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粘接密封胶,特别是指一种滤筒用耐高温低膨胀粘接密封胶。
背景技术:
滤筒除尘器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在日本和欧美一些国家出现,具有体积小,效率高,投资省,易维护等优点,但因其设备容量小,难组合成大风量设备,过滤风速偏低,应用范围窄,仅在粮食、焊接等行业应用,所以多年来未能大量推广。近年来,随着新技术、新材料不断地发展,对除尘器的结构和滤料进行了改进,使得滤筒除尘器可应用于水泥、钢铁、电力、食品、冶金、化工等工业领域,是解决传统除尘器对超细粉尘收集难、过滤风速高、清灰效果差、滤袋易磨损破漏、运行成本高的最佳方案,和当前市面袋式、静电除尘器相比具有有效过滤面积大、压差低、体积小、低排放等特点,成为工业除尘器发展的新方向。
作为滤筒除尘器的核心部件,滤筒的稳定性、可靠性直接影响除尘器的长期使用。滤筒的构造通常分为顶盖、金属框架、褶形滤料和底座四部分,通常褶形滤料首尾黏合成筒,再与底座之间采用胶进行粘接密封。在燃煤电厂、玻璃窑等恶劣复杂工况下,目前在滤筒中使用的市售密封胶经常出现不耐高温而脱附或急剧膨胀、不耐酸碱而降解、出现裂纹;而在反复脉冲喷吹清灰后,又易出现胶身强度不足而脱离、可塑性差密封位出现缝隙等缺陷,这些情况的出现,极大程度上增加滤筒排放超标的可能性,在滤料远未达使用寿命前就得更换滤筒,且限制滤筒在高温、高水汽、高硫含量工况下的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粘接密封胶在滤筒应用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耐高温、抗热震、低膨胀、耐酸碱、抗老化、使用寿命长的滤筒用耐高温低膨胀粘接密封胶。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滤筒用耐高温低膨胀粘接密封胶,包括基础聚合物,粉体,包括苯基三丁酮肟硅烷及四(甲基异丁基酮肟)硅烷的交联剂,包括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及3-叠氮基三甲氧基硅烷的偶联剂,包括KI粉末及有机锡催化剂的催化剂;
具体包括以下质量配比的成分:
所述基础聚合物是25℃下动力粘度为10000-20000mPa·sα,ω-二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分子量5000-10000、乙烯基含量0.23-0.30%的聚二甲基甲基乙烯基硅氧烷,分子量5000-20000端羟基聚(甲基3,3,3-三氟丙基)硅氧烷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粉体是经高温煅烧、脱水处理的平均粒径20-50nm、占粉体总量10-20%的纳米氧化镁和平均粒径1-4μm、占粉体总量80%-90%的钛酸钡、氧化锰、硅酸钠组成的混合物。
本发明滤筒用耐高温低膨胀粘接密封胶,包括基础聚合物,粉体,交联剂,偶联剂,催化剂,其中基础聚合物是25℃下动力粘度为10000-20000mPa·sα,ω-二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分子量5000-10000、乙烯基含量0.23-0.30%的聚二甲基甲基乙烯基硅氧烷,分子量5000-20000端羟基聚(甲基3,3,3-三氟丙基)硅氧烷组成的混合物,配方中未添加苯基硅油等增塑剂,而是选择合适的粘度及适宜后续交联反应的聚合物,是充分考虑到滤筒长期运行于高温条件下,未参与反应的增塑剂易从胶层析出,从而降低胶粘接密封性,另一方面不适宜的基础聚合物选择,将可能生成耐温不足、硬度过高或强度不足胶体,不利于长期使用;
本发明虽采用传统基础聚合物、酮肟基硅烷和有机锡系化合物组成的硫化催化体系,但大幅减少有机锡催化剂用量,搭配合理比例苯基三丁酮肟硅烷和四(甲基异丁基酮肟基)硅烷组成的酮肟基硅烷,在不影响整体固化时间前提下,减少胶体表层内层固化时间差异,胶体内部固封气体导致高温下胶体出现的膨胀现象;
