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及组培苗的大棚培育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712871阅读:48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产品种植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白及组培苗的大棚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白及为濒危兰科植物,是传统的常用中药材,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品种。由于白及的药用价值高、卷烟中用量大、观赏价值高、化妆品及保健品中开发利用多等原因,白及需求量逐年大增,再加上人为的滥采滥挖,对本来市场上就低产能的白及雪上加霜,目前市场上白及供给主要来自于白及块茎繁殖,但由于传统的块茎繁殖成本高、种源少、生长周期需3-4年,难以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白及市场。故白及种源问题已成为制约白及资源严重短缺的瓶颈。然而近几年,人工利用白及种子进行组培得到的组培苗表面上是解决了白及种源问题,但实际上白及组培苗移栽至大棚中成活率较低,主要难点在于白及组培苗在大棚里的驯化期内较难管理,具体体现在大棚内的湿度与温度的控制,基质的选择等因素,且其驯化期也较长。故亟需一种高效的白及组培苗的大棚驯化方法来提高白及组培苗的驯化成活率,缩短驯化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湖北境内的白及组培苗大棚驯化情况,提供一种白及组培苗的大棚培育方法,来改善白及组培苗在大棚中驯化中管理上遇到的问题,主要问题包括棚内的温度、空气湿度、土壤湿度、基质的组成及配比等因素,以提高白及组培苗人工驯化的成活率和缩短驯化时间。

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白及组培苗的大棚培育方法,包括步以下骤:

(1)选地:选取土壤疏松的地块;

(2)整地搭棚:在移栽前一个月进行第一次翻耕,第一次翻耕完后搭建单栋大棚,棚高3.2-3.8米,大棚内安装自动喷水管,在移栽前8天进行第二次翻耕,做畦,畦宽2.3-2.8米,然后在畦上均匀撒一层2cm厚的基质,基质成分为松木锯木屑、沙子、蛭石和秸秆粉碎物,其重量比为2:1:3:1,喷水于基质表面,土壤湿度保持在35%-45%。

(3)移栽:将组培室内分过一次苗的白及苗移栽于苗床,移栽时白及苗平均高度为8cm,块茎平均长度为1cm,移栽过后在畦上搭建小棚,小棚高0.4-0.6米,宽度与畦宽相同;

(4)大棚管理:移栽后喷洒矿物微粉肥料,一月一次,一次喷洒100g/亩,根据移栽地的具体天气状况,及时调整大棚和小棚内的温度及湿度:

A、当大棚内温度≥35℃时,敞开大棚且敞开小棚,大棚外侧铺一层遮阳网,且在小棚外侧铺一层遮阳网,遮阴率为85-90%;

B、当35℃>大棚内温度≥32℃时,敞开大棚且敞开小棚,大棚外侧铺一层遮阳网,遮阴率为70-75%;

C、当32℃>大棚内温度≥25℃时,不敞开大棚但敞开小棚;

D、当大棚内温度<25℃时,不敞开大棚和小棚;

其中敞开大棚/小棚即收起大棚/小棚沿长度方向侧壁的棚膜,大棚/小棚外侧铺设遮阳网即在大棚/小棚沿长度方向侧壁的棚架上铺遮阳网;

保持土壤湿度在30%-50%,当小棚不敞开时保持小棚内空气湿度为85%以上。

(5)定植:在大棚内驯化3个月,选取苗高大于13cm、块茎长度大于1.7cm的苗移栽至大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是:

提高白及组培苗的驯化成活率,缩短驯化时间,移栽至大田后3-4年长成成品苗,亩产量可达1000kg-1300kg。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所选用的矿物微粉肥料购买自宁波星耀禾百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该矿物微粉商品名为禾百润,粒径为5~25微米。

实施例1:

一种白及组培苗的大棚培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选地:在湖北省荆门市京山县永兴镇汀河村选取一块土壤疏松土地;

