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脊尾白虾正反回交家系的构建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113336阅读:90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脊尾白虾人工苗种培育和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脊尾白虾正反回交家系的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又名白虾、小白虾和迎春虾等,隶属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甲壳纲(Crustacea)、十足目(Decapoda)、长臂虾科(Palaemonidae)、白虾属(Exopalaemon),主要分布于我国整个大陆沿岸和朝鲜半岛西岸的浅海低盐水域,以渤海和黄海产量最高,是我国特有的3种经济虾类之一,其产量仅次于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和中国毛虾(Acetes chinensis)。由于其具有繁殖能力强、生长速度快、环境适应性广和肉味鲜美等优点,近年来,随着沿海滩涂的开发,养殖面积也迅速扩大,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脊尾白虾养殖面积达30万亩,产量达4.5万吨,已成为池塘单养和其它种类混养的重要经济虾类。脊尾白虾具有良好的养殖前景,但目前的池塘养殖主要依靠捕捞海区天然抱卵亲虾自行繁殖苗种,存在种质来源不稳定、遗传背景不清的问题,严重制约了规模化人工养殖的发展。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自2008年开展脊尾白虾种质资源与全人工繁育研究,系统评价了我国沿海脊尾白虾种质特征,制定了脊尾白虾种质鉴定国家标准;创建了全人工繁育技术,实现3-4个月繁殖一代;进行了良种选育与生态养殖研究。育种研究工作中要解析脊尾白虾优良性状的遗传机制,必须建立回交系或近交系作为可靠的遗传分析材料用于性状遗传效应分析及数量性状基因座分析。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脊尾白虾育种工作滞后、优良性状遗传机制不明,以及填补脊尾白虾回交家系的空白,本发明提出一种脊尾白虾正反回交家系的构建方法,该构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亲虾选择:选择性腺发育成熟、附肢齐全、无机械损伤、体表光洁、不携带病原的脊尾白虾雄雌个体作为亲虾;

(2)亲虾交尾:雄雌亲虾个体经消毒后,按照雄雌比例1:3配对饲养于单独的养殖桶中,按照体重的5%-10%投喂沙蚕,每天投喂2次,自然交尾后抱卵;

(3)F1代苗种培育:将步骤(2)中的抱卵雌虾进行单独饲养,经10-14天孵化出溞状幼体后,收集幼体进行单独培育,将幼体培育至仔虾;苗种培育期间投喂鲜活饵料;

(4)F1代养殖:将F1代仔虾单独养殖,按照体重的5%-10%投喂配合饲料,每天的投喂次数为4-6次,养殖至性成熟;

(5)亲子回交:选择雄性亲虾与雌性F1代个体单独配对,雌性亲虾与雄性F1代个体单独配对,自然交尾后抱卵;

(6)回交子代苗种培育:将步骤(5)中的抱卵雌虾进行单独饲养,经10-14天孵化出溞状幼体后,收集幼体进行单独培育,将幼体培育至仔虾;苗种培育期间投喂鲜活饵料;

(7)回交子代养殖:回交子代仔虾进行单独养殖,按照体重的5%-10%投喂配合饲料,每天的投喂次数为4-6次,养殖至成体。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的亲虾是通过人工选育或者自然采集选取出来的。

优选的,所述步骤(3)和步骤(6)培育过程的水温控制在24-26℃;其中,溞状幼体Ⅰ-Ⅱ期投喂轮虫,轮虫在水体中保持有10-15个/ml的密度水平;溞状幼体Ⅲ-Ⅵ期投喂丰年虫无节幼体,每天投喂4-6次,每次的投喂量为1.5-3个/ml。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选取的亲虾体重≥2.5g,体长≥50mm。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选取的亲虾不携带弧菌、纤毛虫和白斑综合征病毒。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亲虾的消毒方法为:将亲虾置于每立方水体含有0.2g-0.3g的二溴海因的药浴中12-18min,或者将亲虾置于每立方水体含有200-300ml聚六亚甲基胍消毒液12-18min,或者将亲虾置于每立方水体含有1-2g聚维酮碘的药浴中12-18min。

