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联苯菊酯和吡丙醚的高效杀虫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42914阅读:53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涉及含有联苯菊酯和吡丙醚的高效杀虫组合物,用于防治农作物类害虫。



背景技术:

联苯菊酯:英文名称:bifenthrin,化学名称:(1R,S)-顺式(Z)2,2-二甲基-3-(2-氯-3,3,3-三氟-1-丙烯基)环丙烷羧酸-2-甲基-3-苯基苄酯,分子式:C23H22ClF3O2。拟除虫菊酯类杀虫、杀螨剂。具有触杀、胃毒作用,无内吸、熏蒸作用,杀虫谱广、作用迅速。在土壤中不移动,对环境较为安全,残效期较长。适用于棉花、果树、蔬菜、茶叶等作物上防治鳞翅目幼虫、粉虱、蚜虫、潜叶蛾、叶蝉、叶螨等害虫、害螨。用于虫、螨并发时,省时省药。

吡丙醚:英文名称:pyriproxyfen,化学名称:4-苯氧基苯基(RS)-2-(2-吡啶基氧)丙基醚,分子式:C20H19NO3。吡丙醚是一种保幼激素类型的几丁质合成抑制剂,具有强烈的杀卵作用。蚊蝇醚还具有内吸性转移活性,可以影响隐藏在叶片背后的幼虫。对昆虫的抑制作用表现在影响昆虫蜕变和繁殖。对斜纹夜蛾的毒理试验表现,蚊蝇醚在血淋巴中高浓度的存留,加速昆虫前胸腺向性激素的分泌;另一方面,由于蚊蝇醚能使昆虫缺少产卵所需的刺激因素,抑制胚胎发育及卵的孵化,或生成没有生活能力的卵,从而有效的控制并达到害虫防治的目的。

由于长期大量不合理使用杀虫剂,害虫对各种杀虫剂产生了严重的抗药性,使用药量不断提高,增加了农作物上的残毒,影响人体健康。因此,寻求有效而又能减少环境污染的防治方法是很有必要的。发明人通过大量室内生测和田间药效试验的研究,发现联苯菊酯和吡丙醚进行组合应用,不但能够减少用药量、扩大杀虫谱,提高害虫致死速度,延长杀虫的持续时间,延缓抗性,对环境安全;且有关联苯菊酯和吡丙醚相关复配,目前在国内外尚未见到相关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能够扩大杀虫谱,增效作用明显,能够延缓抗性、降低使用量的杀虫组合物。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出的含有联苯菊酯和吡丙醚的高效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虫组合物含有活性成分联苯菊酯和活性成分吡丙醚。

所述杀虫组合物含有活性成分联苯菊酯和活性成分吡丙醚,两者的质量比为20:1~1:40,两者的质量比优选为5:1~1:15。

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虫组合物中有效成分的总质量百分含量为10%~80%。

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可加工成农业上允许的任意剂型,其中较优选的剂型有可分散油悬浮剂、干悬浮剂。

本发明所述剂可以按本技术领域人员所公知的方法制备得到。其中,制备以上各种制剂所用的湿润剂、分散剂、崩解剂、消泡剂、增稠剂、助悬剂、乳化剂、填料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

杀虫组合物为可分散油悬浮剂时,制剂中包含如下组分:联苯菊酯0.1%~50%、吡丙醚0.1%~50%、分散剂2%~10%、湿润剂2%~10%、乳化剂2%~15%、消泡剂0.1%~1%、增稠剂0.1%~2%、油基补足余量。

杀虫组合物为干悬浮剂时,制剂中包含如下组分:联苯菊酯0.1%~80%、吡丙醚0.1%~80%、分散剂1%~15%、湿润剂1%~10%、崩解剂1%~12%、助悬剂0.2~3%、填料补充余量。

