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黄颡鱼夏花鱼种高效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黄颡(读音:sǎng)鱼(学名:Pelteobagrus fulvidraco),为鲿科,黄颡鱼属鱼类。体长约20cm,腹面平直,体后半部侧扁,尾柄较细长。头大且扁平,吻短,圆钝,上、下颌略等长,口大,下位,两颜及腭骨上有绒毛状齿带。眼小,侧位。须4对,鼻须末端可伸至眼后,上颌须1对,最长,颐须2对,较上颌须短。体裸露无鳞,侧线完全。杂食,主食底栖小动物、小虾、水生小昆虫和一些无脊椎动物等。4~5月产卵,亲鱼有掘坑筑巢和保护后代的习性。
黄颡鱼食性是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觅食活动一般在夜间进行,食物包括小鱼、虾、各种陆生和水生昆虫(特别是摇蚊幼虫)、小型软体动物和其它水生无脊椎动物。有时也捕食小型鱼类。其食性随环境和季节变化而有所差异,在春夏季节常吞食其它鱼的鱼卵。
2013年,全国黄颡鱼饲料销量大概在24万t,其中华东区占16万t,华南区占6万t,华中和其他区域各占1万t。目前,华南区养殖100g/尾的黄颡鱼饲料成本为6.3~7.5元/500g,华东地区为5.1~6.0元/500g,华中地区为4.5~5.1元/500g。
2013年华东区黄颡鱼塘头价格为11元/500g;华南区价格为10元/500g,若总成本均按10元/500g计算,华南地区养500g黄颡鱼的利润为0.6~1.8元/500g,亩产可达2,500kg左右,净利润为3,000~9,000元/亩;华东地区养500g黄颡鱼的利润为1.8~2.7元/500g,亩产可达1,000kg左右,净利润为3,600~5,400元/亩;华中地区养500g黄颡鱼的利润3.2~3.9元/500g,亩产可达500kg左右,净利润为3,200~3,900元/亩。
黄颡鱼营养价值高,生长速度快,适应环境和抗病能力强,容易饲养,市场需求量大,作为新的淡水优良养殖品种正被广大渔民认可,市场前景广阔。目前,由于黄颡鱼生产场家由于缺乏相应的配套设备和成熟技术,夏花培育出塘率极低,有的甚至全军覆没,造成近几年黄颡鱼夏花鱼种紧俏,价格居高不下。完善黄颡鱼夏花培育技术,尤其是池塘培育技术,对于大规模开展黄颡鱼养殖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黄颡鱼鱼种培育,目前国内主要存在如下专利文献:
专利公开号:CN105660482A,公开了一种提高黄颡鱼仔鱼成活率的养殖方法,包括池塘选择、培育饵料、种植水草、鱼苗投养、饵料投喂、水质管理、日常管理步骤,本发明的饲养方法科学合理,采用施用腐熟有机肥、提高池塘水体含氧量、及时更换池水、清洗食台、泼洒杀菌药物等方法,保证和调节水质,有效预防黄颡鱼常见疾病,使得幼体阶段体质较弱的黄颡鱼的免疫增强,能够使仔鱼很好的完成由内源性营养卵黄到外源性营养的过渡,且营养平衡,仔鱼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具有很好的养殖推广价值。然而,该专利只是采用特制杀灭菌药物对黄颡鱼养殖环境的改善,而对黄颡鱼仔鱼的饲料并未改善,只是从外在环境进行免疫力调节,而忽略了从饮食等内在因素,提升效果不明显。