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苏打盐碱地水稻本田施肥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83566阅读:695来源:国知局
一种苏打盐碱地水稻本田施肥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盐碱地水稻本田施肥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松嫩平原西部苏打盐碱地开发种稻工程的实施,盐碱地水稻种植面积逐步扩大,目前仅吉林省西部盐碱地水稻种植面积已达400多万亩。但盐碱地种稻投入大,产量低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当地农业发展。传统水稻种植中的“大肥大水”现象仍普遍存在,造成产投比不合理,经济效益低下,资源浪费现象严重,特别是化学肥料的过量不合理投放给区域环境带来潜在污染的风险。因此,根据当地土壤养分状态,养分与盐分关系以及水稻的吸肥规律进行科学合理的施肥是盐碱地水稻生产面临和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盐碱地稻田施肥多采用区域内非盐碱地普通稻田的施肥方法,往往忽略了盐碱土的酸碱状况,盐分和养分特征,缺乏针对性。经常出现两种孑然不同的不合理施肥现象,一是过分重视底肥,2/3的氮肥和全部磷钾肥作为底肥一次性施入土壤,造成前期养分浓度过高,损失严重,后期肥料不足,水稻脱肥早衰,大幅减产;二是后期追肥无节制,氮肥追施过量,造成水稻营养生长过旺,田间郁闭,易发病,同时贪青晚熟,影响产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要解决现有苏打盐碱地水稻生产中存在化肥施用不合理,造成肥料浪费损失,影响稻谷产量,且存在潜在环境污染风险的问题,提供一种苏打盐碱地水稻本田施肥的方法。

本发明苏打盐碱地水稻本田施肥的方法,具体是按以下步骤进行的:

一、确定盐碱地水稻本田的施肥量,根据苏打盐碱地土壤养分特点,确定氮肥总施用量(纯氮)为150-180kg/ha,磷肥总施用量(P2O5)为40-60kg/ha,钾肥总施用量(K2O)为30-50kg/ha。氮肥分底肥、分蘖肥和穗粒肥三次施入,底肥、分蘖肥和穗粒肥的质量比为5:3:2,磷肥作底肥一次性施入,钾肥分底肥和穗粒肥二次施入,底肥和穗粒的质量比为4:1。

二、确定盐碱地水稻本田的施肥品种,根据盐碱地盐分特征,确定底肥为硫基氮磷钾三元复合肥或单质肥混配(现用现混),分蘖肥以硫酸铵或尿素为主,穗粒肥为氮钾二元复合肥或尿素混配硫酸钾。

三、确定盐碱地水稻本田的施肥时期,根据土壤供肥和水稻吸肥特点,盐碱地水稻本田底肥以插秧前3-5天施用最佳,施用深度5-10cm;分蘖肥以插秧(或返青)后15天左右进行单质氮肥表面撒施,施后3-5天内不排水;穗粒肥以插秧后45天(或分蘖肥施后30天)施用氮钾二元复合肥或氮钾单质肥配施,施后3-5天内不排水。

本发明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针对盐碱土的氮素易挥发损失,保肥性差,磷素有效性低,钾素含量丰富等特征,结合水稻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规律研发一种既有利于水稻高产又可降低肥料用量的施肥方法,可大大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降低化肥污染的潜在风险,对于盐碱地水稻增产和可持续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1、本发明方法降低了肥料用量,氮肥总施用量(纯氮)为150-180kg/ha,磷肥总施用量(P2O5)为40-60kg/ha,钾肥总施用量(K2O)为30-50kg/ha。与现有技术相比氮肥用量降低25%-30%,磷肥用量降低40%-45%,钾肥用量降低了50%-60%,充分利用盐碱土自身的养分资源,每公顷盐碱地稻田用肥成本降低800-1000元;

2、本发明方法调整了用肥次数和施肥时间,常规施肥通常在插秧前1个月施用底肥,肥料损失严重,本方法将底肥调整到插秧前3-5天施用,减少了底肥的损失,提高了底肥的利用率;

3、本发明方法减少了返青肥施用环节,由于底肥调至插秧前3-5天,插秧时正处于肥料释放最大效率期,有利于秧苗吸收并迅速返青,减少了氮肥的挥发损失,提高了肥料的利用效率;

4、本发明方法充分根据苏打盐碱地稻田氮磷钾肥料的产量贡献率确定肥料用量,并按照水稻吸肥规律确定最佳施肥时期,既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又提高了水稻产量;水稻产量可达到7500~9000kg/ha;

5、本发明方法避免了氮磷肥过量施用对水体造成污染的潜在风险,减缓了钾肥过量导致盐害加重,真正达到减肥增效的效果;

6、该方法可操作性强,简便易行,成本低,增产效果显著,对于盐碱地水稻生产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方法与常规施肥的稻谷产量对比;

图2为本发明方法中等量氮肥分期施用的稻谷产量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技术方案不局限于以下所列举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各具体实施方式间的任意组合。

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苏打盐碱地水稻本田施肥的方法,具体是按以下步骤进行的:

一、确定盐碱地水稻本田的施肥量,根据苏打盐碱地土壤养分特点,确定氮肥总施用量为150-180kg/ha,磷肥总施用量为40-60kg/ha,钾肥总施用量为30-50kg/ha,氮肥分底肥、分蘖肥和穗粒肥三次施入,磷肥作底肥一次性施入,钾肥分底肥和穗粒肥二次施入;

