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山药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144088阅读:56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种植领域,尤其是一种山药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山药又名薯蓣和长芋,属薯蓣科,以其肥大的块根或圆柱状根供食用。块根中含有蛋白质 1.5%,碳水化合物14.4%,并含有多种维生素和胆碱等,营养价值较高。

山药在栽培过程中,因受不良环境条件、栽培措施、管理方法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山药在生长过程中内部组织结构发生改变,从而产生各种奇形怪状,如山药块茎上端分权、下端分权、蛇形、扁头形、脚掌形、葫芦形、麻脸形等,这些统称为畸形山药;同时,在山药的种植过程中,极易出现山药块茎腐烂、发生病害,生虫,目前种植栽培的山药,品质不高,且产量低下,成本昂贵。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山药种植方法,能有效解决山药种块腐烂、出苗率低的问题,提高山药的品质。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山药栽培方法,具体步骤是:

(1)选择土地:选择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排水性好的沙壤土地块;

(2)对土地进行刨沟:山药沟的宽度为20cm-25cm,沟与沟之间的距离为100cm等行距,沟深度为100cmm-120cm;将山药沟刨出的土分层捣碎,检除砖头石块后回填,做成低于地表10cm 的沟畦,只留耕层的熟化土,以备栽种时覆土;

(3)种苗制备:每年三月中旬,将山药种块按每段20cm的长度分切成段,山药种块的折断面及时用70%超微代森锰锌沾面,然后将种块平摊晾晒30天;

(4)播种:用含量为50%的多菌灵800倍液将晾晒好的种块在药液中浸30分钟捞出晾干,将山药沟底趟平,然后向山药沟中灌水,水下渗后,山药沟内用药水A顺山药沟喷雾;将晾晒好的山药种块上端朝同一个方向摆放在山药沟中,株距为20cm,播种密度为3300株/亩,播种后将开沟时置于两侧的土覆上,拍平保墒,然后在山药种块的两侧20cm处施基肥,基肥上覆土5cm;

(5)挖排水沟:在山药沟两边挖出与山药沟平行的纵向沟和与纵向沟垂直的横向沟,横向沟和纵向沟纵横交错;

(6)日常管理:每隔一个月向山药种块两侧喷洒药液D除草,山药20-30天后出苗,搭支架,支架高度为1.5m-2.5m,每株山药保留主芽,在山药两侧20cm处施加第一次肥,出苗后每个半个月进行一次中耕,山药茎蔓爬到支架高度一半的位置时停止中耕;到6 月中旬在山药两侧20cm 处施入第二次肥料,9月上旬在山药两侧20cm 处施入第三次肥料,促进山药根块的膨胀,山药苗长到50cm和100cm高度时,分别使用药液B和药C喷茎,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土壤遇旱轻浇水,保持土壤湿润;(7)收刨和贮藏:山药成熟后,将收刨的山药,冬季贮藏在地窖中,地窖温度为4--7℃。

山药的种植应尽量避免重茬,一般隔三年轮作一次,并忌种花生、红芋茬。山药是一种喜光,耐寒性差、忌水涝的植物,应该选择肥沃、疏松、排灌方便的沙壤土或轻壤土,忌盐碱和粘土地,而且土体构型要均匀一致,至少1--1.2m土层内不能有粘土、土沙粒等夹层,如下层有粘重土层和白沙岗土层,打沟时应彻底打碎,无明暗坷垃,排水性好,否则,山药生长发育期间若遇硬物阻碍,就会出现弯曲或形成扁山药或者一株长多个小山药,影响山药的品质和种植效益。更重要的是降低品质影响商品价格,使种植效益下降;如果排水不畅,易形成塌沟或使山药受水浸泡,影响山药正常生长。刨山药沟应在冬春农闲季节进行,最好用机械刨沟,若是手工刨沟,最好采取“三翻一松”(即翻土3锹,第4锹土只松不翻)的方法。