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黄颡鱼夏花鱼种高效培育方法,所述培育方法可有效提高黄颡鱼夏花鱼种培育开口饵料丰度,提高夏花鱼种培育成活率、育成肥满度以及规格均匀度,有利于市场推广,经济效益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黄颡鱼夏花鱼种高效培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选择培育池塘
培育池塘面积2~10hm2,池深≥1.8m,池底为硬泥,坡度比为1:3,水温24~32℃,水中溶解氧≥5mg/L,水体pH值为7~8.5;
2)清塘和消毒
清空池塘,水深放至0.5~0.7m,泼洒灭螺药物杀灭池中螺蛳、河蚌等软体动物,用量为7~8kg/hm2,池水使用灭螺药物过后放置7~10天将水排干,重新加水至水深0.2~0.4m,用生石灰按1500~2250kg/hm2的使用量加水溶化成浆水后立即泼洒,杀灭池中野杂鱼和细菌;
3)水质管理
池塘生石灰消毒过后5~7天后加水,加水至水深1~1.5m,加好水后加入7~9kg/hm2的杀虫剂溶液,全池泼洒,隔1天用腐殖酸溶液或果酸溶液全池泼洒进行解毒,调节水质,解毒后隔1天加入基肥,水质培育3~5天后,用50~70目的捞网捞可见灰白色的小型枝角类;
其中,腐殖酸溶液或果酸溶液均为市售产品,成分见产品说明书,按产品使用说明书用量使用。所用基肥为市售产品,主要组成有氨基酸肥水膏、生物有机肥、优藻种,成分见产品说明书,按产品使用说明书用量使用。
4)鱼苗放养
5月上旬~9月上旬,水质培育3~5天后,选择晴天,在池塘上风处,距离岸边5~10m处放苗,黄颡鱼鱼苗规格为0.8~1cm,放养密度150~300万尾/hm2,池水水温24~26℃,放苗后每5~7天加水一次,水温超过27℃,每2~3天注水一次,每次换水量为池水总量5~10%,水体透明度保持0.2~0.3m,保持水体溶解氧≥5mg/L,水体pH值为7~8.5;
5)投喂管理
鱼苗放养后,每隔3~5天进行一次追肥,追肥产品为基肥,另外,放苗后第7天开始投放黄颡鱼商品3号颗粒饲料(为市售产品),颗粒饲料破碎成粉料,粉料粒径0.2mm,粉料加水捏成粉团形式投喂,粉团直径8~10cm,采用分级投喂方式:
第一级:投喂粉团第1~5天,投喂间距1.5~2m,投喂量为0.1~0.15kg/10万苗,一天投喂4次,投喂间隔时长为3~4小时;
第二级:投喂粉团第5~10天,破碎粉料粒径调整为0.2mm,投喂间距4~5米,投喂量为0.15~0.20kg/10万苗,一天投喂4次,投喂间隔时长为3~4小时;
第三级:投喂粉团第11天,投喂间距增大至7~9米,投喂量为0.2~0.25kg/10万苗,一天投喂3次,投喂时间间隔4小时;
第四级:鱼苗放养后第13~15天鱼苗体长长至1.5cm时,在池塘边搭设食台,投喂直径为0.5~1.5mm的黄颡鱼商品0号颗粒饲料(为市售产品),一天投喂4次,投喂时间间隔3~4小时;
第五级:待鱼苗聚集至食台摄食,投喂6~8天后,一天投喂2次粉团饲料,粉团直径8~10cm,投喂时间间隔8~10小时,投喂量为0.1~0.15kg/10万苗;
第六级:投喂6~8天后,完全投喂黄颡鱼商品0号颗粒饲料,一天投喂3次,时间间隔4~6小时,以30~40min内吃完为准,投喂量为8~10%;
6)病害防治