二、确定盐碱地水稻本田的施肥品种,根据盐碱地盐分特征,确定底肥为硫基氮磷钾三元复合肥或单质肥混配,分蘖肥为硫酸铵或尿素,穗粒肥为氮钾二元复合肥或尿素混配硫酸钾;

三、确定盐碱地水稻本田的施肥时期,根据土壤供肥和水稻吸肥特点,盐碱地水稻本田底肥于插秧前3-5天施用,施用深度为5-10cm;分蘖肥以插秧或返青后12~18天进行单质氮肥表面撒施,施后3-5天内不排水;穗粒肥以插秧后45天或分蘖肥施后30天施用氮钾二元复合肥或氮钾单质肥配施,施后3-5天内不排水。

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氮肥总施用量为160-170kg/ha。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不同的是:磷肥总施用量为50kg/ha。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之一不同的是:钾肥总施用量为40kg/ha。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四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一氮肥中底肥、分蘖肥和穗粒肥的质量比为5:3:2。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四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六: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五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一钾肥中分底肥和穗粒肥的质量比为4:1。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五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七: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六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二中所述单质肥混配的原则是现用现混。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六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八: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七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三中底肥的施用深度为6-9cm。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七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九: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七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三中底肥的施用深度为7-8cm。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七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十: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九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三中分蘖肥以插秧或返青后15天进行单质氮肥表面撒施。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九之一相同。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做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2014年和2015年连续在中科院大安碱地生态试验站盐碱地稻田开展了施肥对比试验。本发明的肥料减施处理氮肥总施用量(纯N)为180kg/ha,磷肥总施用量(P2O5)为50kg/ha,钾肥总施用量(K2O)为50kg/ha。氮肥分底肥、分蘖肥和穗粒肥三次施入,三次分配比例为5:3:2,磷肥作底肥一次性施入,钾肥分底肥和穗粒肥二次施入,比例为4:1。确定底肥为硫基氮磷钾三元复合肥,分蘖肥为硫酸铵,穗粒肥为氮钾二元复合肥。盐碱地水稻本田底肥以插秧前3天施用最佳,施用深度6cm;分蘖肥以插秧后15天进行单质氮肥表面撒施,施后3天内不排水;穗粒肥以插秧后45天施用氮钾二元复合肥,施后3天内不排水。

以常规施肥为对照,其中氮肥总施用量(纯N)为200kg/ha,磷肥总施用量(P2O5)为90kg/ha,钾肥总施用量(K2O)为90kg/ha。其他施用时间,方式以及水稻品种,栽培管理等完全一致。

施肥效果:2014年本方法施肥的稻谷产量为8818kg/ha,常规施肥方法的稻谷产量为9050kg/ha,2014年稻谷产量本方法略低于常规施肥(如图1,图1中表示本发明方法,表示常规施肥方法),每公顷减产稻谷232kg,按当年稻谷收购价2.6-2.8元/kg,稻谷减收600-650元,节支与减收基本持平。

2015年本方法施肥的稻谷产量为8888kg/ha,常规施肥方法的稻谷产量为8013kg/ha,2015年与常规施肥相比,本方法增产稻谷875kg/ha(如图1),同样按稻谷收购价2.6-2.8元/kg计,稻谷增收2275-2450元/ha,累计增收2500-3000元/ha。2年平均,肥料减施处理每公顷节支500-600元,增粮800-900元,累计增收1300-1500元,增收效果显著。

实施例二:2015年在中科院大安碱地生态试验站盐碱地稻田同时开展了2个水稻品种(东稻4号和长白9号)的等肥量分期施肥试验。确定氮肥总施用量(纯氮)为150kg/ha,磷肥总施用量(P2O5)为50kg/ha,钾肥总施用量(K2O)为50kg/ha,磷肥作底肥一次性施入,钾肥分底肥和穗粒肥二次施入,比例为4:1。确定底肥为硫基氮磷钾三元复合肥,分蘖肥为硫酸铵,穗粒肥为氮钾二元复合肥。盐碱地水稻本田底肥以插秧前3天施用最佳,施用深度8cm;分蘖肥以插秧后15天进行单质氮肥表面撒施,施后3天内不排水;穗粒肥以插秧后45天施用氮钾二元复合肥,施后3天内不排水。

氮肥分期施入共分3个处理,处理1:氮肥分底肥、分蘖肥和穗粒肥(比例为5:3:2)三次施入;处理2:氮肥分底肥、返青肥、分蘖肥和穗粒肥(比例为4:2:2:2)四次施入;处理3:氮肥分底肥、返青肥、分蘖肥,穗肥和粒肥(比例为4:2:2:1:1)五次施入。其他施用方式以及水稻品种,栽培管理等完全一致。

施肥效果:处理2和3分别比处理1增加了1次和2次人工成本,其他成本相同。不同施肥处理的稻谷产量如图2所示,图2中表示三次施肥,表示四次施肥,表示五次施肥。三次施肥的东稻4号稻谷产量分别比四次施肥和五次施肥增产155kg/ha和225kg/ha,长白9号稻谷产量分别比四次施肥和五次施肥增产557kg/ha和900kg/ha,2个品种平均来看,三次施肥比四次施肥和五次施肥分别增产5.1%和8.3%,增产效果显著。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