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度脂蛋白植物调节剂的生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58601阅读:45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高密度脂蛋白植物调节剂的生产方法,具体涉及植物调节剂制备领域。



背景技术:

高密度脂蛋白为血清蛋白之一。缩写为HDL。亦称为a1脂蛋白。比较富含磷脂质,在血清中的含量约为300mg/dl。其蛋白质部分,A-Ⅰ约为75%,A-Ⅱ约为20%。由于可输出胆固醇促进胆固醇的代谢,所以现在作为动脉硬化预防因子而受到重视。高密度脂蛋白运载周围组织中的胆固醇,再转化为胆汁酸或直接通过胆汁从肠道排出,动脉造影证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与动脉管腔狭窄程度呈显著的负相关。所以高密度脂蛋白是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血浆脂蛋白,是冠心病的保护因子。俗称“血管清道夫”。

HDL主要由肝和小肠合成。肝合成的新生HDL以磷脂和ApoAⅠ为主。在L℃AT作用下,游离胆固醇变成胆固醇酯,脂蛋白则变成成熟球形HDL3,再经LPL作用转变成HDL2。HDL可将蓄积于末梢组织的游离胆固醇与血液循环中脂蛋白或与某些大分子结合而运送到各组织细胞,主要是肝脏。实际上是胆固醇逆转(R℃R),R℃T促进组织细胞内胆固醇的清除,维持细胞内胆固醇量的相对衡定,从而限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Golmset指出,L℃AT通过转酯化反应完成新生盘状HDL向HDL3、HDL2的转化,减少血浆HDL中游离胆固醇的浓度,构成胆固醇从细胞膜流向血浆脂蛋白的浓度梯度,降低组织胆固醇的沉积。

高密度脂蛋白是动物体内固有的载脂蛋白,是体内血脂和胆固醇向体外排出所必需的载脂蛋白。从构成看,它与乳糜微粒、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的构成成分是一致的,都是由蛋白质,甘油本酯,胆固醇,磷脂这四种物质构成的。但区别在于:高密度脂蛋白的甘油三酯含量与乳糜微粒、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相比最低,而胆固醇含量高于极低密度脂蛋白和乳糜微粒。高密度脂蛋白的蛋白质和磷脂含量与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和乳糜微粒相比最高。高密度脂蛋白的密度和粒径与乳糜微粒、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相比粒径最小,密度最大。其中乳糜微粒是种来自食物的脂肪颗粒。主要含有外源性的甘油三酯,它的代谢很快,正常人一般12个小时后能够全部清除。而且它的颗粒很大,即使动脉内膜损伤,它也无法穿过。因此它与动脉硬化关系不大。极低密度脂蛋白是肝脏合成的,含最多的是甘油三酯(内源性的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含最多的是胆固醇。这两种脂蛋白颗粒较小,易于进入损伤的动脉壁。常常把过多的胆固醇载运到动脉壁堆积起来。它们破坏性很大,人们称之为“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或“心脑血管病致病因子”。而高密度脂蛋白的蛋白质和磷脂的含量最多而且粒径最小,密度最大,它可穿透动脉血管壁的内膜,把附着在血管壁上已硬化的血垢分解成分子状态,载运到血液中,再携带至肝脏内,分解并排出体外。同时修复血管内膜的破损,恢复血管弹性,使血管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和保护。因此这种载脂蛋白越多越不易得冠心病。科学家们把它称之为“抗粥样硬化脂蛋白”或“冠心病的保护因子”和“血管中的清道夫”等等。

世界卫生组织(WHO)宣称:对于心脑血管广为接受而最少争议的保护性因素,是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越高越好。美国心脏研究机构对四个大型前瞻性的心脑血管研究所作的汇总分析,结果显示:高密度脂蛋白在人体内每升血清升高0.026mml,即可使冠心病事件发生率下降2%-3%。因此大幅度的升高人体内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将能解决了冠心病,甚至是整个心脑血管疾病的问题,能把人类的寿命从理论上延长几十年。

