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孵化系统。
背景技术:
在禽蛋孵化过程中,温度的控制和翻蛋动作的控制是影响孵化成功率的重要指标,现有的孵化装置功能简单,箱体内各处的温度不均匀,因而箱体内的温度控制过程不灵敏,从而箱体内某些区域的禽蛋不能和其他区域的禽蛋实现同步的均匀受热,从而会影响禽蛋孵化的成功率。另外,现有的孵化箱体翻蛋机构的控制方式不灵活,翻蛋间隔时间设定不方便,从而会影响翻蛋作业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孵化系统,该孵化系统的温度控制过程灵敏,翻蛋控制方式灵活,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设置翻蛋动作方式,能提高禽蛋孵化的成功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孵化系统,包括孵化箱体、悬设在孵化箱体中部的立板、多个用于放置禽蛋的托盘、位于孵化箱体内部左侧上部的竖直设置的热风分配管路、翻蛋机构和控制电路,立板的上部与孵化箱体的顶壁固定连接,多个托盘由上到下均匀地分布,多个托盘的中部通过销轴可转动地装配在立板的下部,多个托盘的右端通过销轴与连杆可转动地连接;所述孵化箱体左侧中部设置有加热腔,所述加热腔的右端通过排风管路与热风分配管路连通,热风分配管路右侧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热风喷头,加热腔的左端通过引风管路与外部连通,加热腔内部由左到右间隔地设置有风机和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为加热器EH,孵化箱体的下端左侧设置有排风口;
所翻蛋机构包括减速电机M2、偏心驱动轮、竖直的导柱、支撑座和水平地设置在孵化箱体下部的横梁,导柱中部通过横梁左端的纵向贯穿孔且与其滑动配合以实现纵向上的往复滑动,导柱的上端与最下端的托盘右端下部铰接,导柱的下端与偏心驱动轮的轮边滑动接触,偏心驱动轮的偏心轴可转动地穿过支撑座后与减速电机M2的输出轴连接;
所述控制电路包括变压器T、由四个二极管组成的桥型整流电路UR、滤波电容C7~C10、稳压二极管VS、晶体管V1和V2、热敏电阻RT、双向晶闸管VT1和VT2、热敏电阻RT和电加热器EH,变压器T原边侧的一端与220V交流电源的零线连接,变压器T原边侧的另一端通过电源开关S与220V交流电源的火线连接,变压器T副边侧的两端与桥型整流电路UR的两交流输入端连接,桥型整流电路UR的两直流输出端分别与滤波电容C7的两端连接,滤波电容C7还分别与滤波电容C8、稳压二极管VS、电容C9和电容C10并联,所述稳压二极管VS的负极分别与时基集成电路IC的8脚和电阻R7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与双向晶闸管VT2的门极连接,双向晶闸管VT2的第一主极与时基集成电路IC的3脚连接,时基集成电路IC的4脚分别与其8脚和电阻R8的一端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分别与时基集成电路IC的7脚和电阻R9的一端连接,电阻R9的另一端分别与时基集成电路IC的2脚、6脚和电容C5的正极连接,电容C5的负极分别与电容C4的负极、晶体管V1的发射集、电容C6的一端、时基集成电路IC的1脚、稳压二极管VS的正极和地连接,电容C6的另一端与时基集成电路IC的5脚连接,电容C4的正极通过电阻R2与时基集成电路IC的4脚连接,晶体管V1的集电极分别与电阻R4的一端和晶体管V2的基极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分别与晶体管V2的发射集、电容C4的正极、电位器RP的一个固定端和电位器RP的滑动端连接,电位器RP的另一个固定端通过电阻R1分别与电阻R3的一端和热敏电阻RT的一端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与晶体管V1的基极、电阻R5的一端和电容C3的正极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与晶体管V2的集电极和电阻R6的一端连接,热敏电阻RT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3的负极、双向晶闸管VT1的第一主极、220V交流电源的零线和晶体管V1的发射集连接,热敏电阻RT还分别并联连接电容C1和电容C2,电阻R6的另一端与双向晶闸管VT1的门极连接,所述加热器EH的两个电源输入端与双向晶闸管VT1的第二主极和变压器T原边侧的与电源开关S相连接的一端连接,加热器EH还并联连接风机的电机M1,减速电机M2的两个电源输入端分别与变压器T原边侧的与电源开关S相连接的一端和双向晶闸管VT2的第二主极连接;
所述热敏电阻RT设置在孵化箱体内部。