鱼苗放养6~8天后,选择晴天9:00~11:00用2~3kg/hm2硫酸铜水溶液泼洒;鱼苗放养13~15天后,选择晴天9:00~11:00用3~5kg/hm2硫酸铜水溶液泼洒,泼洒后立即开启功率为2~4kw的增氧机,连续开启20~24h,预防细菌感染和纤毛虫病;
7)夏花鱼种
鱼苗放养25~30天后培育成夏花鱼种,体长2.5~3cm,此时可选择投喂黄颡鱼商品膨化颗粒饲料(市售产品),饲料粒径为1.0~2.0mm,进行大规格鱼种培育或商品鱼养殖。
进一步,步骤1)所用灭螺药物为灭螺灵,主要成分硼镁矿石粉加入2%的四聚乙醛和增效剂。
其中,所述灭螺灵为市售产品,作用机理为硼镁矿石粉对钉螺的杀灭作用缓慢、持久,加入作用较迅速的四聚乙醛和促进钉螺开厣的增效剂复配,增强了灭螺效果。
另,步骤3)加水过程中,进水管套50~70目网袋过滤水中野杂鱼、鱼卵、杂鱼等。
另有,步骤3)所述杀虫剂溶液为3.75~4.5kg/hm2的晶体敌百虫和3.75~4.5kg/hm2的硫酸铜混合后加水形成的混合溶液。
再,步骤4)中,当水温24~26℃时,放养鱼苗水深1~1.2m,放苗与加水时间间隔4~5天(因为水温低时浮游生物繁殖速度慢,培育水质时间长,水深浅有利于水温提高,但不得少于1m,有利于保持水体稳定);当水温27~32℃时,放养鱼苗水深保持1.3~1.5m,放苗与加水时间间隔1~3天(因为水温高时浮游生物繁殖速度快,培育水质时间短,水深深有利于保持水体稳定和提高浮游生物总量,以及增加鱼苗活动的空间)。
再有,步骤4)中,池塘水温为24~26℃时,太阳出来后放苗,10:00~16:00之间放苗;池塘水温为27~32℃时,太阳出来前放苗,早上6:00前放苗。
且,步骤4)中,距离放苗位置15~20m设置功率为2~4kw的叶轮增氧机,放苗前开启24h,水温24~26℃持续开启24h;水温27~32℃,开启36~48h。
另,步骤5)所述黄颡鱼商品3号颗粒饲料和黄颡鱼商品0号颗粒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分别为40~43wt%。
另有,步骤5)中第一级、第二级和第四级每天投喂时间分别为早上7:00、上午10:00、下午2:00和下午5:00;第三级每天投喂时间为早上7:00、上午11:00和下午5:00;第五级每天投喂时间为为早上7:00和下午5:00;第六级每天投喂时间为早上7:00、上午11:00和下午5:00。
再,步骤5)中,每天检查鱼体肥满度和水中天然饵料丰欠鱼苗放养后,根据水质变化情况,进行追肥,追肥条件如下:当水体透明度超过0.3m时;或者用60目的捞网捞可见灰白色的小型枝角类数量不多;或者见鱼苗沿池边朝一个方向游动时;或者鱼苗打样时头大身体廋,腹部偏平,都要及时追肥(追肥产品为市售商品基肥,按说明书用量使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a)泼洒专用药物杀灭池中螺蛳、河蚌等软体动物,减少水体中的大型水生动物,降低其它生物与鱼类竞争生存空间,防止其在养殖过程中与鱼苗争食天然生物饵料、溶解氧和吸收水体肥力;
b)所用生石灰清塘用量较大,相比正常用量增加100%,是因为随着池塘养殖时间较长,平时所用杀菌药物使细菌产生耐药性,通过提高用量一方面中合所平时用药残留的重金属离子,另一方面补充水体钙离子;另一方面随着工业化发展,平时降雨大部分呈现酸性,通过使用生石灰可以提高水体碱性,稳定水体pH值;
