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综合提高烟田除草和烟苗抗病能力并减少致畸发生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507893阅读:640来源:国知局
一种综合提高烟田除草和烟苗抗病能力并减少致畸发生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烟草种植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综合提高烟田除草和烟苗抗病能力并减少致畸发生的方法。



背景技术:

化学农药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保障农业丰收发挥了巨大作用,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仍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在我们使用农药的过程中,如不能科学合理的使用,如超量施用、不对症施用、乱混乱用,不仅达不到防治病虫草害的目的,反而对保护对象造成伤害,如出现药害,农作物不能正常生长发育,严重的枯萎死亡。

广东曾有烟叶产区因水稻田施用二氯喹啉酸防治杂草后,第二年种植烟草则出现生长畸形,烟叶质量明显下降,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烟农种烟的积极性,阻碍了烟区的稳定和发展。针对该问题,广东省烟草公司联合相关科研院所开展了研究攻关,查明致畸原因是因土壤残留二氯喹啉酸等除草剂致烟草畸形生长。二氯喹啉酸,俗称:稗无踪、杀稗丰、稗净等。是防除稻田稗草的特效选择性除草剂,属激素型喹啉羧酸类除草剂,杂草中毒症状与生长素类作用相似,主要用于防治稗草且适用期长,颇受农户青睐。但近年来,随着二氯喹啉酸使用频率增加,其药害问题也日趋严重,须引起足够重视。那么,如何合理科学使用二氯喹啉酸后,获得在有效除去杂草的基础上烟叶不发生药害致畸是本领域目前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对二氯喹啉酸合理科学使用的技术不足,提供一种综合提高烟田除草和烟苗抗病能力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提供一种综合提高烟田除草和烟苗抗病能力并减少致畸发生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检测烟田土壤中二氯喹啉酸的含量;

S2.调整烟田土壤中二氯喹啉酸的含量使处于1.04×10-2~2.08×10-2mg/kg之间;

其中,当土壤中二氯喹啉酸的含量小于1.04×10-2mg/kg时,向土壤中施加适量二氯喹啉酸;当土壤中二氯喹啉酸的含量大于2.08×10-2mg/kg时,将烟田空置48.6~66.7天后在移栽入烟苗或者向所述土壤中施加活性炭。

优选地,所述活性炭的施加量是46.88~750kg/hm2。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活性炭的施加量是187.5kg/hm2

优选地,所述活性炭的施加方法是分别以48.75~750kg/hm2的活性炭用量将活性炭均匀拌入烟田土壤,然后再移栽5~6片真叶期的烟苗。

本发明提供所述的方法在防治烟苗病毒病方面的应用。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根据土壤中残留的二氯喹啉酸含量范围针对性采取科学措施,使得土壤中残留二氯喹啉酸被科学控制在安全的浓度范围内,一是能够发挥二氯喹啉在上茬作物种植时的除草作用;二是在安全浓度范围内,二氯喹啉酸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持续抑制烟田杂草的生长;三是在安全浓度范围内,烟株发生致畸的可能性不但被严格控制或降低,而且烟株的抗病活性因子被激发,增强了抗病机能;四是缓和耕作用地矛盾,避免了因田块土壤残留二氯喹啉酸而无法种植烟叶,以致造成烟农经济损失、影响烟草种植生产布局的情况发生,有利于连片种植的布局规划,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

附图说明

图1二氯喹啉酸对烟草POD酶活力的影响结果。

图2二氯喹啉酸对烟草叶片SOD活性的动态分析。

图3二氯喹啉酸处理烟草叶片的过氧化物酶电泳图。

图4二氯喹啉酸处理烟草根的过氧化物酶电泳图。

图5二氯喹啉酸处理烟草叶的超氧化物歧化酶电泳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下述实施例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除非特别说明,下述实施例中使用的试剂 为常规市购或商业途径获得的试剂,除非特别说明,下述实施例中使用的方法和设备为本领域常规使用的方法和设备。

实施例1

二氯喹啉酸在供试土壤及水样中的降解动态基本上遵循一级动力学方程,即:Ct=C0e-kt,t1/2=ln2/k。表1中列出了随机抽取的土壤样品中二氯喹啉酸残留消解方程的参数,在样品中二氯喹啉酸的残留量Ct与降解时间t之间的相关系数r均在0.87以上。样品中二氯喹啉酸的半衰期范围为48.6d~66.7d。

