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豆类种植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85855阅读:32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豆类种植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种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豆类种植机。



背景技术:

在种植一些豆类农作物时,农民都是拿着一把豆子,弯着腰一粒粒的放入到土壤中,如果采用机械式种植方式,可以有效提升种植效率,缩短耕种的时间,但大部分农民还没有这个意识或经济能力,不愿意花个几千块来帮助耕种,宁愿自己手把手的填埋,但这样长时间耕种下来会使身体累垮,造成脊椎损坏,变成驼背,很多农民都是因为长时间弯腰总成身体特别时脊椎位置的永久性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可自动种植和翻土的多功能豆类种植机。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豆类种植机,包括连接主体,及连接在连接主体一侧的扶手,及固定在连接主体上端的储料箱体,及设置在储料箱体内侧的储料仓,及位于储料仓底端的出料管,及与连接主体底端连接的滚动轮,及包裹在滚动轮圆周外侧的皮带轮,及固定在滚动轮内侧的滚齿,及与滚齿咬合连接的连接齿,及与连接齿咬合连接、且设置在连接主体内侧的传动齿,及与传动齿咬合连接的主轴齿轮,及与主轴齿轮连接的播种轮,及沿环形设置在播种轮上的落料槽,及固定在连接主体底部前端的铲板,及固定在连接主体底部后端的回铲板。

作为优选,所述播种轮设置在连接主体的内侧。

作为优选,所述出料管为漏斗型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铲板的厚度大于回铲板的厚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豆类种植机上用人为的拉动扶手向前移动,滚动轮通过多齿轮咬合连接,使播种轮不停的转动,且从 储料仓内每次只掉落一颗豆子到播种轮上,然后通过播种轮进行播种,铲板和回铲板负责对突然铲土以及恢复原貌,整个过程完成实现自动播种效果,无需每次都弯腰进行播种,且装置容易生产制造成本低廉,适合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豆类种植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豆类种植机中播种轮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豆类种植机中连接齿、传动齿和主轴齿轮连接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阅图1至图3所示,一种多功能豆类种植机,包括连接主体2,及连接在连接主体2一侧的扶手9,及固定在连接主体2上端的储料箱体7,及设置在储料箱体7内侧的储料仓1,及位于储料仓1底端的出料管8,及与连接主体2底端连接的滚动轮11,及包裹在滚动轮11圆周外侧的皮带轮4,及固定在滚动轮11内侧的滚齿5,及与滚齿5咬合连接的连接齿10,及与连接齿10咬合连接、且设置在连接主体2内侧的传动齿14,及与传动齿14咬合连接的主轴齿轮15,及与主轴齿轮15连接的播种轮3,及沿环形设置在播种轮3上的落料槽13,及固定在连接主体2底部前端的铲板6,及固定在连接主体2底部后端的回铲板12。

所述播种轮3设置在连接主体2的内侧。

所述出料管8为漏斗型结构。

所述铲板6的厚度大于回铲板12的厚度。

在本实施例中,首先把需要种植的豆子统一放置在连接主体2上的储料仓1内,而漏斗型结构的出料管8底部只能容纳一颗豆子放入,然后抓住扶手9向前推动连接主体2,使滚动轮11滚动向前移动,移动的同时,铲板6向前铲土,滚动轮11通过滚齿5带动连接齿10转动,连接齿10带动与播种轮3固定的主 轴齿轮15转动,使播种轮3转动,这时,出料管8里的豆子都会掉落在播种轮3内的落料槽13内,且每段距离均可播种,最后,豆子落到连接主体2下端的土地里面,而后回铲板12铲回土壤即可完成播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豆类种植机上用人为的拉动扶手向前移动,滚动轮通过多齿轮咬合连接,使播种轮不停的转动,且从储料仓内每次只掉落一颗豆子到播种轮上,然后通过播种轮进行播种,铲板和回铲板负责对突然铲土以及恢复原貌,整个过程完成实现自动播种效果,无需每次都弯腰进行播种,且装置容易生产制造成本低廉,适合推广使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