优选的,所述步骤(5)中选择卵巢发育至Ⅳ期的雌性F1代个体与雄性亲虾交尾,选择雄性性成熟F1代个体与卵巢发育至Ⅳ期雄性亲虾交尾。

优选的,所述步骤(4)和步骤(7)中投喂次数是6次,这6次的投喂时间分别为时间为上午6-7时,中午11时,下午3-4时,傍晚7-8时,晚上12时和凌晨4时。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按照雄雌比例1:3配对饲养于单独的200L 经消毒的PVC桶中,水温保持在24-28℃。

优选的,所述步骤(3)F1代苗种培育过程中以及步骤(6)回交子代苗种培育过程中,培育水体中单细胞藻密度维持在104个/ml。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点为:

1.本发明首次提出了脊尾白虾正反回交家系的构建方法,并且通过本发明的构建方法,回交家系构建的成功率可达75%。此外,该构建方法可重复,易操作可靠性高,通过该回交家系的构建可为脊尾白虾数量性状遗传分析、近等基因系的构建及回交育种提供材料和数据支撑。

2.本发明亲虾是通过人工选育和自然采集而来的不携带任何病害的亲虾,避免在培育期间引起病害垂直传播。

3.本发明利用脊尾白虾一年可多次性成熟的繁殖特点,进行了正反回交家系的构建,实现人工可控的定向回交,并为其他虾类的回交家系的构建提供支持和参考。

4.本发明在苗种培育期间,抱卵雌虾进行单独孵化,由于幼体孵化时间一致,减少蜕壳不同步所引起的相互残杀。

5.本发明采用了鲜活饵料促进幼体健康发育,减少幼体自残,从而提高了苗种产量与质量。

6. 由于整个苗种培养过程是生态培育,整个过程中不用药,残杀少,因此该苗种体质壮,抗病力强,后期养殖成活率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脊尾白虾正反回交家系的构建方法。

该构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亲虾选择:通过人工选育或者自然采集方式选择性腺发育成熟、附肢齐全、无机械损伤、体表光洁、不携带弧菌、纤毛虫和白斑综合征病毒的脊尾白虾雄雌个体作为亲虾,其中选取的亲虾体重≥2.5g,体长≥50mm。

(2)亲虾交尾:雄雌亲虾个体经消毒后,按照雄雌比例1:3配对饲养于单独的养殖桶中,养殖桶中的水温保持在24-28℃,饵料的投喂量为亲虾体重的5%-10%,采用自然交尾的方式抱卵。饵料为沙蚕,每天投喂2次。

本实施例中的雌雄亲虾个体消毒方法为:将亲虾置于每立方水体含有0.2g-0.3g的二溴海因的药浴中12-18min,优选的,本实施例中将亲虾置于每立方水体含有0.25g的二溴海因的药浴中15min。

此外,亲虾还可通下述两种方法进行消毒,

方法①:将亲虾置于每立方水体含有200-300ml聚六亚甲基胍消毒液12-18min,优选的,将亲虾置于美立方水体含有250ml的聚六亚甲基胍消毒液15min。

方法②:将亲虾置于每立方水体含有1-2g聚维酮碘的药浴中12-18min,优选的,可将亲虾置于每立方水体含有1.5g聚维酮碘的药浴中15min。

此外,本实施例中的养殖桶为200L PVC桶,该养殖桶在用于饲养之前先进行消毒,消毒方法为:先用漂白粉将该桶浸泡12-28h,优选24h;浸泡过后,使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2h,再用高锰酸钾溶液擦洗养殖桶的桶壁;最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备用。

(3)F1代苗种培育:将步骤(2)中的抱卵雌虾进行单独饲养,经10-14天孵化出溞状幼体后,收集溞状幼体进行单独培育,在溞状幼体Ⅰ-Ⅱ期投喂轮虫,并使轮虫在水体中保持有10-15个/ml的密度水平,本实施例中轮虫的密度为12个/ml;在溞状幼体Ⅲ-Ⅵ期投喂丰年虫无节幼体,每天投喂4-6次,每次的投喂量为1.5-3个/ml,本实施例中,每次投喂量为2个/ml,10-12天可培育溞状幼体至仔虾。在溞状幼体培育期间,培育水温控制在24-26℃,培育水体中单细胞藻密度维持在104个/ml。