所述的分散剂选自:烷基萘磺酸盐、双(烷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芳基酚聚氧乙烯丁二酸酯磺酸盐、辛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硫酸盐、聚羧酸盐、木质素磺酸盐、对甲氧基脂肪酰胺基苯磺酸、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烷基苯磺酸钙盐、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胺聚氧乙烯醚、脂肪酸聚氧乙烯酯、酯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润湿剂选自: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拉开粉X、润湿渗透剂F、皂角粉、蚕沙、无患子粉、茶枯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乳化剂选自:烷基苯磺酸钙盐、苯乙烯聚氧乙烯醚硫酸铵盐、烷基联苯醚二磺酸镁盐、三乙醇胺盐、苯乙基酚聚氧丙烯醚、506#、600#、700#、NP-10磷酸酯、OP-10磷酸酯、蓖麻油聚氧乙烯醚、司盘80、吐温80、602#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消泡剂选自:C8~10脂肪醇类、C10~20饱和脂肪酸类(如癸酸)及酰胺、硅油、有机硅酮类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增稠剂选自:黄原胶、羟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硅酸镁铝、聚乙烯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崩解剂选自:膨润土、硫酸铵、柠檬酸、尿素、氯化铝、丁二酸、碳酸氢钠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助悬剂选自:黄原胶、硅酸铝镁、海藻酸钠、羟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硅酸铝、阿拉伯胶等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油基选自:油酸甲酯、植物油、大豆油、菜籽油、蓖麻油、环氧大豆油、矿物油、棉籽油、棕榈油、亚麻油、松节油、玉米油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填料选自:高岭土、硅藻土、膨润土、凹凸棒土、白炭黑、淀粉、轻质碳酸钙、沸石、滑石粉、油酸甲酯、植物油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杀虫组合物,用于防除蔬菜、果树上的害虫,尤其是对白粉虱、介壳虫等害虫的防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两者复配,在一定范围内表现出显著的增效作用,能够减少用药量、提高害虫致死速度,起到持续的自然控制作用,同时降低成本;两者复配,安全性高,对环境友好环保。因此,该杀虫组合物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本发明用以下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绝非限于此。实施例中的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

实施应用例一:联苯菊酯和吡丙醚复配产品制剂实施例(以下含量均为折百百分含量),但本发明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中的比例范围。

可分散油悬浮剂(制剂实施例1~3)

该杀虫组合物可分散油悬浮剂具体加工步骤为:首先将活性成分联苯菊酯、活性成分吡丙醚与分散剂、乳化剂、润湿剂、增稠剂、消泡剂、油基混合均匀,然后经剪切分散20~30分钟,最后通过砂磨机砂磨2~3小时,粒径D90在10μm以下,即可制成本发明所述的可分散油悬浮剂。

制剂实施例1 10%联苯菊酯•吡丙醚可分散油悬浮剂

联苯菊酯5%、吡丙醚5%、聚羧酸盐(分散剂)4%、润湿渗透剂F(润湿剂)4%、苯乙基酚聚氧丙烯醚(乳化剂)5%、有机硅酮类(消泡剂)0.5%、黄原胶(增稠剂)0.1%、植物油加至100%,制得10%联苯菊酯•吡丙醚可分散油悬浮剂。

制剂实施例2 15%联苯菊酯•吡丙醚可分散油悬浮剂

联苯菊酯5%、吡丙醚10%、酯聚氧乙烯醚(分散剂)6%、蚕沙(润湿剂)6%、苯蓖麻油聚氧乙烯醚(乳化剂)6%、硅油(消泡剂)0.5%、硅酸镁铝(增稠剂)0.1%、大豆油加至100%,制得15%联苯菊酯•吡丙醚可分散油悬浮剂。

制剂实施例3 30%联苯菊酯•吡丙醚可分散油悬浮剂

联苯菊酯5%、吡丙醚25%、木质素磺酸盐(分散剂)8%、皂角粉(润湿剂)6%、三乙醇胺盐(乳化剂)10%、C8~10脂肪醇类(消泡剂)0.5%、羟乙基纤维素(增稠剂)0.1%、油酸甲酯加至100%,制得30%联苯菊酯•吡丙醚可分散油悬浮剂。

干悬浮剂(制剂实施例4~6)

该杀虫组合物干悬浮剂具体加工步骤为:先将配方中各物质按质量百分比用水配成固体含量25-60%的浆料,接着用砂磨机进行湿法研磨制成悬浮液,通过压力(或离心)喷雾干燥机进行喷雾造粒,干燥后通过筛分得30-150目的干悬浮剂,通过砂磨机研磨的悬浮液粒径1-5mm,颗粒≥96%。即可制成本发明所述的干悬浮剂。

制剂实施例4 35%联苯菊酯•吡丙醚干悬浮剂

联苯菊酯5%、吡丙醚30%、双(烷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分散剂)6%、蚕沙(润湿剂)6%、硫酸铵(崩解剂)5%、海藻酸钠(助悬剂)0.5%、白炭黑加至100%,制得35%联苯菊酯•吡丙醚干悬浮剂。

制剂实施例5 55%联苯菊酯•吡丙醚干悬浮剂

联苯菊酯5%、吡丙醚50%、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分散剂)6%、山梨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醚(润湿剂)6%、尿素(崩解剂)5%、羟甲基纤维素(助悬剂)0.3%、凹凸棒土加至100%,制得55%联苯菊酯•吡丙醚干悬浮剂。

