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山地高产栽培薇菜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299392阅读:39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山野菜栽培方法,具体为一种山地高产栽培薇菜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意食品的营养价值和食疗价值,绿色食品很受人们的青睐,山野菜就是其中一类。山野菜不仅具有较高食用价值,还有一定的医疗保健价值。在我国,食用野菜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山野菜食品无公害、无污染、食用安全。食用山野菜作为维生素和常量或微量元素的补给源,增加营养,有益健康。薇菜每百克含碳水化合物4.3克,蛋白质2.2克,脂肪0.19克,胡萝卜素1.68毫克,还含有维生素C和多种矿物质。薇菜还含有皂甙和黄酮类物质,具有润肺理气、补虚舒络、清热解毒的功效。主治吐血、赤痢便血、子宫功能性出血、遗精等症。薇菜性喜阴湿,不耐干旱和高温,遮荫可促进萌发生长。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主要靠根茎繁殖,繁殖速度很慢。近年来薇菜价格上涨,过度采集使资源遭到严重破坏,采集的薇菜变得越来越瘦,一些地方已濒临灭绝为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小兴安岭薇菜资源。同时,因为天然生产的野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人们采用挖掘根茎的方法繁殖种苗进行人工栽培,进一步加重了对资源的破坏。人工繁育、培植山野菜,已经成为满足人们需要和保护野菜资源的重要途径。技术实现要素: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山地高产栽培薇菜的方法,以其孢子为原始材料进行繁殖,具有扩繁速度、炼苗和移栽成活率高的特点,有助于尽快实现薇菜的规范化、规模化发展。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山地高产栽培薇菜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一种山地高产栽培薇菜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以薇菜孢子为原料,将孢子用纯净水浸泡4小时,用85vt%酒精中浸泡10秒,再用无菌水冲洗3-5次,置于盛有营养液的培养器皿中,使营养液浸润孢子,将培养器置于25℃、湿度70%的环境下,培养50小时,孢子发芽,待芽长至1cm时切下;所述的促生长营养液有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物质组成:水分97.6%,柠檬酸1%,甘油1%,硫酸亚铁0.4%;(2)以步骤(1)得到的芽作为外植体,用无菌水清洗干净后,置于75vt%酒精中浸泡10秒,再用无菌水冲洗3-5次,再使用0.1vt%的升汞浸泡5min,用无菌水冲洗5次;(3)将步骤(2)消毒清洗后的芽接入到芽诱导培养基中,在25℃光照培养5天,得到丛生芽;(4)将经过步骤(3)诱导的丛生芽切下,插入分化培养基在无菌、光照下条件下培养4-7天,得到丛生芽;所述的分化培养基配方:以MS为基础培养基,添加6-苄胺基嘌呤4.5-5.0mg/L、萘乙酸0.06mg/L、琼脂15g/L、蔗糖26g/L、硒酸钠0.03mg/L,pH为7.12;(5)将步骤(4)得到的丛生芽切下进行抽茎培养;抽茎生根培养基配方:以MS为基础培养基,添加6-苄胺基嘌呤4.5mg/L、萘乙酸0.2mg/L、琼脂12g/L、蔗糖28g/L、硒酸钠0.12mg/L,pH为5.