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草组合物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85185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业除草剂领域,涉及一种含喹草酸、氟氯吡啶酯的小麦田复合除草剂,用于小麦田苗后茎叶处理防除阔叶杂草。技术背景:小麦为禾本科植物,是世上分布最广粮食作物之一。我国小麦种植历史悠久,分布地域覆盖河南、山东、江苏、河北、湖北、安徽等省。杂草是危害小麦生长的主要危害之一,为了使小麦高产,必须对小麦田杂草进行防治。近年来,合理选用小麦田除草剂已近成为确保小麦安全生产的重要技术环节,但由于选用药不当或使用技术不到位,防治效果不理想或造成药害等现象屡屡发生。因此迫切需要一种对环境和作物安全、对杂草防治效果又好的除草剂,这样既节省了人力物力,也对环境安全及人类健康安全带来了保障。单一活性组分的除草剂长期用于防治杂草后,会使杂草的抗性增强,使杂草的敏感性下降,会增加施药量,从而造成环境的污染。而新的除草剂的开发难度越来越大,耗费的时间和财力也越来越大,因此合理的混配除草剂以提高除草效果成为当前的一种选择。同时,农药的复配混用可以减轻药害,是提高药效的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同时,各种除草剂因其化学成分、理化性质的不同,杀草范围也不一样,除草剂混用可以扩大复配制剂的除草谱。因此我们将喹草酸、氟氯吡啶酯、和双氟磺草胺三种不同的除草剂混用,以减少抗性的产生,扩大杀草谱,降低对土壤环境的影响,提高经济效益。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用药成本低的除草剂组合物,对小麦田的阔叶杂草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以用于小麦田苗后茎叶处理,防除阔叶杂草。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含喹草酸、氟氯吡啶酯的复合除草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除草剂以喹草酸、氟氯吡啶酯为主要有效成分,喹草酸、氟氯吡啶酯的重量比为1500:1-1:16,优选的比例为150:1-1:16,进一步优选为100:1-1:16,更优选为50:1-1:4。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有效成分还可以包含双氟磺草胺,喹草酸、氟氯吡啶酯和双氟磺草胺的重量比为1-150:0.1-40:0.1-40,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5-150:0.1-20:0.1-20,更优选为5-150:0.1-20:0.1-5。在复合除草剂中,有效成分的含量为1-85%,优选20-75%。本发明的除草剂用于小麦田苗后茎叶处理,防除阔叶杂草。本发明除草剂按照本
技术领域
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方法可以配制的制剂剂型,包括水分散粒剂、可湿性粉剂、乳油、水悬浮剂、油悬剂、悬乳剂、水乳剂、微乳剂等;可以选择的助剂有乳化剂、润湿分散剂、助悬剂、崩解剂、粘结剂、防冻剂、增稠剂、稳定剂、消泡剂。本发明的复合除草剂的优点为:组分合理,增效作用显著,可以用于小麦田苗后茎叶处理防除阔叶杂草。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中的百分比均为重量比,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1、室内活性测定为进一步了解本申请的混配对杂草的联合作用,本发明人对喹草酸和氟氯吡啶酯的混配进行了茎叶处理联合作用室内活性测定。试验材料:猪殃殃,繁缕。试验方法:称取一定量的除草有效成分原药,充分溶解后,分别配制成单剂母液,根据混配目的设置系列配比,每个配比设置5~7个浓度梯度。根据单剂除草谱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敏感杂草种子,培养至3叶1心备用。将选择编号的杂草茎叶处理后,放在光照培养箱中室温培养20天,计算防治效果(鲜重防效或株防效),然后用最小二乘法计算ED50(95%置信限),再用孙云沛法计算共毒系数(CTC)。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增效作用;共毒系数(CTC)≤80表现为拮抗作用;80<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相加作用。