制剂实施例6 80%联苯菊酯•吡丙醚干悬浮剂

联苯菊酯5%、吡丙醚75%、萘磺酸甲醛缩合物(分散剂)8%、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润湿剂)8%、氯化铝(崩解剂)5%、海藻酸钠(助悬剂)0.2%、轻质碳酸钙加至100%,制得80%联苯菊酯•吡丙醚干悬浮剂。

实施应用例二:联苯菊酯和吡丙醚复配的室内毒力测定试验

毒力测定实施例1 联苯菊酯和吡丙醚对蔬菜白粉虱的室内毒力测定试验

试验对象:白粉虱

试验方法:参照生测标准方法NY/T 1154.16-2013,采用琼脂保湿侵叶法。用打孔器将新鲜、平展的寄主叶片打成叶碟,打取时尽量避免选取叶脉大而粗的部位。将叶碟侵入待测药液中10s后,取出晾干,用镊子将叶片正面朝下平铺于已加好琼脂的平板玻璃管中,叶碟与琼脂及管壁严密紧贴,不留空隙。每处理不少于4次重复,并设不含药剂的处理作对照。

将铺好叶碟的玻璃管,倾斜倒放在粉虱寄主植物上,轻拍植株或用嘴吹,使粉虱进入管内,每管20头~25头,将管口朝下待粉虱飞(爬)入管底叶碟处时,用棉塞塞口至距离管底大约15mm的位置,使粉虱强制性的处于管底的叶碟上。试虫接入约10min后,逐一检查并记录每管内的活虫数(总虫数)。将处理后的试虫倒置于温度为(25±1)℃、相对湿度60%~80%、光周期为L:D=14h:10h条件下饲养和观察,特殊情况可以适当调整试验环境条件。

处理后48h逐一检查并记录每管内的死虫数,试虫不动者或不能正常行动即认为死亡。根据试验要求和药剂特点,可缩短或延长调查时间。

根据调查数据,计算各处理的校正死亡率,并根据孙云沛法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CTC值)。用统计分析系统(SAS)、数据处理系统(DPS)等软件进行分析,计算各药剂的LC50、LC90、b值(标准误)等值及其95%置信限。

死亡率(%)=死亡虫数(头)/处理总虫数(头)×100%

校正死亡率=(处理死亡率-空白对照死亡率)/(1-空白对照死亡率)×100%

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LC50/供试药剂LC50)×100

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药剂A毒力指数×A药剂在混剂中所占的百分数(%)+药剂B的毒力指数×B药剂在混剂中所占的百分数(%)

共毒系数(CTC)=[混剂实测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100

复配制剂的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增效作用,80<CTC<120表现为相加作用,CTC≤80表现为拮抗作用。室内毒力测定试验结果,详见表1。

以上试验结果表明,有效成分联苯菊酯和有效成分吡丙醚复配防治蔬菜白粉虱,配比在20:1~1:40之间时,共毒系数都在120以上,具有增效作用;而在5:1~1:15之间时,共毒系数均高于170,增效作用更明显。

毒力测定实施例2 联苯菊酯和吡丙醚对果树介壳虫的室内毒力测定试验

试验对象:介壳虫

试验方法:参照生测标准方法NY/T 1154.4-2006,采用连续侵液法。将持续处理24h后的植株从药液中取出,剪下植株茎部未接触药剂的部分置于培养皿中,保湿备用。每处理4次重复,每重复接试虫10头~20头。并设不含药剂的处理作空白对照。

处理后24h调查试虫死亡情况,记录总虫数和死亡虫数。根据试验要求和药剂特点,可缩短或延长调查时间。

根据调查数据,计算各处理的校正死亡率,并根据孙云沛法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CTC值)。用统计分析系统(SAS)、数据处理系统(DPS)等软件进行分析,计算各药剂的LC50、LC90、b值(标准误)等值及其95%置信限。

死亡率(%)=死亡虫数(头)/处理总虫数(头)×100%

校正死亡率=(处理死亡率-空白对照死亡率)/(1-空白对照死亡率)×100%

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LC50/供试药剂LC50)×100

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药剂A毒力指数×A药剂在混剂中所占的百分数(%)+药剂B的毒力指数×B药剂在混剂中所占的百分数(%)

共毒系数(CTC)=[混剂实测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100

复配制剂的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增效作用,80<CTC<120表现为相加作用,CTC≤80表现为拮抗作用。室内毒力测定试验结果,详见表2。