62,在光照下培养10-15天,薇菜长至3cm以上时作为组培苗进行驯化培养;(6)将腐殖土、砂石以及锯木屑按照2:1:2的质量比混合均匀做成组培苗驯化基质备用,驯化基质厚度大于18cm,砂石颗粒大小介于0.5-1cm之间,将组培苗移栽至驯化基质上培养30天,驯化基质采用拱棚覆盖,调节拱棚内温度在25-30℃,空气湿度在20%-30%,棚内达到51%以上散射光,光照强度2500-2800lx;组培苗高度达到6cm以上时作为移栽幼苗;将移栽幼苗挖出保持细根完整,用水清洗干净根部的驯化基质,置于紫外灯下照射2-3分钟;将移栽苗根部使用含水量在60-65wt%之间的沙土包裹;(7)在山地坡地上沿等高线开垦水平沟,水平沟间行距1.5米,深度为10cm,将步骤(6)处理后的移栽幼苗移栽至水平沟内,将移栽幼苗的根部自然伸展置于水平沟中,用腐殖土固定,相邻移栽幼苗之间的距离为10cm;使用多菌灵的稀释液在水平沟中浇透定根水,之后,每3-5天采用喷淋法给移栽幼苗喷淋一次水;(8)移栽后20天,施用水溶肥,每株施肥0.05-0.15kg,所述的水溶肥为稀释800-1000倍的高氮高钾复合肥;所述的高氮高钾复合肥中氮含量≥16wt%,钾含量≥21wt%;(9)移栽1个月后,每月定期采用喷淋的方式喷洒富硒营养液直至采收期,采收的薇菜总硒含量为0.1-0.15mg/kg,喷洒富硒营养液的量逐月增加,第一次喷洒的量为0.1L/m2,采收前最后一次喷洒的量为0.5L/m2;所述的富硒营养液的制备方法如下:S1甘油10mg与去离子水500g混合,搅拌均匀;S2将硫酸镁6mg,柠檬酸铁4mg,钼酸钠0.25mg,天冬酰胺0.6mg,硒酸钠0.03-0.05mg,维生素E0.01m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0.02mg,茶多酚1mg依次加入到步骤S1制备的溶剂中。进一步的,所述的步骤(4)中6-苄胺基嘌呤的浓度为5.0mg/L。进一步的,所述的步骤(8)中每株施肥0.15kg。进一步的,所述的富硒营养液中硒酸钠为0.04mg。进一步的,所述的步骤(6)中紫外灯下照射2分钟。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发明解决薇菜人工大面积栽培,所面临的种苗来源紧缺、炼苗、移栽成活率低、产量不高等问题,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使种苗的扩繁速度提高了上百倍,炼苗、移栽成活率提高到97%以上,产量提高34%以上,为尽快推动薇菜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2)本发明在育苗培养期间,适当的调整6-苄氨基嘌呤、萘乙酸和蔗糖的比例以及相应的pH,筛选出最适宜的抽茎生根培养基配方,确保培养基能够提高苗的质量,使苗生长健壮,根细长,有韧性,进一步提高移栽后成活率,保证苗的成苗率;(3)现有技术中采用常规的组培方式进行育苗时,将组培苗驯化后直接移栽山地中,由于山地的生长环境与组培时的生长环境差异显著,容易出现移栽成活率低的问题,本发明在驯化和移栽过程中间增加紫外照射过程,并且驯化基质与驯化时的培养环境给薇菜移栽苗提供良好的过渡环境,极大的提高了移栽的成活率,薇菜的长势也有明显提高,从而提高了产量,并且充分利用废弃山地,变废为宝,不仅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还起到了绿化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4)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专门适用于薇菜的富硒营养液,每月定期定量喷洒,有助于保持良好的生长情况,收获的薇菜不仅色泽鲜艳,而且是新型富硒食品,且本发明的富硒营养液采取每月喷施的手段,且喷洒量逐月递增,这样确保薇菜对硒的吸收利用效果,而且每月喷洒,这样土壤对硒的代谢有一定的缓冲时间,避免大量的硒进入土壤造成硒污染;另外,富硒营养液中含有甘油,不仅保证了各有效成分的溶解度,而且甘油还有保持水分的作用,山地环境中生长环境恶劣,有些向阳处长时间曝晒,易造成干枯死亡,甘油可以解决该问题,培养得到的薇菜脆爽可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发明不以任何形式受限于实施例内容。