人体内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取决于食物中的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多少。提高植物类食物中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是提高人体内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的最佳途径。通过高密度脂蛋白植物调节剂可使植物中的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提高。目前从公开的资料中尚未捡索到这种植物调节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高密度脂蛋白植物调节剂的生产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如下所述。

高密度脂蛋白植物调节剂的生产方法,由以下原料组成:硫酸铵、酵素菌、全溶的完全蛋白质蛋白酞粉、绿藻粉、油脚粉、硝酸铵、磷酸氢二钾、绿茶粉、谷氨酸钠、苏氨酸、氮酮、癸基葡糖苷、薰衣草油、玫瑰精油、泛草酸、其余为白砂糖。

高密度脂蛋白植物调节剂的生产方法,由以下原料及其重量份数组成:硫酸铵0.05-0.1%、酵素菌1-3%、全溶的完全蛋白质蛋白酞粉5-10%、绿藻粉1-10%、油脚粉2-8%、硝酸铵10-15%、磷酸氢二钾5-15%、绿茶粉1-5%、谷氨酸钠0.1-1%、苏氨酸0.5-2%、氮酮0.5-2%、癸基葡糖苷0.1-0.5%、薰衣草油1-3%、玫瑰精油0.1-1%、泛草酸0.5-2%、其余为白砂糖。

具体的,上述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由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按1:2:1的比例混合而成。

作为优选高密度脂蛋白植物调节剂的生产方法,由以下原料及其重量份数组成:硫酸铵0.06%、酵素菌2%、全溶的完全蛋白质蛋白酞粉6%、绿藻粉5%、油脚粉5%、硝酸铵11%、磷酸氢二钾13%、绿茶粉3%、谷氨酸钠1%、苏氨酸1%、氮酮1%、癸基葡糖苷0.3%、薰衣草油2%、玫瑰精油0.6%、泛草酸1.2%、其余为白砂糖。氮酮和癸基葡糖苷起到了调节高密度脂蛋白决定性的作用。

本发明还提供了高密度脂蛋白植物调节剂的生产方法,具体步骤为:

(1)将白砂糖溶解在锅中,煮开30分钟灭杂菌,凉至40℃以下备用;

(2)按上述比例将30-40℃白砂糖水加入硫酸铵、酵素菌、绿藻粉、油脚粉、泛草酸、绿茶粉装入容器中,混拌均匀常温下敞口发酵15-30天,每天至少搅拌一次,有浓浓的发酵味时停止发酵,然后过滤除渣,发酵液待用;

(3)将硝酸铵、磷酸氢二钾、谷氨酸钠、蛋白酞粉、苏氨酸、氮酮、薰衣草油、玫瑰精油与发酵液混拌均匀,最后再加复销酚一钠再次搅拌均匀后分装即可使用。

具体的,上述步骤中水的用量为原料部分的3-5倍。

本发明植物果实的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大于300mg/kg,植物增产抗逆性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出更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高密度脂蛋白植物调节剂的生产方法,由以下原料及其重量份数组成:硫酸铵0.06%、酵素菌2%、全溶的完全蛋白质蛋白酞粉6%、绿藻粉5%、油脚粉5%、硝酸铵11%、磷酸氢二钾13%、绿茶粉3%、谷氨酸钠1%、苏氨酸1%、氮酮1%、癸基葡糖苷0.3%、薰衣草油2%、玫瑰精油0.6%、泛草酸1.2%、其余为白砂糖。

生产方法具体步骤为:

(1)将白砂糖溶解在锅中,煮开30分钟灭杂菌,凉至40℃以下备用;

(2)按上述比例将30-40℃白砂糖水加入硫酸铵、酵素菌、绿藻粉、油脚粉、泛草酸、绿茶粉装入容器中,混拌均匀常温下敞口发酵15-30天,每天至少搅拌一次,有浓浓的发酵味时停止发酵,然后过滤除渣,发酵液待用;