测试结果见表1-4。表1不同配比喹草酸·氟氯吡啶酯对猪殃殃的联合作用测定结果药剂配比ED50(ga.i/亩)共毒系数喹草酸(简称喹)——10.55——氟氯吡啶酯(简称氟)——1.41——喹·氟150:0.18.75120.05喹·氟100:18.01123.77喹·氟50:45.15138.40喹·氟20:34.08140.11喹·氟1:41.38123.59喹·氟1:161.18125.91表2不同配比喹草酸·氟氯吡啶酯·双氟磺草胺对猪殃殃的联合作用测定结果药剂配比ED50(ga.i/亩)共毒系数喹草酸(简称喹)——10.55——氟氯吡啶酯(简称氟)——1.41——双氟磺草胺(简称双)——13.37——喹·氟·双1:0.1:0.15.71121.35喹·氟·双1:40:402.09123.21喹·氟·双5:20:302.42134.46喹·氟·双10:30:402.61121.55喹·氟·双40:40:401.77192.87喹·氟·双20:20:103.18127.89喹·氟·双100:40:202.95137.86喹·氟·双120:20:53.78147.92喹·氟·双150:1:53.96143.99喹·氟·双150:40:403.87130.39表3、不同配比喹草酸·氟氯吡啶酯对繁缕的联合作用测定结果表4不同配比喹草酸·氟氯吡啶酯·双氟磺草胺对繁缕的联合作用测定结果药剂配比ED50(ga.i/亩)共毒系数喹草酸(简称喹)——12.37——氟氯吡啶酯(简称氟)——1.55——双氟磺草胺(简称双)——14.31——喹·氟·双1:0.1:0.16.49121.37喹·氟·双1:40:402.35120.17喹·氟·双5:20:302.94121.45喹·氟·双10:30:402.78125.34喹·氟·双40:40:401.98190.37喹·氟·双20:20:103.72121.88喹·氟·双100:40:203.05148.66喹·氟·双120:20:54.77132.43喹·氟·双150:1:54.69137.25喹·氟·双150:40:404.47126.34表1-4的测定结果表明,喹草酸和氟氯吡啶酯,喹草酸、氟氯吡啶酯和双氟磺草胺在一定的比例范围内,对猪殃殃和繁缕均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2、制剂实施例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中的百分比均为重量比,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实施例A含喹草酸、氟氯吡啶酯的悬浮剂实施例B、含喹草酸、氟氯吡啶酯的可湿性粉剂成分实施例3实施例4喹草酸501氟氯吡啶酯440双氟磺草胺—40聚氧乙烯烷基酚甲醛缩合物79木质素磺酸钙1011十二烷基硫酸钠84白炭黑21黄原胶—1丙二醇0.50.5高岭土补足100补足100实施例C、含喹草酸、氟氯吡啶酯的水分散粒剂实施例D、含喹草酸、氟氯吡啶酯的水乳剂成分实施例7实施例8喹草酸1020氟氯吡啶酯4020双氟磺草胺—10亚甲基双荼磺酸钠1010烷基酚聚氧乙烯醚97十二烷基硫酸钠66黄原胶11丙二醇0.50.5水补足100补足100实施例E、含喹草酸、氟氯吡啶酯的乳油成分实施例9实施例10喹草酸320氟氯吡啶酯4820双氟磺草胺—20十二烷基苯磺酸钙1010聚氧乙烯基醚78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53丙二醇0.50.5N-甲基吡咯烷酮补足100补足100实施例F含喹草酸、氟氯吡啶酯的油悬浮剂3、田间药效试验供试药剂:实施例1-12中的复配除草剂。对照药剂:25%氟氯吡啶酯水分散粒剂(对照药剂1),20%双氟磺草胺悬浮剂(对照药剂2),50%喹草酸可湿性粉剂(对照药剂3)。防治作物:小麦。防除对象:猪殃殃、繁缕、雀舌草、婆婆纳。试验方法:试验于小麦田内进行,每个组别处理3次重复,处理面积约为20m2,按照试验小区的面积,准确称量好各种药剂,苗后茎叶处理。统计给药后30d杂草死亡情况,比较各种药剂的除草活性。结果见表5。表5含喹草酸的组合物药后30d除草效果大田试验结果表明,喹草酸·氟氯吡啶酯,喹草酸·氟氯吡啶酯·双氟磺草胺的复配对小麦田的猪殃殃、繁缕、雀舌草、婆婆纳等阔叶杂草的防效均较好,与单剂相比,除草活性有了较大的提高,增效作用明显。从大田的数据可以看出,三元的混配的防治效果要优于两元的混配。根据田间目测,在试验剂量范围内,作物生长正常,未见植株产生药害及异常现象,对小麦安全。说明,喹草酸·氟氯吡啶酯,喹草酸·氟氯吡啶酯·双氟磺草胺复配后,可以优势互补、扩大杀草谱、降低各自用量、降低了使用成本。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