山药生长发育分为:幼苗期(从发芽、出苗到放叶,4月中旬到5月中旬,开花期(从展叶到开花,5月上中旬到6月中下旬),块茎膨大期(从开花到根茎停止生长,7月上中旬到9月上中旬),块茎膨大后期(9月上中旬-10月底),成熟期(10月底),休眠期(地上部分枯萎到第二年发芽)。一般在三月中旬,把经过冬贮的山药种块左右截断,种块截取的长度为20cm,重量在150g -200g;种子在截取时不可用金属利器切断,可以用指甲刻印直接折断,断面只凹陷,不裂口,折断的山药断面要及时用70%超微代森锰锌沾面,以减少病菌的侵染,并在上端做记号,以便播种时辨认上下端,用沾了代森锰锌药面的山药比沾石灰面的山药效果好,播入土壤后不会腐烂。山药断面处理好后,尽快将种块平摊放在阳光下晾晒30天;晒种时可放在干燥的土面、草苫上,将种块排成一层,避免相互挤压,切忌将种块放在水泥地上晒种,防止晒种时水泥场地温度升高太快或降温过快,致温差太大而影响种块的活力;晒种时要注意天气变化,阴雨天不要截种晒种时遇雨应将种块盖好防止雨淋或从下部受浸渍;当15cm以下地温升至10℃以上并趋于稳定时即可播种。

由于山药叶片的正反面都有很厚的蜡质层抗蒸腾能力强所以山药的抗旱能力较强,只要墒情能保证出苗,发芽期过后一般不需浇水,放叶后乃至生长盛期一般处夏日多雨季节,有时遇贫雨年份,出现生育盛期干旱,遇干旱时应注意灌溉浇水。出苗后10天左右,若天气干旱,土壤缺墒,应及时浇水,浇水要小水轻浇,切忌大水漫灌一般采用微喷;山药的生长盛期遇旱则必须浇水,否则易使山药畸形,形成扁山药或大脚丫子,影响山药品质,浇水方式仍然是以微喷为主,浇水原则是保持土表见干见湿,土壤湿度保持在18-20%,若土壤湿度超过25%就要及时散墒,土壤湿度低于16%,要及时浇水,以保证地上枝叶和地下山药块茎正常生长发育,形成个大、条直、茎圆的优质山药;多雨季节要及时清沟排水,达到田无积水,降低地温,补充土壤空气,防治发病和死苗。

山药发芽出苗期如遇雨,易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出苗,应立即松土破板,出苗前期没半月进行一次中耕,山药苗爬上支架一半高度时,每次浇水和降水后,都应进行浅耕,以保持土壤良好的通透性,促进块茎膨大。

山药的茎叶遇霜就会枯死,一般正常收获期是在霜降至封冻前,零余子的收获一般比块茎早收30d,收刨的山药,冬季贮藏在地窖中,地窖的温度以4--7℃为宜。

进一步改进,步骤(5)中所述的横向沟相互的间距为20m,横向沟宽50㎝,横向沟深30cm,纵向沟宽80cm,纵向沟深50cm。

如果田间排水工程做不好就易使山药塌沟,山药块茎与地上茎脱离,减产可达60-80%,损失惨重。为此,必须做好田间工程,挖好山药田间纵横交错的横向沟和纵向沟确保排水畅通。

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2)中所述的基肥为:每亩腐熟有机肥3000-4000公斤,磷酸钙25-35公斤,硫酸钾20-25公斤,混肥40-40公斤。

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4)中所述的药水A为浓度800-1000倍液的代森锰锌或为浓度1000倍液的多菌灵。

进一步改进,步骤(6)中所述的支架高度为2m时最适宜,一般用细竹竿或树枝插搭人字架,支架要支插牢固,防止被台风吹到倒。

进一步改进,步骤(6)中,第一遍施肥为:每亩追施10-15公斤尿素、5-10公斤硫酸钾混肥,第二遍施肥为:每亩追施硫酸钾复合肥30公斤,第三遍施肥为:每亩追施硫酸钾复合肥20公斤。

生长后期还可向叶面喷施1-2次浓度0.2%磷酸二氢钾或腐殖酸叶面肥,以防早衰。

进一步改进,步骤(6)中,药液B为浓度1.5%的菌立灭1000倍液和浓度50%消菌灵1000倍液混合液,药液C为浓度70%的超微代森锰锌1000倍液和浓度1.5%的菌立灭1000倍液混合液。

