为轻度慢性日灼中度慢性日灼和重度慢性日灼,对出现轻度慢性日灼现象的苗株,将三七大棚内的透光率降低2%,并保持7~10天,对出现中度慢性日灼现象的苗株,将三七大棚内的透光率降低3~4%,并保持25~30天,对出现重度慢性日灼现象的苗株,将三七大棚内的透光率降低4~5%,并保持30~35天。

急性日灼表现为靠近土壤部分的幼茎发白缢缩,或叶片出现斑块状青枯,这时通过将三七大棚内的透光率降低2%,并保持3~5天,三七苗株就会回复原状,轻度慢性日灼表现为叶柄斜向上方,与茎秆延长线的夹角在45°以下,叶片狭长,略厚,黄绿色,叶缘内卷上翘,但叶片并未出现灼伤斑,这时通过将三七大棚内的透光率降低2%,并保持7~10天,三七苗株就会回复原状,中度慢性日灼表现为叶缘明显内卷上翘,叶尖和叶缘开始出现枯焦,植株外观严重发黄,呈萎缩状,如果不及时纠正,就会导致减产,此时要使三七回复原状,就要将三七大棚内的透光率降低3~4%,并保持25~30天,重度慢性日灼表现为叶缘深度内卷上翘,叶片出现大面积的灼伤斑,此灼伤斑不可逆转,三七将会减产,如果不进行处理,会导致更严重的减产,此时需要将三七大棚内的透光率降低4~5%,并保持30~35天,这样才能避免更进一步的损失。

具体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在具体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增加透光率的步骤进行了进一步的说明,上述增加透光率时,将调光网6一边上的插接件取下后,沿调光网6的垂直方向将调光网6逐步拉开,每7~10天拉开30~50cm,经过3~4次,将调光网6全部拉开,并将拉开部分用插接件插接固定在立柱1上。这样能防止由于光照条件在短时期内变化过大而对三七造成的日灼伤害。

具体实施例4:

图1示出了一种可调光遮阳棚,本实施例是在具体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用可调光遮阳棚对三七种植过程进行调光的方法中的可调光遮阳棚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上述可调光遮阳棚还包括:立柱1、稳固铁丝2、第一层托膜线3和第二层托膜线4,立柱1垂直的设置在地面上,数量为4根以上,立柱1间的间距相同,排列成方阵;

沿方阵的纵向,相邻的立柱1间连有稳固铁丝2和第一层托膜线3,沿方阵的横向,相邻的立柱1间连有第二层托膜线4,且水平位置从上到下依次为稳固铁丝2、第一层托膜线3和第二层托膜线4,遮阳网5横向的铺设固定在第一层托膜线3上;

所述遮阳网5与立柱1相接处用绑扎线进行绑扎固定,所述调光网6纵向的铺设在第二层托膜线4上,调光网6与立柱1之间用插接件进行插接,沿方阵的纵向,每隔3~4根立柱1对调光网6进行一次插接。

立柱1排列成方阵,这构成了遮阳棚的骨架,沿方阵纵向,相邻立柱1间连有稳固铁丝2是为了增加立柱1的稳定性,遮阳网5横向的铺设固定在第一层托膜线3上,是为了控制最高的透光率,调光网6纵向的铺设在第二层托膜线4上是为了让调光网6上的孔洞与遮阳网5上的孔洞错开,而用插接件将调光网6纵向的两端插接在立柱1上,且沿方阵的纵向,每隔3~4根立柱1对调光网6进行一次插接,这是为了在需要时可以将一些部位的插接件取掉,将取掉插接件部位的调光网6卷起,这样就能对透光率进行调节,根据需要可以取掉不同部位的插接件。

具体实施例5:

本实施例是在具体实施例4的基础上对用可调光遮阳棚对三七种植过程进行调光的方法中的可调光遮阳棚的结构进行了进一步说明,上述调光网6有两层以上,上述方阵的外侧,沿立柱1横向排列的延伸方向上设有地锚桩,地锚桩上连有固定线,固定线的另一端与立柱1相连。设置两层以上的调光网6能对透光率进行更多变的调节;将地锚桩插入地下50cm以上,用固定线将地锚桩和立柱1连接起来,这样能对立柱1起到固定作用,增加了遮阳棚的牢固性。

具体实施例6:

本实施例是在具体实施例5的基础上对地锚桩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上述地锚桩的规格为长20cm,直径4cm,地锚桩与立柱1的距离为1.5米以上。地锚桩与立柱1的距离为1.5m是因为力臂越长,力越大,稳固的效果就越好。

具体实施例7:

本实施例是在具体实施例4的基础上增设了防风坨,上述稳固铁丝2的下方设有防风坨,防风坨上连有防风线,防风线的另一端与稳固铁丝2和遮阳顶棚相连,沿方阵的纵向,相邻的两根立柱1为一跨,每隔3跨设置一排防风坨,防风坨的规格为长15cm,直径4cm。

设置防风坨能增加遮阳顶棚的抗风能力,防风坨能通过自身的重量拉住遮阳顶棚,防止遮阳顶棚被大风吹走。

具体实施例8:

本实施例是在具体实施例4的基础上对稳固铁丝2进行了进一步的说明,上述方阵沿纵向,每一列立柱1上的稳固铁丝2为两条,两条稳固铁丝2沿水平方向平行设置,上述两条稳固铁丝2间的距离为2cm。

具体实施例9:

本实施例是在具体实施例4的基础上对立柱1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上述立柱1的长度为2.2m以上,相邻立柱1间的间距为1.95m,立柱1插入土壤的深度为40cm以上。

具体实施例10:

本实施例是在具体实施例4的基础上对托膜线和稳固铁丝2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上述托膜线的直径为2.5mm以上,稳固铁丝2的规格为国标10~12号的铁丝,稳固铁丝2与第一层托膜线3间的间距为1~2cm,第一层托膜线3与第二层托膜线4间的间距为4~7cm。

尽管这里参照本发明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形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