表1 二氯喹啉酸在土壤样品中的残留降解结果

实施例2

1.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测定

试剂配制:0.05mol·L-1磷酸缓冲液(pH7.8);提取介质:50mmol·L-1pH7.8磷酸缓冲液(内含1%聚乙烯吡咯烷酮);130mmol·L-1甲硫氨酸(Met)溶液:称1.399gMet,用磷酸缓冲液溶解并定容至100mL;750μmol·L-1NBT:称取0.06133gNBT,用磷酸缓冲液溶解并定容至100mL,避光保存;

100μmol·L-1EDTA-Na2:称取0.037224gEDTA-Na2,定容1000mL;20μmol·L-1核黄素溶液:称取0.0075g核黄素,定容至100mL,避光保存。

酶液的制备:取第四片展开烟草叶片,去中脉,准确称取0.3g(共三份)于预冷的研钵中,加入预冷的提取介质1.5mL(分三次加入,一次研磨,两次冲洗),在冰浴中研磨成匀浆,转移至1.5mL离心管中,-4℃13000rpm下冷冻离心20min,上清夜即为SOD粗提液。

表2显色反应试剂配置

显色反应:取透明度好、质地相同的试管,样品测定管和对照(一支遮光,2支照光),按表2加入试剂。混匀后,给1支对照管罩上比试管稍长的双层黑色硬纸套遮光,与其他各管同时置于4000lx紫外灯下反应5min(要求各管照光情况一致,反应温度控制在25~35℃之间,视酶活性高低适当调整反应时间)。

2.样品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测定:

至反应结束后,用黑布罩盖上试管,终止反应。以遮光的对照管作为空白,分别在560nm波长下测定各管的吸光度,按下式计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

式中:SOD总活性以每克鲜重酶单位表示;

A0——照光对照管的光吸收值;

As——样品管的光吸收值;

V1——样液总体积(mL);

VT——测定时样品用量(mL);

W——样品鲜重(g)。

3.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测定

参考薛应龙(1985)的方法,

试剂配制:18mmol·L-1愈创木酚溶液:0.11g愈创木酚用磷酸缓冲液定容至50mL,现配现用;1%双氧水。

酶液提取:酶液提取方法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测定中酶液的制备。

4.样品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测定:

2.8mL含18mmol·L-1愈创木酚的磷酸缓冲液,加入0.1mL的粗酶提液(对照用0.1mL的磷酸缓冲液代替),最后再加入0.1mL的1%双氧水溶液,用1cm比色皿测定反应2min后反应体系在470nm处的吸光度OD470;每个样品重复3次,酶活性用单位鲜重叶片在单位时间内光密度的变化值表示(ΔOD470nm·g-1·min-1)。

5.二氯喹啉酸对烟草过氧化物酶的影响实验

电泳凝胶液储备液的配制:30%丙烯酰胺(Acr);1%甲叉双丙烯酰胺(Bis);10%的过硫酸铵(AP,冰箱贮藏,不得超过5d);分离胶缓冲液(3mol·L-1Tris-HCl,pH8.8:称取36.6gTris加30mL蒸馏水和48mL1mol·L-1HCl,再用酸度计调pH至8.8,定容至100mL;浓缩胶缓冲液贮备液配置:(0.5mol·L-1Tris-HCl,pH6.8):称取6.0g Tris加40mL蒸馏水和约20mL 1mol·L-1HCl,再用酸度计调pH至6.8,定容至100mL;电极缓冲液(0.25mol·L-1Tris,1.92mol·L-1甘氨酸,pH8.3):称取3g Tris、14.4g甘氨酸,重蒸水定容至100mL,用时稀释10倍;N、N、N、N-四甲基乙二胺(TEMED);

提样缓冲液:稀释4倍的浓缩胶缓冲液;

样品处理液:5mL甘油,0.5mL0.1%溴酚蓝,5mL浓缩胶缓冲液,加水14.5mL。

表3丙烯酰胺凝胶配制表

分离胶30mL,浓缩胶10mL,可根据需要按比例增减各成分的体积。

根据需要从表3中选择适当浓度值,配置凝胶。过氧化物酶选7.5%分离胶较合适,超氧化物歧化酶用10%分离胶,可溶性蛋白可根据需要配置。将配制好的凝胶置真空干燥气,抽气10min,再加入TEMED15μL,混匀后用玻棒引流注入胶室。加到离凹槽3cm处为止,立即用注射器轻轻在胶溶液上面铺1cm的水层,但不要搅乱丙烯酰胺胶面。待分离胶和水层之间出现清晰的界面时,表示聚合已完成。用注射器小心吸出上层覆盖水层,按表3加入配置好的浓缩胶,抽气后加入5μLTEMED,混合后加到分离胶上层,插入样品梳。

