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玉米种植技术,尤其与一种宽膜宽窄行玉米种植技术有关。
背景技术:
常规玉米种植方法是任其自然生长,行距约1.5 尺,株距约1.2 尺,每亩大致3000-3500株,一般玉米穗产0.4-0.5 斤左右,即传统产品亩产在1000-1500 斤左右。对于人口众多的中国来讲,这样的亩产量远远达不到需求。现有西部地区种植玉米的方法是通过窄膜铺设进行种植,然而效果并不理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实现高产量的玉米种植方法,在不额外采用高成本种植机械和增加劳动成本的情况下实现高产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高密度、宽覆膜、宽窄行种植且可提高产量的宽膜宽窄行玉米种植技术。
为此,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宽膜宽窄行玉米种植技术,其特征是,具体技术为:
选种:将耐密抗倒品种的稀植大穗作为玉米种植品种;
开沟:以145cm的宽度作为一带,带与带之间间隔50cm,在带上形成四行宽窄相间的播种玉米的播种沟,靠外两侧的两行之间作为窄行,窄行行距为35cm,中间相邻两行之间作为宽行,宽行行距为80cm;
播种:在对应宽窄行播种沟的行距内,通过一膜四行式播种机进行播种,并在带上覆设宽膜。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补充和完善,本发明还包括以下技术特征。
所述的宽膜宽窄行玉米种植技术结合滴灌设置上的与宽窄行上的珠苗配合的出口或滴头进行节水浇灌。
所述稀植大穗的玉米种植品种使用多效唑药液处理玉米种子,以便对玉米苗株进行控制,控制营养生长,从而抑制细胞伸长、缩短节间、矮化植株,促进苗矮、苗粗、苗壮、根细发达,增进抗逆性及抗倒伏。
种植所述玉米的一膜四行式播种机包括储料箱,所述储料箱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的底部通过轴销活动连接有脚轮,两个支撑腿内侧的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底部开设有卡槽,所述储料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四个接料盒,所述接料盒的底部设置有伸缩软管,所述伸缩软管的底部设置有储料盒,所述储料盒的底部连通有四根对应所述四行宽窄行的出料管,所述出料管的底部连通有出料口,所述储料盒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所述第一卡块的底部和第二卡块的顶部分别开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滚轮架,所述滚轮架的底部通过活动轴活动连接有滑轮,所述连接杆的顶部开设有滑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底部贯穿设有滑杆,所述滑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滑杆上且位于第二凹槽内腔的一端套设有弹簧,所述第一卡块底部的左侧和第二卡块顶部的左侧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板。
使用本发明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一是增加积温约50℃,提前7-10天成熟,为玉米品种后期脱水提供了充足的时间,有利于机收籽粒。采用该技术,可将晚熟品种推广到中熟区域、中熟品种推广到早熟区域,扩大了各品种适宜推广的范围。早熟品种的优势更加明显,可填补昌吉等地区八至九月玉米饲料市场原料不足的空缺。二是保湿、保墒、抑盐及除草效果更加明显,利于保全苗促壮苗;三是提高水肥利用率,省工省时节本增效。四是增加密度,增加边际效益株数,利于植株通风透光,提高果穗结实率、千粒重和容重,改善了商品的外观品质,最终提高了产量。本发明种植技术不仅可以用于除了玉米、还可以应用棉花、西瓜、甜瓜等农作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膜四行式播种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膜四行式播种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本发明具体技术为:
选种:将耐密抗倒品种的稀植大穗作为玉米种植品种;
开沟:以145cm的宽度作为一带,带与带之间间隔50cm,在带上形成四行宽窄相间的播种玉米的播种沟,靠外两侧的两行之间作为窄行,窄行行距为35cm,中间相邻两行之间作为宽行,宽行行距为80cm;
播种:在对应宽窄行播种沟的行距内,通过一膜四行式播种机进行播种,并在带上覆设宽膜。