进一步改进,步骤(6)中,药液D为每亩含量1.5公斤茶粕、40公斤淡水和1公斤食盐的混合液。

茶粕质量标准:残油≤1.5%,含水量<8%,茶皂素含量:12-18%,粗蛋白:14%,粗纤维:12%,淀粉及糖类30-50%,杂质含量小于4%,在山药的生产过程中,每隔一月山药种块两侧喷洒药液D,可去除杂草,预防虫害,且不伤苗,还能为山药苗提供高效环保的有机养料。

步骤(6)管理的目标是为了促进山药整齐出苗,防止山药生长多茎,防治早期病虫害;促进块茎正常生长,出苗时发现有多茎的植株,应及时除去多余枝茎,每株只留一根粗壮的主蔓,对危害幼苗的地老虎幼虫可用新鲜泡桐叶诱捉捕杀。

本发明有益效果为:从种植初始防御病虫害,基肥养料足,保证山药播种后能及时整齐出苗,使用茶粕配置的混合液除草,不伤苗的同时还能为山药苗提供一定有机养料,山药产量高、品质好。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山药种植方法,具体步骤是:

(1)选择土地: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的沙壤土地块;

(2)刨沟:山药沟的宽度为20cm-25cm,沟与沟之间的距离为100cm等行距,沟深度为100cmm-120cm;将山药沟刨出的上下层土分别堆放,捡拾干净杂物,沟底20cm沙土挖翻耧碎后晒干平踩实,再将下层土与基肥混匀填入山药沟中平踩实,做成低于地表10cm 的沟畦,只留上层土,以备栽种时覆土;所述基肥为:每亩腐熟有机肥3000-4000公斤,磷酸钙25-35公斤,硫酸钾20-25公斤,混肥40-40公斤。

(3)种苗制备:每年三月中旬,将山药种块按每段20cm的长度分切成段,山药种块的折断面及时用70%超微代森锰锌沾面,然后将种块平摊晾晒30天;

(4)播种:将种块放入1:1:150波尔多液中浸泡10min后取出晾干,将山药沟底趟平,然后向山药沟中灌水,水下渗后,山药沟内用药水A顺山药沟喷雾,所述的药水A为800-1000倍液的代森锰锌或为1000倍液的多菌灵;将晾晒好的山药种块上端朝同一个方向摆放在山药沟中,株距为20cm,播种密度为3300株/亩,播种后将开沟时置于两侧的上层土覆上,拍平保墒;

(5)挖排水沟:在山药沟两边挖出与山药沟平行的纵向沟和与纵向沟垂直的横向沟,横向沟和纵向沟纵横交错;所述的横向沟相互的间距为20m,横向沟宽50㎝,横向沟深30cm,纵向沟宽80cm,纵向沟深50cm。

(6)日常管理:每隔一个月向山药种块两侧喷洒药液D除草,药液D为每亩含量1.5公斤茶粕、40公斤淡水和1公斤食盐的混合液;山药20-30天后出苗,搭支架,支架高度为2m最佳,每株山药保留主芽,在山药两侧20cm处施加第一次肥,每亩追施10-15公斤尿素、5-10公斤硫酸钾混肥;出苗后每个半个月进行一次中耕,山药茎蔓爬到支架高度一半的位置时停止中耕;到6 月中旬施入第二次肥料,每亩追施硫酸钾复合肥30公斤;9月上旬施入第三次肥料,每亩追施硫酸钾复合肥20公斤,促进山药根块的膨胀;山药苗长到50cm高度时,使用药液B喷茎,所述药液B为浓度1.5%的菌立灭1000倍液和浓度50%消菌灵1000倍液混合液,山药苗长到100cm高度时,用药液C喷茎,药液C为浓度70%的超微代森锰锌1000倍液和浓度1.5%的菌立灭1000倍液混合液,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土壤遇旱轻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7)收刨和贮藏:10月底,山药成熟后,将收刨的山药,冬季贮藏在地窖中,地窖温度为4--7℃。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并非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限定,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各种等效变化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