酶样制备:取第四片展开烟草叶片,除去中脉,准确称取1g,加入少量提取缓冲液,置冰浴研磨匀浆后定容至1.5mL,13000r·min-1离心15min,上清液为粗酶液。取此液0.5mL加入等体积处理液。用微量注射器吸取30μL混合液,注入样品槽内。

过氧化物酶的染色:称取0.1g联苯胺,加少量无水乙醇溶解,依次加入5mol·L-1的HAc10mL,1.5mol·L-1的NaAc10mL,H2O70mL,最后加入3~5滴H2O2。将此显色液倾入放有电泳凝胶片的直径20cm培养皿中,不断搅动,显色后最后用7%醋酸固定。求出酶带相对偏移率Rf值。

6.二氯喹啉酸对烟草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影响

分离胶和浓缩胶的配置方式见表2。电泳时,超氧化物歧化酶的进样量30μL, 电泳是在4℃的冰箱中进行,电泳时间为4h。分离胶浓度为10%,浓缩胶为3%。

酶样制备:取第四片展开烟草叶片,除去中脉,准确称取1g,加入少量提取缓冲液,置冰浴研磨匀浆后定容至1.5mL,13000r·min-1离心15min,上清液为粗酶液。取此液0.5mL加入等体积处理液。用微量注射器吸取30μL混合液,注入样品槽内。

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染色:将凝胶浸泡在2.45×10-4mol·L-1NBT溶液中20min,然后转移到含0.028mol·L-1的四甲基乙二胺,2.8×10-5mol·L-1核黄素和0.036mol·L-1磷酸缓冲液(pH值7.8)中浸泡20min,最后将胶放在0.05mol·L-1磷酸缓冲液(pH值7.8)、1×10-4mol·L-1EDTA溶液中用紫外光照射20min,显色。求出酶带相对偏移率Rf值。

7.二氯喹啉酸对烟草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动态分析

烟草处理方法和采样方法:剪取移栽后第20天的烟苗第四片展开的烟叶,擦净组织表面的污物,去中脉剪碎混匀。称取0.3g,共三份放入研钵中,加少量石英砂和碳酸钙粉及2~3mL96%乙醇研成匀浆,再加乙醇,研磨至组织发白。用滤纸(提前湿润)过滤到25mL棕色容量瓶中,定容。测定二氯喹啉酸对烟草叶片POD活性的影响。

从图1可以看出,二氯喹啉酸对烟草POD酶活力的影响是随施用量增加而增强。移植后28d,不同施药量处理较对照酶活力增强。对照烟草叶片中过氧化物酶活力为17.47OD·g-1·min-1,二氯喹啉酸浓度为1.04×10-2mg/kg、2.08×10-2mg/kg、4.17×10-2mg/kg、8.33×10-2mg/kg、1.67×10-1mg/kg处理烟草叶片中过氧化物酶活力分别为29.61OD·g-1·min-1、23.73OD·g-1·min-1、30.33OD·g-1·min-1、41.00OD·g-1·min-1、57.73OD·g-1·min-1,处理较对照分别提高69.47%、35.80%、73.61%、134.69%、230.45%。

8.二氯喹啉酸对烟草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动态分析

烟草处理方法和采样方法同叶绿素含量的测定,测定二氯喹啉酸对烟草叶片SOD活性的影响。从图2可以看出,移植后14d,二氯喹啉酸浓度为1.04×10-2mg/kg、2.08×10-2mg/kg、4.17×10-2mg/kg、8.33×10-2mg/kg、1.67×10-1mg/kg处理烟草SOD活性较对照有升高趋势,分别较对照提高9.21%、 32.60%、109.36%、136.16%、151.94%。移植后21d处理较对照差异不显著。