(3)将硝酸铵、磷酸氢二钾、谷氨酸钠、蛋白酞粉、苏氨酸、氮酮、薰衣草油、玫瑰精油与发酵液混拌均匀,最后再加复销酚一钠再次搅拌均匀后分装即可使用。

实施例2

高密度脂蛋白植物调节剂的生产方法,由以下原料及其重量份数组成:硫酸铵0.1%、酵素菌3%、全溶的完全蛋白质蛋白酞粉10%、绿藻粉10%、油脚粉8%、硝酸铵15%、磷酸氢二钾15%、绿茶粉5%、谷氨酸钠1%、苏氨酸2%、氮酮2%、癸基葡糖苷0.5%、薰衣草油3%、玫瑰精油1%、泛草酸2%、其余为白砂糖。

生产方法具体步骤为:

(1)将白砂糖溶解在锅中,煮开30分钟灭杂菌,凉至40℃以下备用;

(2)按上述比例将30-40℃白砂糖水加入硫酸铵、酵素菌、绿藻粉、油脚粉、泛草酸、绿茶粉装入容器中,混拌均匀常温下敞口发酵15-30天,每天至少搅拌一次,有浓浓的发酵味时停止发酵,然后过滤除渣,发酵液待用;

(3)将硝酸铵、磷酸氢二钾、谷氨酸钠、蛋白酞粉、苏氨酸、氮酮、薰衣草油、玫瑰精油与发酵液混拌均匀,最后再加复销酚一钠再次搅拌均匀后分装即可使用。

实施例3

高密度脂蛋白植物调节剂的生产方法,由以下原料及其重量份数组成:硫酸铵0.05%、酵素菌1%、全溶的完全蛋白质蛋白酞粉5%、绿藻粉6%、油脚粉6%、硝酸铵11%、磷酸氢二钾14%、绿茶粉3%、谷氨酸钠0.5%、苏氨酸1.5%、氮酮1.3%、癸基葡糖苷0.3%、薰衣草油2%、玫瑰精油0.8%、泛草酸1.2%、其余为白砂糖。

生产方法具体步骤为:

(1)将白砂糖溶解在锅中,煮开30分钟灭杂菌,凉至40℃以下备用;

(2)按上述比例将30-40℃白砂糖水加入硫酸铵、酵素菌、绿藻粉、油脚粉、泛草酸、绿茶粉装入容器中,混拌均匀常温下敞口发酵15-30天,每天至少搅拌一次,有浓浓的发酵味时停止发酵,然后过滤除渣,发酵液待用;

(3)将硝酸铵、磷酸氢二钾、谷氨酸钠、蛋白酞粉、苏氨酸、氮酮、薰衣草油、玫瑰精油与发酵液混拌均匀,最后再加复销酚一钠再次搅拌均匀后分装即可使用。

实施例4

高密度脂蛋白植物调节剂的生产方法,由以下原料及其重量份数组成:硫酸铵0.08%、酵素菌1.8%、全溶的完全蛋白质蛋白酞粉8%、绿藻粉7%、油脚粉6%、硝酸铵14%、磷酸氢二钾8%、绿茶粉5%、谷氨酸钠0.6%、苏氨酸1.6%、氮酮1.7%、癸基葡糖苷0.4%、薰衣草油2.5%、玫瑰精油0.8%、泛草酸0.9%、其余为白砂糖。

生产方法具体步骤为:

(1)将白砂糖溶解在锅中,煮开30分钟灭杂菌,凉至40℃以下备用;

(2)按上述比例将30-40℃白砂糖水加入硫酸铵、酵素菌、绿藻粉、油脚粉、泛草酸、绿茶粉装入容器中,混拌均匀常温下敞口发酵15-30天,每天至少搅拌一次,有浓浓的发酵味时停止发酵,然后过滤除渣,发酵液待用;

(3)将硝酸铵、磷酸氢二钾、谷氨酸钠、蛋白酞粉、苏氨酸、氮酮、薰衣草油、玫瑰精油与发酵液混拌均匀,最后再加复销酚一钠再次搅拌均匀后分装即可使用。

上述说明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也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作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