以上试验结果表明,有效成分联苯菊酯和有效成分吡丙醚复配防治果树介壳虫,配比在20:1~1:40之间时,共毒系数都在120以上,具有增效作用;而在5:1~1:15之间时,共毒系数均高于180,增效作用更明显。

实施应用例三:联苯菊酯与吡丙醚复配的田间药效试验

田间应用实施例1 防治蔬菜白粉虱的田间药效试验

本试验安排在岳阳市君山区。参照《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杀虫剂防治温室白粉虱GB/T17980.16-2000》,试验药剂、对照药剂和空白对照的小区处理采用随机排列,小区面积20m2,每处理4次重复。施用方法为喷雾,在蔬菜白粉虱发生初期开始施药,整个生育期施药2次,施药间隔期7~10天。

调查和统计方法:每次调查每小区内最少标定10株作物,在不惊动虫子的情况下,叶子背面必须仔细检查。记录活成虫数,一般在早晨成虫不大活动时检查叶子。第一次调查:施药前进行。施药后1~3天、7天各调查一次,进一步调查可到药后14天。对作用较慢的药剂,可根据需要增加调查次数。

虫口减退率(%)=[(药前活虫数-药后活虫数)/药前活虫数]×100%;

防效(%)=[(处理组虫口减退率-对照组虫口减退率)/(100-对照组虫口减退率)] ×100%

由表 3 可知,药后 1 天,联苯菊酯与吡丙醚复配制剂实施例1、2、3、4、5、6的防效为89.81%~91.47%,对照药剂25克/升联苯菊酯乳油防效为 72.88%,对照药剂100克/升吡丙醚乳油的防效为74.09%,高于对照药剂单剂,表现出较好的速效性。药后 3天,所有药剂防效均有所提高,其中联苯菊酯与吡丙醚复配制剂实施例1、2、3、4、5、6的防效为93.25%~97.83%,对照药剂25克/升联苯菊酯乳油防效为 76.70%,对照药剂100克/升吡丙醚乳油的防效为80.35%,高于对照药剂单剂。药后 7 天,联苯菊酯与吡丙醚复配制剂实施例1、2、3、4、5、6的防效为98.51%~99.93%,对照药剂25克/升联苯菊酯乳油防效为 79.95%,对照药剂100克/升吡丙醚乳油的防效为82.99%,明显高于对照药剂单剂。施药期间,未发现有药害产生,对作物安全。

田间应用实施例2 防治果树介壳虫的田间药效试验

本试验安排在岳阳市君山区。参照《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杀虫剂防治柑橘介壳虫GB/T17980.12-2000》,试验药剂、对照药剂和空白对照的小区处理采用随机排列,小区面积20m2,每处理4次重复。施用方法为喷雾,在甘蓝小菜蛾发生初期开始施药,整个生育期施药2次,施药间隔期7~10天。

调查和统计方法:每小区的每棵树在四个不同方位随机选取一年生或二年生的新梢,共调查10- 20个枝条或叶片上的至少200头虫。药前基数应以自然死亡率(从调查区以外取虫进行镜检计算而得)进行校正,药后则直接进行镜检,分别记录发育阶段、死活虫数。药前调查基数,每次施药后10~15天进行一次枝条或果实调查。

虫口减退率 (%)=[(药前活虫数-药后活虫数)/药前活虫数]×100%;

防效(%)=[(处理组虫口减退率-对照组虫口减退率)/(100-对照组虫口减退率)] ×100%

由表 4 可知,药后10天,所有药剂防效均有所提高,其中联苯菊酯与吡丙醚复配制剂实施例1、2、3、4、5、6的防效为91.19%~94.19%,对照药剂25克/升联苯菊酯乳油防效为 72.35%,对照药剂100克/升吡丙醚乳油的防效为81.99%,高于对照药剂单剂。药后 15天,联苯菊酯与吡丙醚复配制剂实施例1、2、3、4、5、6的防效为94.45%~95.35%,对照药剂25克/升联苯菊酯乳油防效为 75.57%,对照药剂100克/升吡丙醚乳油的防效为82.22%,明显高于对照药剂单剂。施药期间,未发现有药害产生,对作物安全。

后经过在全国各地不同地方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所述的杀虫组合物联苯菊酯和吡丙醚复配,不仅对蔬菜白粉虱、果树介壳虫蛾有显著的增效作用,且防效均在90%以上,优于单剂防效;而且能够减少用药量、扩大杀虫谱,提高害虫致死速度,延长杀虫的持续时间,延缓抗性,对作物安全、环境安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