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验田划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45464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实验田划线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生产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所用到实验田划线器。



背景技术:

以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为研究背景,在科学开展作物实验田前需要进行划行,以实现作物的科学栽培。

目前都是采用传统方法对实验田进行划行,具体操作步骤为:两人拉直长绳,然后由专门人员踩绳行走,从而留下印记,在种植作物时顺着留下的印记进行种植即可。

然而,传统方法进行划线时存在着用工多、效率低的问题,并且人员踩绳留下的印记不够明显,会给作物的种植带来困难,从而影响种植效果。

因此,如何能够提供一种操作简单方便,并且用工较少的实验田划线器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验田划线器,以便在操作简单方便,且用工较少的前提下完成实验田的划线工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实验田划线器,包括:

机架,所述机架至少包括一靠近地面的横杆;一端与所述横杆相连,且倾斜向上延伸的立杆;以及连接在所述立杆的另一端,并与所述立杆垂直的握持手柄;

设置在所述横杆上,且用于与地面接触的划线滚轮组件。

优选地,所述划线滚轮组件具有多个。

优选地,所述划线滚轮组件包括:

支撑架;

穿设在所述支撑架上的支撑轴;

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支撑轴上的划线滚轮。

优选地,还包括套设在所述横杆上,且与所述划线滚轮组件的支撑架相连的位置调整圈,所述位置调整圈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横杆顶紧的顶丝。

优选地,还包括关于所述立杆对称设置的两根加强杆,所述加强杆与所述横杆和所述立杆相连后构成三角加强区。

优选地,所述立杆至少包括可拆装的两个节段。

优选地,相邻两个所述节段嵌套安装,且位于外层的节段上设置有可与位于内层的节段顶紧的顶丝。

优选地,所述横杆包括固连在所述立杆上的第一节段,和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一节段可拆装连接的第二节段。

优选地,所述第一节段和所述第二节段嵌套安装,且位于外层的节段上设置有可与位于内层的节段顶紧的顶丝。

优选地,所述横杆上还设置有用于度量相邻两个所述划线滚轮组件距离的标尺。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中所公开的实验田划线器中,包括机架和划线滚轮组件,其中机架上至少包括一靠近地面的横杆、一段与横杆相连,并倾斜向上延伸的立杆、连接在立杆的另一端,并与立杆垂直的握持手柄;划线滚轮组件设置在横杆上。

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仅需一人操作握持手柄,然后推动实验田划线器前进,由于重力的作用,划线滚轮组件在滚动的过程中将会在松软的土地表面留下印痕,该印痕不仅较为明显,而且可长时间保留。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中所公开的实验田划线器,仅需一人推动前行即可完成划线作业,操作简单方便,相比于现有技术,省工效果明显,并且划线效率和划线质量也明显提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公开的实验田划线器的机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公开的实验田划线器的划线滚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横杆,2为立杆,3为握持手柄,4为位置调整圈,5为顶丝,6为加强杆,7为划线滚轮组件,21为上部节段,22为下部节段,71为支撑架,72为支撑轴,73为划线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实验田划线器,以便在操作简单方便,且用工较少的前提下完成实验田的划线工作。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同时参阅图1和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公开的实验田划线器的机架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公开的实验田划线器的划线滚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中所公开的实验田划线器,包括机架和划线滚轮组件,如图1中所示,机架中至少包括一个靠近地面的横杆1、一个一端与横杆1相连并倾斜向上延伸的立杆2,以及连接在立杆2的另一端并与立杆2垂直的握持手柄3,握持手柄3与立杆构成“T”型握持部,划线滚轮组件7设置在横杆1上,划线滚轮组件7与地面接触以完成划线作业。

上述实施例中所公开的实验田划线器在使用的过程中,仅需一人操作握持手柄3,然后推动实验田划线器前进,由于重力的作用,划线滚轮组件7在滚动的过程中将会在松软的土地表面留下印痕,该印痕不仅较为明显,而且可长时间保留。

上述实施例中所公开的实验田划线器,仅需一人推动前行即可完成划线作业,操作简单方便,相比于现有技术,省工效果明显,并且划线效率和划线质量也明显提高。

更进一步的,为了提高划线效率,还可在横杆1上设置多个划线滚轮组件7,应当理解的是,每一个划线滚轮组件7所形成的印痕将作为一行农作物种植的标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横杆1上具体设置了四个划线滚轮组件7,因此该实验田划线器一次可以完成四行作物标线的划设。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划线滚轮组件7可以根据作物的种植需要进行数量调整,例如划线滚轮组件7可以设置两个、三个等,从而实现一次划设两行或三行标线。

考虑到作物种植时行距是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的,尤其是不同作物,对行距有着不同的要求,为了能够方便的进行行距调整,本实施例中还在横杆1上设置了用于度量相邻两个划线滚轮组件7距离的标尺,这就实现了不通过额外的测量工具,仅通过实验田划线器本身即可调整相邻两个划线滚轮组件7的距离达到作物种植要求的目的。

请参考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公开的划线滚轮组件7具体包括支撑架71、穿设在支撑架71上的支撑轴72以及可转动地设置在支撑轴72上的划线滚轮73,划线滚轮73推荐采用橡胶材质制作,为了方便快速的对划线滚轮组件7进行调整,横杆1上还套设有位置调整圈4,如图1和图2中所示,位置调整圈4用于与支撑架71相连,并且位置调整圈4上还设置有用于与横杆1顶紧的顶丝5。当需要进行位置调整时,拧松顶丝5,待位置调整合适后将顶丝5拧紧即可完成划线滚轮组件7的定位。优选的,位置调整圈4采用金属制成,当然,在强度满足要求的前提下,位置调整圈4可以采用其他材质制作,例如工程塑料等,本申请文件中对制作位置调整圈4的材料不再一一列举,只要强度满足要求均可。

更进一步的,为了提高实验田划线器中立杆2和横杆1的连接稳定性,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关于立杆2对称的两根加强杆6,如图1中所示,加强杆6与横杆1和立杆2相连之后构成了三角加强区。更进一步的,加强杆6与立杆2和横杆1均为可拆卸连接,并且连接位置可以进行调整。

本实用新型中所公开的实验田划线器还具有优异的便携性能,具体的,立杆2至少包括可拆装的两个节段,图1中的立杆2包括上部节段21和下部节段22,横杆1至少包括固连在立杆2上的第一节段,和至少一个与第一节段可拆装连接的第二节段,在需要进行划线作业时,将立杆2和横杆1的各个节段安装到位;当完成划线作业后,将立杆2和横杆1拆解为方便携带的节段。

不难理解的是,立杆2中相邻两个节段的连接方式并不局限于一种,例如两个节段可以通过相互配合的内螺纹和外螺纹拧紧,也可通过嵌套的方式实现连接,本实施例中立杆2相邻两个节段嵌套安装,并且位于外层的节段上还设置有可与内层节段顶紧的顶丝5。

同理,横杆1中的第二节段与第一节段可以螺纹拧紧,也可为嵌套安装,当第一节段和第二节段嵌套安装时,位于外层的节段上也设置有可与位于内层的节段顶紧的顶丝5。

可见,本实用新型中所公开的实验田划线器不仅结构简单,方便携带,而且还达到可省工和高效的技术效果。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