如图1-图2所示,一膜四行式播种机包括储料箱1,储料箱1的顶部通过铰链铰接有箱盖13,储料箱1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2,支撑腿2的底部通过轴销4活动连接有脚轮5,两个支撑腿2内侧的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杆6,连接杆6的底部开设有卡槽10,连接杆6上开设卡槽10的数量不少于三个,储料箱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接料盒12,接料盒12的数量为四个,接料盒12的底部设置有伸缩软管11,伸缩软管11的底部设置有储料盒7,储料盒7的底部连通有出料管9,出料管9的底部连通有出料口8,储料盒7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4,通过设置固定块14,起到连接储料盒7的作用,固定块14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15,第一连接板15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卡块25和第二卡块22,第一卡块25的底部和第二卡块22的顶部分别开设有第一凹槽28和第二凹槽21,第一凹槽28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滚轮架16,滚轮架16的底部通过活动轴3活动连接有滑轮27,连接杆6的顶部开设有滑槽26,滑轮27的底部延伸至滑槽26的内腔,滑轮27位于滑槽26内腔的一端与滑槽26内腔的底部紧密接触,通过设置滑轮27,减少了零件之间的摩擦力,延长了零件的使用寿命,第二凹槽21的底部开设有通孔19,通孔19的底部贯穿设有滑杆17,滑杆17位于通孔19底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拉环18,通过设置拉环18,便于使用者拉动滑杆17,滑杆1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块23,限位块23的顶部延伸至卡槽10的内腔,限位块23的底部与滑杆17的连接处通过固定件固定连接,滑杆17上且位于第二凹槽21内腔的一端套设有弹簧20,通过设置弹簧20,起到支撑限位块23的作用,第一卡块25底部的左侧和第二卡块22顶部的左侧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板24,通过设置第一连接板15和第二连接板24,起到连接第一卡块25和第二卡块22的作用,通过设置第一卡块25、第二卡块22、第一凹槽28、第二凹槽21、滑杆17、通孔19、拉环18、弹簧20、第一连接板15、第二连接板24、卡槽10和限位块23,解决了传统播种机宽窄行不可调节的问题,该宽窄行可调的播种机,结构简单,调节宽窄间距方便,值得推广。
使用时,使用者通过拉环18拉动滑杆17,滑杆17带动限位块23从卡槽10内抽出,随后将第一卡块25和第二卡块22移动到使用者指定的位置,随后将限位块23卡进卡槽10内即可。
综上所述:该宽窄行可调的播种机,通过设置第一卡块25、第二卡块22、第一凹槽28、第二凹槽21、滑杆17、通孔19、拉环18、弹簧20、第一连接板15、第二连接板24、卡槽10和限位块23,解决了传统播种机宽窄行不可调节的问题。
采用该技术,可将晚熟品种推广到中熟区域、中熟品种推广到早熟区域,扩大了各品种适宜推广的范围。早熟品种的优势更加明显,可填补昌吉等地区八至九月玉米饲料市场原料不足的空缺。二是保湿、保墒、抑盐及除草效果更加明显,利于保全苗促壮苗;三是提高水肥利用率,省工省时节本增效。四是增加密度,增加边际效益株数,利于植株通风透光,提高果穗结实率、千粒重和容重,改善了商品的外观品质,最终提高了产量。通过合理调整株行距配置增加密度,昌吉地区玉米由目前每亩5500-6300株提高到每亩6500-7000株,每亩增加株数1000株左右。根据田间试验示范,一般亩增产120公斤左右,亩增效200元左右。既有利于促进玉米生产,又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做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对保证当地玉米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另外对播种机具进行改进,由一膜两行播种机改为一膜四行气吸式精量点播机,一次性完成播种、施肥、覆膜和覆土。
本发明采用该技术要做到品种、密度、播种机械及田间管理的农艺技术要互相匹配、互相结合。科学选用抗倒耐密高产品种,根据品种特性确定适宜的株行距配置和种植密度,以便充分发挥个体与群体的协调作用,提高增产潜力。要坚持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发挥最大产量优势和各项技术的综合效益。田间管理:利用宽窄行优势,从宽行进入,进行喷洒农药和追肥操作,其中,在玉米生长到7-9 叶期,进行追肥,将肥料顺玉米苗根部撒入,从宽行进入,控制犁的角度,使得犁出的土一边倒,将玉米苗所在位置的沟覆盖,以增强玉米的抗旱抗倒伏能力,并喷洒300ppm 多效唑药液,50kg/ 亩, 增加根层和根数, 促进次生根生长,降低植株高度和穗位, 茎增粗,增强抗倒伏能力, 叶片变短, 增宽, 加厚, 茎叶夹角变小, 使其上部叶面积稳定期也有所延长, 提高群体净同化率, 增加玉米千粒物质重量, 加快灌浆速度, 降低空杆率, 提高穗粒数和粒重, 使玉米增产12.27%,在玉米长至小喇叭口期根据生长状况定量喷洒多效唑药液, 在玉米授粉后,根据植株高度情况从宽行进入,在从上往下2-3 叶处的玉米杆折下,但不断开,使得营养向下传递,因降低了植株高度,避免相互遮挡,通风透光,使得下方的光合作用更加充分,同时避免因株高导致的玉米倒伏。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