2)搭棚整地:在移栽前一个月进行第一次翻耕,第一次翻耕后搭建一个长50米、宽12米、高3.5米的单栋圆形大棚,大棚内安装自动喷水管,在移栽前8天进行第二次翻耕,以2.5米宽为标准做四个畦,然后在畦上铺一层2cm厚的基质,基质的成分为松木锯木屑、沙子、蛭石和秸秆粉碎物,其重量比为2:1:3:1,秸秆粉碎物的长度为1-30mm,喷水于基质表面,土壤湿度保持在35%-45%,以手捏块状土易碎为宜;

(3)移栽:2015年4月将组培室内分过一次苗的白及苗移栽于苗床,移栽时白及苗平均高度为8cm,块茎平均长度为1cm,移栽后在畦上搭建小棚,小棚的高度为0.5米、宽2.5米;

(4)大棚管理:移栽后喷洒矿物微粉肥料,一月一次,一次喷洒100g/亩,根据移栽地的具体天气状况,及时调整大棚和小棚内的温度及湿度:

A、当大棚内温度≥35℃时,敞开大棚且敞开小棚,大棚外侧铺一层遮阳网,且在小棚内铺一层遮阳网,遮阴率为90%;

B、当35℃>大棚内温度≥32℃时,敞开大棚两侧且敞开小棚,大棚外侧铺一层遮阳网,遮阴率为70%;

C、当32℃>大棚内温度≥25℃时,不敞开外侧大棚但敞开小棚;

D、当大棚内温度<25℃时,不敞开大棚和小棚;

其中敞开大棚/小棚即收起大棚/小棚沿长度方向侧壁的棚膜,大棚/小棚外侧铺设遮阳网即在大棚/小棚沿长度方向侧壁的棚架上铺遮阳网;

保持土壤湿度在30%-50%,以土壤手捏易碎且不粘手为宜,当小棚不敞开时保持小棚内空气湿度为85%以上。

(5)定植:2015年7月白及组培苗的成活率为83.14%,白及组培苗平均高度为15.30cm,块茎平均长度为2.04cm,选取苗高大于13cm、块茎长度大于1.7cm的苗移栽至大田,符合移栽标准的成苗占比为70.32%,移栽至大田后一个月的成活率为92.78%,移栽至大田后3年长成成品苗,亩产量达1300kg。

对照实验

地址在湖北省荆门市京山县永兴镇汀河村选取两块土壤疏松土地,时间为2015年4月—2015年7月。对照组1和2中未使用小棚、未使用实施例1中的基质、未使用实施例1中的矿物微粉肥料,其它的驯化管理措施一样,对照组1组培苗驯化3个月后成活率为67.22%,白及组培苗平均高度为13.57cm,块茎平均长度为1.82cm,符合移栽标准的成苗占比为43.47%,移栽至大田后一个月的成活率为81.84%,对照实验2驯化4个月后白及组培苗的成活率为65.40%,白及组培苗平均高度为15.11cm,块茎平均长度为1.98cm,符合移栽标准的成苗占比为67.71%,移栽至大田后一个月的成活率为83.23%。

结果分析

利用“双棚双网”、使用独特基质(锯木屑、沙子、蛭石和秸秆粉碎物混合物组成的基质,其重量配比为2:1:3:1)、喷洒矿物质肥液的管理方式,白及组培苗在大棚驯化3个月后,成活率达83.14%,成活苗平均高度15.30cm,块茎平均长度2.04cm,符合移栽标准成苗占比为70.32%,至大田一个月后的成活率为92.78%。未采用“双棚双网”、“营养基质”、“矿物微粉肥料”的普通管理方式,对照组1白及组培苗在大棚驯化3个月后,成活率达67.22%,成活苗平均高度可达13.57cm,块茎平均长度1.82cm,符合移栽标准的成苗占比为43.47%,移栽至大田后一个月的成活率为81.84%,对照组2白及组培苗在大棚驯化至成活苗平均高度15.11cm、块茎平均长度1.98cm,历时4个月,成活率为65.40%,符合移栽标准的成苗占比为67.71%,移栽至大田后一个月的成活率为83.2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