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走式水田耕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90855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自走式水田耕整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耕机的辅助工具,特别涉及一种自走式水田耕整器,属于机械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农用机械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其中,微耕机作为翻土作业的主力机械,具有结构小巧、成本低、操作方便省力的优点,已经越来越受到农民的青睐。然而,旱田与水田的特点不同,目前的微耕机研发人员并没有针对水田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导致微耕机难以发挥自身应有的特长,使得在对水田作业时效率低、劳动强度大、耗时长及成本高等诸多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一种效率高、劳动强度低的自走式水田耕整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自走式水田耕整器,包括连接板及与之相适应的底板,所述连接板呈锥状,该连接板的尾部与底板连接,在连接板上设置有连接装置,所述底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底板、第二底板及第三底板,所述第一底板与第二底板之间角度连接,其夹角为2-4度,第二底板与第三底板之间角度连接、其夹角为3-7度,所述第三底板与连接板尾部角度连接,其夹角为15-25度。

作为优选、在所述连接板与底板边沿均设置有与之连接的立板,所述立板高度为30-50mm。

作为优选、在所述第一底板中部设置有防滑面。

作为优选、所述第三底板与连接板的连接部采用圆弧过渡。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不结构简单,依靠在水田中的浮力,依托微型耕耘机的牵引力进行水田作业,避免作业劳动强度过大,提高生产效率,适宜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第一底板、第二底板、第三底板及连接板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

一种如图1及图2所示的自走式水田耕整器,包括连接板1及与之相适应的底板,所述连接板呈锥状,该连接板1的尾部与底板连接,在连接板1上设置有连接装置2,所述底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底板3、第二底板4及第三底板5,所述第一底板3与第二底板4之间角度连接,其夹角为3度,第二底板4与第三底板5之间角度连接、其夹角为5度,所述第三底板5与连接板1尾部角度连接,其夹角为20度,在所述连接板1与底板边沿均设置有与之连接的立板6,所述立板6高度为40mm,防止过多的水流进耕整器,增大阻力,降低生产效率,在所述第一底板3中部设置有防滑面7,使得作业人员站在上面时不易滑到,所述第三底板5与连接板1的连接部采用圆弧过渡,减小阻力。

在使用时,通过连接装置与微耕机连接,依靠在水田中的浮力,依托微型耕耘机的牵引力进行水田作业,避免作业劳动强度过大,提高微耕机生产效率,通过实验多次证明,通过对本耕整器的合理使用后,水田微耕机作业的效率提高2.5-3倍,油耗成本仅为原来油耗的1/3,适宜大面积推广使用。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