(4)F1代养殖:将F1代仔虾单独养殖,水温控制在24-28℃,按照体重的5%-10%进行饵料投喂,每天的投喂次数为4-6次,养殖2-3个月至性成熟;本实施例中的投喂次数是6次,投喂时间为上午6-7时,中午11时,下午3-4时,傍晚7-8时,晚上12时和凌晨4时。饵料为配合饲料。

(5)亲子回交:选择卵巢发育至Ⅳ期的雌性F1代个体与雄性亲虾单独配对饲养于经消毒的200L PVC桶中,选择雄性性成熟F1代个体与卵巢发育至Ⅳ期雄性亲虾单独配对饲养于经消毒的200L PVC桶中,上述各个桶的水温均保持在24-28℃,饵料的投喂量为步骤(5)中亲虾以及F1代个体体重的5%-10%,自然交尾抱卵。饵料为沙蚕,每天投喂2次。

上述各个桶在用于饲养之前也要进行消毒,消毒方法同步骤(2)中养殖桶的消毒方法,再次不在赘述。

(6)回交子代苗种培育:将步骤(5)中的抱卵雌虾进行单独饲养,经10-14天孵化出溞状幼体后,收集幼体进行单独培育,10-12天幼体培育至仔虾;苗种培育过程同步骤(3),在此不再赘述。

(7)回交子代养殖:回交子代仔虾进行单独养殖,按照体重的5%-10%进行饵料投喂,每天的投喂次数为4-6次,经过2-3个月可养殖至成体。回交子代仔虾的养殖过程同步骤(4),在此不再赘述。饵料为配合饲料。

利用本发明的方法构建脊尾白虾正反回交家系,为脊尾白虾性状遗传分析提供可靠的试验材料,本发明利用脊尾白虾自身的繁殖特点设计正反回交,提高了交尾的成功率。

实施例2

利用本发明所述脊尾白虾正反回交家系的构建方法在日照海辰水产有限公司、昌邑海丰水产养殖有限责任公司进行试验研究,但本发明所述方法并不局限适用于这两个地方。经过两年的摸索实验,经过小试、中试的实践证明,该方法能成功构建脊尾白虾正反回交家系,可为脊尾白虾数量性状遗传分析、近等基因系的构建及回交育种等提供可靠实验材料和基础数据。

以日照海辰水产有限公司为例:2014年收集宁波象山群体,从群体中挑选16组附肢齐全、体表光洁、健康的脊尾白虾个体为亲虾;亲虾平均体重3.0g,体长60.13mm,不携带弧菌、纤毛虫和白斑综合征病毒,且无任何机械损伤。16对雄雌亲虾1:3配对饲养,交尾抱卵后孵育幼体,苗种培育养殖至3月龄;挑选雌雄F1个体与雄雌亲虾亲子回交,抱卵孵育,苗种培育养殖,最终成功构建正反回交家系12组,成功率达75%。因此该方法用于构建回交家系成功率较高,实验应用价值较高。另外由于整个苗种过程是生态培育,整个过程中不用药,残杀少,因此该苗种体质壮,抗病力强,后期养殖成活率高。

以昌邑海丰水产养殖有限责任公司为例:2013年挑选人工选育健康雄雌亲虾10组(平均体重2.7g,体长56.35mm)1:3配对交尾抱卵,单独孵育并进行苗种培育,养殖F1代至性成熟;挑选大个体性成熟雄雌F1代与雄雌亲虾回交,交尾抱卵后单独孵育,苗种培育并养殖至成体,最终成功构建6组正反回交家系,成功率为60%,证明该方法可用于构建回交家系,方法实用可靠,苗种和后期养殖成活率高,可为脊尾白虾数量性状遗传分析、近等基因系的构建及回交育种提供材料和技术支撑。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