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沙蚕养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栖息基质球的选取、栖息基质铺设、苗种放养与管理和收获;
栖息基质球的选择:栖息基质球的选取主要是规格和材质,栖息基质球的规格根据养殖沙蚕的规格确定,确定原则:栖息基质球堆积在一起时,其间的缝隙可以容沙蚕轻易通过,平均体重0.5g以下的沙蚕,使用直径3mm-6mm的栖息基质球;平均体重0.5g-1.0g的沙蚕,使用直径6mm-9mm的栖息基质球;平均体重1.0g-2.0g的沙蚕,使用直径9mm-15mm的栖息基质球;平均体重2g以上的沙蚕,使用直径15mm-20mm的栖息基质球;
栖息基质的铺设:栖息基质使用栖息基质球和泥沙的混合物,以泥沙体积不超过栖息基质球为原则,或在铺设时两者间隔分层铺设,铺设完成后加新鲜海水浸泡1周以上;
苗种放养与管理:根据苗种规格,平均体重小于0.5g/尾的小规格苗种放养密度1000-2000尾/m2,平均体重在0.5g-1.0g的苗种放养密度500-1000尾/m2;每15天测定沙蚕的规格和成活率情况,当沙蚕规格超过栖息基质球间的空隙时,及时采取分苗措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栖息基质球的密度大于养殖所使用海水密度的9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质球材质为玻璃、瓷、陶、塑料或其混合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铺设完成后总栖息基质的深度为5cm-25cm,小规格沙蚕使用较浅的栖息基质,较大规格沙蚕使用较深的栖息基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