进一步,所述热风喷头的纵截面为锥台型,其进风口的尺寸小于出风口的尺寸。
进一步,所述时基集成电路IC为555型时基集成电路。
本实用新型中,电源开关S接通后,交流220V电压经变压器T、桥型整流电路UR整流、电容C7和C8滤波及稳压二极管VS稳压后产生Vcc直流电压,在控制电路刚开始工作时,箱内温度低于设定温度,热敏电阻RT的阻值较大,电容C3两端电压高于0.7V,晶体管V1和V2饱和导通,双向晶闸管VT1受触发而导通,电热器EH和风机电机M1开始工作,通过热风分配管路及其上部的热风喷头对孵化箱体进行加温,热风分配管路及其上部的热风喷头可以保证箱内的温度均匀地上升,从而使热敏电阻RT能灵敏地检测到箱内温度的变化,随着温度上升,热敏电阻RT的阻值缓慢下降,当箱内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时,晶体管V1和V2截止,双向晶闸管VT1关断,电热器EH和风机电机M1停止工作,如此周而始即能便捷自动化地控制孵化箱体内的温度始终处于设定温度。时基集成电路IC通电工作后,由于电容C5两端电压在通电瞬间不能突变,时基集成电路IC的2脚、6脚电压低于Vcc的三分之一时,时基集成电路IC的3脚输出高电平,双向晶闸管VT2处于判断状态,减速电机M2不转动,与此同时,Vcc经电阻R8和R9对电容C5充电,使时基集成电路IC的2脚、6脚电压不断上升,当电容C5两端电压充到高于Vcc的三分之二时,时基集成电路IC内电路翻转,电容C5通过电阻R9和时基集成电路IC的7脚内电路放电,时基集成电路IC的3脚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双向晶闸管VT2导通,减速电机M2通电运转,减速电机M2驱动偏心驱动轮转动,偏心驱动轮在转动过程中其轮边作用于导柱的下端,使导柱在横梁的纵向贯通孔中上下往复地运动,进而带动多个托盘作翻转动作,在翻转时,多个托盘的一端同步缓慢上升,另一端同步缓慢下降,当托盘的一端升至一定角度时,电容C5两端电压会降到Vcc的三分之一时,时基集成电路IC的3脚又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双向晶闸管VT2关断,减速电机M2停止动作,完成一次翻蛋,随后电容C5又开始充电,当其两端电压充至Vcc的三分之二时,双向晶闸管VT2又导通,减速电机M2通电运行,开始第二次翻蛋,此过程循环不止,从而达到定时翻蛋的目的。该孵化系统的温度控制过程灵敏,翻蛋控制方式灵活,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设置翻蛋动作方式,能提高禽蛋孵化的成功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中:1、孵化箱体,2、加热装置,3、立板,4、托盘,5、热风喷头,6、连杆,7、热风分配管路,8、偏心驱动轮,9、导柱,10、横梁,11、风机,12、引风管路,13、排风管路,14、加热腔, 15、排风口,16、翻蛋机构,17、支撑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孵化系统,包括孵化箱体1、悬设在孵化箱体1中部的立板3、多个用于放置禽蛋的托盘4、位于孵化箱体1内部左侧上部的竖直设置的热风分配管路7、翻蛋机构16和控制电路,立板3的上部与孵化箱体1的顶壁固定连接,多个托盘4由上到下均匀地分布,多个托盘4的中部通过销轴可转动地装配在立板3的下部,多个托盘4的右端通过销轴与连杆6可转动地连接;所述孵化箱体1左侧中部设置有加热腔14,所述加热腔14的右端通过排风管路13与热风分配管路7连通,热风分配管路7右侧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热风喷头5,加热腔14的左端通过引风管路12与外部连通,加热腔14内部由左到右间隔地设置有风机11和加热装置2,所述加热装置2为加热器EH,孵化箱体1的下端左侧设置有排风口15;
所翻蛋机构16包括减速电机M2、偏心驱动轮8、竖直的导柱9、支撑座17和水平地设置在孵化箱体1下部的横梁10,导柱9中部通过横梁10左端的纵向贯穿孔且与其滑动配合以实现纵向上的往复滑动,导柱9的上端与最下端的托盘4右端下部铰接,导柱9的下端与偏心驱动轮8的轮边滑动接触,偏心驱动轮8的偏心轴可转动地穿过支撑座17后与减速电机M2的输出轴连接;