9.二氯喹啉酸对烟草过氧化物酶的影响

二氯喹啉酸对烟草叶片过氧化物酶的影响见图3所示,图3中,A为正常烟草,B、C、D、E、F分别为二氯喹啉酸浓度为1.04×10-2mg/kg、2.08×10-2mg/kg、4.17×10-2mg/kg、8.33×10-2mg/kg、1.67×10-1mg/kg处理烟草叶片的过氧化物同工酶在30d时的电泳结果。从图3可以看出,烟草的过氧化物同工酶有10条酶带(E1~E10)。对照烟叶和二氯喹啉酸不同施用量处理后烟叶的酶带存在一定的差异。二氯喹啉酸处理后的酶带颜色较对照明显加深,随着二氯喹啉酸施用量的增加,酶带的颜色有加深的趋势。二氯喹啉酸处理烟草较对照多出一条酶带E1。结果表明,二氯喹啉酸能使烟草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强,对过氧化物酶有激活作用,致使酶带颜色加深,二氯喹啉酸处理酶带较对照酶增多,活性增强。

表4不同浓度二氯喹啉酸处理烟草叶片POD酶带的Rf值

二氯喹啉酸对烟草根部过氧化物酶的影响见图4所示的二氯喹啉酸对烟草根部过氧化物酶影响的电泳试验图。比较明显的可以看到9条酶带(E1~E9)。二氯喹啉酸不同浓度处理烟叶的电泳酶带较对照烟草酶带颜色明显加深,并且又多一条酶带E1。这一结果表明,二氯喹啉酸处理能够导致烟草根部过氧化物酶的活力增强,致使酶带增多,颜色变深。图4中,A为对照烟草,B、C、D、E、F、G分别为二氯喹啉酸浓度为1.04×10-2mg/kg、2.08×10-2mg/kg、4.17×10-2mg/kg、8.33×10-2mg/kg、1.67×10-1mg/kg处理烟草根的过氧化物酶在 移植后30d时电泳图。

表5不同浓度二氯喹啉酸处理烟草根部POD酶带的Rf值

10.二氯喹啉酸对烟草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影响见图5所示。图5中,A为对照烟草,B、C、D、E、F、G分别为土壤中二氯喹啉酸浓度为1.04×10-2mg/kg、2.08×10-2mg/kg、4.17×10-2mg/kg、8.33×10-2mg/kg、1.67×10-1mg/kg烟草叶片在移植30d时超氧化物酶电泳图。从图5可以看出,烟草的超氧化物酶带有四条,分别是E1、E2、E3、E4。移植后30d,处理烟草超氧化物酶活性较对照差异不显著。

表6不同浓度二氯喹啉酸对烟草根部SOD酶带Rf值的测定

本发明通过研究总结,烟草施用二氯喹啉酸后刺激脂膜过氧化物的产生,产生大量的活性氧,因此表现出POD活性的提高和SOD酶活性增强。后期积累的活性氧超出防御酶系统的清除能力,POD酶活性表现出活性下降。本发明结果表明POD和SOD在一定程度上都有升高,从而在清除烟草体内自由基起作用。

实施例3二氯喹啉酸处理后对烟草生长影响及除草效果实验

1.实验症状观察

根据叶宽抑制率的不同制定烟草生长畸形分级标准:叶宽抑制率在20%以下,表示该药剂对烟草基本上无致畸作用,以“0”表示;I级:叶片轻度受害,新叶可伸张,叶宽抑制率在20%~40%,以“+”表示;II级:中度受害,新叶稍可伸张,叶宽抑制率在40%~60%,以“++”表示;III级:严重受害,新叶不能正常伸张,叶宽抑制率在60%以上,以“+++”表示。

二氯喹啉酸主要防治的杂草是稗草,本实验以稗草的株数和鲜重变化统计分析二氯喹啉酸对杂草的防治效果。

在烟草5~6片真叶期移入二氯喹啉酸添加浓度为1.04×10-2mg/kg、1.50×10-2mg/kg、2.08×10-2mg/kg、4.17×10-2mg/kg、8.33×10-2mg/kg、1.67×10-1mg/kg药土中,分别在7d、14d、21d、28d、35d观察烟草受害情况;在35d取0.1m2土样,统计样方内稗草的株数并称取鲜重。

表7二氯喹啉酸处理烟草的症状表现

从表7可见,不同的施药量对烟草影响的程度不同。当浓度为1.67×10-1mg/kg时,烟草在7d时就能表现受害症状,在移植后14d后,烟草新生叶片就开始发生畸形,随着时间的延长,畸形的症状更加明显,主要畸形都发生在新生叶片,而对下部叶片影响不是很大。当浓度为8.33×10-2mg/kg,移植后14d,烟草畸形症状开始出现,畸形程度较浓度为1.67×10-1时小。当用药量再降低时,烟草发生畸形的时间相当,只是畸形程度变小。而浓度为1.04×10-2mg/kg~2.08×10-2mg/kg,烟草基本不产生畸形,只是叶色较对照稍微加深,叶缘微卷。