本发明的发明人采用3-叠氮基三甲氧基硅烷作为本粘接密封胶硅烷偶联剂,可大幅提高胶粘接性能,提升滤筒滤料与底座粘接牢固度。原因是3-叠氮基三甲氧基硅烷在KI粉末催化作用下,与底座和高分子滤料间分别形成桥接,从而使滤料与底座紧紧接触,显著提高胶接强度。
本发明所用粉体是经高温煅烧、脱水处理的平均粒径20-50nm、占粉体总量10-20%的纳米氧化镁和平均粒径1-4μm、占粉体总量80%-90%的钛酸钡、氧化锰、硅酸钠组成的混合物,仅在本发明混合比例及添加比例范围内,粉体堆积密度下的密封胶无须添加增塑剂即可有一定流动性,强度可承载滤筒自重及挂灰下重量,且硬度适宜可塑性好,抗热震,在急冷急热反复循环工况下不易出现裂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粘接性能测试滤料与薄钢板粘接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
实施例1:
选用25℃下动力粘度为10000mPa·sα,ω-二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分子量5000、乙烯基含量0.30%的聚二甲基甲基乙烯基硅氧烷,分子量20000端羟基聚(甲基3,3,3-三氟丙基)硅氧烷组成的混合物作为基础聚合物;
选用经高温煅烧、脱水处理的平均粒径20nm、占粉体总量10%的纳米氧化镁和平均粒径4μm、占粉体总量90%的钛酸钡、氧化锰、硅酸钠组成的混合物作为粉体;
粘接密封胶具体质量配比为:
实施例2:
选用25℃下动力粘度为20000mPa·sα,ω-二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分子量10000、乙烯基含量0.23%的聚二甲基甲基乙烯基硅氧烷,分子量5000端羟基聚(甲基3,3,3-三氟丙基)硅氧烷组成的混合物作为基础聚合物;
选用经高温煅烧、脱水处理的平均粒径50nm、占粉体总量20%的纳米氧化镁和平均粒径1μm、占粉体总量80%的钛酸钡、氧化锰、硅酸钠组成的混合物作为粉体;
粘接密封胶具体质量配比为:
实施例3:
选用25℃下动力粘度为15000mPa·sα,ω-二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分子量8000、乙烯基含量0.23%的聚二甲基甲基乙烯基硅氧烷,分子量10000端羟基聚(甲基3,3,3-三氟丙基)硅氧烷组成的混合物作为基础聚合物;
选用经高温煅烧、脱水处理的平均粒径30nm、占粉体总量20%的纳米氧化镁和平均粒径2μm、占粉体总量80%的钛酸钡、氧化锰、硅酸钠组成的混合物作为粉体;
粘接密封胶具体质量配比为:
对比例1:
选用25℃下动力粘度为15000mPa·sα,ω-二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作为基础聚合物;
选用经高温煅烧、脱水处理的平均粒径1μm的氧化铝作为粉体;
粘接密封胶具体质量配比为:
对比例2:
选用25℃下动力粘度为15000mPa·sα,ω-二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分子量10000、乙烯基含量0.23%的聚二甲基甲基乙烯基硅氧烷作为基础聚合物;
选用经高温煅烧、脱水处理的平均粒径1μm的氧化铁作为粉体;
粘接密封胶具体质量配比为:
性能测试:
拉伸强度测试参考GB/T 528-2009;
耐热性能测试参考GB/T 3212-2004;
粘接性能测试,如图1所示,将50mm宽滤筒用滤料1(PPS滤料)与底座用薄钢板2用胶体3粘接在一起,粘接宽度30mm,待胶体3完全固化后采用拉伸强力机测试断裂强力值,并记录断裂位置。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发明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发明的专利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