所述控制电路包括变压器T、由四个二极管组成的桥型整流电路UR、滤波电容C7~C10、稳压二极管VS、晶体管V1和V2、热敏电阻RT、双向晶闸管VT1和VT2、热敏电阻RT和电加热器EH,变压器T原边侧的一端与220V交流电源的零线连接,变压器T原边侧的另一端通过电源开关S与220V交流电源的火线连接,变压器T副边侧的两端与桥型整流电路UR的两交流输入端连接,桥型整流电路UR的两直流输出端分别与滤波电容C7的两端连接,滤波电容C7还分别与滤波电容C8、稳压二极管VS、电容C9和电容C10并联,所述稳压二极管VS的负极分别与时基集成电路IC的8脚和电阻R7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与双向晶闸管VT2的门极连接,双向晶闸管VT2的第一主极与时基集成电路IC的3脚连接,时基集成电路IC的4脚分别与其8脚和电阻R8的一端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分别与时基集成电路IC的7脚和电阻R9的一端连接,电阻R9的另一端分别与时基集成电路IC的2脚、6脚和电容C5的正极连接,电容C5的负极分别与电容C4的负极、晶体管V1的发射集、电容C6的一端、时基集成电路IC的1脚、稳压二极管VS的正极和地连接,电容C6的另一端与时基集成电路IC的5脚连接,电容C4的正极通过电阻R2与时基集成电路IC的4脚连接,晶体管V1的集电极分别与电阻R4的一端和晶体管V2的基极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分别与晶体管V2的发射集、电容C4的正极、电位器RP的一个固定端和电位器RP的滑动端连接,电位器RP的另一个固定端通过电阻R1分别与电阻R3的一端和热敏电阻RT的一端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与晶体管V1的基极、电阻R5的一端和电容C3的正极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与晶体管V2的集电极和电阻R6的一端连接,热敏电阻RT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3的负极、双向晶闸管VT1的第一主极、220V交流电源的零线和晶体管V1的发射集连接,热敏电阻RT还分别并联连接电容C1和电容C2,电阻R6的另一端与双向晶闸管VT1的门极连接,所述加热器EH的两个电源输入端与双向晶闸管VT1的第二主极和变压器T原边侧的与电源开关S相连接的一端连接,加热器EH还并联连接风机11的电机M1,减速电机M2的两个电源输入端分别与变压器T原边侧的与电源开关S相连接的一端和双向晶闸管VT2的第二主极连接;
所述热敏电阻RT设置在孵化箱体1内部。
所述热风喷头5的纵截面为锥台型,其进风口的尺寸小于出风口的尺寸。
所述时基集成电路IC为555型时基集成电路。
工作原理:电源开关S接通后,交流220V电压经变压器T、桥型整流电路UR整流、电容C7和C8滤波及稳压二极管VS稳压后产生Vcc直流电压,在控制电路刚开始工作时,箱内温度低于设定温度,热敏电阻RT的阻值较大,电容C3两端电压高于0.7V,晶体管V1和V2饱和导通,双向晶闸管VT1受触发而导通,电热器EH和风机11电机M1开始工作,通过热风分配管路7及其上部的热风喷头5对孵化箱体1进行加温,热风分配管路7及其上部的热风喷头5可以保证箱内的温度均匀地上升,从而使热敏电阻RT能灵敏地检测到箱内温度的变化,随着温度上升,热敏电阻RT的阻值缓慢下降,当箱内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时,晶体管V1和V2截止,双向晶闸管VT1关断,电热器EH和风机11电机M1停止工作,如此周而始即能便捷自动化地控制孵化箱体内的温度始终处于设定温度。时基集成电路IC通电工作后,由于电容C5两端电压在通电瞬间不能突变,时基集成电路IC的2脚、6脚电压低于Vcc的三分之一时,时基集成电路IC的3脚输出高电平,双向晶闸管VT2处于判断状态,减速电机M2不转动,与此同时,Vcc经电阻R8和R9对电容C5充电,使时基集成电路IC的2脚、6脚电压不断上升,当电容C5两端电压充到高于Vcc的三分之二时,时基集成电路IC内电路翻转,电容C5通过电阻R9和时基集成电路IC的7脚内电路放电,时基集成电路IC的3脚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双向晶闸管VT2导通,减速电机M2通电运转,减速电机M2驱动偏心驱动轮8转动,偏心驱动轮8在转动过程中其轮边作用于导柱9的下端,使导柱9在横梁10的纵向贯通孔中上下往复地运动,进而带动多个托盘4作翻转动作,在翻转时,多个托盘4的一端同步缓慢上升,另一端同步缓慢下降,当托盘4的一端升至一定角度时,电容C5两端电压会降到Vcc的三分之一时,时基集成电路IC的3脚又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双向晶闸管VT2关断,减速电机M2停止动作,完成一次翻蛋,随后电容C5又开始充电,当其两端电压充至Vcc的三分之二时,双向晶闸管VT2又导通,减速电机M2通电运行,开始第二次翻蛋,此过程循环不止,从而达到定时翻蛋的目的。该孵化系统的温度控制过程灵敏,翻蛋控制方式灵活,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设置翻蛋动作方式,能提高禽蛋孵化的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