实施例中所述试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如无特殊说明,所述试剂和生物材料,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实施例1(1)以薇菜孢子为原料,将孢子用纯净水浸泡4小时,用85vt%酒精中浸泡10秒,再用无菌水冲洗3次,置于盛有营养液的培养器皿中,使营养液浸润孢子,将培养器置于25℃、湿度70%的环境下,培养50小时,孢子发芽,待芽长至1cm时切下;所述的促生长营养液有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物质组成:水分97.6%,柠檬酸1%,甘油1%,硫酸亚铁0.4%;(2)以步骤(1)得到的芽作为外植体,用无菌水清洗干净后,置于75vt%酒精中浸泡10秒,再用无菌水冲洗3次,再使用0.1vt%的升汞浸泡5min,用无菌水冲洗5次;(3)将步骤(2)消毒清洗后的芽接入到芽诱导培养基中,在25℃光照培养5天,得到丛生芽;(4)将经过步骤(3)诱导的丛生芽切下,插入分化培养基在无菌、光照下条件下培养4天,得到丛生芽;所述的分化培养基配方:以MS为基础培养基,添加6-苄胺基嘌呤4.5mg/L、萘乙酸0.06mg/L、琼脂15g/L、蔗糖26g/L、硒酸钠0.03mg/L,pH为7.12;(5)将步骤(4)得到的丛生芽切下进行抽茎培养;抽茎生根培养基配方:以MS为基础培养基,添加6-苄胺基嘌呤4.5mg/L、萘乙酸0.2mg/L、琼脂12g/L、蔗糖28g/L、硒酸钠0.12mg/L,pH为5.62,在光照下培养10天,薇菜长至3cm以上时作为组培苗进行驯化培养;(6)将腐殖土、砂石以及锯木屑按照2:1:2的质量比混合均匀做成组培苗驯化基质备用,驯化基质厚度为20cm,砂石颗粒为0.5cm,将组培苗移栽至驯化基质上培养30天,驯化基质采用拱棚覆盖,调节拱棚内温度在25-30℃,空气湿度在20%,棚内达到51%以上散射光,光照强度2500lx;组培苗高度达到6cm以上时作为移栽幼苗;将移栽幼苗挖出保持细根完整,用水清洗干净根部的驯化基质,置于紫外灯下照射2分钟;将移栽苗根部使用含水量在60wt%之间的沙土包裹;(7)在荒山坡地上沿等高线开垦水平沟,水平沟间行距1.5米,深度为10cm,将步骤(6)处理后的移栽幼苗移栽至水平沟内,将移栽幼苗的根部自然伸展置于水平沟中,用腐殖土固定,相邻移栽幼苗之间的距离为10cm;使用多菌灵的稀释液在水平沟中浇透定根水,之后,每3天采用喷淋法给移栽幼苗喷淋一次水;(8)移栽后20天,施用水溶肥,每株施肥0.05kg,所述的水溶肥为稀释800倍的高氮高钾复合肥;(9)移栽1个月后,每月定期采用喷淋的方式喷洒富硒营养液直至采收期,采收的薇菜总硒含量为0.1mg/kg,喷洒富硒营养液的量逐月增加,第一次喷洒的量为0.1L/m2,采收前最后一次喷洒的量为0.5L/m2;所述的富硒营养液的制备方法如下:S1甘油10mg与去离子水500g混合,搅拌均匀;S2将硫酸镁6mg,柠檬酸铁4mg,钼酸钠0.25mg,天冬酰胺0.6mg,硒酸钠0.03mg,维生素E0.01m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0.02mg,茶多酚1mg依次加入到步骤S1制备的溶剂中。