c)放水后使用晶体敌百虫和硫酸铜混合形成杀虫剂溶液杀灭水体中大型枝角类、桡足类和水生昆虫等水生生物,是因为大型枝角类、桡足类和水生昆虫会摄食小型浮游动物,造成水体清廋,形成鱼苗敌害生物。通过以上二种药物杀灭后,在养殖初期培养鱼苗开口饵料(浮游动物)较为容易;
d)在放置鱼苗前和后连续开启叶轮增氧机48h以上,一方面可以增加水体溶解氧,使溶解氧(DO)持续保持在 5 mg/L~9 mg/L;另一面可以将水体中多余氧气通过水体搅动逸散出去,降低鱼苗得气泡病的可能性;
e)通过补充人工饲料(黄颡鱼商品3号颗粒饲料和黄颡鱼商品0号颗粒饲料)的方法是为了及时补充因为天然饵料不足,导致鱼苗摄食出现分化,强者越强,弱者越弱,影响鱼种整体规格均匀度,补充人工饵料可以保证饵料的充足,保证鱼种充分进食,可以提高成率活20%;
f)同时科学设计投喂方式,采用分级投喂方式,并制定每次投喂量、投喂间隔及投喂时间,实现科学投喂,提高成活率;
g)所述培育方法选用的培育池,对池水深度、坡度、水中溶解氧、水体pH值都有要求,符合黄颡鱼的生存要求,采用一种黄颡鱼夏花鱼种高效培育方法的清塘消毒和水质管理方法,可提高黄颡鱼鱼苗开口饵料数量,和保持饵料的持久性;采用消毒剂及消毒方式,可有效抑制水体中细菌;采用本方法的投喂方式,补充天然饵料不足,提高夏花鱼种培育成活率和育成肥满度以及规格均匀度,培育25~30天后即可得黄颡鱼夏花鱼种,成活率75~85%,产量240~260kg/亩,平均体长2.5~3cm,鱼体规格均匀,肥满度较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黄颡鱼夏花鱼种高效培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选择培育池塘
2016年5月13日,选择一只培育池塘面积8.9亩,长112米,宽53米,池深1.5m,池底为硬泥;
2)清塘消毒
2016年5月13日清空池塘后加水至水深0.7m,泼洒商品灭螺药物灭螺灵杀灭池中螺丝、河蚌等,放置7天后将水排干,之后加新水至水深0.3m,然后用生石灰按2600kg/hm2用量化浆泼洒,杀灭野杂鱼和细菌;
3)水质管理
池塘生石灰消毒过后7天加水,进水管套60目网袋过滤水中野杂鱼、鱼卵、杂鱼等,加水至水深1.1m,加好水后晶体敌百虫3.8kg/hm2和硫酸铜3.8kg/hm2,二者混合化水全池泼洒,杀灭水体中大型枝角类、桡足类和水生昆虫等水生生物,隔1天用调节水质产品腐殖酸溶液(市售产品,成分见产品说明书,按产品使用说明书用量使用)全池泼洒进行解毒,解毒后隔1天加入商品基肥(市售产品,主要组成有氨基酸肥水膏、生物有机肥、优藻种,成分见产品说明书,按产品使用说明书用量使用),水质培育3天后,用60目的捞网捞见到灰白色的小型枝角类,准备放养鱼苗;
4)鱼苗放养
5月29日,早上8:00开启3kw叶轮增氧机。5月30日,天气晴,水温25℃,上午10:00放苗,投放规格为0.9cm的杂交黄颡鱼鱼苗135万尾,放养密度15万尾/亩左右,放苗后开启叶轮增氧机24h;
6)水质管理
6月2日进行肥,使用商品基肥,主要组成有氨基酸肥水膏(包装5L/桶)2桶、生物有机肥(包装10kg/袋)2袋、优藻种(包装500g/包)1包,使用过肥料过后立即添加新水5cm,补充新水源和藻种,并且开启叶轮增氧机8h。6月9日、6月16日、6月23日各追肥1次,每次追肥过后立即添加新水5cm。整个夏花培育过程进行4次追肥,保持水体透明度维持在0.2~0.3m,水中溶解氧≥5mg/L,水体pH值为7~8.5;6月7日、6月12日、6月17日、6月22日、6月29日各加水1次,加水量为10cm;每天12:00~16:00、晚上10:00~6:00开启增氧机。
