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培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97293阅读:111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组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组培瓶。



背景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已广泛应用到农业生物技术领域中,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研究人员在无菌的培养容器中完成植物幼体的培养和繁殖工作,实现植物苗的再生工作。在组培过程中,培养瓶是不可或缺的器皿,组培瓶主要有玻璃和塑料制品两种,最为常见的有三角瓶,随着培养技术的发展,组培瓶也实现多样化,现有的组培容器虽然进行了各种改进,但培养瓶大多是由具有中空结构的瓶体及盖体组成,使用时培养基灌装在瓶体内,该种结构的组培瓶,使用方式较为单一,使用灵活度不够。另外,现有的组培瓶其外表面为光滑面,在清洗时,容易打滑,尤其是人工清洗过程中,很容易由于手拿不稳而造成组培瓶的掉落,给清洗工作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提供一种组培瓶。

所述的一种组培瓶,其特征在于包括螺纹连接的下瓶体和上瓶体,所述下瓶体和上瓶体均为一端封闭一端开口的筒状结构,下瓶体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栽培槽,下瓶体靠近开口的一端设置有透气孔,所述透气孔内设置有透气膜,所述下瓶体和上瓶体的中部位置设置有防滑带。

所述的一种组培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瓶体和下瓶体的高度相同。

所述的一种组培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孔设置有多个,多个透气孔呈环形设置。

所述的一种组培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带呈环状设置,防滑带由设置在瓶体上的多个凸点组成。

所述的一种组培瓶,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槽为多个塑料板插接设置而成,栽培槽的外周与下瓶体内径相吻合。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通过设置的防滑带,便于在清洗时,操作者对组培瓶进行抓握,防止打滑,上下瓶体的设置,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上瓶体灌装培养基还是下瓶体灌装培养基,增加使用的灵活度,透气膜的设置,便于通风透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上瓶体和下瓶体分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下瓶体,2-上瓶体,3-栽培槽,4-透气孔,5-透气膜,6-防滑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并给出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组培瓶,用于植物组织培养用,包括螺纹连接的下瓶体1和上瓶体2,下瓶体1和上瓶体2均为一端封闭一端开口的筒状结构,且上瓶体2和下瓶体1的高度相同,上瓶体2和下瓶体1的开口端通过螺纹连接,为增加使用的灵活度,在下瓶体1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栽培槽3,栽培槽3为多个塑料板插接设置而成,栽培槽3的外周与下瓶体1内径相吻合。为实现通风换气功能,在下瓶体1靠近开口的一端设置有透气孔4,透气孔4设置有多个,多个透气孔4沿瓶体呈环形设置,透气孔4内设置有透气膜5,避免细菌进入瓶体内,为降低组培瓶在清洗过程中滑落的几率,在下瓶体1和上瓶体2的中部位置分别设置有防滑带6,该防滑带6呈环状设置,防滑带6由设置在瓶体上的多个凸点组成。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可根据所培养的植物是否需要提供独立的生长空间来选择上瓶体2罐装培养基还是下瓶体1罐装培养,从而增加更多的选择空间,培养基罐装完成后,通过设置在上瓶体2和下瓶体1上的相互啮合的螺纹实现连接,之后进入培养阶段,培养完成后,需要对组培瓶进行清洗,清洗过程中,由于设置有防滑带6,从而起到防滑效果,方便清洗,本结构设置的组培瓶,实用性较强,便于推广应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