实施例2(1)以薇菜孢子为原料,将孢子用纯净水浸泡4小时,用85vt%酒精中浸泡10秒,再用无菌水冲洗5次,置于盛有营养液的培养器皿中,使营养液浸润孢子,将培养器置于25℃、湿度70%的环境下,培养50小时,孢子发芽,待芽长至1cm时切下;所述的促生长营养液有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物质组成:水分97.6%,柠檬酸1%,甘油1%,硫酸亚铁0.4%;(2)以步骤(1)得到的芽作为外植体,用无菌水清洗干净后,置于75vt%酒精中浸泡10秒,再用无菌水冲洗5次,再使用0.1vt%的升汞浸泡5min,用无菌水冲洗5次;(3)将步骤(2)消毒清洗后的芽接入到芽诱导培养基中,在25℃光照培养5天,得到丛生芽;(4)将经过步骤(3)诱导的丛生芽切下,插入分化培养基在无菌、光照下条件下培养7天,得到丛生芽;所述的分化培养基配方:以MS为基础培养基,添加6-苄胺基嘌呤5.0mg/L、萘乙酸0.06mg/L、琼脂15g/L、蔗糖26g/L、硒酸钠0.03mg/L,pH为7.12;(5)将步骤(4)得到的丛生芽切下进行抽茎培养;抽茎生根培养基配方:以MS为基础培养基,添加6-苄胺基嘌呤4.5mg/L、萘乙酸0.2mg/L、琼脂12g/L、蔗糖28g/L、硒酸钠0.12mg/L,pH为5.62,在光照下培养15天,薇菜长至3cm以上时作为组培苗进行驯化培养;(6)将腐殖土、砂石以及锯木屑按照2:1:2的质量比混合均匀做成组培苗驯化基质备用,驯化基质厚度为21cm,砂石颗粒大小为1cm,将组培苗移栽至驯化基质上培养30天,驯化基质采用拱棚覆盖,调节拱棚内温度在25-30℃,空气湿度在30%,棚内达到51%以上散射光,光照强度2800lx;组培苗高度达到6cm以上时作为移栽幼苗;将移栽幼苗挖出保持细根完整,用水清洗干净根部的驯化基质,置于紫外灯下照射3分钟;将移栽苗根部使用含水量在65wt%之间的沙土包裹;(7)在荒山坡地上沿等高线开垦水平沟,水平沟间行距1.5米,深度为10cm,将步骤(6)处理后的移栽幼苗移栽至水平沟内,将移栽幼苗的根部自然伸展置于水平沟中,用腐殖土固定,相邻移栽幼苗之间的距离为10cm;使用多菌灵的稀释液在水平沟中浇透定根水,之后,每5天采用喷淋法给移栽幼苗喷淋一次水;(8)移栽后20天,施用水溶肥,每株施肥0.15kg,所述的水溶肥为稀释1000倍的高氮高钾复合肥;(9)移栽1个月后,每月定期采用喷淋的方式喷洒富硒营养液直至采收期,采收的薇菜总硒含量为0.15mg/kg,喷洒富硒营养液的量逐月增加,第一次喷洒的量为0.1L/m2,采收前最后一次喷洒的量为0.5L/m2;所述的富硒营养液的制备方法如下:S1甘油10mg与去离子水500g混合,搅拌均匀;S2将硫酸镁6mg,柠檬酸铁4mg,钼酸钠0.25mg,天冬酰胺0.6mg,硒酸钠0.05mg,维生素E0.01m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0.02mg,茶多酚1mg依次加入到步骤S1制备的溶剂中。实施例3本实施例栽培方法与使用的原料和参数均与实施例2相同,区别仅在于,步骤(5)驯化后未进行紫外线照射。实施例4本实施例栽培方法与使用的原料和参数均与实施例2相同,区别仅在于,抽茎生根培养基配方,本实施例的抽茎生根培养基配方为以MS为基础培养基,添加6-苄胺基嘌呤1mg/L、萘乙酸0.1mg/L、琼脂15g/L、蔗糖10g/L,pH为5.80。实施例5本实施例栽培方法与使用的原料和参数均与实施例2相同,区别仅在于,未喷富硒洒营养液。实施例6本实施例栽培方法与使用的原料和参数均与实施例2相同,区别仅在于,孢子未使用促生长营养液浸泡。分别按照实施例1-6的栽培方法培育薇菜苗,结果如下表1:表1项目移栽成活率(%)产量(kg/m2)生长周期(天)实施例110015.1180实施例29714.6192实施例34110.3134实施例43511.8243实施例57812.5260实施例65110.3262由表1可知,本发明提供的高产栽培方法极大的提高了移栽成活率和产量,产生经济效益快。采收薇菜的硒含量达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1903.9-2015。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