5)投喂饲料
6月5日~6月8日开始人工投放黄颡鱼商品3号颗粒饲料的破碎料,破碎粉粒径0.2mm,加水搅拌直至能够用手捏成团,捏成大小8~10cm圆饼,沿塘边全池投放,距离塘边向外0.5m,投喂间距1.5m,投放量1.4kg/顿,一天4次,时间为早上7:00,上午10:00,下午2:00,下午5:00,一天总投喂量5.6kg;每次喂完食后1h、2h检查2次,一方面检查鱼体肥满度,另一方面观察鱼吃料情况,饲料以2 h内吃完为宜,如果不到2h就吃完,说明投喂量不足,可以适当增加投放量,每次增加量在0.1kg。
6月9日~6月14日饲料投放量1.8kg/顿,投喂适当加大,间距改为2m,一天4次,时间为早上7:00,上午10:00,下午2:00,下午5:00,一天总投喂量5.6kg。每次喂完食后1h、2h检查2次,一方面检查鱼体肥满度,另一方面观察鱼吃料情况,饲料以2h内吃完为宜,如果不到2h就吃完,说明投喂量不足,可以适当增加投放量,每次增加量在0.1kg。
6月15日~6月21日饲料投放量2kg/顿,投喂适当加大,间距改为4m,一天4次,时间为早上7:00,上午10:00,下午2:00,下午5:00,一天总投喂量8kg。每次喂完食后1h、2h检查2次,一方面检查鱼体肥满度,另一方面观察鱼吃料情况,饲料以2h内吃完为宜,如果不到2h就吃完,说明投喂量不足,可以适当增加投放量,每次增加量在0.1kg,此时打样。
6月22日~6月28日破碎粉粒径加大,粒径调整变为0.2~0.5mm,饲料投放量2.5kg/顿,投喂适当加大,间距改为4m,一天4次,时间为早上7:00,上午10:00,下午2:00,下午5:00,一天总投喂量10kg。每次喂完食后1h、2h检查2次,一方面检查鱼体肥满度,另一方面观察鱼吃料情况,饲料以2 h内吃完为宜,如果不到2h就吃完,说明投喂量不足,可以适当增加投放量,每次增加量在0.1kg。6月23日进行鱼种打样,鱼种规格为1.5~1.7cm,游泳能力很强。夜间值班时可见鱼苗到水面平游摄食。
6月24日搭建圆形食台,食台直径6m。食台搭好后在食台内放0.5kg黄颡鱼商品0号颗粒饲料,粒径1mm,并且在每次喂食时拍掌,给鱼种形成条件反射。食台投喂次数不固定,可多次投喂,但至少保持4次,喂食时间与投喂粉料时间一致。
随着前来吃食鱼种的增加,食台内投饲料投喂量应适当增加,以30~40min吃完为宜。同时,饲料破碎粉团投喂不能停。随着食台投喂量的增加,粉团投喂量可以相应减少,并且投喂间距为8m,逐渐向食台位置靠拢。
6月29日~7月2日黄颡鱼夏花鱼种大部分到食台内吃食,打样鱼种规格为2.8~3cm、一天投喂3次,投喂时间早上7:00、上午11:00、下午5:00,投喂量为10~15kg/顿,日投喂40kg,投喂量为8~9%。
7)病害防治
6月5日用2.25kg/hm2硫酸铜化水全池泼洒,泼洒后开启叶轮增氧机8h;6月19日用3.75kg/hm2硫酸铜化水全池泼洒,泼洒后开启叶轮增氧机8h。鱼种培育全过程没有发生细菌性疾病,有效预防细菌感染和纤毛虫病。
8)夏花鱼种
鱼苗培育30天后即育成夏花鱼种,7月4进行牵网销售和分塘培育大规格鱼种,打样体长为2.8~3cm、规格整齐体重为2180尾/kg,共获杂交黄颡鱼鱼种500kg,成活率80.74%。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