从烟草产生的畸形症状的时间和发生症状的部位可以看出,烟草对二氯喹啉酸是很敏感的,土壤中浓度高于2.08×10-2mg/kg就会产生畸形。并且随着施用量的加大,畸形症状更加明显。烟草发生的畸形症状主要发生在新生叶片,烟草下部叶片不表现畸形。因此可以推断,二氯喹啉酸被烟草吸收后由基部向顶部传导,对烟草顶端生长点部位造成影响,使受害烟草表现出畸形症状。

表8二氯喹啉酸对稗草生长的影响

由表8可见,二氯喹啉酸在低浓度下仍对稗草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浓度为1.67×10-1时,对稗草株数防效和鲜重减少均在70%左右;在浓度为1.04×10-2时,对稗草株数防效和鲜重减少还保持在30%以上。

2.二氯喹啉酸对烟草生长的影响

由表8可以看出,随着二氯喹啉酸浓度的增加,烟草株高、叶宽和叶长的抑制率增加。

表8二氯喹啉酸对烟草生长的影响

由表9可以看出,移植后30d,随二氯喹啉酸浓度的增加,烟草株高、叶宽、叶长抑制率增加。叶宽抑制率较移植后15d抑制率增大。

表9二氯喹啉酸对烟草生长的影响

注:表中数据为3次重复的平均值同列数据后标有相同字母者表示在5%水平差异不显著(DMRT法)。

由表10可以看出,二氯喹啉酸对烟草上部叶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对烟草叶宽抑制程度加大。

表10二氯喹啉酸对烟草生长的影响

注:表中数据为3次重复的平均值同列数据后标有相同字母者表示在5%水平差异不显著(DMRT法)。

综合实验结果可知,当二氯喹啉酸的浓度控制在1.04×10-2mg/kg~2.08×10-2mg/kg,不仅烟株能够正常生长,而且对稗草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稗草株数防效和鲜重减少的比例约在30~50%之间。

实施例4二氯喹啉酸残留的土壤中施加活性炭对烟苗生产影响的实验

1.施加活性炭对烟苗生长的影响

选用直径18cm,高20cm大小一致的花盆进行盆栽试验,土壤选用晒干的河泥和华南农业大学实验室土壤混合使用,过筛。试验设5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5个处理二氯喹啉酸在土壤中浓度4.17×10-2mg/kg。分别以不同的活性炭用量均匀拌入土壤,本实施例以48.75kg/hm2、97.5kg/hm2、187.5kg/hm2、375kg/hm2、750kg/hm2活性炭用量进行说明。然后,移栽5~6片真叶期烟苗,在移栽后第15d和第30d选定顶叶下第四片展开叶计算平均叶长、叶宽,株高抑制率。从表11可以看出,移植后15d,活性炭处理烟草叶宽抑制率为-2.44%,叶长抑制率为-6.57%,株高抑制率为9.60%,较对照差异不显著。移植后30d,活性炭处理烟草叶宽抑制率为5.18%,叶长抑制率为0,株高抑制率为1.09%,烟草叶宽、叶长和株高较对照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施用活性炭能够很好地吸附土壤中的二氯喹啉酸,烟草生长正常。

由表12可以看出,当活性炭施用量为46.88kg/hm2,移植后15d,烟草叶宽抑制率为18.54%,叶长抑制率为13.25%,株高抑制率为13.87%,较对照差异显著。活性炭施用量为93.75kg/hm2,移植后15d,烟草叶宽抑制率为1.81%,叶长抑制率为2.96%,株高抑制率为-0.23%,较对照差异不显著。移植后30d, 叶宽抑制率为8.96%,叶长抑制率为3.53%,株高抑制率为-1.94%,较对照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活性炭施用量为93.75kg/hm2时,烟草生长正常,畸形症状已经恢复。当活性炭施用量为187.5kg/hm2、375kg/hm2、750kg/hm2时,对烟草生长不产生不良影响。

