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新的蔬菜杂交组合的育种方法。
技术背景
多枝柳叶菜(拉丁文名:Epilobium fastigiatoramosum Nakai.),是柳叶菜科、柳叶菜属多年生直立草本,自茎基部生出多叶的根出条,有时在地面下生出短而细的匍匐枝。多分枝,叶对生,花序直立,花直立,花瓣白色,花蕾长圆状椭圆形,种子狭倒卵状或狭倒披针状,顶端近圆形,具很短的喙,茎高200-300 厘米。花期7-8月,果期8-9月。多枝柳叶菜属于野生种,四川广元市剑阁县山区自然分布较广,在本地是可食用的野菜,属于公知公用,是普通技术人员可得到的育种材料。
拳参(拉丁学名:Polygonum bistorta L.),又名:拳蓼,属蓼目蓼科多年生草本,茎直立,高80~100厘米。根茎肥厚扭曲,黑褐色。茎直立,单一或数茎丛生,不分枝。叶片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长12~18厘米,宽2.5~6厘米,先端短尖或钝,基部心形或圆形。生山坡草地、山顶草甸,海拔800-3000米。花期6-7月,果期7-8月。拳参在四川广元市剑阁县山区自然分布较广,是野生药用植物,其根部入药。拳参属于公知公用,是普通技术人员可得到的育种材料。
现有文献未见多枝柳叶菜与拳参这两种植物进行杂交的任何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桑菊菜的杂交育种方法。
一种桑菊菜的杂交育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亲本选择:以拳参作父本,以多枝柳叶菜作母本;
2)亲本纯化:将上述父本、母本分别采用常规法播种、培植,在开花前一天,分别将父本、母本植株的花序套袋实现自交,分别收集种子;所述父本自交5代以上,植株自然高度80-100cm,淡黄色花冠;所述母本自交10代以上,植株锯齿叶缘消失,自然高度200-300cm,白色花冠;
3)亲本隔离:将步骤2)所得亲本种子以常规法播种、培植至开花期;母本在开花前1天用手轻轻将包住柱头的花冠剥除,同时去除雄蕊,并用纸袋将柱头部分套袋进行隔离;
4)人工授粉:采集父本花粉,拆开套住母本柱头的纸袋,露出柱头,用毛笔蘸父本的花粉轻点母本的柱头上,使大量花粉紧密粘着在柱头上,再次套袋夹牢,并于果蒂处做好授粉标志;
5)种子采收:授粉后3-5天即可收集种子,采收方法:中午12:00至16:00之间采种,所采集的种子放至阴凉处自然干燥5-7天,然后袋装贮存。
本发明将多枝柳叶菜与拳参进行杂交的F1代命名为桑菊菜。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1、本发明的“拳参×多枝柳叶菜”杂交组合,经检测,菜叶的各项营养成分表现优良,是一种新的鲜食性蔬菜的蔬菜新组合。2、本发明的“拳参×多枝柳叶菜”杂交组合,单产高。可一年栽种、收获两季(第一季: 10月中下旬大棚栽培,次年5月上中旬收获;第二季: 6月中下旬栽培,当年10月上中旬收获),两季亩产可达2.5万公斤,按0.6元/kg计算,每亩效益可达1.5万元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桑菊菜的杂交育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亲本选择:以拳参作父本,以多枝柳叶菜作母本;
2)亲本纯化:将上述父本、母本分别采用常规法播种、培植,在开花前一天,分别将父本、母本植株的花序套袋实现自交,分别收集种子;所述父本自交5代以上,植株自然高度80-100cm,淡黄色花冠;所述母本自交10代以上,植株锯齿叶缘消失,自然高度200-300cm,白色花冠;
3)亲本隔离:将步骤2)所得亲本种子以常规法播种、培植至开花期;母本在开花前1天用手轻轻将包住柱头的花冠剥除,同时去除雄蕊,并用纸袋将柱头部分套袋进行隔离;
4)人工授粉:采集父本花粉,拆开套住母本柱头的纸袋,露出柱头,用毛笔蘸父本的花粉轻点母本的柱头上,使大量花粉紧密粘着在柱头上,再次套袋夹牢,并于果蒂处做好授粉标志;
5)种子采收:授粉后3-5天即可收集种子,采收方法:中午12:00至16:00之间采种,所采集的种子放至阴凉处自然干燥5-7天,然后袋装贮存。
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2002年开始对收集的本地野生拳参进行定向选择(试验地点:四川省剑阁县碑垭乡先锋村四社的桑菊菜制种试验地,共2.8亩),定向选择目标:叶片中的干物质、维生素C、蛋白质等最重要的营养指标。通过连续5代自交,于2006年选育出稳定的自交系。
1997年开始对收集的本地野生多枝柳叶菜进行定向选择(试验地点:四川省剑阁县碑垭乡小碑村六社的桑菊菜制种试验地,共1.9亩),通过连续10代自交,定向选择目标:叶片中的干物质、维生素C、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等最重要的营养指标,于2006年选育出稳定的自交系。
2007年开始进行制种试验,连续试验5年,试验效果稳定可重复。试验地点: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碑垭乡山峰村八社的桑菊菜制种试验地块,共1.8亩,种植时间:每年3月下旬育苗,苗期40-45天,5月上旬移栽。授粉时间 :当年8月中下旬,授粉后3-5天即可采集F1代杂交种子。
桑菊菜(F1代)的杂交种生产试验:
试验地点一:剑阁县剑门关镇梁山寺村二社的桑菊菜试验地块共3.2亩,育苗移栽,种子用量30g/亩,时间:2008年至2012年连续五年,栽培规格:1.5米×1.5米,育苗移栽,种子用量30g/亩,每年两季(第一季为10月至次年5月;第二季为6月至10月),常规管理至收获。五年的试验统计,其产出情况:两季鲜菜生产2.5万kg/亩。
试验地点二: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碑垭乡刘家村一社的桑菊菜栽培试验地块共2.8亩,育苗移栽,种子用量40g/亩,时间:2013年至2016年连续四年,每年两季(第一季为10月至次年5月;第二季为6月至10月),栽培规格:1.5米×1.4米,常规管理至收获。四年的试验统计,其产出情况:两季鲜菜生产2.7万kg/亩。
试验地点三: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白龙镇槐树村四社的桑菊菜栽培试验地块共3.6亩,育苗移栽,种子用量35g/亩,时间:2008年至2013年连续六年,每年两季(第一季为10月至次年5月;第二季为6月至10月),栽培规格:1.5米×1.2米,常规管理至收获。五年的试验统计,其产出情况:两季鲜菜生产2.3万kg/亩。
在不脱离本发明上述主题范围的情况下,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做出的各种变更和替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