表11施用活性炭对二氯喹啉酸处理烟草生长的影响

注:1)表中数据为3次重复的平均值同列数据后标有相同字母者表示在5%水平差异不显著(DMRT法)。

2)土壤中二氯喹啉酸浓度为4.17×10-2mg/kg,活性炭(150kg/hm2)均匀拌入土壤(按2250t/hm2土重计)。

表12施用活性炭对二氯喹啉酸处理烟草生长的影响

注:1)表中数据为3次重复的平均值同列数据后标有相同字母者表示在5%水平差异不显著(DMRT法)。2)土壤中二氯喹啉酸浓度为4.17×10-2mg/kg,在药土中均匀拌入活性炭。

2.施用活性炭对二氯喹啉酸处理烟草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采摘第四片展开烟草叶片分别在15d、30d测定施用活性炭对二氯喹啉酸处理烟草叶片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见表13。表13可以看出,移植后15d,对照烟草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为309.45U·g-1,未施用活性炭较对照烟草叶片SOD活性提高14.26%。活性炭用量为93.75kg/hm2时,烟草叶片SOD活性较对照降低5.24%,较对照差异不显著。移植后30d,未施用活性炭较对照烟草叶片SOD活性降低59.89%。当活性炭的用量为93.75kg/hm2时,较对照烟草叶片SOD活性提高2.94%。活性炭用量为93.75kg/hm2、187.5kg/hm2、375kg/hm2、750kg/hm2时,烟草SOD活性较对照差异不显著。

表13施用活性炭对二氯喹啉酸处理烟草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

注:表中数据为3次重复的平均值同列数据后标有相同字母者表示在5%水平差异不显著(DMRT法)。

3.施用活性炭对二氯喹啉酸处理烟草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采摘第四片展开烟草叶片分别在15d、30d测定施用活性炭对二氯喹啉酸处理烟草叶片POD活性的影响,结果见表13。由表13可以看出,对照烟草叶片POD活性移植后15d测定结果为17.62U·g-1·min-1,未施用活性炭时烟草叶片POD活性为37.72U·g-1·min-1,较对照烟草提高114.00%。活性炭施用量为187.5kg/hm2、375kg/hm2、750kg/hm2时,较对照POD活性差异不显著。

移植后30d,对照烟草过氧化物酶活性为16.08U·g-1·min-1,未施用活性炭时烟草叶片POD活性为61.65U·g-1·min-1,较对照提高284.11%。随着活性炭用量增加,烟草叶片POD活性是降低的,活性炭施用量为187.5kg/hm2、375kg/hm2、750kg/hm2时,较对照烟草POD活性差异不显著。活性炭对二氯喹啉酸处理的土壤造成烟草畸形有较好的缓解作用。活性炭施用量为187.5kg/hm2时,烟草不表现畸形症状。当活性碳施用量加大时,烟草生长正常较对照无明显差异。

表14施用活性炭对二氯喹啉酸处理烟草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注:表中数据为3次重复的平均值同列数据后标有相同字母者表示在5%水平差异不显著(DMRT法)。

实施例4应用试验

选用直径18cm,高20cm大小一致的花盆进行盆栽试验,将所有的花盆分成四组,按照以下方法进行分组试验:

第一组花盆(30个)中装入的土壤是在稻-烟轮作的田中随机选取,检测土壤样中二氯喹啉酸浓度为4.17×10-2mg/kg,以187.5kg/hm2活性炭拌入土壤,移栽5~6片真叶期烟苗。

第二组花盆(30个)装入的土壤是土壤样中二氯喹啉酸浓度为4.17×10-2mg/kg,没有拌入活性炭,移栽5~6片真叶期烟苗。

第三组花盆(30个)装入的土壤是初始检测土壤样中二氯喹啉酸浓度为4.17×10-2mg/kg,已经放置55天,移栽5~6片真叶期烟苗。

第四组花盆(30个)装入的土壤是土壤选用晒干的河泥和华南农业大学实验室土壤混合使用,过筛,经检测土壤中不含二氯喹啉酸,移栽5~6片真叶期烟苗。

1.在各组花盆中各随机选取10个观察烟苗生长情况,比较如表15所示:

表15烟草的症状表现

2.在各组花盆中各随机选取10个进行抗TMV(烟草普通花叶病毒)试验。将各个花盆中的烟苗的整个叶片均匀摩擦接种10μg/ml的TMV 200μL。接种3天后用TAS-ELISA检测TMV病毒的增殖情况,实验结果见表16所示:

表16接种TMV后的症状表现

3.在各组花盆中各随机选取10个进行抗CMV(烟草黄瓜花叶病毒)试验,试验方法同上。结果见表17所示:

表17接种CMV后的症状表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